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帝国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三卷 一剑封喉 第七十九章 接纳之策

第三卷 一剑封喉 第七十九章 接纳之策

    李虎考虑良久,断然决定陈兵榆关,准备南下作战

    义军从大山会盟到现在,实力都是打出来的没有实力的时候,胆子贼大,整天想办法打仗以壮大实力,如今有实力了,反而瞻前顾后,总想保存实力其实,越想保存实力,越是保不住,还是豁出性命来打方为上策,但是这件事现在不能说,要绝对保密

    在座四个人,李虎是义军总帅,董小丑和罗青汉为左右副总帅,铁鹰的官职也改了,现在是义军都监为了保密,四个人决定南下作战一事秘而不宣,先把军队调动到位,同时把粮草武器通过海路运到润州,准备随时进攻

    马扩先行禀奏辽东之行的经过,详细说明了辽东形势,并附上辽东义军总帅李虎的书信

    皇帝急召马扩问询他最关心的还是辽金议和

    马扩如实禀奏从各种迹象上来判断,辽金两国存在议和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有这种可能性,都是因为辽东义军的突然崛起随着辽东义军的崛起,辽东有了第三股势力,这股势力不管倒向任何一方,都将直接改变辽东的局面侥幸的是,李虎和辽东义军都是汉人,他们期盼回归天朝,愿意投奔大宋,愿意为大宋冲锋陷阵,收复故土

    马扩这番话让皇帝沉思良久,随即请来蔡京、高俅等大臣商议此事

    马扩辽东之行收获颇丰,不但搞清楚了辽东目前形势,也带回来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李虎和辽东义军

    辽东义军的事,大家早就知道而李虎的事却是上次马扩出使金国回来之后说的,这件事从金国使者的嘴里也得到了证实,但因为李虎不过是一股反贼而已,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

    这次不一样了,从马扩的奏章中可以看到李虎从上京道突围南下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实力越打越大,如今不但在黑山一带站住脚,还拥有十一个州县,十几万大军几百艘战船,近百万人口,如此实力,虽然不足以与辽国、金国抗衡,但可以影响到辽东局势,地确可以称之为辽东第三股势力零点看书

    从李虎的书信中皇帝和大臣们都能感受到他期待回归大宋的迫切心情

    那么,大宋是不是接纳李虎和辽东义军?

    大宋需要收复故土,这是祖祖辈辈的夙愿,闹得风风雨雨的王安石变法说起来是强国,其实最根本地目的就是收复故土大宋人为了收复故土,从建国那一天起至今努力了两百多年,如今希望就在眼前,岂肯轻言放弃?

    皇帝的父亲,就是神宗皇帝曾在生前说过一句话若有人收复燕云,皇家将册封此人为

    这句话皇帝一直记在心里,如果李虎能收复燕云,带着燕云回归大宋,朕绝不吝啬,朕就封他一个王,给他一个藩镇

    大臣们都不敢说话,皇帝已经把意思表达的很清楚了

    收复燕云是世世代代的夙愿,但自澶渊之盟后大宋还背上了强烈的屈辱感皇帝既然决心洗雪前耻,那这事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澶渊之盟是在大宋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签订地当时的真宗皇帝和主战派大臣寇准为了赢得和平,和契丹人订立了这一盟约依照盟约,宋辽兄弟之国,以白沟为国界,宋每年给大辽三十万岁币,后来发生变故增加到每年五十万岁币

    说实话,这点钱对大宋来说不算什么当时大宋年财赋收入过一亿五千万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需要耗费三千万贯一年五十万岁币换取和平,其中利弊得失,一目了然

    但是,这个盟约某种程度上是对契丹人强大武力的屈服,契丹人因此瞧不起大宋人,这对于以华夏正统、天朝上国自居的大宋君臣们来说,其屈辱感之强烈可想而知

    这么多年了,大家所以能忍受,一方面是因为五十万岁币和动辄上千万的军费比起来,微不足道,另外重要地原因是,即使花费了浩大军费,也没人承担得起战败的罪责,承担不起武将们功高盖主、尾大不掉的后果

    大宋的国策是以文制武,这使得大宋的君臣们不得不在忍受屈辱和镇制武人的算计中挣扎,这种挣扎让他们极度痛苦,也让国祚和百姓为此付出了惨重地代价

    今日君臣也是在屈辱和算计中痛苦挣扎

    昔年太祖杯酒释兵权,定下了以文制武之策综其原因,是自安史之乱以来,兵连祸结,两百余年不断,骄兵悍将们演出了一幕幕叛乱、割据、混战的悲剧,太祖为了根除自中唐以来“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恶习,随改兵制,重集权,而其中之精髓就是“以文制武”

    宰执们据此奏禀,认为此事稍有不慎,可能酿成藩镇之祸,如此则得不偿失

    皇帝很生气收复故土,洗雪耻辱,和藩镇之祸比起来,孰轻孰重?故土收复了,耻辱洗雪了,大宋加强大了,难道还不能镇制藩镇之祸?难道还没有办法解决一个藩镇?难道还让一个汉虏颠覆了乾坤?

    这倒是大实话如今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手上,如今大宋还要每年向契丹人输送五十万岁币,如今中原还处在契丹人铁蹄威胁之下,这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收复故土,是重建中原屏障,至于藩镇地问题,那是将来的事,将来再想办法处理现在什么事还没有做,却首先担心未来的事,这也未必太可笑了,如果做事都这样瞻前顾后,那还能做成什么事?还能建功立业?

    皇帝决意要接纳李虎和辽东义军,大臣们不敢反对,但又害怕开启藩镇之祸,于是他们顺着皇帝的意思,给出了几个对策有誓言,谁能收复燕云故土,就封谁为王,如果李虎将来收复了燕云故土,再封王也不迟

    其次,建藩镇要慎重燕云十六州乃中原屏障,不能建藩,不能让辽东汉虏控制了中原屏障李虎要以幽燕为藩镇,不能答应,最多允许其建藩镇于平州路,为大宋戍守幽燕东大门

    再次,不能无偿给予援助虽然我们需要辽东义军冲锋陷阵,但也不能养虎为患李虎和辽东义军都是汉虏,和蕃种胡族没有区别,不值得信任,一旦把他们养成了一头大老虎,那中原就危险了不要忘记,藩镇之祸就是从蕃虏安禄山开始,我们千万不能重蹈覆辙所以,援助可以,拿战马来换,否则一个子儿也不给

    另外,考虑到将来的辽东局势,还需要制定一个“以虏制虏”之策

    今日汉虏李虎主动投宋,其动机很明显,就是为了生存,他在辽东实力最弱,如果没有我们的援助,极有可能败亡,所以,等到将来我们收复了燕云之后,李虎和他的辽东义军会不会为我所用,是不是绝对忠诚于大宋,谁都无法预料,为此,我们在利用汉虏攻打幽燕之际,继续结盟于契丹人和女真人,远交近攻,合纵连横,让辽东三股势力互相撕咬,竭力消耗蕃虏的实力,为将来大宋军队北上征伐,实现中外一统之大业创造机会

    说简单点,就是先利用李虎攻打幽燕,消耗契丹人的实力,同时在合适时间结盟女真人,联金攻辽,如此则万无一失,就算李虎败亡了,大宋依旧可以与女真人联手,消灭辽国,收复故土

    皇帝对这个计策非常满意,随即下旨,让秘书丞赵良嗣先去见见辽东义军地特使,大概谈谈,如果这位特使接受大宋皇帝地安排,则派宰执去具体商谈,一切顺利的话,将亲自召见

    赵良嗣领旨,到了马扩府上,见到了黄涉

    黄涉看到他之后,失声惊呼,而赵良嗣也是神情大变,又惊又喜两人不但认识,还颇有交情,异地重逢,悲喜交加

    “你怎么到了大宋?怎么改名叫赵良嗣了?”黄涉急不可耐地问道

    赵良嗣黯然长叹,苦笑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