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定秦曲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被曲解的事情(上)

第三十二章 被曲解的事情(上)

    推荐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人认为秦末农民起义是秦法暴虐与秦二世以及赵高的无道,最终引起的。

    只不过,张嘉师只能够对此表示呵呵……

    而不少观点认为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戍徭无已,用法也更为苛深,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

    这一点张嘉师不置可否,因为鉴于秦帝国哪怕是在他穿越之后,其相应的赋税严格来说也不算太轻松。只不过有一点却无法忽视的,那就是在秦帝国建立之后,原来关中六国的贵族特权基本上已经被消除,相对于这些贵族的盘剥,对于秦帝国的原有关中六国的平民而言,事实上应该是减轻压力的。

    而大泽乡起义,很有可能是被一个粉饰的谎言。

    ……

    历史记载大泽乡起义的背景,主要出于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到了二世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坟开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铜熔化了灌下去铸地基,上面盖了石室、墓道和墓xue。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坟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样子,灌上了水银。然后把秦始皇葬在那里。安葬完了,为了防备将来可能有人盗坟,还叫工匠在墓xue里装了杀人的设备,最后竟残酷地把所有造坟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让一个人出来。

    大坟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二千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大坟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且不概幼儿和妇女。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逼得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

    先不说征伐匈奴等战事的军力数量方面,张嘉师表示在历史上的骊山皇陵,虚耗的民力固然是高于汉文帝的陵墓,但是总体而言,应该要少于汉武帝的茂陵。

    后世认为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但秦始皇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初期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中期阶段。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最多使用72万囚徒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最后阶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这一阶段主要是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在这一阶段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

    此时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准奏,命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而这个记录72万刑徒的来源,事实上是无法考证的,而张嘉师所理解到的事实是,若是当其时秦帝国有72万重刑犯的话,谁敢让这些人都集中在咸阳,一旦暴动起来,整个内史地区的军力都弹压不住。

    至于这些刑徒会不会有轻犯的人,这个不是没可能,但是主要这些轻犯刑徒来源于内史或者是其他周边的郡县,并不会对全国征调。

    秦帝国的粮食产量虽然不算低,但是很明显,也不希望在这方面无缘无故浪费太多的粮食。再者,秦律也没有轻犯者需要长途跋涉前往内史的相应条例。

    只不过即使是如此,骊山皇陵确实算是已知的先秦时期最大的国君陵墓。

    ……

    后世在挖掘骊山皇陵的时候,有着很多的疑问:

    1:骊山皇陵的规模到底几何?

    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xue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

    2:骊山皇陵地宫有几扇大门?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

    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

    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3:“上具天文”作何解释?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其含义是什么?

    后世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

    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4:地宫埋“水银”之谜?

    这个谜团事实上已经得到了解答: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后世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

    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然而,这么一来,有些事情的描述却变得很有意思了。

    、、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

    记载,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结果有一只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不料竟然走进了秦陵地宫,引发大火,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掉了。

    对所记,也作了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新莽末年,赤眉军盗掘秦始皇陵,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熔化掉,以取铜材。

    魏晋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又盗掘秦陵。

    唐代末年,黄巢攻入关中,秦始皇陵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破坏。黄巢盗秦陵一事历代都有传说,明人都穆云:“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并峙,人日:此南门也。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项羽、黄巢皆尝发之。老人云: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虚冢耳。”

    都穆中所记黄巢盗秦陵的事情,在新、旧均不见记载,所以,不少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五代时军阀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清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当地官府获悉后立即派人赶来调查,发现盗洞后将洞口用实物封死不留痕迹,严加看护,防止再次被盗。但这样重大的事情,地方志却没有记载,所以可能是现代版本的“牧羊人寻羊烧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在陕军阀又一次挖掘秦陵。刘镇华是河南军阀,发迹于年的北洋政府时期。1926年率十万“镇嵩军”由豫西进入关中,将杨虎城、李虎臣二部围困于西安城长达8个月之久,城内饿死和战死的军民有好几万人,时称“二虎守长安”。刘镇华盗秦陵就发生在其主政陕西期间,并且,被其盗掘的并不仅仅是一座秦陵。

    除刘镇华外,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战壕”。知情人后来称,孙连仲是暗渡陈仓,装模作样,实际是在盗陵。

    这些历史上掘开骊山皇陵的记载,若是骊山皇陵内部环境有足够让人致死的汞含量,那么这些盗墓者的下场不会很好。

    但是这么多记载似乎都很真实,所以也有一个可能性,那就是骊山皇陵的汞含量,还不足以到达让人立刻死亡的地步。

    本书来自http:////.html

    看过的书友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