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成就大好姻缘
再说王武长年累月在新江河至扬州一带行船,自那次看见那位秀气水灵的女子在河面上搓洗衣服而怦然心动,在众船工的怂恿下,用情歌去挑逗她。 谁知这不唱犹自可,这一唱,王武的三魂六魄都被这个秀气水灵的女子勾走了。 王武行船归家后,终日,想着对歌的那个秀气水灵女子,茶饭不思,竟然犯起了相思病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王武他娘亲见儿子行船回来,一反常态,不知何故。在他娘亲再三追问下,王武把实情告诉了他娘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很正常不过的事。王武他娘托媒人为儿子说了几门亲,女方见王武家底好,又生得一表人才,都十分愿意与王武成婚。但是,王武却只迷恋对歌之人,非她不娶。 没办想,王武他娘亲四下打听到那个女子的情况后,就托媒八婆前去缀合姻缘。 那个秀气水灵的女子,肇州金竹滩村寨客家人,苏姓,名二妹,待字闺中,大姐巳在一年前嫁给邻村张家大郎,也是客家人,家中尚有父母高堂和一个弟弟。 其实,那个秀气水灵的女子,第一眼看见王武生得一表人才,唱的山歌又特别动听,也在内心产生了爱意。 当时苏二妹在对唱山歌中,曾以歌传情,暗示爱意。但一想到萍水相逢,不知对方底细,加上她们村寨的女子,大都与邻近村寨的男子通婚,客家人基本都嫁(娶)客家人。因此,当王武按捺不住浑身涌起来的那股子激情,扔掉竹篙跳下水去,想去追赶她时,她只好回转身来,柔情地捋着脸旁的一缕柔发,言不由衷地唱出了“有郎女子哥莫连……”后,就匆勿离去了。 苏二妹的亚爹也颇有文才,生在书香之家,自幼跟爷爷习文,熟读四书五经,喜欢吟诗作对。他选择女婿有一个标准,不论贫富,只要能答出他出的诗或对联,就可以成为他的乘龙快婿。大女婿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被选中的。 当媒八婆找上门来提亲,苏二妹的亚爹就把他择婿要求对八婆说了一遍,约好三天后叫王武前来。 媒八婆回去对王武他娘传达了苏二妹亚爹的要求,王武听后,立刻一改病态,变得精神起来。 三天后,王武神采奕奕,撑船行了三百里水路,依约到了金竹滩村寨。 苏二妹亚爹要为第二个女儿择婿的消息一传出,有两位后生仔也来碰运气。其中—位是个秀才,另一位是家有田地的殷实人家子弟。 苏二妹亚爹出了一首:用“一点红,似弯弓,零叮吊,暗朦胧”十二个字包藏在四句诗中,谁作的诗好,就选谁为婿。 秀才自恃胸蕴锦绣,便抢先吟道: 日出东方一点红, 上弦月亮似弯弓。 满天星斗零叮吊, 白云遮住暗朦胧。 这殷实人家子弟也不示弱,接着吟道: 蕃茄熟时一点红, 豆角牵丝似弯弓, 矮瓜结子零叮吊, 树叶遮住暗朦胧。 两位后生仔刚吟完,而这时正好二妹穿着一身白袍出来偷看应招的后生仔相貌如何。王武一眼看见,触动灵机,也上前接着吟道: 小姐嘴上一点红, 两条眼眉似弯弓, 两只耳坠零叮吊, 白袍遮住暗朦胧。 苏二妹听后,含羞带着笑退进后堂。苏二妹亚爹听后,大声叫好。再看王武生得眉清目秀,魁梧英俊,于是,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成就了一段大好姻缘。 王武家住在莲塘村的一个小山坳上,从祖上的老宅院旁边爬上一道缓坡,再登上两段都有九级的青石台阶,然后就可以进入他家的院里。 台阶特意修成“双九”,取意自然是希望主人世代能够“九九登高”,富贵显达。台阶的两旁和院坝坎上皆种满兰花草,在兰花开放的时间,院里散发着阵阵幽香。当然还有不少的莲花,据说种上这种花可防蛇。 兰花是王武的妻子苏二妹种上的,这姑娘天性就酷爱所有的花花草草,尤其是兰花。苏二妹不仅在院里,就连窗台和书桌上也喜欢摆上几盆兰花。院里的房屋是王武父亲早年建成的,它是一幢一楼一底、五柱七瓜的穿斗式的悬山木房。房屋坐东朝西,青瓦盖顶,梁柱都用有一尺多大的一种红色硬木制成的。
房屋楼上楼下的壁板和天上地下的楼板都装修得整齐,门窗的采光条件好。居住在屋内冬暖夏凉,夏天少有蚊虫叮咬。房屋的中堂里面设有神台,外面安装有六合门。神台上设有一块用楠木雕成的王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放有一个是隋唐时制成的霁蓝釉的香炉。台下有一张八仙桌,桌旁放着一套共有八张的木椅。 神台和桌椅的周围刻有诸多植物的图案,看去自然都属上了年头的老货。王武家接待客人,习惯将人请到中堂的八仙桌的两侧坐下,女主人奉上一壶清茶,然后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商议事务。 到了晚唐,王武家道中落,不能再摆过去有钱人的臭谱,接待来客只能改为:夏天邀请到院里的柚子树下围着那个岩粑槽,即是在年前打完糍粑后,人们就将岩粑槽移到柚子树下来扑倒起并搁置好,到平时主人就借用这个岩粑槽,借用它的底面当成摆放茶水的平台,与客人坐下来谈论相关事务。 而到冬天,主人则是请客人进到屋里,围着火坑坐下来,慢慢吸烟和拉家常。自然一向好客的王武,往往会端来一盘点心,或是烧上几碗甜酒水用来款待客人。而今,中堂里的旧桌椅尽管早已没什么实际作用,只是一种摆设而已,但女主人每天依然会将它擦得亮光光的。在中堂外的六合门和两侧晒壁的窗户上,又雕有花鸟虫鱼之类的镂空图案。 新江河从南面流来,再向北面逝去。按风水论,水为财源,新江河流来的是财气。莲塘村人建造房屋,习惯依山临水,坐东向南,多数人家就讲究在北边正屋的前面配上一两间厢房,以此来挡住家中的财源不外流,因此王武家的正屋前也建有一间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