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飞云诀苍生血在线阅读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征地

第三百八十七章 征地

    (今天履行两更承诺,这是第一更)

    吴孟明正在正堂上署理公务。

    说是署理公务,其实这年月镇抚司需要认真去办的还真没几件。论军务,镇抚司一般不插手,论吏治……算了,当笑话吧。吴孟明唯一的乐趣就是翻阅从江南各地送来的各种情报,顺便从这些细枝末节的情报中推断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方涛进来是未经通报也无须通报的,跨进门,方涛就笑呵呵地高声道:“吴老哥,我来了!”

    吴孟明听到方涛的声音,立刻丢下手上的活儿,哈哈一笑站起身道:“方老弟!今儿是什么好日子,老天爷刮这么大风把你这尊大佛吹到我这儿来了?”

    方涛无赖地笑笑:“天底下可没这么大的风!小弟我碰上难事了,找吴老哥通融通融……”

    吴孟明故作惊讶道:“难事?老天爷开眼了!居然还有能难住老弟的事?”

    方涛呵呵笑道:“这难事到了老哥你手里连个屁都不是……也就是下关码头那边有片空地,还是往年江水郁积下来的地方,如今江岸又往北去了点,那片地方尽长草了,我想……”

    “哈!我当多大个事儿呢!原来就那片泥巴!”吴孟明装作有些不豫道,“这种事儿都来找我办,老弟是瞧不起我这个老哥吧?南京城是什么地方?老弟你扛着罗公公的旗子再拿着镇抚司的牌子到应天府衙门跑一趟,别说那片荒地,就算把整个下关码头的税都包下来也没问题啊!你看应天府敢不敢放半个屁!”

    方涛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再怎么说也得先知会老哥一声嘛!以前我也没干过这个,还是先打个招呼的好,行勒,老哥你继续忙,我自己去应天府衙门。”说罢转身就要走。

    吴孟明不干了,一把揪住方涛的袖子道:“唉!我说老弟你这可就不地道了!好歹你也是我手下的百户,成年累月地不来应卯也就算了,好不容易来一趟陪老哥聊聊天还不行么?不就是块荒地么?我这就差人帮你办了,来人……”

    一个小旗忙不迭地跑了进来,单膝行礼道:“在!”

    “下关码头那儿有一片新淤出来的荒地,你拿我的名帖跑一趟应天府,就说这片地儿镇抚司要了。”吴孟明直接吩咐道。小旗应了一声,又忙不迭地跑了出去。

    方涛笑笑道:“老哥你够厉害的,这么客气弄得我都怪不好意思……”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来,坐坐坐!”吴孟明拉着方涛在椅子上坐下,“这位胖小子……许招财!我认得!太子殿下还赐了个宫女呢!坐!坐!”

    招财腆着脸干笑了两声,找了张宽大的椅子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片刻功夫,又一个小旗走了进来,给三人上了茶,再摆上了几个果盘。

    “这种热天喝茶太闷,”吴孟明抄起一个李子塞给方涛道,“这是井水里泡了两个时辰的,好东西。”

    “多谢!”方涛接过李子问道,“我看老哥桌上这么多文案,难道还不算忙?”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看着消遣,”吴孟明颇有些意兴阑珊,“该办的交接都办得差不多了,就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到北京上任。这两天也就是闲得无聊才翻这些个东西看看,平时都是下边的人看了之后挑一些重要的给我批。”

    “都送到镇抚司大堂了,还能有小事?”方涛咬了一口李子问道,“那些个鸡毛蒜皮怎么可能送到这儿来?”

    吴孟明也拿起一颗李子咬了一口:“镇抚司原本还管着行军打仗,如今不怎么用的,能做的就是监察百官,采集各地民风,以备圣上不时之需。如今内阁说了算,除非是泼天的案子,否则咱们就算把证据捞全了送进宫里,万岁也不太可能直接将官吏法办。东林那帮人护短得厉害,就算万岁想把谁办了,也得看东林的脸色。一般情况都是只存档不上报,就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马上要去北京上任了,总得先把北京城的情况摸摸清楚吧?”

    方涛一下子明白了吴孟明的意思,这厮不是不热心公务,也不是没什么公务要做,而是要在正式接手北镇抚司之前做足功课。大明朝各级官吏的小辫子都捏在锦衣卫和东厂手里,你黑了多少钱,从哪里黑过来的,我都知道,但是你不吭声我不会说,大家相安无事;你想搞事,我也能把你的老底抖搂出来。不过方涛心中还是有很多疑惑,当即问道:“万岁嫌东林掣肘久矣,为何迟迟不下手?”

    吴孟明颇有深意地看了方涛一眼,悠悠道:“老弟,我看你也是万岁栽培的隔世之臣,说不准将来跟我儿子还得同殿侍君,这里就不妨明说了。咱们大明朝有几件事,不但你我不能动,就连万岁也不能动。一是八股取士,这里头牵涉甚广,靠这个吃饭的人太多,一旦动了,谁都落不到好;二是商税、海禁,理由还是牵涉甚广、靠这个吃饭的人太多;三是贪腐,太祖皇帝定下的官吏俸禄太低,一个县令领的俸禄只够养活一家三口而已,除非是海瑞那样的硬石头,没人当得起这官儿;英宗皇帝之后,大家对贪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办法,加俸禄吧,读书人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又违了太祖之法,不加吧……你看看现在这个局面……朝廷每天都有发往各地的邸报,邸报上难免都有万岁和内阁的批复,这些批复看得多了,自然能看出些门道。”

    “哦?”方涛来了兴致,不禁问道,“有什么门道?这些都与老哥这两天看的东西有关?”

    吴孟明笑笑道:“当然有!比方说年初的时候御史台奏请整顿吏治,你想想,年初的时候不正是鞑子南下掠劫王师失利的当口么?御史台没去弹劾作战不利的杨嗣昌、指挥不利的陈新甲,反而大谈吏治,你说万岁该如何想?”

    “要掀桌子!”方涛很肯定地说道,“这明显是故意跑题、替这两人脱罪的嘛!”

    “猜对了!”吴孟明笑道,“这帮御史给出的吏治条陈看上去大义凛然,实际上从他们上奏的时机里头就看出了东林人铁了心地要保那两个混蛋;再看看条陈的内容,从三皇五帝说到先王之政,从太祖成祖说到英宗神宗,只提吏治多重要,就是不提如何整顿,通篇只有两个字,废话。你说他写得不好吧,人家把太祖皇帝的《祖训录》都搬出来了;说他写得挺好的吧,一条具体措施都没有。你知道万岁看了这道表章之后是什么态度?骆老哥说,万岁看了之后先是大笑三声,然后当场掀了御案!”

    方涛耸耸肩膀道:“人之常情!”

    “最绝的还是东林内阁和万岁各自的批复,”吴孟明神秘地说道,“内阁的批复是,此议甚佳,传阅天下;万岁的批复是,吏治之根本唯州县而已。”

    方涛挠了挠头,不解道:“这话什么意思?”

    吴孟明解释道:“东林的意思是,这玩意儿得给天下人看看,证明咱们东林人在吏治方面态度坚决、立场坚定,不是只吃干饭不做事的;但仅仅限于‘传阅’而不是‘即办’,意思就是发下去各级州县看看,大家议一议,什么时候有结果了再说。”

    “这跟没发出去有什么区别?”方涛也笑了,“这帮滑头可够刁的啊,倒像戏台上唱戏的那样,吆喝两嗓子比划两下,一场大战就算是过去了。”

    吴孟明继续说道:“万岁的批复就更有意思了。吏治之根本唯州县,这句话哪儿跟哪儿啊!外行人一听,哟,万岁说得有道理啊,阁臣们都是好的,坏的都是那些底下的臭虫。可万岁这句话在咱们这种人来看就得留个心眼。万岁的意思不过两条,一条是说,朝廷那些个大佬们想要捞钱,要么伸手捞国库的,要么伸手捞下面的,咱们要做的,就是先把往下面伸的这只手给砍了;另外一条的意思么,就是让锦衣卫往底层的州县盯着点儿,若是发现有什么政绩不错,良心还行的官吏要及早备案,将来倒一个大佬就拎一个上来,逐次换掉那帮黑心的家伙……这年头,风向变了啊!若是洪武朝那会儿,管他什么大佬不大佬,管他弟子门生几千几万的,只要有证据,直接三族拖出去放血……”

    方涛恍然大悟,自己从来没当过官儿,对官场上的事情都是一知半解连蒙带猜,如今吴孟明这么一点拨,方涛这才知道平时看起来四平八稳、满纸官方语言的公文批复居然饱含了这么多名堂。这玩意儿一旦被读书人利用起来之后,比江湖人“暗语”、“切口”要牛得多了!

    “那么……老哥最近就是在查察各州县的官吏?”方涛下意识地问道,“以备他日直接举荐?”

    吴孟明笑道:“举荐这种事哪轮到我这个武夫来!你以为还是几位先帝那会儿的日子么?如今读书人好面子,我这个缇骑头子给个举荐,他们躲都躲不及呢!顶多到那个时候透个消息给成国公和英国公,这两位出面举荐问题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