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之朔风疾在线阅读 - 第51节 校阅(二)

第51节 校阅(二)

    李榆跟着白游击连夜从得胜堡入关,到了大同城北门外才停下休息,白游击马上就催着他们换上明军的军旗、号衣,还一再提醒他们少说话,前面的人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另外有辫子的尽量把辫子塞进头盔里,以免惹得别人注意——明军的骑兵中夷人不少,但夷人太多了也不好解释。

    早上刚吃过白游击派人送来的饭,从各处来了几队骑兵与他们会合,大同镇的骑兵总算凑到了七、八百人,接着又陆陆续续来了大队的步兵,大概能有三千来人,军官们连打带骂把带来的人排列成几个方阵,很快一面面军旗树起来,队形排得也像模像样,不过李榆一看就知道中间有不少是老百姓,当兵的和老百姓就是不一样,那些虚头虚脑、头上冒汗的肯定是老百姓。

    辰时,宣大总督张晓、大同巡抚张翼明、大同总兵渠家祯出现在城楼上,北门外立刻号炮齐鸣、旌旗招展,几面大鼓几乎同时擂响,军官们领着大家齐声高呼“大同军威武”、“大同军万胜”的口号,一时间战鼓声、口号声响成一片,场面气势宏大。李榆有点心虚了,他觉得自己像是在做贼一样,白游击赶紧给他鼓劲:“小兄弟别怕,过会儿跟着镇标游击走一趟就行了,也就是凑个数糊弄一下人,没什么大不了的。”过了一会儿,白游击又向大家补了一句:“干完活,马上就给大家发小米。”

    校阅开始了,军官们手里拎着棍棒把一队队步兵赶到城楼前列阵cao练,士兵们手举刀盾、长矛,随着军官的口令作出格挡、劈刺动作,看上去有模有样,就是有人好像分不清方向,阵形一转方向就要乱上一阵,还有人被喊杀声吓得一屁股坐到地上,不过阵中显然有不少老兵压阵,一顿拳脚就把这些笨蛋教训明白了,步兵们就这样在城楼下轮流排阵,原地不动地转一圈方向耍几个动作,然后被军官吆喝着赶紧走人,城楼上的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步兵cao练就算马马虎虎通过了。

    明军的弓箭手也出来了,一百来人对着护城河边的一片空地就是一阵急射,李榆还在奇怪他们为什么没有箭垛,很快就传来叫好声,傍边的明军骑兵一说他才明白,大明太祖立下的规矩,考核射箭分“近可中”和“远可到”两项,“近可中”指的是射十二枝箭,五十步距离射中箭垛六枝箭即为合格,而“远可到”则是射十二支箭,军官有六枝射过一百六十步为合格,士兵有六枝射过一百二十步为合格,今天人太多所以“近可中”不考了,刚才考的是“远可到”,那帮弓箭手射出去的箭八CD在一百二十步以外,这可是难得的好成绩。李榆跟乌海、巴克相视一笑,明军玩的花样瞒不住他们这些射箭的老手,刚才那些明军用的弓不过是五、六头力普通步弓,要想把箭射的远只能用轻箭,但轻箭射出去发飘,对披甲兵的威胁不大,而且那帮家伙乱射一气,怎么看也不像有八成的箭射过一百二十步,不过李榆总算确定那个库库和屯的明国商人张世安没说假话,他卖的箭簇确实是从大同军库里拿出来的。

    最猛的还是大同镇的炮手,一下子抬出五门虎蹲炮,装好火药同时点燃,五声巨响之后,护城河对岸的一堵土城应声而垮,李榆还在诧异,毕力格就满脸惊恐地说:“明国的火器真厉害,我连射出的炮子都没看清楚,对面的土墙就被轰垮了。”

    终于轮到镇标骑兵接受校阅了,考核内容很简单,冲上一里外的一座土丘,对着上面的草人放一轮箭,然后将草人全部砍到就算完事。但带队的镇标游击自己出问题了,他如果带着这东拼西凑的七八百人随便糊弄一下也就没事了,可这位老兄非要在上官面前露一手,走到半路上突然命令加速冲上山坡,这一来可就乱了,明军的马匹实在太杂——有骑兵的战马,也有拉车的挽马,甚至还有些骡子,而且明军中还有人偷马料,使得马匹经常挨饿,这些马经过加速后,到了山坡前就冲不动了,有些马停下来喘气,有些马冲了几步又退下来,那些挽马、骡子干脆趴下不干了,明军骑兵前后挤到一起立刻乱成一团,有的人还落了马,镇标游击大喊大叫也没用,跟在后面的李榆吓了一跳,他们已经加速了,如果直接撞上去肯定要出大事,李榆管不得镇标游击的口令了,急忙下令急转,两百丰州骑兵几乎贴着混乱的明军硬生生调转马头而去,镇标游击也急了,使劲挥手示意李榆别管他们了,自己先冲上去再说,李榆立即带着自己的骑兵一个小迂回后让出一段距离,然后加速冲上了山坡,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乌海、巴克带着大家摆开纵队,一路射下去将草人射成刺猬一样,接着又是转向迂回一圈,再从头开始一路砍下去,把草人的脑袋一一斩落,一会儿的功夫轻轻松松就收工了。镇标游击带着人牵着牲口上来时,丰州骑兵们已经在收捡他们射在草人上的箭矢了,骑兵的cao练到此为止。

    看完骑兵的表演,校阅算是结束了,城楼上的宣大总督皮笑rou不笑地点点头:“我大同镇军威依旧,很好!很好!”张晓是老江湖了,他知道自己的宣大官兵是什么德性,自隆庆四年俺答封贡,宣大三镇快六十年没打仗了,朝廷都懒得发军饷,自己又能怎么办,能容人处且容人吧!

    张翼明、渠家祯松了一口气,悄悄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刚才那帮混蛋骑兵差点把戏演砸了,他们本以为少不了挨顿训斥,却没想到如此轻松就蒙混过关了,还是总督大人体谅人啊!

    张晓转身离去,大同的文武官吏一窝蜂跟在他屁股后面,张翼明才走几步就被人拉住衣角,张翼明扭头一看,陪同张晓一起来大同的阳和副使宋统殷正冲着他冷笑:“巡抚大人,今天的戏演过了吧!”

    “献征,你也是大同镇的人,嘴上积德吧!”张翼明低声说道,阳和副使即是大同巡御副使,为大同巡抚的副手,依照大明官制,宣大总督住阳和,大同巡抚住大同,而大同巡抚的副使长驻阳和协助总督处理军政事宜,因此也称阳和副使,这个宋统殷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资格老牌子硬,张翼明对他也得敬重三分。

    “大人放心,我绝不会多言,只是我在大同多年,没见过我们大同镇的骑兵如此长进,那些战马一看就是塞外的好马,骑在马上的骑兵也不是三、五年练得出来的,光是那急转、迂回、爬坡、射箭、劈刺的动作就不是我们的骑兵玩得了的,大人不会是从塞外请了鞑靼骑兵帮忙吧?”

    “这个嘛,我也不清楚,都是渠家祯他们总兵府一手cao办的,”张翼明含含糊糊地回答,随手一指渠家祯,“献征有什么话可以把渠家祯找来问问。”

    城楼上的大官一走,城下的官兵就一哄而散,白游击说话算话,给李榆他们拉来一车小米,丰州骑兵笑得嘴都合不拢,这两斗小米来的太轻松了,大家伙分粮的时候,白游击神神秘秘把李榆拉到一边,悄悄塞给他三两银子,李榆随手就甩给毕力格,让他到附近给大家买点酒rou吃,白游击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小兄弟真是豪爽,老哥就喜欢你这种人,你这个朋友老哥交定了!”

    李榆正和白游击闲聊着,从城内出来一队人马,白游击一看清来人,立刻对李榆说了声:“总兵大人来了,我得去上去搭个话。”

    过了一会儿,白游击急冲冲跑回来,对李榆说道:“小兄弟,快跟我走,阳和副使宋大人和我家总兵大人要见你。”说着拉起李榆就走,李榆只好向乌海、巴克打了个招呼,随着白游击一道过去,一心想给李榆当亲兵的陈二柱、刘石头马上跟在李榆屁股后面。

    宋统殷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高大的青年,点头称赞道:“好一个壮实的后生,本官听说你是辽东汉人,当过建奴的巴图鲁,不满建奴残暴,所以逃到丰州川躲避,是这样的吗?”

    李榆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我是从辽东逃出来的,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汉人,他们有人说我是诸申,有人说我是蒙古人,绰尔济喇嘛也弄不清我是哪里的人。”

    “本官以为你就是汉人,是我大明的汉人,你起的名字是汉名,说的也是汉话,哪个建奴能像你这样不留辫子?你不是我大明子民又会是何人,本官听白游击说,你的脑子坏了,所以想不明白自己的来历,但本官心里却明白得很,本官再问你,你读过书吗?”

    “我在沈阳时,跟文馆的库尔缠师傅、达海师傅读过一些书。”

    “建奴也读书?你说说你那两位师傅教你读了哪些书?”

    “他们教我读过《大学》、《论语》还有《孟子》,就是我没出息,读过就忘了,库尔缠师傅老是骂我。”李榆不好意思地回答。

    “原来你读过圣贤的书,难怪你能识破建奴本性,不肯同流合污,你那两位师傅也算是建奴里知书达理的人。”

    “就是,就是,库尔缠师傅、达海师傅很了不起,他们最有学问了,我们都叫他们诸申圣人。”李榆眉飞色舞地称赞自己的师傅。

    “胡说八道,建奴再有学问也不及我大明一个秀才,岂敢妄称圣人,他们也就是多认识几个字罢了,”宋统殷不屑地说道,李榆立即不高兴了,脸一扭不理他了,宋统殷却心里一喜,这个傻乎乎的家伙还知道护着他的师傅,这还不错。宋统殷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后生,你既然读过书,又是我大明的人,何不投奔我大明军为国效力,以你刚才带骑兵的本事,当个把总、千总绰绰有余,只要你好好干,本官保你三年之内能当上游击。”

    “不干,我和明军打过仗,他们怕死不会打仗,我才不跟他们在一块呢。”李榆一点不领情。

    “好啊!你竟敢与我大明为敌,你说说你到底杀了我多少大明将士,”一直在宋统殷身后恭恭敬敬的渠家祯被李榆的话激怒了,他指着李榆怒喝,“你这数典忘祖的叛逆,我大明如何能容得下你,给我滚出关当你的鞑靼去吧。”

    “我不是明国人,我不是叛逆,”李榆冷冷地回答,他又摇摇头低语道,“我确实杀过不少人,不想再当兵打仗了。”

    渠家祯一阵冷笑:“你以为你洗手不干就没事了吗,本镇告诉你,你若是心怀不轨,就是躲在丰州滩也一样可以杀了你。”

    李榆怒视了渠家祯一眼,扭头就走。渠家祯大怒立刻就要发作,宋统殷一把按住了他。

    宋统殷喝住转身要走的李榆,从怀里摸出一张纸片递给李榆,轻声对李榆讲道:“你脑子坏了,有些事一时想不明白,这不要紧,你哪天想通了,就拿着这张名刺到阳和找本官,如今大明国事艰难,好男儿当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我朝嘉靖年间名将马芳与你的经历相似,马芳是山西蔚州人,年幼时被鞑靼掳掠为奴,受鞑靼俺答汗的喜爱收为义子,但他长大后不忘父母之邦,寻机逃离鞑靼加入明军,为我大明屡立奇功,从士兵一直做到宣府总兵,成为被世人敬仰的一代名将,福泽子孙后代。”

    “你愿意做我朝下一个马芳吗?”宋统殷双眼紧盯着李榆,但李榆根本就无动于衷,宋统殷接着又说:“本官还可以告诉你一个消息,建酋洪泰五月中犯我锦州、宁远,被我大明军迎头痛击,建奴溃不成军,一路逃回三岔河以东,我大明大获全胜。”

    李榆还是无动于衷,仿佛大金国与他已经毫无关系了。

    望着李榆的背影,渠家祯突然说:“大人,这个人和鞑靼混在一起,会不会成为后患?”

    “我大明用得着担心一个脑子坏了的傻子成为后患吗?”宋统殷冷冷地回答道,他突然对着身后一个年轻军官说道:“张传捷,你看到他背着的弓没有?应该是两石力以上的硬弓,你去试试他。”

    张传捷答应一声,立即解下自己的弓,又取出一枝箭去了箭头,对着李榆的背影就射过去,李榆正向前走着,突然觉得一股冷风袭来,他下意识地侧身一仰,随手将箭抓在手中,陈二柱、刘石头吓了一跳,急忙摘下背着的弓箭,李榆喝住他们,刚才那一箭没有箭头,而且是采用抛射,箭速不快,显然对方不想伤害自己,对面一个明军军官举弓过顶朝他示意,李榆知道这是对方邀请自己比箭,他取下自己的弓,将那枝无头箭搭在弓弦上,向对面观察一下,然后猛地射了出去,那枝箭从军官身边划过,重重地钉在他身后的一颗杨树上,过了好一会儿才掉了下来,那棵杨树上留下深深的一个窝。

    “好大的力气!”宋统殷、渠家祯忍不住惊呼。

    出了得胜口沿着饮马河边直通南北的道路上,李榆领着丰州骑兵们一路欢笑着向北而去。

    陈二柱摸着驮在马背上的小米,兴奋地说:“榆子哥,这趟跟你来对了,有吃有喝不说,还给家里带回这么多粮食,我爹、我娘肯定高兴地不得了。”

    “榆子哥,那个大官说以后你能当上游击,这可是大的不得了官,你以后要是到明国去,千万要带上我们俩。”刘石头也叫起来。

    “你们以为这个官好当?那是给你把刀叫你帮他们杀人去。”李榆指着前方说道,“我们回到库库和屯把兵一交就没事了,那时就回我们的村子,继续种我们的庄稼。”

    一提起庄稼,陈二柱、刘石头都沉默了,年景不好大家都日子不好过,去年是一场大旱地里的庄稼死了一半,很多人家冬天就断了粮,今年更糟糕,一开年就遇到春寒,雪比往年晚化了十几天,四月中才忙完春耕、春种,可老天又迟迟不下雨,绰尔济喇嘛带着库库和屯的喇嘛念了几天的经也没用,今年的收成肯定不会好,板升的各村各户都不得不想办法度过灾年,就比如陈二柱、刘石头他们家,这俩人有力气能干活,可就是饭量太大,所以他们的爹妈忙完地里的活,早早就把他俩甩给李榆出去混饭吃,免得这俩人在家消耗粮食。

    天突然有点暗了,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雷声,李榆摸摸脸觉得有水滴在脸上,难道老天终于下雨了,过了一会儿,越来越多的雨水落下来,然后几道闪电划过天空,接着传来震耳欲聋的雷声,瓢泼大雨直泻而下,李榆忍不住放声大笑,丰州的骑兵们立刻欢呼起来。

    陈二柱、刘石头跳下马来,在雨水中兴奋地来回狂奔,不停地大喊:“榆子哥,老天下雨了,我们回家看看我们的庄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