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谋天下在线阅读 - 第六百三十五章:被嘴炮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被嘴炮了

    乾清宫。

    随着小内侍再度出门,不过片刻,一身绯袍的王锡爵就进殿而来。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元辅平身吧!”

    朱常洛收起方才的烦恼之色,脸色温和。

    赐座之后,王锡爵一开口,却是让朱常洛再度微微意外。

    “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已经同内阁的诸位同僚商议过,如今大行皇帝去世十日有余,当着手准备扶灵下葬,筹备殿下登基大典了!”

    朱常洛一愣,旋即便是一阵苦笑。

    这就是老首辅想出来的方法吗?还真是……实用!

    王锡爵没有多言关于张居正的事情,但是这副态度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

    殿下,您现在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何必执着于这么一件和整个朝廷作对的事情呢?

    朱常洛亟待要办的事情有很多,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登基大典。

    虽然如今朱常洛已经入主乾清宫,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人能够和他争抢皇位,但是他毕竟还不是皇帝。

    这就是他行事需要处处小心谨慎的原因所在,名正方能言顺!

    所以登基大典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而朱常洛要做的事情绝不单单是登基这么简单,和众多的皇帝一样,朱常洛登基之后,首要面临的就是稳固自己统治根基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方方面面,例如他如今还在守灵的那几个弟弟的安置,例如提拔和重用自己的心腹,逐渐掌握朝廷的实权,再例如收拾大行皇帝留下的一副烂摊子……

    论重要程度,哪一项都比执着于一个张居正要重要的多。

    其实就如同朱常洛片刻之前想不明白王锡爵为什么要反对为张居正翻案一样,这位老首辅其实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向精明强干的太子殿下,这次竟然会放下如此不智,非要在这个时候在朝廷掀起这么敏感的话题。

    “此事交由礼部拟定便是!诸般典制仪程早有前例,令钦天监择一吉日,呈上来便是!今日元辅来见本宫,恐怕不是为了问登基大典吧?”

    叹了口气,朱常洛缓缓开口道。

    既然王锡爵不愿意主动挑起这个话头,那便由他来说好了。

    “元辅有关张公的奏疏,本宫已经仔细看过,此刻四下无人,本宫便不与元辅虚言,元辅此疏,评价有失公允!”

    有失公允吗?

    王锡爵愣了愣,脸上同样泛起一丝苦笑。

    当然有失公允,这一点他心里清楚,虽说功不抵罪,但是张居正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朝臣的标准,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他的新政的话,恐怕就没有如今的大明。

    如果说于谦是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当中的话,张居正所做的就是在为大明续命,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如此功绩,已非是区区的一点私德有缺可以影响的了。

    至于说他的那一条条罪名,王锡爵同样身为首辅,又岂会不知张居正当时的处境,其实并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改革必然要流血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平心而论,张居正所做的已经十分收敛了,不然的话也不会爆发那场轰轰烈烈的夺情之变。

    这么多年以来,朝廷对他的身后之名的确有失公允!要正名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问题就在于,朝野之上,向来不求公允,只谈利弊……

    “殿下,恕老臣直言,张公的功绩再高,也不过是故去之人,张公一生为国,对身后之名其实看的很淡,若是因此而令朝局不稳,恐非张公所愿!”

    王锡爵上前两步,拱手道。

    他是张居正时代走过来的人,和张居正也有过交情,打心底里说,他其实一直很佩服张居正,佩服他的勇气,也佩服他的坦然。

    事实上,从一开始,张居正就预料到了他的结局。

    到了他那种地步,其实想要像寻常官吏一样卸任归去已经不可能了,他的命运早在他走上改革之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在王锡爵看来,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否公允,着实不是一件需要看重的事情。

    “既然如此,本宫也不拐弯抹角,元辅对张公之改革,有何看法?”

    眼瞧着王锡爵迟迟不肯进入正题,朱常洛也是一阵无奈,索性挑开了说。

    王锡爵说的他自然都明白,他固然不愿意让忠臣蒙冤,但是说到要为了心中所谓的公平而去得罪整个朝臣,显然不是理智的行为,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朱常洛所求的,并非是单纯的为张居正翻案,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张居正的改革。

    “急功近利,一时之策!”

    王锡爵毫不客气的点评道。

    “殿下明鉴,关于张公之改革,老臣心中实十分佩服,然张公之手段却令老臣难以苟同,我朝之大弊,一在吏治,二在经济!此二者为国家之核心,然近些年来,我朝税银越发减少,各地灾害频发,经济一道自是须得改革,张公也是着眼于此处,然老臣以为,经济之弊实为吏治之弊,若能肃清吏治,方能自根本而治经济!”

    这是一次难得的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王锡爵也就放开了话头,沉吟片刻道。

    “这是当初老臣和张公最大的分歧之处,吏治不清,张公的改革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洪武初年,吏治清明,故我朝国力日益鼎盛,而宪宗皇帝之后,官场风气日益败坏,朝廷制度被官僚把持,大肆收敛银两,方导致国库空虚,经济损耗!故而吏治若不清明,即便张公能改经济之制,亦不过治标之策尔!”

    朱常洛一愣,陷入了一阵沉思。

    不得不说,老首辅说的有道理……

    虽然心里不想承认,但是朱常洛却想起后世流传的一句话来,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能够彻底执行制度的人。

    制度不分优劣,一套完善的制度,完全足以支撑国家正常运转下去。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再完善,再合适的制度,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而需要人来执行,就会存在漏洞,一旦把持制度的官僚体系腐化,制度再好,这个国家也不会避免的会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