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山变在线阅读 - 第94节 党争初起(2)

第94节 党争初起(2)

    两个人谈笑了几句,孙瑞珍面露悒悒之色,突然岔开了话题,他说:“周芝台真不是人!”

    这番话乍听起来说得没头没脑,季芝昌却是局中人,深明其故,只是摇头一笑:“英公,也不必为此事嗟叹。他正得帝眷,捉刀代笔,上折子言事也是题中之意。不过,皇上年纪虽轻,却是一派明君本色,不是也没有多说什么吗?”

    孙瑞珍和周祖培不和是朝廷之中尽人皆知的秘密,他比周祖培的科名要早得多,却同时是六部堂官,而且,对方的刑部尚书,比起他的礼部尚书,说来也好听许多。特别是在陈孚恩之事过后,周祖培上邀帝宠,一举入军机行走,原本平礼相见的二人,现在再见面,自己却要先行请安,口称‘中堂大人’,叫人情何以堪?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不合的是,孙瑞珍赴江宁办差归来不久,刚刚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学习的储德灿写了一道奏折,说孙瑞珍‘抑民以奉外,反复辩论,舌敝唇焦,终不能达成皇上拒夷酋于国都之外之圣望,……’追本溯源,说孙瑞珍有五不可用,十可杀!

    这到奏折写完,众人传看之下大呼过瘾!自从上一年薛福尘为陈孚恩买参一事、沈淮参文庆一事还有袁甲三奏请皇帝三事折之后,清流中人感觉到了皇帝对于这些言官的态度,一时间都识趣的选择了回避,很少有这般言辞激烈的文字上达天听。

    不过,储德灿写下这一篇奏折,孙瑞珍根本不当回事。他知道储德灿只是翰林院学子,更主要的是并无言责,也犯不着无缘无故得罪朝中大佬。这只是他口诛笔伐,聊且快意的游戏笔墨。也就不大放在心上。

    不过,事情的发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别有用心的周祖培给这份奏章触发了灵感,将这篇稿子要了去,随即找来他的学生,考举了御史的余光倬誊正一份,又加上了一句:“……实不知该员何等心肠。”然后呈报御前了。

    ‘……实不知……’一句是非常严重的措辞,没有办法,孙瑞珍只得上折子自辩,皇帝没有多说什么,还是选择了留中——一般而言,皇帝于弹章中的内容持保留态度的时候,就多会选择这样的做法。不过这样一来,孙瑞珍和周祖培之间的关系就算是彻底的恶化了。

    思及过往,也难怪孙瑞珍会如此恼火。而这一次肯于这么痛快的答应翁心存所托,也未始不是和此事有关:他打的主意一方面是帮助翁心存;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借这样的机会,攻掉周祖培在军机处倚为长城的祈隽藻!

    听季芝昌说话之间对周祖培也隐约有不满之言,孙瑞珍心中暗叫有门,当下端起酒杯浅酌了一口,继续说道:“周芝台旁的不提,只是这肚量二字,哎!和中堂大人您,可真正是差得远了。”

    “算了,算了!周芝台的度量,谁不知道。人言‘宰相肚里好撑船‘,他这个宰相……。”季芝昌一笑举杯。

    “话不是这样说的,九公,据我所知,周芝台于曾涤生也是久有不满之言呢!”

    “哦?”季芝昌有了酒,给对方的一句话提起了注意:“何出此言?”

    “上一次曾涤生谢恩折之事过后,周芝台人前人后言及此事,始终认为曾大人获此严遣,却终究无事而大为愤恚。认为这是与皇上所言的‘有过必罚’之语相违背的事情,身为刑尚,他要学赵蓉舫那般犯言直谏。”

    季芝昌回忆了一番,似乎记忆里没有周祖培就这件事有过这样一番言论的印记啊?不过宦海沉浮多年,当然不可能直面而言对方撒谎,反倒是动了心思,下意识的放下筷子,岔开手指疏爬着颔下的短髯:“有这样的事情?”

    “我也是听旁人言道,抑或是人云亦云呢!”

    “既然是人云亦云之事,想来也未必能够当得真。”季芝昌嘿声一笑:“嗯,多承孙兄相告。来日,老夫必有回报!”

    “哪里,哪里!能得中堂大人抬爱,倒是瑞珍荣幸呢!”

    ************

    心中有了定见,季芝昌便开始寻找机会进言,过了不久,有个前任广州将军载洽,是世宗的十四弟,大名鼎鼎的胤禵的六世孙奕山的儿子,道光二十四年的进士,是八旗中的名士,响当当的清流,年底下看见小民生计艰难,流言四起,民心浮动,伤时感事,上了一道奏折,谏劝六事:明黜陟、专责任、详考询、严程限、去欺蒙、慎赦宥。

    皇帝登基之后,广开言路,奏折留中的极少,而载洽所言,更是关系到满朝的大臣,皇帝很自然的交发军机议处。

    看过这份封奏,季芝昌心中一动。文中其他的也就罢了,只有‘专责任’一条,载洽在文章中隐约提及,皇帝登基之后,重用汉臣,轻视满人,如今的六部九卿之中,汉人书生大员济济一堂,而满人,除了赛尚阿身为军机首辅,却凡事拱手之外,便只有一个载铨监管着九门提督。这是唯一两个可以拿得出手的满人要员,其他的,不过是各部尚书,侍郎。

    众所周知,这样的一群人,都是白白领一份俸禄,万事不管的。所以,在文章中载洽提到,还是应该让满员有为祖宗出力的机会。

    这样的条陈在他和何汝霖看来是很有文章可以做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季芝昌和何汝霖商议了一番,决定由他自陈。于是,找了个时间,季芝昌在皇帝面前奏对:“老臣蒙先皇,皇上赏识提拔,赏的差事甚多,实在有力不从心之感,臣想请旨,免去臣国史馆总裁和理藩院尚书之职。”

    皇帝没有想很多,载洽的折子也让他觉得很是为难,毕竟对方所进的不是虚言,朝廷之中满人缺少,汉人缺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对季芝昌这种主动为君父分忧的做法很是满意:“可以,朕准了。”

    “是!”季芝昌叩头谢恩,继续说道:“除却微臣,就是以周祖培缺多,臣以为,是不是可以革去他刑部尚书之职?”

    “怎么呢?”

    “回皇上话:刑部尚书公务繁重,而身在军机,也很少有到部视事的时间。所以,按照祖宗的成法惯例,一入军机,只能是管部,而不能兼任部务的。这一来是为保全臣子精力着想;二来,也是使部务不会因为其人暂时离开而有甚影响。”

    皇帝总觉得季芝昌的说话有点似是而非,刑部从来不像是户部,吏部那般公务繁忙,怎么?因而沉吟了一会儿。

    何汝霖适时进言,他说:“周大人宣力有年,明敏干练,而且年纪尚轻。将来蒙皇上重用之期大有。”

    这是说来日方长,有的是加恩的机会。皇帝想了想,周祖培自从从刑尚提拔入军机以来,朝野之中也确实有不少关于他骄横的传言,这时候给他一点教训,也未必不是好事:“那,写旨来看。”

    “是!”听皇帝松了口气,季芝昌大喜,怕走漏消息,也就不再回军机处,当下跪安而出,就是在太监休息之处找来纸笔,一挥而就,又捧回到殿中。

    “季芝昌、周祖培公务劳烦,着开去季芝昌国史馆总裁、理藩院尚书差事;开去周祖培刑部尚书差事。”

    皇帝看了看,心头有点狐疑:“就这样写吗?”言下是嫌过于简略了。

    “皇上圣明,用人权柄cao之于上,开去差缺,毋须宣示缘故的。”

    “那好吧。”这几句话的奏答让皇帝很是满意,当下点头照准。

    邸报见抄,周祖培像给人打了一记闷棍似的,呆呆的说不出话来,还是沈桂芬提醒,他才赶忙具折谢恩。

    左右寻思的半天,总是胸中一股郁结之气难以平息,认真打探一番,很快就大约的知道了经过,心中对季芝昌、何汝霖恨得什么似的,只是煌煌上谕摆在那里,一切已经成了定局,万难更改。

    他也是那等宦海多年的,心中满是悻悻之意,表面上却丝毫不见戚容,相反的,每日里照常入值。而且,对季芝昌和何汝霖也更加的恭敬有加了。

    季何二人知道这件事不会就这样了结,心中对他各自提防,这也不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