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各显神通(三)
载垣也有自知之明,哀诏之中又许多成语和上谕中习用的句子,看得懂,却念不出,便回头看看焦佑瀛说:“这是你主稿,你来念给皇上听。” 焦佑瀛精神抖擞地答应一声,弯着腰从载垣手里接过哀诏,双手高捧,朝上念道。 “谕内阁:朕受皇考大行皇帝鞠育,顾复深恩,昊天罔极,圣寿甫逾三旬,朕宫廷侍奉,正幸爱日方长,期颐可卜……” 不过才念了个开口,皇帝心里就已经急了,天津人的嗓门儿本来就大,加以焦佑瀛年自己的文章不免得意,格外有劲,只听得满屋子的炸音,皇帝除了“圣寿甫逾三旬”和“大行皇帝”这少数几句,还能挺清楚之外,就不知道他在年写什么了,因此等到焦佑瀛念完了,皇帝只能是糊里糊涂地点头,表示同意。 等到肃顺以内务府大臣的自个,顺便奏了一些宫廷事务,皇帝也连连答应,“还有什么事儿?” 肃顺见到皇帝无事不依,心里也是得意的很,也就连忙再启奏有关年号的事,“皇上的年号,奴才几个共同斟酌,定了‘祺祥’两个字。”边说着,肃顺就把正楷写了“祺祥”二字的纸条,放在御案上面。 皇帝看了看,稍微有些诧异,“这么急啊,回城再办也不晚嘛。” “回皇上的话,这有个缘故,”肃顺的眼睛听到回城二字稍微地眯了一下,不过也是很从容地回道,“如今和洋人签订了许多协议都是要花钱的,市面上的银子不够了,都拿去准备给洋人,官钱票不值钱,银价上涨,升斗小民都是叫苦连天,奴才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官钱票不是不值钱吗?咱们就不用票子,用现钱,那一来,银价马上就可以回平。银价回平,武家一定往下掉,物价掉了,人心就安定了。” 皇帝懵懂地点头,肃顺继续说道。“奴才已经拍云南去采办铜了,京里有了铜钱,藏钱的人就肯拿出来,市面上的铜钱就多了。”肃顺回头望着匡源,“你把这两个字的出典,奏上皇上。” 匡源不像肃顺那样随便站着回话,先跪了下来,然后开口:“‘祺祥’二字,出自,不涸不童。诞降祺祥,就是谁河流畅通,尽灌溉之用,地尽其利,物阜民丰。自然就是国泰民安了,所以说‘诞降祺祥’。” “祺祥”二字是匡源的献议,得了肃顺的激赏,这一番陈奏也还透彻,只不过媚眼做给了瞎子看,咬文嚼字。皇帝只是听懂了一个大概,所以沉默着未有任何指示。 肃顺催了一声,皇帝这才点头,“依议。” 。。。 肃顺等人从烟波致爽殿跪安出来。神色各异,端华载垣是得意无比,皇帝对着自己等人是无所不从啊,焦佑瀛也是颇为兴奋,哀诏出自己手,皇帝秉承遗志。实行新政的意思都由自己一手写定,景寿还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跟在人群后头也不多说话,肃顺皱了皱眉头,对着边上的端华瞧瞧说道,“大哥,你瞧着皇上,说回城的事儿,是谁叮嘱的?” “嗨,迟早要回城嘛,这么耽搁在热河也不妥当,”端华大大咧咧地说道,见到肃顺脸上凝重的表情,才似乎知晓了些什么,“你的意思,是太嫔太妃们的主意?” “怕是差不离,皇帝新登基,又是个小孩子,亲身母亲不在这里,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不在此地,这些人难免心里七上八下的,”肃顺一声冷笑,也不忌讳,边上的几个人都围了过来,“就怕咱们行什么不轨事,要赶着回京找储秀宫那位主子帮衬着呢。” “那依你之见,什么时候回京才妥当?”载垣问道。 “且不忙,”肃顺摇摇头,“皇上已经灵前即位,名分已定,皇上在哪里,哪里就是中枢,不管是不是在北京城,且瞧瞧,以静制动,看看北京城里能翻出什么样的浪花,变出什么样的幺蛾子!”一个军机的苏拉拿了一本折子过来,肃顺接过,一看不由得一愣。 。。。。
皇帝耐着性子等到顾命大臣们退出之后,若释重负,一溜烟地溜进东暖阁,陈胜文早就伺候好了热茶热毛巾和糕点,皇帝一声欢呼,忙不迭地脱下了大帽子,蹦脚跳上了炕,贞贵妃和云嫔互相瞧了瞧,贞贵妃开口吩咐陈胜文,“你去和皇上的师傅说一句,就说皇上今个累了,就免一天书房学习。” 陈胜文应了一声就出去了,皇帝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越兴高采烈,云嫔看到只有皇帝一人,外头伺候的宫女又站的远远地,在贞贵妃的耳朵边悄悄地说:“jiejie您瞧见了没,这些顾命大臣,什么事儿都没有和皇上说清楚,一味的要皇上依议依议的,我瞧着没安什么好心,我虽然不懂外头的事儿,可日常瞧见大行皇帝都是自己个拿主意派差事的,怎么到了这里就转过来了。” “话是这个理,可咱们皇上不是还年轻小嘛,顾命大臣是大行皇帝留下来给皇上用的人,错不了那里去。” “我瞧着还是不妥当,”云嫔又忧虑地说着话,“没瞧见臣下还能打听着宫里头的行踪的,这陈胜文实在是有些靠不住,成日里就望着顾命的那个房子里头钻,我瞧着,这宫里头不能没有一个拿主意的人,这才偷偷叫了皇上说回銮的事儿,没想到,哎,皇上一下子没注意,就被他们几个岔了话题。” “也没有这么严重,且看看吧。”贞贵妃摇摇头,不置可否,皇帝放下了手里的吃食,有些闷闷不乐,贞贵妃连忙问什么事儿。 “我想皇额娘了。”八岁的皇帝声音闷闷地,有些想念远在京师的母亲。 。。。 恭亲王奏请叩谒梓宫,他千方百计地想阻止恭王到热河来,却未料到恭王有自请入觐的这一举!肃顺一时计无所出,只捧着奏折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