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安居乐业在线阅读 - 第六卷第五十九章 政治这玩意儿

第六卷第五十九章 政治这玩意儿

    大明朝的土地十之八九都是苦寒之地,辽东辽西还好些,而山南河东那旮旯基本上就是常年积雪,这个时代可比后世要冷得多了,大明的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辽东、辽西、柳州、长兴、关内等寥寥数郡,也就是说集中在渤海湾一线,再往北……别说汉人,就是女直、契丹等异族人都受不了,也就是山南室韦人勉强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生存。

    林靖文不止一次地想派兵将西伯利亚收归囊中,那可是足足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资源极其丰富,将千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冰原留给后世子孙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他是这么想的,可是这个时代的气候远比后世寒冷得多,西伯利亚那旮旯实在不是人呆的地儿,更重要的是,目前的明人还无法适应那样恶劣的苦寒,故而占领西伯利亚一事只能搁浅,不过瀚海总算是拿下来了,外兴安岭以南的远东也被纳入囊中,可以说,西伯利亚的精华大半已为大明所取,这多少是一个安慰。

    赵佶这个夯货对大明朝一知半解,可赵栻不一样,他是从大明立国之初伴随着大明朝成长的,在赵栻的眼里,大明就像一只猛兽,永远也填不饱肚皮,大明朝对土地的渴求永远都无法满足——也就是说,他的老师,那位大明天子的胃口是一个无底洞,金国被吞了,辽国被灭了,整个大漠也没逃脱虎口,甚至山南河东那样的旮旯也没能逃掉,赵栻现在十分担心,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老师的目光会转移到中原,他可是知道的,别看那些宋人整日里以天朝上国自居狂妄自大到没变没谱,可若大明将目光转移到中原,大宋也只有灭国一途。

    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目光短浅而且无才无德,他们对大明不屑一顾,视之为蛮邦小国,在那些人的眼里,让女直人、室韦人、契丹人、蒙古人和达达人畏惧万分的大明朝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野蛮国度,比之西夏也好不到哪儿去。

    ——天知道这些人是什么垃圾来的,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这些士大夫,所谓的国之栋梁倒好,他们完全不去调查,也不想调查,直接就盖棺定论了,他们说出口的话还就成了事实?!

    而赵栻却是知道的,中原的那些士大夫瞧不起明人,反过来呢,明人却更加瞧不起宋人,中原历朝历代,论及“懦弱”从未有如宋朝一般,万乘之国,子民亿万,却整个被异族按在地上暴踩了两百年,大明朝要是有那么肥沃的土地要是有那么多的人口,早就打到云和山的另一边去了,宋人,简直不值一提。

    因国力所限,在攻取了金山、青河二郡之后,目前的大明已经无力征服新的土地,庞大而恐怖的战争机器终于暂停运转。不过这是在陆地上,可在海洋之上,大明却转眼发起了南方战争。

    ——赵栻还真就说着了,大明朝就是一只猛兽,对土地的渴求永远也无法满足,太阳月亮旗啊,只要太阳照耀到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土地,只要是生活在月亮之下的人民就是大明的子民,这是怎样的豪气!

    目前中原动乱,两浙已经反了,河北灾民百万,指不定什么时候这堆火药桶就会爆炸,赵栻已经接连接到赵佶的请求四次,都是请求他出兵平叛,而天子也允许了,不过赵栻总是有顾虑,思索再三,援兵他是没派,只是派快马给赵佶一个答复。

    中原,东京。

    赵佶接到赵栻的回复,默然不语。

    这阵子可真是让人头疼,灾民千万不说,南方还有叛乱,而最主要的是,国库已经差不多空了,大宋百万禁军也在去年的北伐中损失惨重,赵佶现在不但要忙着搜刮钱粮赈灾,还得重新募兵平叛,那日子过的,直叫一个凄惨。不过么,天知道,赵佶以往都是以太平天子自居的,朝政能不打理就不打理,只知吃喝玩乐,这两年好不容易亲自处理朝政吧,面对的却又是一堆烂摊子,赵佶可从来不是什么明君,连平庸之君都算不上,他完全就是一个昏君,才德浅薄不说,只知宠信jian佞,只知搜刮百姓,穷奢极欲,以往他撒手不理朝政还好说,大宋朝廷总是有一些能臣干吏的,在这些人的帮扶下大宋朝还能勉强维持,可这两年赵佶亲自一插手——得了,越弄越遭,天灾人祸再加上叛乱四起,传承百余年的大宋朝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历史上还有一个外族入侵来帮宋朝聚集民心,可现在辽、金都没了,没有外患,那就只剩下内斗了,按照现在的历史,宋朝还能不能继续存在真的不好说。

    皇宫之内是没有秘密的,赵佶刚收到赵栻的回复,当晚,蔡京、安公焘、钟师衡、童贯等重臣就收到消息。

    “陛下,未知十七皇子如何回复?”蔡京知道不该是由他先出口询问,至少是他不应该这么问,可是现在的局势这么糟,他也顾不得了。

    赵佶暴跳如雷,“这个逆子,他居然对朕说,他已经为朕想好了退路,他将调集北明关内郡驻军谨守拒马河一线,必要时他甚至可以出兵河北迎朕北向,真是……”

    蔡京大惊失色,“陛下,前时不是说十七皇子已经答应出兵助大宋的吗,怎么才几日功夫就变了?”

    安公焘对此倒是颇为理解,“此事并不意外。虽说北明天子许诺应允十七殿下相助大宋一事,然,为人臣者最忌私自调动兵马,此为大忌,前时十七殿下一口应允陛下,当时微臣就觉得奇怪,今日殿下如此……这般说辞,倒是在情理之中。”

    赵佶一想,也是,大宋自身就是崇文抑武,武将,特别是封疆大吏又有哪个敢私自调动兵马来着,这的确是大忌,只不过,现在赵佶自身难保,赵栻不出兵可让他怎么活啊!

    “这可怎番是好?如今大宋国库空虚,军力更是疲弱,河北大旱,江东大涝,两浙又反,这河北、关中一带局势动荡不堪,无钱,无粮,无兵,难道说真要象栻儿所的那样?”

    蔡京却道:“陛下毋忧,局势尚不至于此。虽然南北大灾且两浙又反,但朝廷也不是无力应对。陛下,国库空虚是没错,加上去岁北伐,粮草是凑不出多少,但银钱倒还有些,如今辽国已亡,这岁币就省了下来,绢帛更是不少,陛下可以下令以绢帛和银钱与北明换些粮草应急,前年北明伐辽,其从大宋以物易物换取了大批物资,如今我大宋以绢帛银钱去与北明换些粮食,想来明人也不会拒绝。还有,夏国今年的岁币也还没到送过去的时候,但国库却是已经将这批钱粮绢帛给准备好了,陛下,今岁是不是将与夏国的岁币给扣下?这一部分钱粮绢帛也不少,可以拿来应急。”

    钟师衡这时候也道:“蔡大人所言甚至,今岁我大宋自身尚且应接不暇,与夏国的岁币实应扣下。”

    童贯却不怎么同意,反对道:“可是如今中原局势已然若斯,扣下岁币不给,再触怒党项人,若党项人以此为借口出兵劫掠又该如何?以微臣之见,夏国的岁币还是应该按时送过去才是。”

    钟师衡撇撇嘴,“党项人若来,将他们打回去便是,大宋禁军虽然因北伐损失惨重,却也没到不堪一战的地步。”

    童贯一眼瞪回去,没好气地道:“钟大人真是好大的口气,‘将他们打回去便是’,这许多年了,怎的没见钟大人将党项人打回去过?本官与党项人交战多年尚且不敢言‘必胜’二字,到了钟大人口中却成了癣疥小事,真是能耐啊!”

    钟师衡大怒,“象童大人这样的高人自然是不成,若……”

    “够了!”赵佶本来就烦着呢,这些大臣倒好,当着他的面就吵起来了,这不是添堵么!“朕召你们来是想让你们为朕分忧,不是让你们吵架来的,要吵滚出去吵。”

    真是难得,赵佶一惯注意风度仪表,很少有这么大声喝斥的时候,可见他也是真的急上火了。

    童贯二人唯唯诺诺,再不敢言。

    赵佶稍稍平息了一下怒气,道:“栻儿尚有他言。如今辽国已灭,与辽国的岁币是没了,但栻儿建议,这笔岁币却不能省下,大宋应将与辽国的岁币主动给予北明。目前北明天子尚无南顾之意,但明人叫嚣着要入主中原也不是一日两日,今日北明天子对此毫不在意,但保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改了主意,大明宫里的那位天子的胃口可是好得很,他对土地的渴求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明宋虽然有姻亲之好,去岁北明天子也遣使应诺两国和平共处,但栻儿建议,大宋更应该主动示好才是,比如说大宋就应该主动输予岁币,而且这岁币的数目一定要比给辽国的多。诸位爱卿,以爱卿之见,此事应当如何?”

    ……

    蔡京等人无言以对,他们能说什么,刚走了一个辽国,现在却来了一个更恐怖的大明朝,他们还能怎么样?

    看这些人的德性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赵佶叹了口气,无奈地道:“岁币一事就这么办吧,蔡爱卿,此事就交由你处理,在辽国岁币的基础上增加一半送去北明。”

    “是。可是陛下,夏国的岁币又当如何?”

    “也只能扣下了。”赵佶忽然眼前一亮,“宣和三年的时候北明不是兵压夏国,让那些党项人不得劫掠中原么,蔡爱卿,你且选些口舌便给之士去奉天,务必要说动北明在大同一线屯兵,如此一来,党项人当不敢出兵南向。”

    还大同,现在该叫云中郡了。

    蔡京可不象赵佶那么无知,他对大明的情报多有收集,对北边的事了解得多些,听了这话,忙道:“也不必如此。陛下,今北明六十万大军云集关内、云中二郡,其中云中郡,也就是原大同府一线已有十数万明军铁骑,想来党项人这个时候是不敢动弹的,另外,北明天子以云中、南方、赦勒川三郡之地分封了一个诸侯,称‘代’,就是原辽国西京道那个地方,微臣听闻代王已然之国,代国新立,国库空虚,以明人一惯的作为,那代王肯定是要挥军劫掠夏国以填充自家国库,如此一来,党项人自身都难保,更不会出兵劫掠大宋了。”

    赵佶大喜,“真是如此?”

    “微臣不敢欺君,真是如此!”

    事实是这样没错,代国新立,国库岂止是空虚,简直是穷得叮当响,而韩卫也的确是派兵劫掠西夏,这些都没错,可党项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呀,那可是完完全全的野蛮人,那些蛮子可就是靠抢劫吃饭的,现在轮到他们被人抢劫了,党项人不敢向明人报复,自然,为转嫁自身的损失,党项人在被韩卫劫掠之后应当会出兵劫掠大宋,好将损失转嫁到宋人头上,这一点几乎可以肯定。

    可笑的是蔡京还乐滋滋地说党项人自顾不暇,自顾不暇跟不会劫掠大宋可是两码事。

    不过赵佶倒是心安了,在他想来,在明军的铁蹄之下,那些党项蛮子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应当不至于还有心思跑来中原抢劫了。

    按照赵佶的吩咐,蔡京立马就整了一份钱粮和绢帛送往奉天,这是大宋输予大明的岁币,而林靖文也收下了,又跟宋朝签了一份合约,以往大宋给予辽国的岁币现在就由大明朝笑纳了。

    不过林靖文也不是那么招人恨的人,岁币他是收下了,可转眼又发还大宋。

    赵佶大喜,随即大忧,询问明使,“这是何故?莫非你家天子嫌少?”

    明使答曰:“不然。前时我家大王收下岁币,那是按礼应当如此,可今岁中原天灾人祸不断,若此时我大明收下这许多岁币,岂不是加重中原之民负担?换而言之,那相当于将本就受灾的百姓逼死,我家大王乃是圣明天子,一向爱护百姓,自不会做出此等事来,故而发还今岁岁币,聊表大明之心意。”

    赵栻这才安下心来。

    可这还没完,明使转眼又给了他一个惊喜:“另,我家大王尚有言,中原大灾,念在同为汉家一脉的份上,大明朝将向大宋捐赠一批钱粮,以助大宋度过难关。”

    放在后世,这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过那是后世朝廷无能,本该由朝廷承担的赈灾义务朝廷无力承担或者是不想承担,却发动百姓捐款捐物,还美其名曰“献爱心”。屁,献爱心那是应该,可从三皇五帝以来赈灾一直都是朝廷的义务,什么时候轮到百姓承担这个责任了?

    不过这个跟林靖文无关,中原大灾,受灾的那可都是汉人,一族同胞,林靖文现在可是大明天子,一国之君,有能力帮忙他自然伸手帮上一把。

    但大明朝捐赠的钱粮也算不上多,这个没办法,大宋朝廷自然不想看到大明将手伸入中原,赈灾虽然是一种义务,但何尝不是一种收买民心的手段,中原的民心可不能让大明朝给收买去了,你们大明已经够强盛了,俺们宋人本来就怕,若是让你们大明收买了中原的民心那还得了?

    秦元1349年,大明向大宋捐赠两百万金币和三百万石粮,另有牛羊和药草若干,再多的话,大宋朝廷的那些士大夫就无法忍受了,他们宁愿那些灾民饿死病死也不会允许大明收买中原的民心,这个数目可以说是他们容忍的极限。

    收到使节的回复之后,林靖文摇摇头,无奈啊,大明国力强盛,即使将中原那数百万灾民都赈济了也勉强可以承担,可是政治这玩意儿……林靖文大摇其头,金币两百万、粮三百万石,若是官吏能干的话,这些钱粮至少可以赈济百万之数的灾民,这是至少的,可是那些宋朝的官吏……只能指望那些人少贪墨一点而多给灾民留些口粮。

    悲哀啊!大明自身就有两个郡受灾,灾民也是数以百万计,大明朝的国力再强盛,在赈济了自身的灾民之后也是余力无多——天知道,那两百万金币和三百万石粮还是林靖文专门从修建奉天京的预算中拨出来的,可人家大宋倒好,不领情不说,反而是戒备多多,实在是让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