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掌控内心之戏说金庸心理学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烦恼如何转变为智慧

第二十九章、烦恼如何转变为智慧

    还是接着说刚才的话题吧。

    刚才说到转烦恼成菩提,那么还有另一重境界,叫做觉烦恼即菩提。

    就是觉察到,烦恼就是菩提。《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换言之,菩提与烦恼本身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实体,它们的分别只在一念之间的迷与悟。去除烦恼的关键就是掌握当下转迷为悟的契机,一念觉悟,当下就能转苦为乐、转恨为爱、转恶为善,将现前的烦恼化做无上菩提。

    这涉及到不二法门了,也就是一切无分别,没有二元对立的概念。烦恼和菩提也是一体不二的;迷了就是烦恼,悟了就是菩提,离开烦恼之外,别无菩提可求。

    烦恼如海浪,菩提如海水,海水本性是平静的,浪起只因心中有各种分别妄念,是非、好坏、得失、染净。分别了这些,自然烦恼不断。

    有个很老的故事,但道理很正确。就是那个天天哭泣的老婆婆,她大儿子是卖伞的,小儿子是卖布鞋的。下雨天她就发愁小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晴天她就发愁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别人教她反过来想,下雨天雨伞卖的好,晴天布鞋卖的好。从此她就天天开心了。这就是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然后呢,还有最后一点要注意,铁链子可以锁人,金链子一样可以束缚人。含义就是,烦恼固然可以迷惑人,如果你执着了菩提,一样会成为障碍。

    最高的智慧是理性,更是中道,两边都不能执着,一切都是缘起性空。

    我曾经把修心过程中感悟出的经验和方法,总结了几句话:历事炼心,对境修行。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理事圆融,善恶不二。缘起性空,借假修真。

    这几句话,几乎概括了目前为止,我所有的领悟。

    前面几句从字面就容易理解,我也不多说了,举个例子,说说借假修真吧。

    我常用卧底来诠释我对借假修真的理解。一个潜伏在敌方的卧底,他要表现的和正常人一样,该怎么和同事领导互动就怎么互动,喜怒哀乐都可以演。同事之间的小摩擦,说说笑笑,吃吃喝喝,对领导送礼拍马屁,都和别人一样,没有特异之处。

    但是,这些事的得失没有一件是他真正动心的,全是表演,情绪不会为之有丝毫波动。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完成任务。那么一个全力追求最高智慧的人,就和这个卧底类似。

    生活中一切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生离死别,都是一场过不留痕的戏,一切情绪也都是让自己能够完成最终目标的工具,全都不具有客观意义,他的任务就是借这些假象追寻最根本的真实。

    对于最高智慧的人来说,唯一正确的感性就是众生平等的悲悯之心。其余都是理性。

    今天说了这么多,也该结束了,不管你听进去多少,相信多少。还有一点很重要,请记住,任何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你了,如果想要追求最高的智慧,必须有一天把我所说的一切都抛弃掉,才能达到目标。留下一点渣滓,都是束缚和障碍。

    因为一切语言、文字,都是第六识,也就是表意识中产生的。都是带有分别念的,真正圆融无碍的智慧和真理,根本就不可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一切都可以借鉴、批判和质疑。但绝不能让任何语言文字束缚住,一切都得靠自己去实修实证。更何况,我也没有达到那种见解完全正确的境界,很多东西也夹杂了自己的主观看法”。

    六哥:“你说的这些我觉得好复杂,我又没有那么大决心去修炼到最高境界,就只想减少些烦恼,做人更洒脱豁达一些,你有没有什么简洁的东西可以借鉴。

    我:“那我简单说说,我对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吧。

    做个比喻,世俗法律和道德好比一个直径一百公里的圆形电网把人围在里面,不控制自己的人就可能随时触动电网。而修心的人,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直径二十公里的圆圈,用更严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消除了那些可能使人出格的欲望和情绪。

    天长日久习惯之后,他的欲望都是这二十公里的小圈里面的,他想做的事根本就没有出圈的可能,出圈的事,他根本没兴趣,你请他做他也不做。当然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你也不用担心这样的人会被两个圈子束缚住,人家有直升飞机。一旦他悟透了不二法门,非空非有,他就坐着飞机,不触碰任何一个圈子破空而去了,从此长空万里任我行。

    修心之道,就是解开心中一道又一道的束缚,到最后必是一片轻松,了无牵挂,没有一丝执着。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以前的单位有个同事,经常要接办公室电话。他有个习惯,凡是领导的电话,必定语气温柔恭敬,凡是群众电话必定十分不耐烦。可是上得山多终遇虎,终于有一次,一位上级领导打电话过来,他不知对方身份,对领导语气恶劣,结果捅了篓子,被主管领导劈头盖脸一顿大骂,调离了原岗位。

    而另外一位同事,无论接谁的电话,第一句就是语气温柔的‘您好’,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是耐心回答。那么他在这方面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永远不会因为这种事情犯规出错。

    再比如说,对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来说,公共场合不许抽烟吐痰,他会觉得受了约束,不自由。而对于有修养的人来说,就不会觉得不自由,他根本就没有抽烟和随地吐痰的习惯。这也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再有一点就是,面对个人的得失顺逆时,无论是情感得失,财物得失,还是生离死别,一定要拔高视野,延长时空去看,不要盯在自己那点遭遇上,沉溺其中。

    一旦沉溺于个人得失,看待事物和自心就无法客观全面。就好比纳兹卡巨画,在地面上看就是一道道沟壑,只有坐飞机在天上,才能看到全貌,知道画的是什么。

    人沉溺于得失,就会对事物误判。说个小例子,比如说,如果夫妻不和睦,就容易出现误听。A说某同事令人讨厌,B就可能听成是在说他讨厌,因为他潜意识里总觉得A讨厌他,一定会说他坏话。所以,他会把无关他的话,硬生生听成是在说他,疑邻偷斧。至于单位里、亲戚邻里间,这种情况更多。几个人在聊天,特别重得失的人,就以为是在谈论他,因为他潜意识里就是这么认定的。

    尤其是沉迷男女感情导致自己痛苦不堪的人,明明对方就是个普通人,他/她眼睛就盯着那个人,非要把对方美化成白马王子或天仙下凡,认定了对方是无可替代的。被感情蒙蔽理智,愚痴到了极点,非觉得自己这份感情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能不能看看历史,观察一下现实生活。无论您那是婚外情还是正常恋爱,无论是双人恋、三角恋、四角恋、多角恋还是同性恋,古今中外都发生无数回了,太阳底下无新事,至今已觉不新鲜。无论你觉得你们俩的剧情多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感受多么层次丰富、刻骨铭心。也不过就是无数对男女演绎过的那点事,一点都不出奇,一点也不感人,一点也不独特。上到皇室贵族,下到田间地头,扯来扯去就是男男女女那点事,本质都是一样一样的,不是你有点文化,就能改变其本质的。这些事,广大人民群众早都看腻了,你老折磨自己有意思吗。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才子佳人吗,是廊桥遗梦啊,还是罗马假日啊,还是罗密欧朱丽叶啊,还是梁祝啊,觉得能演绎成一段传奇啊,还是能流芳百世啊。

    咱不用说那些高大上的目标,就为了自己活的开心点,轻松点。把你的眼睛,从那个让你痛苦不堪的人身上挪开行不行。一旦挪开,你就会发现,那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没那么大魅力。

    心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和命运。只看重个人情感得失的人,看到长江,想的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你说天天琢磨这个,爱啊恨啊,那格局能大的了吗?心情能愉悦开朗吗?不要求你做到一切皆空的境界,最起码目光远大点。看到长江大河,明月朗星,能想想类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类的心态,这样也会超脱一些啊。

    这样变换了视角去看问题,就会发现,从古到今,天下无数人的生活都和你一样,悲欢离合并无本质的不同。很多人比你面对的逆境严重的多,那些在温饱线上甚至是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人多得是,还有那些身患重病的,天生残疾的,穷困潦倒的,和他们比起来你已经很幸福了。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可不是天经地义必须一辈子跟着你,绝不会失去的。

    可别等失去的时候,再后悔莫及。珍惜当下,别老是自怨自艾、自苦自怜。这样变换视野的心态,对化解烦恼也是比较有效的。

    其实对于那些有一定意志力的人,还有一个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暴露疗法,简言之就是,你越是恐惧什么,就越是在这方面多次施以强烈的刺激,迅速提高心理阈值,且终身有效,不会退步。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最起码的承受力,别刚一刺激就崩溃了。

    郭德纲说过一段话,‘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好事,从小大伙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话,六十五岁走街上谁瞪他一眼当时就猝死。从出生就挨打,一天八个嘴巴,这到二十五岁,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

    这话说的有点夸张,但是话糙理不糙,真就是这么个道理。只要在屡次的逆境打击下挺过来没崩溃,没疯没傻没自杀,这人绝对是心理素质越来越强。

    只不过有些人太娇惯自己,舍不得这么锤炼自己而已。

    你想想,****中被挂上大牌子,面对千百人,多次被拉上台批斗的人。只要他能挺过来,今后就不会在乎当着十几个人的面被领导批评;****中被配偶、子女检举揭发过,导致他被批斗劳改过的人,今后就不会在乎哪位亲戚朋友因故与他绝交翻脸;战场上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人,还有法医,他们就不可能怕黑怕鬼怕死人,对生死也会看得很淡;经历过战乱年代,见惯了无数家庭亲离死别、满街尸骸的人,就不会因为某位亲人的去世,而沉溺于悲痛无法自拔;在贫困山区住过几年的人,就不会因为普通农村使用露天厕所,几个月不能洗澡,碗筷脏兮兮的,而觉得食不下咽,卫生条件无法忍受。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人还是坚韧一些比较好,毕竟生活的打击,谁也预料不到什么时候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未雨绸缪,一定胜过了措手不及。

    你说没机会经历那么多磨难,逻辑穷尽是干吗用的,不会推演吗。平时生活中不会降低自己欲望,让自己吃点苦磨练一下吗。

    所以啊,人不能把受挫、受伤当成伤害,越当成伤害就越痛苦越脆弱,如果你把每一次伤害都当作是别人帮你练功,那绝对是越来越强。

    说到底就是个念头一转的事,观念变了,心态也就变了,好坏也就变了。不知道见过多少人沉溺在过去的伤痛里,多年不能痊愈,什么自幼父母虐待了,受过校园欺凌了,被亲戚落井下石了,被欺骗感情、骗财骗色了。如果这些人都能转变心态,那一切伤痛都是进步的阶梯。

    假如把烦恼和过去的痛苦经历比作水,如果你弄一个瓶子把水装里面,甚至封上一个盖子。就是说,你封闭了内心,总是回忆伤痛。那好了,一辈子也蒸发不了,最后那点水都闷成臭水了。如果你把这瓶水泼到平地上,让太阳晒一晒,不出一小时,肯定一点不剩。说白了,就是扩展心胸,接受正能量,提升格局,不要收藏痛苦,沉溺过去。然后,痛苦就不消自灭了。

    再比如说,无论是逻辑穷尽还是追本溯源又或者剃刀原理,都好比是在铸造大堤,抵挡负面情绪的洪水。大堤造的再怎么坚固无比,永不崩塌,也终究是在对抗洪水,洪水并没有消失。那么如果心胸宽广,格局远大,智慧圆融,就如同大海,多少洪水来了,也是无声无息的就接纳化解了。

    一位心理强者,可以在抽离自我的状态下回顾前半生,看着那个孤零零的‘我’,面对生活挣扎反击,面对着爱情、友情、亲情、理想,一样一样的失去,他从悲愤到狂笑,再到狞笑惨笑最后变成了微笑。悲中有喜,笑中含泪,终于一片释然。然后经过修炼,对情绪的控制就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六哥:“感觉你说的东西,包含一些心理学的内容,但更多是佛学的底子,你简单说说心理学和佛学的区别”。

    我:“首先,心理学是绝对有用的,很多人借助心理学走出了心理困境。然后,说说心理学和佛学的区别。

    心理学承认‘自我’和痛苦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怎样调节,都是在第六识和第七识里打转。

    佛学则直接斩草除根,阐明自我和痛苦都是虚妄无常的,哪管它人心万变世态炎凉,都无半点痕迹留存于心。

    如果把两者比喻为政府,心理学是不停诛杀反对派,杀一批又会冒出一批。佛学是直接改变体制,让所有反对者变成支持者,彻底无敌。

    一切心理学定律、效应和现象,在佛学中都不是无法改变的成规。所谓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些定律和现象,都只不过是第六识的分别妄想加第七识的执着。一念不生,则万法皆空。何况区区一些心理障碍,不过是谈笑间灰飞烟灭。可以这样说,佛学是最彻底的心理学”。

    六哥:“你这也忒能说了,说的我头都大了。行了,你说的我有空会琢磨琢磨,都快十点半了,咱们赶紧回家吧。临走之前,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话,说说最有效的修心秘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说那么多干嘛”。

    我:“看破放下。说完了,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