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二十四监在线阅读 - 第121章老臣心服

第121章老臣心服

    “孙爱卿过奖了,这些只是朕应该做的,而且只做了一些细枝末节,远远的不够,朕把徐爱卿和孙爱卿召来,才是朕大刀阔斧为大明做事的开始。还望二位爱卿对朕要毫无保留的尽力辅助才是。”对那些经济救济,朱由校并没有拿来说事,只是一些邀买人心、哗众取宠的手段而已,政治上的东西都是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而朱由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老百姓给自己的持政行为加分而已。

    真正富国强兵的手段靠这些赈灾、勤俭节约之类的仁政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实打实的实业,不断研究发科技、新型武器才是富国的所在。让孙承宗来抓总,研究探索各方面的知识,而武器开发这一块则需要孙化元这样的武器专家。现在理想的人选已经到了,正是他开始遍地开花组建‘求极宫’的时刻。

    “皇上如此英明的仁政,切不可妄自菲薄,无论是哪朝哪代的皇上,也没有拿出千万两银子来给百姓抗旱的,难道、、、、、、”不居功自大是好的,但面对如此功劳竟然如此淡然,那就有点不寻常了。是不是传言有虚假成分,皇上根本没打算如此做?

    “徐爱卿切莫误会,这些事情朕做为百姓君父,当然会义不容辞的去做,而且此类事情还会有很多很多。但这些对于国家的发展总体而言,属于政治的范畴,和朕需要做更大的事情相比较而言,倒显得轻了许多。”这些手段对于朱由校来说也就是一般般,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拿钱往外扔谁不会?还是那句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国家的强大靠的不是一时的救急,也不能靠一直的救济。就算他心地再善良,又能拿得出几个千万两白银?他认为只有不断的发展科技力量,创造新产品,给百姓提供就业的机会,稳定好国内外的市场,这才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

    “那皇上还需要做什么事情比给百姓恩惠还重要?”徐光启和孙化元也被弄糊涂了。民为先这口号不是白喊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皇上怎么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给边缘化了呢?

    “朕要做的事情,要在二位爱卿的手上完成,比如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人为什么总要呼吸、空气中什么是人需要的、什么是摩擦力、什么是动力、为什么指南针会指着一个方向、哪里到底有什么、火药怎么才能威力更大、炮弹如何才能开花、打的更远、更精确、如何看的更远、车辆如何跑的更快、船为什么能在水里浮起来、怎么更把船做的更大、更坚固耐用等等问题都是朕需要不断的探寻的,有的朕已经有了答案,有的还需要二位爱卿去组织人力去研究去探索。”朱由校把自已的心里话说了出来,这些东西有的他已经写了出来,无须研究,但需要证实,需要善加利用,变成社会进步的力量,有的则需要不断的探索、试验。

    “皇上,招臣入宫就是为了研究这些东西?”徐光启听了很激动,一下子站了起来,问皇上。

    “是啊,朕要建一座求极宫,去研究、去探索这万物的极致。”

    “皇上,请恕老臣年老体迈无法陪皇上玩这些东西!”徐光启真是太激动了,万没想到,皇上辛苦找了数学题请他来,还听到他如此的仁政爱民,将会变成一代明君,如此的期许,万没想到,在国家如此外焦内困的时候,他竟然有闲情研究什么苹果为什么掉地上、人为什么要呼吸等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的问题。这也是明君治国的手段?

    江上易改本性难易,木匠皇帝永远还是个木匠,脑子里怎么会装着天下的百姓疾苦,怎么会想着外敌在外虎视眈眈,一切都要围绕着他自己的喜好,玩物丧志!真不知道整天玩这些东西,那杀客氏、搞义卖、送压水井这样善举,又是那位大臣主持的,最后算到了皇上的身上,给他帖金。

    “徐爱卿,为何如此?朕定的策略有错误吗?”朱由校以为徐光启是个科学家,应该是开明人仕,怎么也能如此的不理解自己,这翻脸比翻书都快。

    “皇上难道真的不知道这皇宫外面的情况吗?现在大明正处于外焦内困的时刻,大明万万百姓的眼睛都在看着那辽东战争,那可是亡国灭种的战争啊!而国内现在也不安定,从四川到贵州长年战火不断。又旱灾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皇上却如此不思进取,沉迷于此等细枝末节研究之中,此非圣君之举啊?”徐光启彻底的爆发了,从失望到希望,又期望,然后是直接的绝望,这等心态的转变让他心如刀割。武将死战、文臣死谏,这本是应有之意,连圣旨都敢抗的人,哪里还不敢当面顶皇上几句。

    “徐爱卿有所误会了,先坐下喝口茶,待朕一一给爱卿解释。”这为国为民的人总是把仁政看的过重,而皇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解读一番,然后再加以评论,其实只要做好了指导工作,当皇帝的才是好皇帝,这些人怎么就这么不理解呢?特别徐光启还是个科学家,满脑子都把皇帝的行为看的太重了,这样做个皇上也真是累,一切都被作八卦围绕着,稍有不慎立刻被上纲上线。还不能赌气,只能慢慢的解释说:

    “徐爱聊啊,刚才所说的大明这些现象,朕如何不知呢?不仅如此,朕还看到了,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衣食无着、军队吃空响严重训练不足、武器陈旧不使用、国库无钱商户富甲一方,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看在朕的眼里,急需朕去解决。这些朕也都布置了相应的措施,正在一步步的实施。比如对于建奴的威胁,朕制造了相应的武器,只要过了这一段时间,战争一直被压缩着挨打的局面应该可以到相持阶段,这个一会朕会给爱卿个交待。第二个问题国内战争的问题,其实还是政治问题。朕还要组织‘救火队’哪里有战火,到哪里救火。第三个问题就是百姓受苦的问题,朕也在着手实施,目前已经开了个良好的开头,下面还需要爱卿的支持。第四个问题军队战力问题,这个朕很无奈,属于积重难返,朕打算另起炉灶。第五个问题是土地兼并、流民问题,这是封建王朝固有的问题,不单单我大明有这样的问题,唐宋都有,人性使然有钱了置地,愿买愿卖,甚至有时候是强买强卖等行为最终导致大量的土地兼并和流民产生。朕的方针政策是堵不如疏,善加利用,变难题为主体,既然这股风没法治理,那就让它刮的再狂一些。只需要创立一些实业,大量的安置流民即可,在朕的遍地开花计划里,流民却是越多越好。”

    朱由校把平时积累的一些关于明朝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说了出来,这是他一直没和别人讨论过的问题,当然还有许多,党争问题、宗室问题、交通问题、海上领土问题等等,他的想法在别人的眼里绝对是疯子。只有到了实力可以强悍到不惧任何不满、抵抗、反抗的力量之后,他才打算抛出来、实施。现在他要做的仅仅是高筑墙、多备粮。

    “皇上能够如此为国cao劳,刚才却是老臣误会了,但皇上所提的那些和这些国策有关系吗?”徐光启一听皇上还不是那没心没肺乐不思蜀的阿斗级人物,还懂得思索救国之路,顿时大生好感。

    “爱卿认为朕所提的这些事和国计民生无关,纯是朕个人喜好,那可就真的大错特错了。朕现在也不轻松,不仅仅是大明外焦内困,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谈着谈着,朱由校也想到了自己现在虽然有了这百十个宦官宫女,有了这八千净军,但‘死因’仍然没有搞明白,在明朝头三脚的第一脚仍然没有迈出去,神情也有所黯淡。

    “皇上把对内对外的事情都想到了,那就去做啊?为何还要在此等小事上花费如此的精力?皇上了,治国须全力啊!”听了朱由校的一番话,孙承宗感觉皇上属于那种有心救国无力回天,倒还算有些心思,是不是势气太消沉了。已经自我封闭起来,不愿再提起或者面对这些解决不了的大事。

    “徐爱卿,这就是你我君臣的分岐所在了,那些是可有可无的吗?不说朕提出的其他问题。单就军事而言,让大炮射的更远更准这难道不是强国之道?”

    “这个的确是强国之道。”孙承宗刚才就没注意到这话,一听苹果为什么掉地上,头就立刻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