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将相在线阅读 - 017邵安外察明修栈道,孙敕京察暗渡陈仓

017邵安外察明修栈道,孙敕京察暗渡陈仓

    事关机密,邵安单独请于承平雅间一叙。两人落座后,于承平将京城近日发生的事徐徐道来。原来是孙敕主动上奏提出京察之事,皇帝当即同意,下旨让孙敕主持京察。于是现在的京城,已经是一个是非窝了。

    于承平说完,看邵安眉头紧锁,惴惴不安道:“邵大人向来聪慧,可得给下官拿个主意。”

    邵安明知故问道:“拿什么主意?”

    于承平愁眉苦脸道:“邵大人,下官现在是愁的食不下咽。这大计该怎么考察,还请大人示下。”

    邵安内心对其十分鄙视,这于承平眼见廖丞相要倒霉,忙与其撇清关系。前阵子还仗着有丞相撑腰,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把谁都不放在眼里。如今又做小伏低,巴结讨好起他邵安来了。

    邵安笑道:“你何须发愁,反倒应该庆幸。因为此次大计,将会这么多年来,最公正、最公平的一次大计。”

    于承平抬头愣愣的看向邵安,心想他傻了吗?这会子不应该赶紧讨好孙敕,怎么还学起那刚正不阿的直臣了?

    邵安知他的疑虑,解释道:“如今长安局势未明,你怎就见得是孙大人胜呢?既然福祸未知,那就不要轻易站队,保持中立或许更好。”

    “可是……”于承平疑惑道,“等到双方决出胜负,我们两方都讨不到好处啊?”

    “于大人还想投机取巧,借机得到什么好处?”邵安对他的异想天开感到好笑,“历来两党相争,殃及池鱼。能在此次党争中免受牵连,已是万幸了。”

    于承平的脸色黑了一层又一层,邵安心知他还舍不得丞相给的钱呢,故意说道:“金银虽好,可有时候,钱反而是催命符。最怕有命拿钱,没命花钱。于大人还是考虑考虑吧。”

    “唉!”于承平心里委屈,前段时间真是白忙活了,他长叹一口气道,“邵大人说的是,不义之财下官是不会拿的。”

    “如此甚好。”邵安点头,“前段时间的考核,看来要重新弄了。还望于大人鼎力配合,必须在本月结束大计。”

    “这么急?”

    “本官可不想别人说,本官拖延时间徘徊观望,所以大计必须在京察结束前全部弄好。”

    月底,轰轰烈烈的外察结束了。政绩卓异者,荐举升迁;触犯八法者,参劾罢免。

    此次吏部评核天下官吏,得年老者十三人,有疾者三人,疲软者五人,不谨者三十六人,才力不及者四十人,贪酷者八百余人。

    政绩卓异者,以冯彻排行第一。他被贬官至柳州后,并没有消沉。短短几月间,竟破获两百余起案件,被当地百姓成为冯青天。由于他政绩卓越,升迁为大理寺卿,正三品。

    大计虽然结束了,然而京察刚刚进入最关键的时期。

    京察开始后,京中就一直没有消停过,此次京察全权由吏部负责,御史台连个插手的机会都没有。御史台的言官们大多是丞相那边的人,一个个惶惶不可终日。可惜上司于承平还在杭州,地下的人又怎能斗得过吏部尚书孙敕呢?

    廖丞相不甘认输,依然上蹿下跳的,指望能有转寰余地。但在孙敕的强威之下,吏部诸人哪敢在这关头收受贿赂呢?

    于是,在吏部的审查下,将朝中大员划分为三等:上等十八人,大多为各部尚书和侍郎等人;中等七十余人,多为朝中中立派;下等三十五人,多是御史台官吏以及太|子|党人。此份名单,矛头直指廖丞相。

    孙敕将上诉名单报上去没几天,又以“私相授受,扰乱京察,左右大计”等罪名弹劾廖丞相。一瞬间京城就炸开了锅……

    ※※※※※

    晋王一曲唱罢,笑着走到邵安身边坐下道:“我都听说了,廖老贼被罢相下狱了。京城发生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还不回去?”

    “回去干嘛?京中龙争虎斗,我去凑什么热闹。”

    “我倒挺想回去看热闹的。看看廖老贼如何众叛亲离,如老鼠一样卑微的跪地求饶。哈哈……”晋王说到最后,仿佛已看见廖老贼悲惨入狱的凄凉晚景,不由大笑起来。

    当年宫变之事,一直是晋王心头的痛,他清楚这明面上看似是太子主谋,但没有廖鸿煊的出谋划策,就太子那水平,能发起宫变吗?故而他一直视丞相为仇不共戴天的人,如今见丞相倒台,焉能不笑?

    邵安并没像晋王那般开心,最近京中局势变幻莫测,搞的他越看越晕了。真不知道孙敕和皇上在唱哪一出戏?最神奇的是,廖丞相居然真的就乖乖入狱了。他心中疑惑,难不成遗诏是假的吗?

    多年来,邵安在名利是非圈中混出的经验告诉他,越是这种时刻,越要沉住气,千万不可轻举妄动。所以他宁可呆在杭州隔岸观火,也绝不回京城争权夺利。

    而晋王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一直想让邵安回去踩廖老贼一脚,恨不能亲手剥其皮,啖其rou,替他母妃舅舅等人报仇。于是推了推邵安道:“你皱眉头做什么,难道不应该好好整治廖老贼么?最好能让皇兄将廖老贼杀了,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你也别太过乐观。朝堂之上瞬息万变,万一廖鸿煊还有后招呢?”邵安怕他白白欢喜一场,故而提醒一二。

    而晋王却不领情,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廖老贼作恶多端,活该下狱。斩了才好呢。”

    邵安心知晋王与廖鸿煊结仇皆因先帝时期夺嫡之争,便道:“自古夺嫡之争,向来惨烈。廖鸿煊也是身不由己……”

    晋王愤怒打断道:“什么身不由己?难道就因为身不由己,竟要至我于死地?”

    “成王败寇罢了。若是你舅舅得势,太子和廖鸿煊安有活路?”邵安向来反感永康末年的夺嫡党争,双方为问鼎皇位,不择手段,排除异己,将整个朝堂乃至天下弄得乌烟瘴气的。最后两败俱伤的结局,虽是意料之外,细想却在情理之中。

    晋王听完邵安的一番评论,陡然暴怒:“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只会冷眼旁观,事后却在这里对当事者随意判别对错,你有什么资格置喙。”

    邵安一惊,抬头看向晋王,见晋王两颊通红,目中含泪,悲怒异常。看他这般模样,邵安如鲠在喉,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批判的话了。

    晋王想起舅舅临终时的情形,愈发悲痛,对邵安道:“你没有亲身经历过,哪里懂得我的切肤之痛?你最多是感慨一声,再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之词,或许心里还庆幸有此宫变。否则,五哥怎么能当上皇帝!”

    “晋王!休要胡言……”邵安本要斥责,但似不忍心般咽下训斥的话;又抬起手想拍他的肩,可在离一寸距离之时却将手握拳,缓缓放下,终是没有触到。

    其实晋王的话,如当头一棒,将他打醒。因为他的确是站在方寸之外,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那场宫变,甚至妄意揣测着,却根本没体会到晋王丧母丧舅的悲痛的心情。

    晋王埋头哭了一会儿,转身跑出去了。邵安静静的坐在原地,坐了很久……

    ※※※※※

    泰安三年,五月。丞相案结。廖鸿煊以结党营私,左右京察大计,动摇国本等罪名,抄家问斩,家眷流放黔州,太子|党人多被株连。至此,晋王党与太子|党人悉数被灭。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唯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廖鸿煊在临刑前,居然当众提出,要见邵安一面。

    这要求离奇却不过分,皇帝思量再三,同意了他,急召邵安回京。

    天牢一如既往的阴森诡异,邵安在狱卒的引领下,来到了关押廖鸿煊的囚室。邵安步入,屏退左右,看着在一盏孤灯旁闭目静思的曾经的天朝宰相。

    那人靠在冰冷的墙上,身着一件宽大的布制囚服,虽然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着整洁的仪容。

    廖鸿煊分明听见了开门的声音,却仍是双目紧闭。邵安鄙夷,都到这等凄凉田地,还不忘摆丞相的架子。可惜人之将死,也摆不了多少天了。

    邵安淡漠的开口问道:“见家人了吗?”

    廖鸿煊终于睁眼,见是邵安,冷笑一声,“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区别。”

    邵安碰了个软钉子,也就不再废话,直问道:“你有什么遗言?”

    “老夫在狱中多日,终于明白自己为何输的如此惨。”廖鸿煊说到此时,眼神徒然闪现凶横的精光,抬手怒指邵安,“皆因为你!”

    “丞相何出此言?在下可什么都没有做。”邵安皱眉,见廖鸿煊敌意明显的表露在脸上,心想自己怎么就惹到他了?弹劾他的是孙敕,关自己何事?

    “你的确是什么都没做,但你重新回到皇帝身边,这比做一万件事,更起作用。”廖鸿煊缓缓放下手,目光复杂的看向邵安,才发现邵安看似温和的黑色眼睛里,藏了真正的骄傲和尖锐。

    “老夫想起当年先帝在时,曾听闻安王身边有个书童,聪明过人,年少有为,极得安王赏识。我想那人就是你吧。”

    邵安没想到廖鸿煊能猜中自己的身份,神色一凛,“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

    廖鸿煊一笑,不再深入此话题,转而高深莫测的说:“今上继位后,老夫仍能居相位两年有余,你可知其原由?”

    说起此事邵安就生气,冷哼一声道:“你有遗诏。”

    “此乃其中一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皇上担忧罢相后,无人担此重任,故而迟迟没有发落。可你回来了,那么老夫,再无用处。”

    邵安本在气头上,听到这话顿时愣住,眼中闪现极为惊异的神色以及深深的疑惑,“为何是我?不应该是孙大人吗?”

    “丞相者,总领群臣,总摄朝政;掌民之生杀予夺之权,握国之兴衰盛败之柄。故位高而权重。而孙敕此人,首鼠两端,反复无常。皇帝怎敢给他此等权势高位?”

    “即使排除孙大人,朝中还有居中持重的老臣。”

    廖鸿煊看出了邵安的虚伪,哂笑道:“谁人不想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邵大人,不要说你没有想过。”

    “然权臣难当,丞相之位虽贵且险。”邵安是心动,但并没有丧失理智。

    廖鸿煊复又笑起,“安然一生的确是至上福分。可若能谈笑间挥斥方遒,翻云间权倾天下,是何等畅意快哉?即使艰险,又有何妨?”

    邵安听他语调中极其张狂得意,虽困囚牢,却不知悔改,摇头叹道:“秦相李斯,临刑犹念牵犬东门。而你,却毫无悔意。”

    “悔?当然悔!那时皇上借冯彻午门跪谏之事,多次敲打提点。可叹老夫不知收敛,依旧我行我素,才让圣上冒险烧毁遗诏,终致杀身之祸。”

    “遗诏被毁?”邵安终于想通,为何皇帝要京察,为何孙敕会上奏弹劾。

    “哼!”廖鸿煊冷嘲热讽道,“皇帝手下果然是人才济济,出入丞相府竟如履平地,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而能有此等轻功,此等胆识,此等武艺之人,除了洪义别无他人。邵安愤懑,皇上居然让哥哥做这般危险之事。

    邵安忍住情绪,沉默不语。只听廖鸿煊续道:“遗诏之事如此隐秘,你可知老夫当年是如何得到消息的?”

    “不知。”

    廖鸿煊嘴角上扬,露出古怪的笑容,“是晋王党人故意泄露。”

    “这怎么可能?”

    “老夫先前也以为他们是不小心丢失遗诏的,可事后想想不对。那遗诏如此重要,怎么可能轻易丢失。定是晋王党内分赃不均,导致内讧。而后有人投靠了……当今圣上!”说到最后四个字,廖鸿煊特意加重语气,笑着看邵安震惊的表情。

    邵安闻言狠狠的盯着廖鸿煊,目光闪动片刻,继而深沉,“你是说,当年宫变,乃是皇上背后cao纵,将遗诏丢给太子,引诱煽动,最后渔翁得利?”

    廖鸿煊不语,脸上依然显现出古怪的笑容,看的人心惊胆战。

    “是谁?那个临时倒戈的晋王党人,到底是谁?”

    廖鸿煊笑容愈发浓,慢慢引导着邵安,“泄密之人怎么可能表明身份?但你不妨猜一猜。首先那人必须是晋王党的骨干,其次又能得到今上的信任。想一想,会是谁?”

    邵安在脑海中略微搜索片刻,一个名字浮现在眼前,呼之欲出……

    会是他吗?又或者是廖鸿煊死前怨恨,故意编造一通,以引起朝中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