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南宋之工业革命在线阅读 - 2.56 jian细

2.56 jian细

    临安大学出现了jian细,此事非同小可。当然李不伟也知道,临时大学的大部分学生无法接触到皇家实验室的机密,而且凡是有可能进入实验室之人,都是经过多重身份考核之后才被通过,因此在大学中混进一些闲杂人等,也不至于将军事机密外泄。但此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目前招收新生的环节存在一些漏洞。如今大学在招收新学员时虽然严格把关,但毕竟不如实验室那样需要经过吏部的全面调查。再加上大学本身的特点,也无法做到实验室那般守卫森严。李不伟这几日正准备将临安大学与实验室的合作再规范一些,为的就是防止机密外泄。如今听说临安大学出了问题,他怎么能不担心?

    李不伟赶到临安大学的主会议厅时,相关人等早已等候多时。王思维看到李不伟前来,忙上前将事情的原委全部说了一遍。原来今日一早,有一个从福州来的人,自称叫做王二多,此次前来临安,是要寻找自己的兄弟王三多,说是其家中长时间未收到王三多的消息,担心出了事,便让哥哥王二多前来弄个明白。临安大学的守卫看他说得焦急,又有福州官府的荐信,便带着他来到教室。此时王三多正在教室中,谁知那王二多在窗外看了之后,却说此人并非自己的兄弟。守卫心想可能是重名之人,便将此事告知了大学负责学籍的人。谁知一经查阅学生档案,才知道整个临安大学名叫王三多的只有一人,正是方才教室中的那位男子。守卫觉得事有蹊跷,便马上报与临安大学的侍卫长,又火速通知临安府衙,不一会儿便有人将王三多带走。因为凡是大学的学生,都是由地方推荐来的,如果眼前这王三多是假的,那真的王三多估计是出事了。这假王三多倒也聪明,知道事情败露,又涉及到人命,因此不待审问便全部招了。

    李不伟急问道:“临安府可曾查出结果?”王思维点头道:“结果倒是问出来了,而且其所说的估计也不会有假。此人名叫吴召文,来自江北的颖州。在两个月前,这吴召文与其叔父在绍兴府遇到一个年青人昏倒在地。二人见这年青人极是可怜,便好心找了郎中为其治伤。等到这年青人醒过来之后,二人稍加询问,才知道此人叫王三多,是从福州来的学生,如今正要赶去临安大学,谁知刚走到半路却身染重疾。王三多昏倒的地方正是野外,若不是遇到吴召文叔侄二人,多半会客死他乡了。”李不伟道:“如此说来,这吴召文叔侄二人倒是救了王三多一命了。只是后来为何又自己代替王三多呢?那真的王三多此时又在何处?”王思维道:“据吴召文说,他本是酷爱学术之人。后来得知临时大学招收学生,也曾多次报名,谁知临安大学对于学生的要求甚严,不仅要考试合格,而且要有当地官府的举荐信,因此临安大学并不是一般人能进入的。”李不伟道:“因此这吴召文就冒名顶替了?”王思维道:“正是。吴氏叔侄为王三多找了郎中看病,据郎中说,王三多这次病得不轻,估计需要三两个月的时间调养。而吴召文听说王三多要去临安大学,便想到了自己冒名顶替,又让其叔叔带着王三多在临安城外的乡下养病。”

    李不伟此时已大概明白了一些,又问道:“这吴召文自从来到临安大学后,可曾去过实验室或其它地方?”王思维摇了摇头,道:“这倒没有。到目前为止,去过实验室的学生只有二十六人,名单中并没有王三多,也就是这吴召文了。倒是听说这假王三多平时极是守规矩,除了上课便是在看书,几乎连学校大门都未出过。”李不伟终于放下心来,正待松一口气,忽又想起一事,忙问道:“这假王三多在校其间,都学了些什么内容?”王思维早已料到李不伟有此一问,道:“吴召文在临时大学的这一个月,所学的多为力学与运动学,以及基本的数学、数学表示符号与方程式。”

    李不伟听得默不作声,心想只要是一些军事机密没有泄露,此事倒也不算太过严重。又听王思维道:“眼下最要紧的便是找到此人的叔父与那位真正的王三多,此事已交由临安府处理,想必一会儿便可查明真相。”李不伟道:“如此就好。如果查明此人真是为求学而来,倒也不必太过难为了他们。只是在没有完全查清楚之前,也不能随便放人。”王思维道:“校长说的是。临安府的风大人也是这样说的。”王思维所说的风大人,乃是临安府的捕头风无行。

    二人正说着,便见有人前来通报,说是风无行在外求见,并且真的王三多也找到了。李不伟闻言,忙叫人将风无行请了进来。几人见礼之后,风无行道:“李大人,卑职今日一早获得消息,便带人赶了过来。刚一审问,那吴召文便说了实情。我们按照其所说的地址,终于在临安城外的许家村找到了吴召文的叔叔与王三多。这吴召文倒也没有说谎,王三多果然在一户农家养病,由于有吴召文的叔叔照顾,王三多此时的病情已大为好转。眼下这三人都已被严加看管了起来。”

    李不伟道:“那就辛苦风捕头了。这吴氏叔侄二人暂时还要看紧了,只有等查清其底细之后,并确认其所说无假,才能……”说到此处,又觉得此事太过重大,即使其所言是真,也不能随便放了。稍一犹豫,又道:“到时再说吧,连同这王三多也要小心看管。”风无行道:“大人请放心。我已派人前往颖州前去打听,等有了消息之后,定会马上通用大人。”李不伟点了点头,风无行看着再无其它事情,便退了下去。

    看着临安府众人离开,李不伟一时沉思不语。王思维见状,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校长,今日既然发生了此事,看来有必要将所有的学生再仔细盘查一遍,日后新学生到来之时,恐怕还要带上画像,又或是使用其它验证身份的物件才是。”李不伟道:“看来应该如此了。临安大学既然作为大宋朝培养人才的聚集地,本不该对学生有如此严格的限制,但此时是特殊时期,倘若被敌国的jian细混了进来,即使其无法窥得军队的秘密,但多少也会有些消息流传了出去。如果真是这样,恐怕日后还会产生些意想不到的影响。”王思维道:“校长说的是。我这就派人将所有学生的档案全部清查一遍,然后再制定更为严格的身份核查制度。”李不伟道:“王大人此时已算是临安大学的副校长,此事交给你,我自然是再放心不过了。”

    话虽如此,但今日所发生的事,也为目前的安全状态敲了一个警钟。李不伟回到家中之后,马上翻开《大百科全书》,找到‘档案学’与‘情报学’这两章节的简介,细细地翻看了起来。

    书中对于档案学是这样描述的:‘档案学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档案的形成、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利用的规律和方法。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事业史等分支学科。’其实,远在几千年以前,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并用以记言记事时,档案就出现了。到了秦汉时期,朝庭便已设置馆库、又选派专人进行管理,将各种重要的资料全部整理记录。到了宋朝,又采用‘置册分门编录’的方法,按年月次序将档案整理成册。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的档案学起始于十八世纪,但李不伟既然有了《全书》,便决定提前几百年使用这些知识了。虽然实验室与工厂诸事繁忙,但档案学的研究并不会占用实验室的时间,不仅不会影响到目前的生产建设,反而会让那些文人也有些事干。

    不过,临安大学此时的人事档案,只涉及到人事资料与人员变动,因此又与广义上的档案学有所不同。更何况,临安大学表面上虽然看似一个学术性的机构,但更多的却是为了武器与基础建设培训人才,虽然不包括战略战术指挥的学习内容,但至少也将研究与制造武器作为其主要任务了。另外,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军事机密,看来还是需要将这些资料交给枢密院,然后由其文书进一步整理,再决定是否全部或部分使用。

    李不伟主意已决,便准备将档案学的内容再详细看一遍。由于带来的那套实体版《全书》中并未详细讲述档案学,因此李不伟只好打开笔记本电脑,将那套DVD版的内容调了出来,谁知这一看又是吓了一跳。原来,档案学听起来简单,在一般人看来,无非就是管理一些资料而已,但这套百科全书中对档案学却是讲得极为详细。首先,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包括档案基础理论、档案史、档案管理、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应用五个方面,仅是简要介绍就有几十页内容。另外,书中又接录了一些著名学者的著作,有奥格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缪勒与斐斯等人合著的《档案整理和编目手册》、詹金森著的《档案管理手册》、卡萨诺瓦的《档案学》、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与《档案的管理》等等,虽然不是全书摘录,但这些内容又有近三百页。

    李不伟跳过这些章节,又在后面继续翻看起来,终于对档案学又有所了解。档案专业史与档案事业管理这两部分,主要是一些纯学术性的研究。而档案工作应用技术这一部分,却是讲到了具体的应用,其中有: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研究如摄影、冲洗、加工、拷贝、还原、存储、检索等技术过程的研究、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研究等等。当然,此时计算机、摄影、冲洗等手段显然是不可能的了。李不伟又看了近两个小时,终于理出一些头绪。总的来说,档案学可以分为两大类:理论档案学与应用档案学,而目前显然无法跳过理论研究而直接应用。如此看来,这一门学科要在大宋完全实行,几乎没有可能,一是朝庭必定不会同意如此大的举动,二是即使同意了,以现有的人力,要将旧的档案进行移植,至少也需要五年才能完成,更何况目前大战在即,朝庭又哪里会重视与武器无关的研究?书中又讲道:档案学与历史学、图书馆学、情报学都有着极大的联系,而情报学对于作战显然大有帮助。但是,仅是档案学就有近一千页的内容,再加上图书馆与情报学,估计总共需要三千页的内容吧。李不伟一时有些泄气。

    其实,学工科的人往往不重视社会科学的研究,尤其有了电脑与互连网之后,资料的查找极为方便,又有了快速检索与知识库,一般的学者很少通过旧式的文献检索方法查找资料。若是将李不伟放在后世,恐怕他也会认为档案与文献的作用不大,毕竟编写一段程序、又或是烧制一个单片机,根本不需要这些知识。普通人甚至以为,只有企业或单位的人事科才会用到档案管理。然而来到宋朝之后,李不伟与其说是给众位学者讲了一些知识,还不如说是自己重新学了更多的知识。而学得越多,他也逐渐认识到任何一种已完善的学科,都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且这些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相辅相承,显然不能单一而论了。

    既然如此,李不伟还是想试一试。毕竟档案学的研究并不影响到皇家实验室与工厂的生产进度,反而让那批‘闲散’文人有了事做。

    看着眼前这近三千页的内容,李不伟一时有些犹豫。这些内容如此之多,显然不能让依依与香儿再抄写了,更何况又都保存在电脑上,倘若一直开着电脑抄书,恐怕对电脑的寿命也大有影响。近两年来,李不伟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爱护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接下来的两天,皇家实验室一直没有见到李不伟的身影,就连各个工厂也失去了他的消息。

    周依依站在李不伟的房门外,愁眉若脸道:“香儿,不伟哥哥将自己关了房间里已经两天了,又不允许人进去打扰,其间只吃过三次饭,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办呐。”香儿叹道:“是啊,每天晚上到了两点还没睡,早上天刚亮又听到他起床了,真不知道还要持续几天呢。”两人正说着,只见门‘吱呀’的一声开了,李不伟揉了揉眼睛,显然还不习惯外面的阳光,道:“依依!香儿!快拿饭来,饿死我了!”

    ……

    枢密院,宋朝官署名,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中书省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其权力极大,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其实,还有其它的事情也归枢密院管,例如侍卫的任命调职、京城中禁军的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以及士兵的调发、武官的选用、将领任命等等。倘若遇到战时,又或是高级军官的任命,则需要禀奏朝庭,其余的小事则可以自行决定。由此可见,枢密院其实也担负国家防御之责,但又与兵部略有不同。兵部掌管理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但更多的是军戒相关的车马、兵器、地图、装甲等等。说得更直接一些:兵部有统兵的权力,但枢密院有调兵的权力。

    李不伟这次没有直接去枢密院,而是去了左丞相郑清之的府上。理宗即位初期,郑清之时任枢密使,后来又升为左丞相,同时知掌枢密院。当然,这也是有其原因的。宋理宗赵昀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功臣,就是史弥远与郑清之了。

    三日前,李不伟查阅档案学与情报学的资料,完全是因为临安大学出了差错所致。后来,他又整理出近千页的资料并保存在电脑中,将其重新编辑,再缩小字体选择为隶书,此时使用超小字体,大约只要150多页便可全部打印了。但李不伟并没有直接打印出来,而是自己先默记了一些主要内容,又让周依依抄了一些条目,心想等见到枢密使后再与其商议,倘若事情不成的话,也不用浪费八十多张打印纸与墨水了。

    有时候,一个人在做决定时,往往会一时冲动,又或是受了某些事情的启发,从而觉得自己的作法极为正确。李不伟当时也是如此。但是在他开始整理这些资料的第一天晚上,便已有些退却的打算,不过好在又咬牙坚持了下来,心想万一到了明天想法变了,岂不是还要再从头开始整理?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三天,所有的资料也大概整理了一遍,李不伟终于心里有了底,决定与枢密院商议一下档案与情报的事。然而,李不伟刚一进屋,又有些后悔了。因为他忽然觉得自己此时的做法有些过于追求完美,如此的话,恐怕自己这一辈子将永无宁日了。他决定临时改变一下主意。

    郑清之对李不伟极为客气,毕竟皇家实验室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今非昔比。

    然而李不伟说了半天,却始终是些兵器制造,又或是些火炮材料供应与火yao生产之事。郑清之听了倒也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些事情都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二人又聊了半晌,李不伟终于道:“郑大人,其实我这次前来,还有另一件事需与大人相商。前段时间,我曾看到过史将军写的一本炮兵排兵布阵的册子,因此一时心血来潮,便将此事仔细地考虑了一番,终于有一些想法,这便是军队的战术与战略了。”郑清之忙道:“李大人对于作战有何想法,还请说来。”

    本来,李不伟从未与众人谈及太多关于作战的话题。虽然他以前也曾向史冀与赵范等人说起一起火炮的行军、布阵时要注意的事项,但大部分都是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尽管如此,因为李不伟名声在外,而且各式火炮又是他的创意,因此他这一说,郑清之自然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万一从李大人口中讲出什么有价值的话来,对于大宋军队又会是极大的改进。

    李不伟道:“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的内容,就是些兵种的配合,以及布阵、攻防转换、埋伏战、遭遇战、阵地战之类的。这些内容各位将军肯定也知道一些,只是如今既然准备将各式火炮与机关弩在大宋军中广为配备,因此原先的战术也要有些变化了。例如以往对付敌军骑兵冲锋时的一些策略,就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李不伟如此一说,郑清之已明白过来,道:“李大人言之有理。其实在此之前,史、赵两位将军也曾有过类似提议,而且史将军还将那本册子与兵部宣大人进行了商议,终于有了最终的决定。这便是,等各式火炮都造出一定数量之后,再由火炮营与弩车营相互配合,配以各种步兵、骑兵、散弩兵,从而实现不同兵中间的协调配合。”李不伟点头道:“史将军的那本册子所写的一些战术极为实用。但是郑大人是否想过,有朝一日大军挥师北上,必定是几路并进,而且每一路又会分出若干分队。如此一来便需要十多名,甚至几十名掌握新式火炮战术的将官。以目前的这些小册子,恐怕一时难以凑效。”郑清之听得沉吟不语,其实此事枢密院也曾想过多次,有几次甚至差点要找到李不伟商议此事,但几位将军自认为胸有成竹,因此枢密院也就将此事暂时放了下来。如今李不伟再次提及,郑清之又怎能不仔细考虑一番?又过了片刻,郑清之道:“李大人既然如此说来,想必已有了解决的办法?”李不伟道:“倒也不是什么解决的办法,而是我最近思路重新整理了一番,终于又有所收获,这才准备与郑大人商议一番。”郑清之忙道:“李大人有何高见?”

    李不伟道:“虽然目前的迫击炮只有几十门,机关弩也刚刚定型,正准备批量制作,而神武一号与神武二号火炮更是尚未开始制造,但是用不了多久,几台重型机械只要开始运作,火炮的数量必定大增。如此再过上几月,又有更多的冶炼、锻造、铸造、加工设备投入使用,火炮已足够装备沿江防线的步兵使用了。眼下已有两家火炮厂,一家机关弩厂,到了今年秋天之时,又会有另一家火炮厂在兰溪成立,而炮弹厂则有七家之多。皇家实验室的学者做了一个预测,到了明年夏天的时候,大宋军中将有迫击炮两千多门,炮弹十六万余发;各式神武大炮六百余门,炮弹三万余发;机关弩九百台,而弩箭则近百万支。”郑清之听得吃了一惊,虽然他也曾得到这些数字,但如今李不伟亲口说来,给人又是另一种感觉了。又听李不伟继续道:“既然大宋有了如此多的火炮与机关弩,想必以往的战术思想就要发生一些变化了。受此影响的还有后勤补给、医疗、兵器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行军布阵了。”郑清之听得不语,其实李不伟这番话他早已考虑过多次,只是目前大宋军中已有现成的后勤与医疗机制,虽然众人也觉得该做些调整,但并没想着要马上加以改变。如今李不伟既然已提了出来,郑清之又有些犹豫了,沉吟半晌,道:“以李大人之见,是否要将已有的一些军队体制加以改变?”李不伟摇头道:“郑大人误会了。军队的体制如何变法,那是兵部与郑大人的事,我又怎会多言。只是既然大战在即,就应该将一些战术思想与策略,全面讲与前方的将士,尤其是那些领兵作战的军官。不过,涉及到知识的讲授,我忽然又想起一个办法,郑大人何不参考临安大学的模式,也成立一个类似的学府呢?”

    郑清之听得暗暗吃惊,心道:此事兵部早已提过多次,而且枢密院众人也极力赞成,没想到临安大学的李校长竟然也说出同样的话,看来此事须得早日定夺。又想了一会,郑清之道:“李大人的意思是再成立一所与军事有关的大学?”李不伟点头道:“正是。这所大学可以叫做国防大学,或是临安军事大学,又或是大宋军事学府。至于所讲授的内容,则有军事教育、训练、管理、医学、补给。兵种则可分为步兵、炮兵、工兵、执法兵、骑兵等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门新学科,那便是情报学了。而与情报学相关的,又有档案管理等一些学科。至于参加学习的人员,可以是一些在位的将官,也可以加入其它合适的人选。最重要的是,只有成立了专门的军事学府,才能保证大宋的军事人才源源不断,为以后的若干年提供充足的人才准备。至于这学校的校长么,也只有一人能担任了。”

    郑清之听得微微点头,心想这军事大学的校长一职,看来也只有枢密院中人担任了,李大人倒也不糊涂。正如此想着,又听李不伟笑道:“只是不知道皇上是否愿意收那么多学生了,毕竟皇上担任了校长一职,这所大学出来的可都算是天子门生了。”

    郑清之听得一愣,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亏我刚才没有说什么,否则此事传了出去可是不妙。这学校出来的自然都是带兵之人,手握大宋的兵权,又怎能全部是我的学生?看来校长一职,非皇上莫属了。想到此处,郑清之忽又站了起来,走到书桌旁拿起一本册子,道:“李大人,其实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并且已写成了册子。虽然其中所讲的不如李大人刚才谈及的那般详细,却也实是不可多得。李大人不妨过目。”

    李不伟接过刚看了封面上的几个大字,顿时吃了一惊。又听郑清之道:“写此书的人名叫杨连胜,时任孟珙将军副将,也是太后的侄孙……”

    ……

    此时,徐超已在门外等候多时,终于见到李不伟与郑清之走了出来。

    与郑清之告别之后离开不久,徐超在车边悄声道:“大人,临安府传来消息,前几日临安大学的那几人已有了消息。再过上七八日,便会有消息从颖州与福州返回。”李不伟点了点头,心想:此事若不是发生在临安大学,恐怕至少也要拖上几个月,又或是根本无人过问。如今临安府既然如此重视,看来临安大学的地位已今非昔比了。

    郑清之送走李不伟之后,又返回书房,将那本册子小心地放回原处。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有十个大字:论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