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神马浮云记在线阅读 - (一二七)勤政帝

(一二七)勤政帝

    今夜,京都皇城乾清宫的暖阁内,大宋皇帝赵弘正坐在御桌前,批阅奏章。

    如果用勤奋作为一种标准来评定大宋历朝皇帝,赵弘可归于勤政那类。这并非是因为他绝对地勤奋,而是因为除少数几位皇帝外,本朝先皇在勤政这条上都风评不佳。

    本朝自开国以来,有兵患的只是诸侯,而朝廷无忧,二百年来也无什大的战事。国家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作为皇帝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前些日子,主管内务院广帑司的少院梁成文还禀报说内帑总值已经超过了三亿贯,这还不包括两项皇家最重要的资产:其一是大宋皇家银行,拥有大宋唯一的货币铸造,以及金、银、钱票发行的权利;其二是大量无法估算的土地产业,应天府四个县的土地连同台湾、琼州二岛均属于皇家的私产,其上所产生的税收与因土地产生收入都归皇室所有。

    应天府四县为:江南的秦淮河以北区域属于上元县,秦淮河以南属于江宁县,江北还有江浦与六合两县。

    内帑的收入并不来源于朝廷的税收,而是来自于皇家的产业与土地,每年的国税收入并没有拨给皇室一文钱。皇家的产业有:应天府四县每年所收取的居屋、商屋二税,加上卖地的收入,总有好几百万贯;其次,台湾、琼州每年所产生的赋税与土地收入也都归皇家;再次,大宋本土与诸侯国里诸多的矿山、工厂、商号、船队等工商业里都有内务院广帑司的股份,其中最重要的商号就是东美洲公司;此外,大宋皇家银行每年也能给皇室带来一千多万贯的收入。这些都是内帑的来源。

    大宋财赋的征收采取了分税制,将部分农税与市肆税、财屋税、资源税、印契税、官地出让等等收入归给了地方官府,朝廷、省府、地方三级岁入总和每年都在六亿贯上下。诸侯国、殖民地与海外各国的金银、矿产、林木、农作、特产、海产、牲畜等源源不绝地流入大陆,本土的钱币、丝绸、布匹、茶叶、瓷器、衣物、书籍、机械等产成品则输出本土以外。国与民之富,历代未有。

    这些都是历朝皇帝懒散的理由。宋帝已传九世,武宗传文宗,文宗传宣宗,再传熹宗、睿宗、景宗、敬宗、德宗,直至今日的赵弘崇治皇帝。其中,被后人评为勤政的皇帝只有三位,便是武宗、文宗与睿宗。

    据赵弘看来,武宗算不得勤政,他设了一个内阁,有十二位内阁大臣为其处理国事,他双手一甩,寻常国事基本不管。只因他是开国皇帝,又是武曲下凡,世人眼中的活神,因此史书总得要留下几分面子,断不敢说他懒散。

    武宗以后的文宗才算得上是真正勤奋的皇帝。武宗野心太大,从打仗到治国,从研究兵器、制定国学、分封诸侯、探测海陆、完善律法,到吟词赋诗、跑马赏花,那是没有他不感兴趣。这样的结果便是每件事他都只做了个五、六成,把剩下的难题全都留了他的继任者文宗。武宗于新历二十七年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文宗,自己做了十一年的太上皇。

    文宗才不及武宗,他辛苦了三十一年,忙碌了整个后半生才大致把武宗留下的半拉子一一收拾完毕。他实在太忙,每日只睡六个小时,可算是宵衣旰食、殚精竭虑。

    他还有个外号,叫做“哭皇帝”,因为每当有水患地震之类的灾祸,他都会在长安街皇城承天门上,焚香设案向上天祷告,并祈求平安。这时,他会泪眼汪汪地向城下巡视他的百姓,并向他们挥手以示勉励。每逢此情,朝廷的邸报与民间报纸当天必出号外,宣告“我们的陛下又哭了”,第二天早上走到大街上一看,满街百姓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感,因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关心他们。

    所以在他崩后的出丧之时,长安街上挤满了自发前来的百姓,大家痛哭着齐声呐喊“想念您!我们的好皇帝。”文宗人生唯一的一次偷懒就是没从棺材里跳出来,向百姓们再哭着感谢一番。

    睿宗则是第三位勤政的皇帝。他除了完善分封体制之外,生平还打过四次大战。

    一是在美洲与西班牙人打了场大海战,结果击败对手,夺下凯旋港与整个金州及其以东的广大陆地,并将西班人人赶去了北纬三十二度以南;

    二是三征西南的澜沧王国,打了八年,终灭其国,并将其并入交趾省;

    第三战有些背景,乃是那南洋婆罗洲上的浡尼国与南方强国满者伯夷国交战不利,眼见有灭国之祸,便请求率民举国内附。睿宗纳之,遣南洋海军接收。满者伯夷不服,大军前来争地,结果为宋军击溃,不但没争到浡尼,反而被打下大半个婆罗洲;

    第四战便是出兵北疆,讨伐互斗的诸侯,结果失败。睿宗一生四战,三胜后虽有一败,但无损其威名。

    如今,虽然是太平盛世,但国家仍是有数处隐忧。一是美洲的殖民地。那里离大宋太远而离西洋诸国较近,大宋与他们在美洲的陆地上时常爆发小规模的冲突,相互洗劫城镇,摞掠人口,彼此有些泥潭深陷之感;二是西北。俄国有兴盛的迹象,几次与诸侯国的战事都占了上风,或许会在西北搞出点名堂;三是缅甸。云贵督师府出兵八万,联合着四国诸侯共十三万人,在那里打了一年,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不过,这都只是些芥藓之患而已,远不足以动摇大宋的根本。

    皇帝的公事并不繁忙,所需处理的奏折也不多,这是因为大宋实行了“四院分立”的权力结构。

    四院乃是中书、枢密、都察与大理院。其中,中书院有行政之权,枢密院有掌军之权,督察院有监督之权,大理院则有司法之权。

    这四院之中,中书院由正一品的丞相领衔,再设一正二品的总领为辅,用来统领文职百官,管理六部,地位最高。其它三院虽级别稍低,其主官分别为从一品的太尉、都御史与正卿,但却是各行其责,也并非前者所能管辖得到的。

    在四院与皇帝间还设有一内阁,用来主理军国大事。内阁由丞相领衔,其下十一位内阁大臣分别为枢密院太尉、都察院都御史、中书院总领、六部尚书、理藩院总院、内务院院理。枢密院太尉与都察院都御史又兼任副相。

    中书院是内阁与丞相办公的地方。按大宋的体制,内阁分了皇帝很大的一部分权力,朝廷的日常事务的处置都归到那里。每日内阁处理完政务,将需要皇帝御批或亲阅的折子递交给皇帝,其它的奏折便自行处理了。这种呈送给皇帝看的折子叫“奏折”或“奏本”,给内阁的叫“阁折”或“阁本”。官员们必需明白哪些事是要直接奏报皇帝的,那些是要递交给内阁,不可弄错,否则要受到处罚。

    因此,大宋的皇帝每日要批的奏折并不多,主要就是内阁转来的需要他批复或要亲阅的重要“阁本”,然后就是有权直接上折的四品以上京官与外官的密奏,还有一些诸如请安、谢恩、大臣间相互攻击之类的琐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