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革兴大宋在线阅读 - 第94章 改元兴华

第94章 改元兴华

    “咋还不出来呢!咋还不出来呢!”

    赵祯抓着脑袋紧张地在张柔的寝宫外走来走去,见到谁挡路就把他踢开。

    不过他刚准备再次伸脚踢人的时候,就被刘娥给叫住了:“皇上,您能不能消停一会呢!哀家都快被您转晕了,你在那踢他们有啥用,过来跟哀家一起坐着,喝点茶静静地等着。”

    “母后啊!朕真坐不住呀!您说都这没久了,怎么还是没有反应呢?”赵祯虽然没有坐下,但还是走过去把刘娥到的茶水一口干了。

    刘娥笑着说道:“皇上,您就放心吧!这不是有欣然姑娘在里面么,您还不相信她的医术啊!再说了,您那时候可是闹腾多了,好久才把您等出来呢!”

    她这话说得赵祯和李太妃都不大好意思了。当然了,别人并不知道李太妃是他亲生老妈,所以并没有关注到她,都盯着赵祯在那发笑。

    就在赵祯和诸位大臣等得有些焦急的时候,谢欣然终于抱着一个孩子走出了寝宫大门。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产下龙子!”谢欣然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孩子递到赵祯面前。

    赵祯很兴奋地接过孩子,不经意地扒拉了一下布脚,瞄了一眼里面,直到确认自己想看的“零件”,才抱着孩子大声笑道:“哈哈哈……朕有皇儿啦!朕有皇儿啦!”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天佑我大宋江山万代!”周围的宫女侍卫以及大臣纷纷跪在地上大声呼喊。

    那整齐的声调和统一的口号,不仅让赵祯觉得他们这是预先排练过的,就为了今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都平身吧!”

    赵祯抱着孩子显摆了一下,就立马冲进了房间,来到张柔的床头。

    “皇后,咱们有孩子了!你看,还是个男孩呢!”赵祯笑嘻嘻地把孩子放到张柔身边,那小家伙刚睁眼,还对着自己mama吐泡泡玩呢!

    张柔抚摸着孩子的脸:“皇上,您看他的小鼻子跟您的真像!”

    “那必须的!朕的儿子嘛!肯定得像朕,难不成还像隔壁老王啊!”赵祯打趣道。

    张柔又白了他一眼:“啥时候都没个正行!”

    赵祯本来还想再反驳一下,不过这个时候刘娥三人也走了进来。

    刘娥:“皇上,大臣们还在外面等着呢!您还是先出去安抚一下吧!”

    “好的,母后!”赵祯先朝刘娥应了一声,然后又转身跟张柔说道:“皇后,您好好休息!朕先出去把那些大臣打发了再回来陪你!”

    张柔点了点头:“皇上,您去吧!我没事!”

    留下几个老妈陪张柔,赵祯又来到了寝宫之外。

    晏殊和几个内阁大臣见他出来,便围了上来,再次恭贺道:“恭喜皇上喜得龙子!”

    赵祯难得也朝他们拱了拱手:“同喜同喜!”

    礼部尚书孙复问道:“皇上,不知您打算给殿下取个什么名字呢?”

    “是啊!皇上!取什么名字呢?”晏殊几人也应和道。

    “容朕想想哈!”赵祯摸着短胡须琢磨了一阵后才是说道:“我大宋乃正宗的炎黄儿女,华夏后裔,朕希望朕的皇儿能够继承先祖遗志,将来挑起振兴大宋和振兴华夏民族的重任,让我华夏民族远离外族的迫害。因此,朕意取振为吾儿之名,字奋勇。并改年号为兴华,寓意兴我华夏,着礼部即刻通告天下。”

    孙复:“臣遵旨!”

    赵祯:“为了庆贺吾皇儿出生,朕意大赦天下,除罪大恶极之辈,皆在大赦之内,朕命刑部做好甄别工作,不能因为大赦就把一些极其危险的人物放出来。”

    晏殊:“老臣遵旨!”

    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五月,张皇后十月怀胎为大宋仁宗皇帝产下龙子,赐名赵振,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同年,改元兴华,是为兴华元年。其后不久,皇子赵振满月,被赐秦王。

    ……

    而在赵振出生前,那些被赵祯关了许久的各部大学士们也终于破关而出,算是为赵振的出生送上了一份大礼。不过因为赵祯的心思一直系在张柔和孩子身上,并没有抽出时间来召见礼部侍郎蔡齐。

    因此,等张柔做完月子,生活节奏慢慢恢复正常,他便把蔡齐以及内阁大臣都叫到了垂拱殿。

    待大家跟赵祯都见过礼之后,赵祯就迫不及待地对蔡齐说道:“蔡爱卿,快把你们这半年多来讨论出的结果跟诸位大人讲一讲吧!”

    “臣遵旨!”蔡齐先朝赵祯行礼之后,才转身朝内阁大臣们拱手说道:“皇上,诸位大人,经过下官与诸多学士商议,结合圣学的教育方式,我们决定把教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其一,家庭教育阶段,主要针对三岁以前的孩子,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也就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其实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我朝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没什么文化,也不怎么在意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因此,下官与诸位学士的意见,是希望朝廷加大宣传力度,不求让老百姓成为教育大师,只求引导他们做好以身作则的表率,给孩子树立的良好的榜样。

    其二,学前教育阶段,主要针对3-6岁的孩子,这个岁数的孩子已经能够主动接纳外界给他们灌输的知识和见识,然而他们并不具备分别是非黑白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势必要让一些有识之士来引导他们,引导他们本性——“善”。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rou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吾等认为,这个阶段的小孩,不必让他们接触具体的学问,但是必须让忠、孝、悌、忍、善这‘五伦’深入其心。

    其三,学堂教育阶段。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较长的一个阶段,吾等将其细分为蒙童养正、少年养志和青年养德三个阶段。

    ‘蒙童养正’,针对7-10岁的孩子,强调的是‘七岁看老’的习惯养成期。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对应圣上所设立的小学,他们到学堂主要目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到集体中去演练自己生活、学习、交往、活动的良好习惯。或者说是培育直正、不歪不斜的基础树干。

    ‘少年养志’,针对11-16岁的少年,也大致对应圣上所设中学,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讲的不是少年真的成了英雄,而是说少年期是立志、树理想的最佳时候。这个年纪的人,认知能力已经形成,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同时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

    想必在座的诸位大人也深有体会,吾等在那个时期的时候,也曾立志想要大干一场,然又因为诸多原因常常放弃。所以这个岁数的少年,也常常处在“无志者常立志”的矛盾期。关注这个时期的理想、道德、志愿的追求;关注这个时期的交友和榜样的追逐,以及对名著名篇、科学密秘的深度探究将会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

    ‘青年养德’,针对刚成年的人(17-20),他们已经要独自走去社会去开创自己的道路,而道德对他们来说就是“责任”。按照咱以往的习惯,对于这个岁数的孩子,基本上都不再过多关注,而是由着他们自己去发展。然而,圣上觉得这个岁数的人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教育,教授他们专项技能的同时,也他们明白对自已、对家庭、对父老乡亲、对国家民族、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责任。养德养的就是责任的层次,因为这个层次不仅要影响他的生存状态,还会深深影响他的发明创造。

    最后,吾等还根据圣上的指示,提出了一个社会的教育的目标。之所以说这是个目标,那是因为我们现在做得极为不够,就拿在座的诸位大人来说,您们这一身才华和本事大多是哪来的?下官认为更多的是在当官之后磨练出来的吧!

    然而,那些后生们都一定得来经历这个过程,或因此蹉跎半生吗?因此,吾等一致认为,朝廷应该鼓励和号召国家贤达之士,能够多多著书立作,能够多多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引导那些还在迷茫中横冲直撞的学子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

    皇上,这就是臣的汇报结果,请您指示!”

    赵祯微笑着点点头:“诸位爱卿怎么看?”

    晏殊:“回皇上,老臣听了蔡大人一席话,深有感触,细想起来,老臣这一身也经历了颇多坎坷,如果能够有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势必让大多数学子少走许多弯路,老臣对此深表赞同!”

    赵祯:“你们几位怎么呢?”

    孙复:“臣附议!”

    范仲淹:“臣附议!”

    ……

    杨宗保:“臣不懂!但臣没有意见!”

    赵祯:“既然如此,就当是你们内阁通过这个决议了,户部再出一点钱,正式把慈幼局也纳入幼儿教育阶段。礼部也抓紧时间按照蔡爱卿他们讨论的方案,对现有的皇家学院各分部进行逐步调整。另外,朕意把青年教育阶段定为‘大学’,暂时还只有皇家学院高级部等同于这个职能,而各地分院还没有开设。礼部要抓紧时间,并视各路生源,酌情考虑大学建设事宜。”

    孙复:“臣遵旨!”

    赵祯:“朕还是那句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要咱们的教育策略做得好,百姓素质提高,外族就不能把咱们华夏民族怎么样。

    然而,现在的诸多学子读书就一个目的,那就是考取功名,当官发财,衣锦还乡!朕之所以登基以来对科举不热衷,就是因为朕还在犹豫。虽说这个科举确实让我朝的文风鼎盛,但是他们似乎偏离了先贤让他们读书的本意。

    鉴于此,朕苦思冥想,科举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关闭那是不现实的,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考试风格,改变他们只为当官发财的思想观念。

    因此,朕打算借着皇儿出生这个机会,再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科举,也算是做一个尝试,希望诸位大臣多多配合!”

    “请皇上吩咐!”晏殊带头喊道,对于科举他是大大滴赞同,能够在自己当政期间举行越多,自己的影响也就越大。

    赵祯:“朕命礼部即刻选拔若干考官,前往西京洛阳待命!”

    洛阳?皇上这是个什么意思,科举不在京城,却跑西京去。

    “臣遵旨!”众人都楞了一下,孙复才在蔡齐拉扯下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