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以往的经过
此时的江灼已经离开了草原,和一班亲友正游山玩水的行走在山东地界内。他们有着一个隐秘的目标,那就是要接回燕王的三位王子,当然这需要碰碰运气,因为所有人,他们中间除了一位认识王子的向导之外,对燕王及其王子的直接认识都为零。不过只有江灼心里最清楚,三位王子按照历史的进程,是一定可以平安回到北平的,要不然历史就要出大乱子。再往后的“仁宣之治”可是明朝的第一个盛世,“仁”就是明仁宗,也就是要救大王子朱高炽,“宣”是指朱高炽的大儿子,按理说接下来的近百年都应该是平静而有活力的,给整个大明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现在已经到了来年(即建文元年)的四月份了。春天来了,走在路上满眼都呈现一派万物复苏的景象,感受着这花红柳绿、春光融融的惬意,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真的让人无比愉悦。江灼凭现代身份已经知道了此行的结果,什么行动不行动的,反正结果应该都会一样,这就是活在眼前的历史,于是也就不把这次行动当成一个多么值得期盼的任务,而只当成一个过场,他觉得现在关键的任务倒是要把给他们当向导的那个人物给巴结好,因为走完这个过场后,他就能由这个向导给引荐着,顺利的见到燕王了,说不定还能混点职务,那就给他今后的人生走向铺好了路了,这才是他最主要的任务。 这个向导可了不得,江灼对他已经崇拜得五体投地。但江灼身边的人包括江厚,全都不能理解江灼的态度,只知道那个向导是燕王身边的人,应该还不是一个是最吃香的太监吧,要不然以他现在的年龄,也不小了,都二十八九岁快三十的人了,还仅是在燕王身边当了一个传递秘令的太监,真不知道这个名叫马三保的公公到底是哪里值得一向自负的江灼那么崇敬的,仅仅是因为他是燕王的近臣吗? 江灼心里可明白着呢,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闻名的传奇人物,率领浩荡的船队七下西洋的郑和啊! 说来话长。 还是先从草原上的那段生活慢慢说起。原来,和公主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江灼才逐渐感觉到这种平淡的生活也是很乏味的。夫妻生活得倒算是不错,但朗情妾意你浓我浓的劲儿过后,就开始觉得,过得真的很无聊啊。吃的东西倒也算丰富,但风格总是以草原风格为主吧,这他还可以忍;水土气候不适应且不说,大北方实在太冷,特别是和人交流语言也成问题,就好像一下子出了国,新鲜劲儿过了就剩下想家。 好在眼前还真能见到亲人,不过也就只有自己的一家人,江家就那几口人,公主那天晚上说的倒是真不错,江厚真就被公主想办法请到了这片大漠上了,还有江灼的母亲,还有小怜月,都来了,就连受陷害的秦山也跟着江厚来了。 作为江灼的父亲,江厚在江灼的恋爱的大问题上,竟然意外的没有给江灼太大的压力。 那天晚上,江灼由公主带着来到了公主接待父亲的蒙古包。显然公主给父亲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一家人都在,包括失踪过一阵的秦山。见面后一家人激动得不得了,公主恭敬并带几分羞涩的陪在江灼的身边,悄悄的用手拉着江灼的手。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江厚还是那副极稳重的样子。当时来大漠的目的是为了搞清楚究竟是谁在陷害江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来公主主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跟江厚坦白了,江厚就开始考虑今后如何才能再清白的回到中原的问题,但就眼前的结果看,前期杀了县官和幕僚衙役十几口子的凶手,是肯定不会主动回到中原去主动认罪的,更不必说这件事情的主谋——大漠上的乌云公主。自己已经和江灼一起,被这个年轻的公主用鬼谋伎俩彻底挟持到了草原上,要想再堂堂正正、风风光光的回到清泉县,自己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但当公主主动拉着江灼的手走进江厚的屋子的时候,江厚,这个本套书中极其有远虑的智者,谋士,忽然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狂放的计划,这个计划和几十年后大明和蒙古的命运都有关,这个计划极其宏伟,极其远大,使得这位曾经经历过捕鱼儿海那场著名战役的军师、幕僚,为之心动不已。但从中原到大漠的这一切的想法,也都只是他脑子里的一个闪念,很快,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却已经成形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就已经开始实施。 江厚脸上的表情,还是极沉稳的。他欣然的接受着公主热情的款待,同时也稍显客气的做着有分寸的表示:“我们不过是边城的普通百姓,不必让大元的公主如此麻烦招待。” 公主是草原儿女,倒也真是爽快,把希望和江灼结婚的想法进门就直接说了。 江厚看了一眼江灼。 然后他还是以那种沉稳平和的态度,说:“公主肯下嫁,只是不知是否可以自己做主。如果能自己做主,老夫倒是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按我们大明的礼节,女子嫁夫就必须是要随夫的,不能仍旧住在自己的家里,不知公主是否明白。” 公主对这个问题倒是真没有考虑到。不过熟悉汉族文化的她,也是知道这个要求确实不过分,于是她低头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可以答应,但我需要一些时间安排。” 同时,在草原上作客这段期间,江灼也渐渐觉得这种每天骑马、游猎的牧民生活并不是他眼前最渴求的,年轻的他自然还是想着自己凭借自己的能力,希望可以能在这个古代世界闯出一番事业,像淘金者一样,金子在哪里他现在还不太清楚,但他的心里是有金子的。而他理想的这片淘金的地方,应该还是在纷争四起的中原,不太像是在这大漠。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出于自尊心。对方是公主哎,而江灼只不过是个普通的百姓,这段平民与公主的爱情,虽说公主并不觉得有多不平等,但江灼总感觉需要自己再多做些什么,既是为公主,又是为他自己,争取能给这个自己所爱的女人一个更风光的婚礼,是在他看来一个目前最重要的生活理想。 不过在当地,大草原上的风俗并不是像明朝那边那样那么十分的看重男女双方的门第,而男方只要有一定的能力,或是歌唱,或是武术,或是箭法出众,在一些大的聚会上表现出众的话,都是完全可以被人尊敬的,而要娶公主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比如说江灼神奇的箭法,其实早在大草原上传开了,那时的大草原,其实是相当原始的一种形态,与少数的蒙古贵族相比,绝大多数的游牧民都是热情的,好客的,而且也是淳朴的,他们在草原上自然而然的生存,追逐着牧草和水源,过着很简单很落后的生活。只有实在到了冬天或者灾年,比如说寒潮提前很多天到来的时候,才无可奈何的聚集成大股的军队,侵扰到明朝的边境。(据史载这种天气气候影响游牧民族的时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当时的大草原上,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仍然是北元贵族。不过呢,当时的草原,名义上的统治者只剩下了一个名义,各大势力纷纷内乱,战斗冲突总是不断。最大的势力基本上分成了两股,大漠东,大漠西,也就是后来的鞑靼和佤剌。 那位曾经和江灼有过交手的阿鲁台大叔,听说江灼来到了草原,竟然有几次特意抽了时间带着丰盛的礼品,前来专门拜访。不打不成交,阿鲁台和江灼彼此之间一交流,由于江灼从前世到今世,无论是在对文化的掌握程度上,还是到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天文、地理等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着足够和专家媲美的尖锐看法,这一说一聊天之间,竟把个阿鲁台彻底镇服住了,他尤其是太佩服江灼丰富的才学了,于是整天整天的粘着江灼在一起聊天,恨不能要好成一个人似的,把公主和江灼相处的时间都给挤占了,使公主那几天整天翻着白眼想撵阿鲁台,可这人脸皮竟然很厚,瞪两个大眼珠子耍上赖皮了,死活就是不走。
战场上是过敌人,但到了这片茫茫的大漠,现在那种极度的仇恨真的就显得淡了好多,而阿鲁台这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豁达态度,也让江灼感叹了好长一段时间。不过还有个“大麻烦”,倒不是公主的报怨,而是江灼头皮发麻的发现,每次和阿鲁台在一起的时候,总有个人在一旁边一脸哀怨的盯着他。就是那个他曾经差点用箭射死的阿鲁台的女儿。 要说这位小美女对江灼的态度也真够另类的,既不是仇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显得有多欣赏,也不是讨厌,她就是没完没了的在跟江灼搞着恶作剧。要么把江灼的马给弄惊了,带着江灼一路的狂跑,差点要了江灼的老命;要么就是给江灼的食物中、酒杯里放进泻药,整整个三天,江灼拉得都差点没脱了水。 江灼后来努不可遏,斥责阿鲁台及他的女儿,你们到底想怎么的我呀?阿鲁台跟女儿干睁眼,却又舍不得处罚。于是只好带着女儿依依不舍的走了。 就在这几天,草原上来了一位神奇的客人,竟然是传说中的神仙张三丰。老神仙当时已经有一百五六十岁了啊!他给江灼介绍了一个人,就是太监马三保,也就是郑和! 附:说起大蒙的历史,那真是一说话就很长了。 蒙古地区在汉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汉击溃之后,蒙古地区先后由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控制。宋朝时期蒙古人迁入该地。唐朝时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后为中国辽朝版图。蒙古初时受到金朝统治。在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治了蒙古地区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蒙古大汗忽必烈改蒙古国号为大元,统治的范围包括这地区、现中国领土的大部分以及周边某些地区,辖境改称元朝,元朝时元朝时蒙古征服宋朝,将其纳入版图,定都北京,当时称为大都,后来明初改名为北平,蒙古地区划为岭北行省。明朝始终无力收复蒙古地区。明朝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这一地区,直至清朝覆灭。元朝时中国和今西伯利亚大部都属于蒙古版图。1660年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国投降。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有史以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无论哪个政治势力,哪个民族势力,在他们得势的时候,无不把统一中国做为他们的最高政治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后来蒙古独立,只是20世纪初的事。西方列强的到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不必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