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铸清华在线阅读 - 二十四、玉座珠帘(上)

二十四、玉座珠帘(上)

    日思夜想,慈禧太后的希望,终于一步一步接近实现了。垂帘章程虽还未定局,但内阁集议一次,让步一次,大致已可接受,于是她可以私下计议举行垂帘大典的日子了。

    日子一直配合得很好,十月初九甲子日,嗣皇帝登极,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于今垂帘章程到议定之时,恰好是先帝宾天百日刚过。国丧服孝,百日缟素,白布褂子穿得久了,灰不灰、黄不黄,好不难看,加以百日之内,不得剃,一个个毛蓬乱,再穿上那件灰暗破旧的白布褂子,不象个囚犯,也象个乞儿,看着好不丧气,等到百日一过,依旧朝珠补褂,容颜焕,那时在垂帘大典中受群臣朝贺,才是件风光体面的喜事。

    因此,慈禧太后自己翻过时宪书,选了十一月初一这个日子,也暗示了桂良,他奉旨管理钦天监,只要暗示了他,钦天监自然会遵从意旨,选奏这个日期。

    为了除服,宫里自然有一番忙碌,除了各人要预备自己的冬衣以外,门帘窗帘、椅被座垫,都得换成国丧以前的原样,还有许多摆设,或者颜色不对,或者质料不同,因为服孝而收贮起来的,这时也得重新换过。

    那些都是太监、宫女的差使,自有例规,不须嘱咐,要两宫太后亲自检点的,是把先帝的遗物清理出来,分赐群臣。

    照入关之初的规矩,大行皇帝的一切遗物,依关外的风俗,在大殓和出殡的日子,在乾清宫外,举火焚化,称为“大丢纸”“小丢纸”,当初世祖章皇宗出天花驾崩,就是这么办的。据说“丢纸”时的火焰,呈现异彩,不知焚毁了多少奇珍异宝?以后大概是想想可惜,到圣祖宾天,就不这么办了,把大行皇帝的衣冠鞋帽,日常服御的器物,分赐大臣和近臣,称为“颁赏遗念”,照例在除服之前举行。

    受颁“遗念”的名单,事先早由军机处开呈,内则亲贵大臣,外则督抚将军,另加已经告老致仕的先帝旧臣,一共五十几个人。每人照例要有四样,也照例有一两样是贵重的,两三样是凑数的。当然,特殊的人物,不在此限。

    象恭王的那一份,就是两宫太后亲手挑选的,一顶紫貂暖帽,一件玄狐石青褂,都是先帝在滴水成冰的天气所服御的。另外两样也是常在先帝身边的珍玩,一件多宝串和一方通体碧绿的翡翠印,印文是“皇四子”三字,还是世宗在潜邸的旧物,传到道光年间,因为先帝也行四,宣宗就以这方翠玉相赐,现在拿来颁赏给行六的恭王,虽不切实用,但对受赐者来说,却真正是一种遗念。恭王与先帝一起在上书房读书时,无一日不见这方翠印,想到先帝窗课,遇到下笔得意之时,便取出这方翠印,押脚钤盖的那份欣悦的神情,恍然如在眼前。

    到了十一月初一,是个入冬以来难得的好天气,人逢喜事精神爽,个个精神抖擞,浴着朝阳,由东华门进宫。一班年龄较长的大臣,预先都受赐了“紫禁城骑马”的恩典,一直可以到隆宗门附近下轿、下车,王公亲贵、六部九卿,各在本衙门的朝房休息。走来走去,只见头上不是宝石顶子,便是珊瑚顶子,前胸后背,不是仙鹤补子,便是麒麟补子。最得意的是在南书房和上书房当差的那班名翰林,品级虽低,照样也可以挂朝珠,穿貂褂,昂然直入内廷。

    听政的地点,依然是在养心殿,日常召见军机及京内官员,在东暖阁,遇有典礼则临御养心殿明殿。此时早已打扫得干干净净,摆设得整整齐齐,正中设一张丈余长的红木御案,系上明黄缎子,“六同合春”暗花的桌围。御案后面,摆着一个御座,御案前面悬一幅方眼黄纱,作为垂帘的意思。帘前正中是小皇帝的御榻,铺着簇新的黄缎皮褥子。

    等钟打九点,文武百官,纷纷进殿,礼部和鸿胪寺的执事官员,照料着排好了班。已初三刻——十点之前的一刻钟,太监递相传报,说皇帝已奉慈禧太后銮舆,自储秀宫内起驾,于是净鞭一响,肃静无声,只听远远传来沙沙的脚步声,由隐而显,终于看到了醇王的影子,他兼领着“前引大臣”的差使,所以走在前头,接着是景寿、伯讷那谟诂,以及由王公充任的那班御前大臣,分成两列,引着小皇帝的明黄软轿,进了养心殿。

    站好班的官员,一齐跪倒接驾。皇帝之后,是储秀宫太后的软轿,再以后是“后扈大臣”和随侍的太监,等储秀宫太后和皇帝升上宝座,鸿胪寺的赞礼官,朗声唱礼,自殿内到丹墀,大小官员,三跪九叩,起身分班退出。准备了多日的大典,就这一下,便算完成。但也就是这一刻,慈禧太后正式取得了政权。

    灰尘落地,浮言尽息,热衷的固然攀龙附凤,早有打算,就是那些心持正论,不以垂帘为然的,此时眼见大局已定,政柄有归,顾念着自己的功名富贵,不但不敢再在背后有所私议,而且都一改观望保留的态度,纷纷去打点黄面红里的上慈禧太后的贺表了。

    慈禧太后接受了朝贺,照样处理政务,改在东暖阁召见议政王及军机大臣。布置已有更改,御案坐东朝西摆设,案前置八扇可以折叠的明黄纱屏,小皇帝仍旧坐在前面。

    恭王和军机大臣行过了礼,再一次趋跄跪拜,为慈禧太后申贺。

    “诸位请起,今个是咱们第一次正式相见,”穿着朝服的慈禧太后坐在明黄纱屏后头端然出声,“有些话自然要说在前头,皇帝年纪小了些,本宫作为文宗皇帝正宫,又是皇帝的母亲,免不了为他cao劳些日子,”军机们依然是跪着聆听,殿内寂静无声,只有皇太后一人的声音响起。

    “如今洋人虽议和,但洪逆未除,海内未靖,显皇帝宫车晏驾,天下板荡,原是一个极为危险的局面,所幸列位臣工,同心协力,才有今天这么个平静的局面。如今只巴望皇帝好好念书,过个七八年,能够担当得起大事,本宫才算是对列祖列宗、天下臣民有了个交代。那时我可要过几天清闲日子了。你们就照这番意思,写旨来看!”

    这说明垂帘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为的苦衷,恭亲王应下,这也是他原先的主意,袖子里都已经先准备好了一个折子说的就是这个事儿,如今皇太后自己个提出来,这就不便现场拿出来了,慈禧太后却还没说完话,“眼前最紧要的,就是南边,太平天国依旧还在金陵,诏令曾国藩,毋令太平军四窜,全力剿灭,再加曾国藩体仁阁大学士,节制闽浙两省军务!”

    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节制湖广、浙闽军务,又加体仁阁大学士,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东南王了,连当年的吴三桂都不过如此而已。“先帝英年早逝,一半罪过要怪在长毛逆贼头上,实实在在是切肤之痛,不计一切代价也要平定海内,给黎民百姓一个交代!国朝绝不吝啬王侯之赏!再命穆杨阿全力收购洋枪洋炮,之前和洋人定好的每年一千万两银子的配额,多用些也是无妨!之前南北两地开战,国力有限,左右为难,如今举全国之力,全力支持东南,曾国藩更是西到湖广,东到江浙,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权责一统,协同作战,若是如此,都还平不了洪逆,”慈禧太后声音转冷,“那就请他退位让贤!”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