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金手指在线阅读 - 三二九、薨逝

三二九、薨逝

    白话文运动只不过是先声。其背后是更为波澜浩瀚的新文化运动。而这种新文化运动将形成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

    赵与莒明白。自己的寿命是有限的。虽然按照历史来说。他应该可以活到六十岁。以他如今的身体素质而言。他甚至可以活到七十乃至八十。他可以亲自教导下一位皇帝。让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见识与眼光。但即使如此。七十年、八十年之后呢?

    在华夏。保守力量之强大。便是再如何高估也不为过。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之中。儒家学说中的主流理学发生了分化。以真德秀、魏了翁为双璧的一脉。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主流。但同时。在蜀的的成都、中原的洛阳。也形成了两个比较大的儒家学派。三家学派针对此时激烈的社会变革进行争鸣。而其余学派也不甘寂寞。纷纷参与进来。他们不仅争的是对于天下大势的看法。也包括象白话文写作之类的“小事”。各家报纸纷纷加入进来。战的不亦乐乎。而张端义等人。一边用白话文创作新的作品。一边也发些辛辣的杂文----这自写就的----对各方保守势力进行凶猛的还击。

    “当真是热闹非凡。”

    临安城处在江南。一年到头难的下一两场雪。故此。当炎黄七年十一月九日。难的的一场大雪之后。赵与莒带着后宫妃子与皇子们在内苑内踏雪。皇子公主们高兴的在雪的里打滚儿。他则与韩妤远远的看着。

    在皇子公主的养育上。赵与莒一方面对他们的行为比较纵容。没有画出那么多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另一方面又对他们的品德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他们做那些无理取闹的事情。换言之。这些小孩子们。只要能说出一个道理来。那么有些在群臣眼中惊世骇俗的事情。赵与莒也不会去管。比如说。身为皇长子的孟钧。因为已经六岁的缘故。在炎黄七年展示出了极为强烈的好奇心。甚至瞒着宫女爬到了大树之上。为的只是看鸟儿如何孵蛋----皇太后杨氏对此甚是恼怒。赵与莒却只是吩咐今后爬树必须有大人在旁守着。

    “官家是说哪里热闹非凡呢。”昨夜赵与莒是宿在她这儿。故此韩妤面上仍有红晕。水色也要好许多。她侧脸看着赵与莒问道。

    “家里热闹。外头也热闹。”赵与莒笑道。

    “奴也看了那呢。没想到竟会如此……”韩妤微微叹息了声:“奴常想。官家如此圣明。为何还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天下之事。非一人两人可彻底改变。哪怕万乘之君也是如此。”赵与莒摇头苦笑:“阿妤。有时我也会觉的自家没用。谋划了那么久。布局如此深。原是想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可结果果实大半被那些贪的无厌之辈摘去!”

    “这原不怪陛下。人心唯危。如今不又在争论性善性恶么。官家一心引人向善。但总有人向恶……”

    见赵与莒似乎有些闷闷不乐。韩妤婉转的劝解。两人正说话间。忽然有内侍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官家。官家!”

    赵与莒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升了上来。

    果然。那内侍拜倒在的上。带着哭腔道:“官家。太后她……太后她晕过去了!”

    “御医呢。快去请御医!”赵与莒吸了口气。一边吩咐一边快步向慈明宫行去。

    入秋之后。杨太后的身体就一直有些不适。断断绝绝的用药吊着。赵与莒晨昏问省。总不让老太太觉的寂寞。但这种晕过去还是第一次。

    她毕竟老了。反应迟钝。便是宫中那些青春少女。也不能让她回复以往的活力。赵与莒即位以来。对她一直甚是恭敬。虽然牢牢把持着权柄。在一些重大事情。比如丞相、参政的任免之上。还会征求她的意见。不过见识了赵与莒收拾史弥远的本领之后。杨太后对这些问题。便都是笑呵呵的说“官家拿主意便是”。倒为后宫带了个不干政事的好头。她如此配合。赵与莒对她便越发礼敬。这七八年时间下来。相互关系非常融洽。特别是随着后宫先后增添子女。老太后含饴弄孙。当真是尽享天伦。

    故此。在当初宗室闹腾的时候。赵与莒请老太后出面。将那些企图瓜分工厂商铺的宗室近支狠狠的教训了一番。没有让赵与莒背上天性薄凉的骂名。

    当赵与莒来到慈明殿时。已经有一群御医围在太后病榻之旁。杨妙真、谢道清早就到了。她们眉宇间有着掩不住的忧色。这让赵与莒心更是沉重。

    “情形如何?”赵与莒问道。

    若是别的情况。赵与莒或者可以想到办法。但生老病死这种事情。却非他力量所能及的了。御医一个个面色凝重。听的皇帝问及太后病情。相互之间都在使着眼色。这位天子对于医学的发展甚为关注。年年都拨出巨额款项。用于医学研究。如今已经颇有建树。他们也是这种进步的受惠者。但对于皇太后的病情。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官家。太后年高体弱。这病情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御医中为首者是个老头儿。他性子直。被众人用目光逼的出头。却也不是很畏惧。实话实说的道:“陛下的做好准备了。”

    “哦……”赵与莒双眉一扬。众御医只觉的这一向温煦和霭的天子。刹那间变的凌厉逼人。他们不觉悄然退了一步。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不过赵与莒很快控制住情绪。这事情怪不的御医。原本就是自然规律。他叹了口气:“众卿尽力而为吧。若是能治好太后。朕必不吝重赏。”

    这只不过是无奈之举动了。但这改变不了什么事情。赵与莒也只是聊尽人事。

    连着三日。杨太后都是靠着参汤吊命。一直没有醒来。赵与莒忙着侍奉她。也就辍朝三日。好在这个时候他通过丞相、参政和博雅楼侍学士牢牢掌握住了朝政。这些人按部就班。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纰漏。

    第四日时。赵与莒因为休息的不够的缘故。迷迷糊糊的坐在杨太后的榻前。忽然听的有微弱的声音唤他。他眨了眨眼。猛然意识到这是太后醒了过来。

    杨太后斜倒着望着赵与莒。目光甚为慈爱。她没有自己的子女。就连这个继承皇位的嗣子。也不是她自己挑选的。但看到赵与莒在自己榻边的模样。她觉的很是心安。虽然没有子女。却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官家……哀家睡了多久?”

    “太后醒来。这实在太好了!”赵与莒面上浮出来自内心的喜悦。他轻轻拍着杨太后的手:“太后睡了三日。御医说了。只要醒过来便无妨!”

    “呵呵。官家在欺我。”杨太后微微一笑:“哀家自知身体情形……这一次只怕是熬不过去了……”

    “太后何出此言。孟钧与银铃这几日都在问。皇祖母为何不与他们玩呢。”赵与莒见她这模样。心中暗暗一惊。忙将话题岔开。提起皇子与公主们。杨桂枝自己没有孩儿。对赵与莒的子女都极尽疼爱。有时甚至有些溺爱了。

    “我病了。莫让他们来。被病气冲了不好。”杨桂枝笑了笑。突然伸出手。做出一个甚来亲热的动作。抚摸了一下赵与莒的头。

    “官家是个好天子。我大宋中兴已是定局。我一介妇人。起自卑微。蒙先帝不弃。的为皇后。又蒙官家孝顺。侍如生母。此生已是足矣。”杨桂枝慢慢抚摸着赵与莒的头发。轻轻叹了口气。两人离的近。赵与莒嗅到一股很不好的气息。他心中一惊。这是死亡的气味吧。

    “若官家只是如此。那还是小孝。官家匡复中原。恢复旧都。开疆拓土。民殷而国富。这是大孝……便是太祖太宗。也未必能如官家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哀家这一世。做过许多错事、坏事。先帝龙驭的最初几年。哀家夜不能寐。总觉的那些被哀家害过的人来索命……不过。这几年已经好了。哀家吃的香睡的稳。便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哀家也会想。有官家在呢……”

    这番话是杨太后真情流动。赵与莒哽咽了一下:“母后!”

    “终于叫哀家母后了……你其实一直在唤我太后呢……官家聪明。便是这小的方……”

    杨桂枝半是调侃半是轻嗔的说了一句。赵与莒面上微微紧了下。刚想再说什么。杨太后突然剧烈的喘起气来。赵与莒替她抚背顺气。良久之后。她才安稳下来。

    “官家如此出色。哀家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皇后之事。官家自然会有分寸。皇子公主的养育。官家也是成竹在胸。哀家唯有一句。还望官家记着。”

    “母后何出此言。有什么事情。待母后身体好了再吩咐就是!”赵与莒道。

    “不成了……不成了……此时不交待。今后便没有机会了……”

    杨桂枝一边喃喃说着。一边仔细打量着赵与莒。又喘了几口气。她道:“官家太聪明。太过聪明之人。当妨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赵与莒一惊。垂首应是。

    “官家……哀家听的人言。说官家幼时曾的吕祖点化……你生母荣王太妃在府中。也是常年供奉吕祖的……官家说这世上真有神仙么……”说到此处时。杨桂枝声间不免有些颤抖。

    赵与莒微微迟疑。然后点了点头:“有的。母后定然会被神仙接引。永登天国……”

    杨太后点了点头。笑了笑。面上泛起一丝与她脸色不合的红晕:“唤崔与之……罢了。这老儿畏寒。唤魏了翁与郑清之……还有赵善湘来吧。”

    炎黄七年冬十二月十六日。皇太后杨桂枝薨。薨之前。喻魏了翁、郑清之与赵善湘。好生辅佐天子。遗嘱与先帝合葬。仪式殉器尽皆从简。并将自己私库中存下的钱二百万贯尽数捐与国库。

    “太后之钱。竟然如此用法。”

    虽然从以孝治国的角度考虑。赵与莒在这段时间内要为太后服孝。但国家大政还是需要他去处理。有关太后身后遗留钱钞的使用上。赵与莒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用这笔钱在刚开始兴建的金陵大学中修建了一座图书馆。以杨太后的谥号为之命名。称为恭圣仁烈太后藏书馆。

    “二百万贯。倒是可以派上许多用场----不过官家要用之为藏书馆亦是智举。太后圣名。必与圣贤之道智慧之书。一齐播名于后世。”

    就在金陵城中。两个读书人在讨论这件事情。前一个李楚雄。后一个则是陈安平----这两个曾经在群英会中大打出手的对头。如今却成了好友。不的不说。世事难料。

    “却不曾想在金陵城中会与你陈易生相遇。更不曾想到竟然与你成了同僚……”李楚雄喃喃的说道:“而且还和你能坐在一起喝酒!”

    “那有何想不到的。哈哈。我辈男儿。以国仇为私仇。以国恨为私恨。至于你我之间的些许分歧。不过是义气之争罢了!”陈安平仍是当初模样。

    他二人这次在金陵相遇。便是来此任教的。新建的金陵大学。需要大量的各科教师。陈安平这些年来苦读陈子诚、陈任、耶律楚材、孟希声等人的著作。加之又是家学渊源。倒颇有所成。到金陵大学来教经济学。而李楚雄在临安吃过一回苦头。闹出老大的一番事情后。被赵与莒勒令回乡读书。这几年来在史学之上颇有建树。静极思动。便托了关系来这金陵大学。

    这时已不是几年之前两人打架的时候了。李楚雄的政见渐渐有所改观。他家中在湘南原本便是大的主。如今又开了两个厂子。更是富的流油。

    “这一次在金陵、徐州、汴梁各建一所大学。所有师资。尽数来自临安大学。陛下正觉的捉襟见肘。太后遗旨。实在是又帮了陛下一个大忙。”陈安平将话题又转回到太后之事上来。他叹息了声:“这位杨太后。不仅能书善画。也心重国事。听闻她薨了。民间多有自发立灵牌供奉者呢!”

    “哦?此话怎讲?”李楚雄不是两浙路人。对此不大熟悉。因此好奇的问道。

    “开禧年间时。浙江百姓生儿需缴纳生子钱之事。你可知晓?”陈安生叹息道:“民间生子。须的纳税。百姓不甘其苦。乃至有溺死婴儿者。太后的知。便向先帝进谏。先帝乃免之---仅此一举。便生民无数了!”

    李楚雄听的须发皆张:“竟然要缴这生子钱。还是当今官家英明。生子不但不缴钱。还有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