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 第461章 不死世家

第461章 不死世家

    朝堂之上,君臣同心的事情不多,可是一旦做到了,那么执行能力之强,绝对是恐怖的.

    包黑子当上三司使之后,他早就想动盐法,这个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包拯记得,他小时候,食盐一斤不过12文,最多16文,可是到了近些年,食盐价格超过了30文,翻了一倍不止。

    如果说加更增加了,质量变好了也还说得过去,可是现在的盐,是越来越差,里面都是沙土杂草,粗粝无比。

    稍微讲究一些的人家都吃池盐,或者井盐,而一斤上好的井盐能卖到500文以上,普通百姓是无福品尝的。

    短短二三十年,盐价暴涨,质量却垮了,毛病出在哪呢?

    包拯看来,就是朝廷废除了专卖专营的制度。

    以往所有食盐的生产和销售都是朝廷负责,其中贪墨很多,浪费极大,弊端丛生,许多有“见识”的官员就主张交给商人,让他们负责运销,朝廷只管收税,既简便,又能让百姓得利。

    年轻的赵祯听信了这帮人的忽悠,果然放开了食盐,盐税倒是从1200万贯涨到了1800万贯,看起来是有些成效的,大臣们也都拿成效忽悠搪塞皇帝,可他们不愿意说的是,盐价暴涨近两倍,真正的大头儿,可以说八成以上的利润落到了盐商的口袋里,渐渐的,百姓吃盐都变成了奢望!

    原来所谓的利国利民,根本成了一个笑话,只是有利于商人。

    许多人也觉察到这个问题,或是不敢说,或是说了也没用,一大帮被盐商喂得饱饱的官吏拼命护航。

    朝廷想要调整盐税,他们就说增加商人负担,最终会害了百姓,往往不了了之……如果不是涉及到了西夏,涉及到了国策,还是动不了食盐这一块。

    但是既然撕开了口子,把弊端都展现出来,那就没有客气了。

    包拯果断采取行动,盐商不是不卖盐了吗!

    那好,你们就永远别买了!

    包黑子直接封了八家最大的盐铺,并且贴出告示,晓谕百姓,秦凤路等地以粮换盐,在洛阳依旧有效,可以用粮食换青盐,也可以折算成铜子,一斤粳米折7文钱,换句话说,14文钱就能买一斤青盐。

    比起现在的盐价,又便宜了一大截。

    包拯先调来了5000石,由于货源还不充裕,只能采取限购的措施,一家只能买3斤,可即便如此,也大大缓解了缺盐的窘境,老百姓是欢欣鼓舞,非常喜悦。

    洛阳由包拯主持,那边司马光已经和西夏联系,准备扩大进口青盐。

    两记重拳打出,洛阳的情况瞬间安稳下来。

    区区盐商,也想逆天!真是不知死活吗!

    许多人都以为这场食盐的较量已经结束了,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悬殊,陛下和诸位相公又是如此坚持,包拯和司马光都是干吏,已经是板上钉钉,还有人能翻盘吗?

    ……

    “还以为王宁安多厉害呢!也不过如此!”

    一个中年人,衣着考究,手里不停盘着一块润如羊脂的美玉,眉宇直接,透着贵气和高傲。在他的面前,刘几和席汝言就仿佛是两个奴才一般,战战兢兢,局促不安。

    刘几先开口道:“崔公子,我等无能,没能挡住朝廷倒行逆施,惭愧,惭愧!”

    这位崔公子呵呵一笑,“不碍的,你们挡不住的,知道为什么吗?”

    席汝言急忙道:“请公子赐教。”

    “嗯,不妨告诉你们,文彦博那个老货虽然不动声色,可是他的儿子却是上蹿下跳,找了不少人。”

    “哦?”席汝言惊道:“莫非文彦博和王宁安早有勾结,那她们打算干什么?”

    崔公子呵呵一笑,“文及甫自以为做事机密,可西北的事情,有瞒得了我们崔家的吗?他们想的是收商税!”

    “什么?”

    刘几和席汝言都吓得站了起来,前面已经提到过大宋的商税问题,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士绅靠着特权,给自己免税,就拿洛阳来说,有上万家各种各样的店铺,有大的,也有小的,一年到头,洛阳的商税还不到30万贯!

    能收上这么多,还要多亏大宋的官僚体系能干,总没有像明朝那样,偌大的国家,连几十万都收不上来!

    不说别人,光是刘几,席汝言,他们的族人就做不少生意,一听到商税两个字,都给外敏感。

    “崔公子,这消息属实?”问完之后,刘几又觉得自己糊涂!

    崔公子能胡说八道吗!

    “他们准备怎么干?”

    崔公子摇了摇头,“这个具体的还不清楚,但是有一点,盐就是突破口!他们应该是想从盐下手,然后把其他的商品也纳入其中。”

    崔公子说着,把玉石随意扔在了桌子上,淡淡一笑。

    “还真别说,王宁安是个鬼才!有这么大的一块肥rou放在那里,难怪文彦博那个老货给他卖命,也难怪庞籍等人都改了风向。什么朝廷大员,士林敬仰,什么清名清誉,都是一帮见钱眼开的土包子,谁都不例外!”

    刘几和席汝言躬身听着,心说这里面也包括他们啊!

    这俩货当然不敢顶撞崔公子,而且他们觉得崔公子说这话,那可是天经地义,底气十足!

    和他们家比起来,除了曲阜的孔圣人,哪怕当今的皇帝赵家,或者前一任皇帝柴家,还有号称千年世家的柳家!

    和崔家比起来,都差着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崔公子骂了几声,就轻笑道:“你们也不必着急,先看看风向,等他们把手段都使出来,我倒要看看,这股风能刮多久。”

    刘几和席汝言见崔公子不动如山,他们也都松了口气,天塌下来,有大个儿顶着,他们有什么好怕的!

    这两位告辞离去,崔公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暗暗冷笑!

    两头蠢猪,就知道跑到皇帝面前鬼叫,就你们这点道行,别说王宁安了,就连那几位相公都瞒不过,也难怪人家联手,把你们轰得渣都不剩。

    崔公子很无奈,可是也没有办法,他们崔家潜伏太久了,虽然保住了身家性命,保住了庞大的财力,但是在台面上可用之人太少。

    而且大宋立国以来,寒门势力全面崛起,士绅接替了原本的世家,几位相公往上数三代,几乎都是寒门士绅,和世家大族不是一路人,崔公子也不敢冒然结交。

    其实算起来,王宁安这些将门,和他们崔家倒是更亲切一些。

    可偏偏还没等勾搭上,就先开战了。

    崔公子很佩服王宁安的才华,但是有一点却不敢苟同,身为世家,和皇权天然对抗,有千年世家,没有千年朝廷。

    王宁安啊王宁安,你要是个聪明人,就不该跟皇帝一个鼻孔出气!

    崔公子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一股nongnong的杀气笼罩在眉头,王宁安,你要是不知道好歹,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

    洛阳的盐价成功打压下去,可是西北的风浪并没有结束,相反,以洛阳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了食盐危机。

    延安府,京兆府、华州,庆州,晋州,包括之前的秦州,还有更多的县城,就像是变魔术一般,食盐凭空消失了。

    说消失也不准确,盐商的铺子还在开着,但是存盐却不够了,不得不晚晚开门,早早关门,每天购买食盐的百姓,都排成了大队。

    人都有一个毛病,追涨杀跌,当盐越来越少的时候,百姓们疯狂购买,随之而来的就是盐价飙涨,一度压到15文左右的盐价迅速突破20文,然后又突破25文,距离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指日可待。

    整个西北大地,都呈现了相同的局面。

    “终于出招啊!”

    王宁安密切关注着盐价,他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包拯和光光去做,倒不是他偷懒,而是王宁安深知西北的水很深很深!这里的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从周朝开始,三秦故地就是汉家龙兴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把西北视作根本之地。直到大宋立国,定都开封,西北逐渐衰败,但是破船还要三千大钉,而且王宁安一直有个怀疑,李元昊凭什么在西北快速建立一个国家,凭什么把大宋打得落花流水,难道这一切都那么简单平常吗?

    不是王宁安喜欢阴谋论,而是身在局中,不得不多想一想。

    最怕的就是敌人装死狗,永远云里雾里,看不清楚,也没法出手,只要敢斗,敢冒泡,我王宁安还没爬过谁呢!

    “去告诉包大人,在各地广设售盐点,每个城市3000石青盐,县城500石,让司马光尽快和西夏谈妥,盐不准断了!”

    有人急忙去吩咐,两个庞大的机器都在高速运转,王宁安背后的力量像是章鱼一般,把触角深入西北。

    渐渐的,他终于摸到了蛛丝马迹,独自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手里不停捏着一张纸条,反复搓弄,纸条都要碎了。

    崔家,居然是崔家!

    不是说他们早就被黄巢杀光了吗?

    怎么又冒出来了?

    还真是阴魂不散!

    西北也真是有趣,还能和千年老古董碰一碰,是该高兴,还是该哭呢?

    王宁安沉默了许久,手缓缓松开,将纸条扔到了蜡烛上面,化成了灰烬,转身,躺在了舒服的大床上面,很快睡熟了,大战之前,总要先养精蓄锐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