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的美好生活在线阅读 - 明朝的太监官吏和军事(不算正文)

明朝的太监官吏和军事(不算正文)

    二十四衙门是明代宦官体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

    十二监: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四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司礼监:为整个宦官系统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司礼监的主要职权为:

    1.批答奏章,传宣谕旨;

    2.总管所有宦官事务。司礼监不仅在各宦官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宦官机构的地位。司礼监总管大太监为所有宦官的首领;

    3.兼顾其他重要官职。如南京守备,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司礼监总管大太监兼任东厂提督一职。

    御马监:管理御用兵符;

    内官监:主要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

    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

    御用监:掌办御前所用之物;

    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

    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

    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

    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

    都知监:起初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后来专门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

    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

    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

    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

    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

    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

    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

    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

    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

    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

    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

    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编辑本段]明朝(地方官员品级)

    县:

    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

    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编辑本段]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太师太傅太保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都督左右宗人

    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督同知

    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书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正留守都指挥使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月俸四十八石)

    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

    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詹事府尹按察使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指挥事

    从三品(月俸二十六石)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苑马寺卿参政

    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

    佥都御史通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少卿

    少詹事鸿胪寺卿京府丞按察司副使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知府卫指挥佥事宣慰司同知提督四夷馆少卿

    从四品(月俸二十石)

    国子监祭酒布政司参议盐运司同知宣慰司副使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华盖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庶子通政司参议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光禄寺少卿六部郎中钦天监正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宗人府经历上林院监正按察使佥事府同知

    王府长史仪卫正千户宣抚使同知

    从五品(月俸十四石)

    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尚宝少卿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五府经历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卫镇抚

    副千户仪卫副招讨宣抚司副使安抚使安抚团练指挥使

    正六品(月俸十石)

    大理寺正詹事丞中允侍读

    侍讲司业太常寺丞尚宝司丞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主事太医院判都督院经历京县知县

    府通判上林苑监副钦天监副五官正兵马指挥

    留守司经历都司经历断事百户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长官司副诏讨宣抚俭事安抚同知善世正

    从六品(月俸八石)

    赞善司直郎修撰光禄寺丞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大理寺副京府推官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州同知盐课司提举市舶司提举河梁副提举

    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

    都给事中监察御使编修大理寺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通政司经历太常寺傅士大常寺典簿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审理安抚司俭事蛮夷长官

    从七品(月俸七石)

    翰林院检讨左右给事中中书舍人行人司副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詹事府主薄詹事府主簿京府经历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州判官盐课司副提举布政司都事副理问

    盐运司经历卫经历宣慰经历招讨司经历蛮夷副长官

    正八品(月俸六石六斗)

    国子监丞五经博士行人部照磨通政司佑事

    京主簿保章正御医协律郎典牧所提领

    营缮司所副卫知事府经历县丞煎盐司提举

    按察司知事宣慰都事王府典簿正王府典宝正王府奉祀正

    王府良医正王府典膳正讲经大通关宝钞,龙江司提举

    至灵元府崇真宫灵官

    从八品(月俸六石)

    清纪郎翰林院典藉国子监助教国子监典簿国子监博士

    光禄彔事光禄监事鸿胪寺主簿京府知事运司知事

    挈壸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副王府奉祀副

    王府典宝副王府良医副宣慰司经历神乐观知观崇真宫副灵官

    左右觉义左右玄义

    正九品(月俸五石五斗)

    校书侍书国子监学正部检校鸿胪寺署丞

    五官监候五官司历营缮所丞府知事龙江宝钞副提举

    县主簿长史司主簿长史司典仪正长史司典乐牧监正

    茶马大使赞礼郎奉銮知事宣抚知事安抚知事

    颜料局大使皮作局大使鞍辔局大使宝源局大使织染所大使

    承运库大使宝钞广惠大使广积库大使赃罚库大使京府织染局大使

    十字库大使典牧所大使会同馆大使文思院大使杂造局大使

    从九品(月俸五石)

    待诏司谏通事舍人正字詹事府彔事

    司务学彔典籍鸣赞序班

    司晨漏刻博士司牧局大使牧监副圉长

    大医院吏目提举司吏目盐课司吏目州所吏目副教授

    染造大使织染局大使府仓大使司库司大使司狱副使

    巡检副使茶马副使教坊司韶舞司乐按察司检校

    府照磨宣抚司照磨典仪副教授草场大使

    军储大使御马大使都督府大使门仓大使军器局大使

    典牧所副使会同馆副使文思院副使伴读颜料局副使

    承运库副使宝钞广惠副使广积库副使赃罚库副使十字库副使

    广盈库大使太仓银库大使大仆寺大使京府库大使都税大使

    宣课大使柴炭司大使京府织染局副使皮作局副使鞍辔局副使

    宝源局副使织染所副使正术正科都纲

    都纪太常寺同乐都司、运司、府学、京卫、宣抚、宣慰司学教授

    司牲司大使杂造局副使节慎库大使营膳所丞

    军事制度

    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准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军属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

    兵属营,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军屯兵战。

    明代驻守京师的京营兵分为三大营,设千总、把总等领兵官,职位低下。

    武官官制主要分为:总兵、副将、参将、守备、千总、把总。

    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都指挥使司为明代地区军事总机构,长官有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其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各1人。司狱司司狱(从九品),仓库、草场、大使、副使各一人。行都指挥使司,设官与都指挥使司同。长官之中有一人统司事,称掌印,简称都司,位次在布、按两司之上。《明史职官志五》说:“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卫指挥使司设官与京卫同。外卫皆统于都司及行都司。卫以下为千户所,千户所又辖百户所。千户所有正千户1人(正五品),副千户2人(从五品),镇抚2人(从六品)。其属吏目1人。千户所辖百户所10个,共有百户10人(正六品),总旗20人,小旗100人。刑狱则归镇抚掌管。凡卫所皆隶于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自卫所以下,其官兵多世袭,这是明代特殊制度之一。

    都督府的都督名称后来变为空头的官阶,而统兵之官则须别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等名目。《明史职官志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领班、备倭等名。凡总兵、副总兵一职均须有公、侯、伯、都督爵衔者充任。其总兵挂印称将军者,云南曰征南将军,大同曰征西将军,湖广曰平蛮将军,两广曰征蛮将军……其在蓟镇、贵州、湖广、四川及儹运淮安者,不得称将军挂印。宣德间,又设山西、陕西二总兵。嘉靖间,分设广东、广西、贵州、湖广二总兵为四,改设福建、保定副总兵为总兵,又添设浙江总兵。万历间,又在临洮、山海增设总兵。至明代末年,总兵官增置繁多,不可胜记。总兵在明代本为无品级之差委,至清代则为正二品的正规武职。

    都指挥使司

    (都司)

    都指挥使正二品地方最高军事长官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卫)指挥使正三品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从三品

    指挥佥事正四品

    千户所

    (所)正千户正五品“所”统于“卫”

    副千户从五品

    [宣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建威将军]明代从一品武官。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