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梁仕容传记在线阅读 - 第852章 六十品

第852章 六十品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

    跳出三界,你去哪一界啊?是第四界、第五界,还是第六界?

    智不住三界,悲不入涅盘。已经跳出来的人自由自在,来去自由。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诸佛菩萨说法如狮子之吼,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一吼,百兽都为之头痛脑裂,所以常比喻诸佛菩萨的说法是狮子之吼,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诸佛菩萨说法说真理讲正道都没有恐惧。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

    佛有十力,四无畏,十八种不共法,都是道场,这些名词前面已经讲过了。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

    成佛得到三明六通,六通前面讲过了,三明是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

    明比通还厉害,通不过是打通了,像阴沟一样通了;明像太阳出来,无所不照。三明是道场,没有残余的障碍。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这就统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真正的学佛。

    道场不在山上也不在庙子,就在你心中。讲了那么多,你随便从哪一点悟道都真是道场了。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根本大彻大悟就是道场,到了这个境界,一切大智慧成就,成佛了。

    维摩居士对光严童子一路棒子打下来,都打光了,扫光了一切。

    他接着说:“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他说,你应该悟到这些道理,懂了“如是”,也就是懂了前面所讲的,一切学佛的人假定都懂了这个道理,应该依六波罗蜜教化一切众生。

    菩萨在世间所有作为,“举足下足”,就是提得起放得下,像脚走路一样,统统都是道场。

    你哪里去找个清净道场?菩萨道在世间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佛法就在这里,哪里有道场?一念清净,当下就是道场,你又何必“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维摩居士给光严童子说法,这位菩萨名光严,智慧光明的庄严,这一段法都是说智慧庄严。

    “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维摩居士讲完时,在场同时听法的五百天人,都大彻大悟了,都懂了。所以光严童子也表示,自己没有资格代表佛。

    《维摩诘经》到这里,由十大小乘阿罗汉弟子开始,一直到大菩萨弥勒菩萨、光严童子都不敢当代表。

    不是不敢去,如果你认为他们是不敢去见维摩居士,那同我们世间人一样,何必学佛呢?

    这一班人也太不伟大了。其实他们是不敢作佛的代表,可是求善知识问法是很愿意的,就是愿意当学生。

    所以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去了。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一切佛都是他教出来的,只有靠他的智慧带领大家一齐去,这是《维摩诘经》的故事。

    我们知道,《维摩诘经》这一品,讲的是大乘菩萨境界,重点在每一位大乘菩萨的见地。

    第一位弥勒菩萨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菩提,也就是如何是得道,大彻大悟,悟的是什么东西。

    第二位光严童子所代表的见地是,如何是道场。道场是修道的地方,佛教中的显教和密教将修道的地方都称道场,例如庙子、佛殿、佛堂等。

    有称庵或堂的,过去习惯将比丘尼所住的地方称庵,在家女居士修行的地方称堂。

    称寺的,就是丛林、大禅林。

    称庙的,普通把庵、堂、寺都称为庙,但是近世大陆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很少称庙的,庙代表了一切神庙。

    道士们所住的地方不叫寺也不叫庙,而叫观,读音如灌。

    这些都算是道场。佛堂是道场,大殿是道场,佛的塔庙是道场。

    有时候在家人请法师们来念经或是放焰口,临时搭个棚子,挂个佛像,那个地方就叫道场。

    中国佛教的习惯,在念经作法事的地方,就叫作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