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一八七七新纪元在线阅读 - 第六十四章 琼州大发展(七)

第六十四章 琼州大发展(七)

    在打击邪门歪风之后,刘摩索性在琼州开展一次改革运动。以《琼州新报》为喉舌,胡挚的治安队为打手,琼州宣抚司为主导,斗志军军纪军容为榜样,大肆宣传反对愚昧、酗酒、买卖奴婢等不良现象,在宣传男女平等的时候,刘摩已经开始考虑招收女兵进入斗志军,但时机和人员都还不成熟。

    刘摩希望首先通过人的改造来改造社会,也就是向人们灌输新式的道德观念——即勤奋、虔敬、自觉、节俭和通过自我约束达到自我进步,但虔诚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摩。琼州多是穷苦百姓,名门望族根本不存在,只有些许高门大户,当刘摩带头将刘府的丫环下人全部废除卖身契,签订雇佣协议后,其他人不待通知纷纷照做,小刘大人虽说勉勉强强称得上菩萨心肠,但魔鬼的手段倒是见识了不少,没看见琼州府城城门上还高挂着装有二十多个邪-教徒的笼子,谁不照做,那就是榜样!

    十月伊始,新式学堂遍地开花,每个县内都有设置,琼州府城的新学堂招收新生首次突破五百人,大都是来自老百姓的子弟,刘摩亲自到日新月异的东方港小学揭幕,迎候新学员们入学,顺便考察琼南的开发情况。

    第四团从东方港到三亚沿途布防,随同特斯拉到来的美国铁路勘测队,正在研究从东方港到三亚的铁路线,环岛的电报线已经架好,让所有县城都通上了电报,消息随时通达。昌化江和南陵江水电站同时开工,水力送电的日子不再久远,毕竟琼州煤矿矿藏不够丰富,不可能大规模设置火力发电站,只能临时在琼州新区设立一座小型发电站,就那点燃煤已经让刘摩捉襟见肘,正在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收购调运煤炭。

    看到一个个新乡镇在琼南各地落户生根,刘摩心中欣喜异常,带着新医院组成的下乡医疗队深入其中,拍拍这个肩膀,摇摇那个的手,说些暖人的话,送上安慰的钱粮,让这些迁徙来的百姓感激涕零。中特公司的雇员也随之前往琼南,鼓励百姓栽植茶叶、栽桑养蚕,并提供资金和技术辅导。

    二十余天的匆忙视察,刘摩对派下去的乡级干事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亦用《琼州新报》宣传了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人。

    “本报消息:近日刘总指挥视察感恩县观音峰乡,对该乡干事罗中翼带领百姓新建的山泉引导渠大为赞叹,称之为乡亲们创造了奇迹,将天河之水引到了人间。正是这条引导渠,使观音峰乡一举增加两千八百余亩水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不但解决了当地乡亲们的温饱问题,还能向外输出稻米。刘总指挥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且看我琼州子民翻天覆地!”

    “本报消息:感城乡干事孟光远与乡中铁匠丁三锤经过四十余天的反复试验和开发,研制出铁铸板犁,这种用两名成年人和一匹马cao作的铁犁,相当于十二个普通劳力的生产量,为感城的百姓带来了实惠,大大减少了乡亲们的农作时间。刘总指挥对此进行了实地考察,兴致勃勃地驾起铁犁帮助百姓翻耕田地,重奖了干事孟光远与铁匠丁三锤,对着如沐春风的乡亲们宣布,将要在琼州推广这种方便耐用的铁犁,并要求钢铁厂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改造,加强坚固性。”

    ……

    刘摩走一路火一路,激发移民们的生产动力,扶持干事们的工作,肯定他们所作出的成绩,心满意足地回到琼州府城。回到家中与施玉晴温言数句,歇息了片刻便被刘松龄派人来叫去前厅。

    刘大人正在大厅中吹胡子瞪眼,口中连连恨声道:“太不像话了,这也太不像话了!”

    刘摩慢悠悠地步入大厅,见老爹在生气,笑嘻嘻地问道:“爹,怎么了?又是谁惹您生气了?”

    刘松龄怒道:“除了你还有谁?”

    刘摩顿生诧异,问道:“这又是为了哪般?”

    刘松龄扔过一张报纸,厉声道:“谁让你答应百姓开放酒禁、铁禁和盐禁的?这可是朝廷的禁脔,你怎能——”

    原来是这事,刘摩倒过一杯茶端到老爹面前,笑嘻嘻地道:“爹爹别生气,先喝口茶,摩儿自然给你解释。”

    刘松龄没好气地将茶杯推开,“你别没个正行!快当爹的人,又是从三品的官,在我面前还是这个嬉皮笑脸的样子!告诉你,你办新学、开工厂、造水坝,爹爹都没意见,反而要支持你。但这三样,你绝对不能办,你要是办了,你你——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刘摩绕着圈地劝说刘松龄,从藏富于民、还利于民再到民富方能国强,刘松龄这次死活不上刘摩的圈套,坚持让刘摩不得开放三禁,否则父子绝情,最后气冲冲地离开了家,刘摩看着离去的老爹,不得不苦笑一声。

    刘摩回到卧室中歪着脑袋想了一阵,可能老爹是怕自己风头太盛,招人嫉恨,自己现在的力量还不成熟,根本扛不住一丝外力的压迫,若是清政府那些败家娘们败家子一纸文书免了自己的官,这日后的发展倒真有些难办。

    次日,《琼州新报》发出消息,琼北六县依旧严禁私人贩卖烧酒、盐巴和铁器。刘松龄这才松了一口气,但那些商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小刘大人没说在琼南也禁止啊!铺子搬到南方去!现在琼南被《琼州新报》夸成了一朵花,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世外桃源,每日都有从外地搬来的移民定居这里,那生意真是海了去了。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纷纷前往琼南开店做生意,刘摩大为高兴,对于这些人全部给予免税三年的优惠,这下子又让其他商人眼红不已。这年头的商业税可不止后世的百分之十七,往往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另外还要附加什么过桥税、走船税、车马税、过境税、货殖税、商旅税、养兵税等等等等,即便做了一辈子生意的老商人也不能数全大清到底有多少的税,加上百分之五十的通货税,到底能翻多少倍就看官府大老爷的心情了,心情好或许少翻点,心情不好,比孙悟空的筋斗翻得还远!现在小刘大人在琼南免税,且约定三年后税收绝不超过货物两成,现在不出手又待何时?

    仿佛一夜之间,琼北的商人到琼南去的近三分之一,从开设酒楼到小商小贩,谁不想更多赚一些。为了扶植这些本地商人,刘摩在《琼州新报》上设立商业专栏,为商人们介绍周边的商情信息,香港贸易行、广东贸易行、上海贸易行的主要价格,乃至欧美市场有关琼州特产的走势皆有报道,并登载一些西方大亨的成功道路,激励琼州商人走出去赚大钱。

    十月底,德国考察舰队抵达琼州港,八艘远洋巨轮和三艘护卫舰组成的庞大舰队,让琼州百姓大开眼界,奔走相告小刘大人超乎神仙的能耐。刘摩面对这些巨舰却有些苦恼,因为琼州港口无法直接停靠巨轮,只能利用潮涨时间一艘一艘的进入港口,八艘客货滚装船愣是用了七天时间才将货物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