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太平新篇在线阅读 - 第212章:京师安危

第212章:京师安危

    第212章:京师安危

    第212章:京师安危

    英军快速突破湘军一线阵地的消息让曾国荃非常意外,事实上在此之前他都一直认为英军突击左翼是一次战术佯动,而对刘蓉与赵烈文的苦劝与一线部队的不断告急,他仅仅是派出一个营的增援部队,一直到大批英军通过这个缺口向二线阵地发起进攻后,曾国荃才意识到他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为了堵住这个缺口,曾国荃当即下令全线向英军发起攻击,同时埋伏在左翼二线阵地后的湘军主力八千人全部投入作战,向通过缺口的英军发起反击,而部署在二线的炮兵也开始向英军纵深射击,以阻止更多的英军涌出缺口。

    接到命令的湘军各部纷纷向噶伦堡英军防线向起进攻,不断送到曾国荃手上的情况显示,除了左翼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以外,噶伦堡各个方向湘军都取得了进展,或者应该说英军已经放弃了即设阵地,全部收缩到了噶伦堡左翼新的阵地,而且在这些新的阵地上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与这些阵地的战斗相比,左翼二线阵地的战斗更为紧张,增援上来的各部湘军士兵在悍将刘长佑、萧启江的率领下向不断涌入上来的英军发起反击,双方几乎是寸土必争,阵地的各个地段都几经易手,反复争夺,敌我每一名士兵都在为自己同袍战友拼尽最后一滴鲜血。

    可惜的是虽然参战地湘军士兵都尽了极大的努力,也让突围的英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但最终没能将突围英国歼灭,英军统帅荣赫鹏率领近万英军狼狈逃入不丹境内,留在他们身后的是八千名走投无路被迫放下武器的英军。噶伦堡一战,英军阵亡三千,湘军也牺牲了近五千余人,论伤亡人数湘军阵亡数远远超过英军。但这一战却彻扭转了印度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对于英军来说。哪怕阵亡一个,他们也很难得到补弃,而对于中**队来说,即使湘军伤亡过半,随后增援而来地三万新军也将源源不断的填补这个损失,因此当坐镇京师,正在为洪天姣生地女儿起什么名字伤脑筋的帝国皇帝接到印北大战的捷报时高兴的跳了起来。当场脑中灵光一显,顺嘴给小丫头起名叫定英,第二天朝会时,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王财镇定的大声宣布道:“从现在开始,攻守易位了!”

    中**队在印度北部的大捷就如同一记响亮地耳光狠狠的打在了维多利亚的脸上,近百年来处在强势地位的大英帝国苦心经心经营的威望倾刻间土崩瓦解,被英军杀得东躲西藏的印度义军再次聚集力量。起兵抗英,从印度河流域的木尔坦到恒河流域的达纳普尔,到处都是拿着各式武器地造反的土兵,经不丹逃入缅甸的英军一路上被尾随的湘军打得且战且退,丢充了所有的重武器,狼狈之极。总算是逃回加尔各答,而得到三万新军增援的中**队也仅仅是推进到达卡和吉大港没有继续前进,可以说一直被英国称为“帝国王冠上地一颗明珠”的印度现在是峰火遍地,到处都有被残杀的英国人尸体被悬挂在乡间道路边,兵力不足又适逢大败的英军只能固守在几个大的据点,等待英国本土的增援。原本与英国政府共同出兵的法国人,更加坚信只有与中华帝国政府保持现在的默契,那能更大程度的保护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利益,只是在英国政府地压力下,法军不得不做做样子。命令驻守越南南部地法军向北推进。可是与石达开的北越驻军稍一接触便马上大步后撤,脱离接触。法国人地消极。英国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印度局势的巨大变化让英国政府马上放弃了使用陆军进攻中国本土的计划,毕竟中英之战只是争夺亚洲霸权,而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则是重要的源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地,如果印度局势不能尽快平息下来,那对于英国国内工商业与英国的全球霸权来说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英国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通过了增兵印度的议案,迅速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庞大远征军,驻欧洲的海军舰队近半数调往亚洲战场,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决心与中国一较短长。根据印度战场的实际情况,英军决心利用海军的优势不断的打击中国沿海,并且寻找有利时机攻击天津大沽,迫使帝国政府从印度退兵,而英国陆军则登陆印度平定土兵叛乱。这个计划实际表明英国政府已经在寻找一个途径与中国政府媾合,只是他们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英国政府在世界的威望了。

    在詹姆斯海军上将的率领下,重整旗鼓的英国舰队开始了对中国沿海的大规模进攻,从广州沿海岸线北上,英国舰队袭击了沿岸的各个重要港口,特别是一举摧毁了帝国政府苦心建设的福建马尾、浙江舟山两个造船厂,船台上快要建成的一艘巡洋舰、两艘商船被炸得粉碎,更让帝国政府不安的是,情报显示,沿长江而上,企图袭击天京的英国舰队在遭到镇江炮台守军与长江水师奋力反击之后,被迫退出不便大舰队机动的长江,转而调头北上,一举攻陷了海门,守军三百余人全部战死,但是英军并没有在海门多做停留,仅仅在海门大肆抢掠之后,全军继续升帆北上,从沿海渔民不断送到官府的消息来看,英军舰队很有可能会把目标锁定在京畿重地,这一点也是王财深信不疑的,因为历史书上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就是走的这条路线,而且他们的目标也就是天津大沽口,如果历史重演,那么国防军必须要加强大沽炮台的防御力量,否则京城被袭,那可真是要天下震动了。

    可是现在集结在京师附近的国防军只有五个新军,近三万精锐,而陆军对抗海军的唯一办法似乎只有依靠坚固的炮台了,但炮台是固定的,而舰船却是可以移动的,以固定的炮台对抗可移动的舰船,从一开始就吃了亏,英国海军对沿海港口的袭击让帝**队丢尽了脸,虽然王财向来重视海岸防御,建国以来一直花大力气整修沿海炮台,也增添了不少新式快炮,但是依托炮台反击英军的各地守军仍然伤亡惨重,帝国政府花了大力气修建的炮台在英**舰的面前如同豆腐渣工程一般,固守这样的炮台只能徒增伤亡而已,因此总参最近也有人提出放弃天津外围所有炮台,吸引英军登陆,而登陆之后双方凭借陆军决战,英国人未必是新军的对手,更何况英国的陆军主力都在印度,想靠海军攻下京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放弃炮台与叛国无易,如果天津外围炮台可以放弃,那天津是不是也可以放弃?那是不是意味着帝国政府将实行海禁,沿海所有地区全部放弃?这是大部分的官员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上王财也不能接受,可是如何才能有效的阻止英军的攻势呢?

    “皇上,您曾经说过,中英之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于双方暂时优劣,学生一直认为皇上所言极是,双方在印度的争夺必定会导致中英两国力量的此消彼长,眼下虽然英军对我国沿海进行了极大的破坏,皇上十几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对于英国来说不也是一样吗?他们在印度经营了几十年,可是在我们陆军的打击下,印度乱像已生,他们的损失比我们更大,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了与英军争夺一城一地而投入太多的力量,那么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以陆军对抗海军这根本就是把干柴投入烈火之中啊!”诸葛不亮焦急的劝说道。

    “胡说八道,如果大沽失守,天津必定危险,京、津一体相连,唇亡齿寒,如果弃守大沽,那你把皇上放在何处?皇室安危放在何处?为今之计,我们应该全力增兵天津和大沽口各炮台,绝不能让英军顺利登岸,更不能让他们威胁皇室安全,”葛海华涨红了脸怒道,“诸葛不亮,你把皇室安危放在何处!那是国防军全体将士的耻辱!”

    诸葛不亮转身朝葛海华欠了欠身道:“大人,皇上身系天下,断不能有任何差错,而我之所以建议放弃大沽,甚至放弃天津,这正是为了保护皇室安危啊!大人你想想,如果我们将太多的兵力投入天津、大沽一线,那万一在英军舰船火力下受挫,那必将动摇全军士气,以至皇上坐镇京师也心中不安,大人,你要明白,这段时间以来我军固守炮台的战术难道吃得亏还少吗?我军优势在陆军,而不是海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