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明贤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

第一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

    临出门时,商怀英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表情变得淡定了许多。“殿下,咱们分头回宫吧?”

    朱祁铭摇摇头,“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你是来传旨的,何必遮遮掩掩?本王与你同车入宫!”

    近侍护卫与车夫早候在车边待命,朱祁铭命他们速回越府,他自己一人上了商怀英的马车。

    马车行驶在西直门大街上,街面上行人稀少,偶有灯光透过车帘映在朱祁铭、商怀英脸上。

    这里是人烟阜盛之地,黑暗中的某个角落或许隐伏着锦衣卫校尉与东厂番子,这些人惯于在暗处窥探隐秘之事。

    “殿下知道武隆其人么?”商怀英把声音压得极低,听上去似从远处民居那边飘来的喁喁细语。

    “武隆?本王听说过此人,他是司礼监另一名秉笔太监,但本王一直未与他谋面。”

    商怀英凑近朱祁铭耳边,“司马监原掌印太监获罪入狱后,填补空缺的有两个热门人选,就是御用监掌印太监喜宁和司礼监秉笔太监武隆。喜宁已是执掌御用监的御前红人,倒也不怎么看重迁职一事,迁职则喜,不迁无忧。而武隆就不同了,居王振、金英之下,终日困于内廷中受案牍之苦,总盼着有朝一日能独当一面,对出任司马监掌印太监志在必得,或许,因为半路杀出了洒家这个程咬金,坏了武隆的好事,所以他才借故生事,找洒家的麻烦,不料却波及到了殿下。”

    “洒家尚未赴任,就有人给洒家递话,说武隆在杀签子想翻盘,洒家原本不信,眼下细细思量,此事多半是真的。”

    哟,总算开窍了!想司马监掌印太监是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内廷第二重职位,掌天下兵马符印,肩负制衡兵部、五军都督府的重任,其职缺必被许多人所觊觎,而皇上用商怀英填补职缺,事发突然,这让巴巴望着空位的人措手不及,只能事后发难,志在最后一搏。故而商怀英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

    但商怀英还是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商怀英立下大功,获得重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正是因为顺理成章才掩盖了皇上的真实意图。皇上重用王振不假,却不露痕迹地把王振身边的人挡在司马监门外,这说明皇上对王振是既重用且暗中防范,并不像外人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对王振只是一味的宠幸有加。

    皇上重用商怀英还表明,天子对他这个亲王并无太重的疑心,至少未疑及他与商怀英的关系。

    在皇上并未起疑的前提下,武隆暗中生事就变得不那么寻常了,除非让皇上对他这个越王生疑,继而疑及商怀英,否则,要想扳倒商怀英绝无可能!而拿一个亲王说事,武隆没那么大的胆子。武隆是否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好一句“京中只闻有越王,而不知有天子”!这样的挑拨,其用心极其歹毒!就看皇上是什么态度了。

    “商公公,武隆一直在司礼监做事么?”

    “是的。哦,殿下,洒家想起来了,武隆到司礼监之前,曾在襄王身边做事。”

    襄王?朱祁铭凝思片刻,隔帘看向窗外,外面

    灯火通明。

    午门到了,马车缓缓停下。

    “商公公,皇上重用公公,一来是公公承受得起,二来这是莫大的天恩,日后公公少不得要比往日忙碌许多,本王与公公恐怕难以再见面说话,公公好自为之。”下车前,朱祁铭低声道。

    “洒家明白。”

    朱祁铭与商怀英下了马车,一路来到乾清宫门前,商怀英随即辞去。

    门前一名内臣迎上前来,“司礼监秉笔太监武隆参见越王殿下。”

    说曹cao曹cao到!朱祁铭颌首,接着灯光仔细打量了来人一眼,见武隆身材适中,微胖,年龄应有三十余岁,一双眼睛睁得很大,似在刻意掩饰什么。

    “本王奉召来此,劳公公进去通报一声。”

    武隆迟疑片刻,面色略显冷淡,“皇上正在御批奏本,请殿下稍待片刻。”

    朱祁铭咬牙,旋即咧嘴一笑,就听见里面转来皇上的声音。

    “是越王么?让他进来。”

    朱祁铭并不理会武隆的尴尬,径直走入乾清宫。

    皇上坐在御台上阅览题本、奏本,一旁只有王振一人近侍,王振冲朱祁铭略一躬身,缓缓道:“越王殿下,午后御前内臣都在忙碌,无暇听差,刚好商怀英路过司礼监,洒家便让他代劳了,想必商怀英已传明旨意了吧?”

    皇上抬起头来淡淡看了朱祁铭一眼,目光很快就回到了奏本上。

    传明旨意?传召而已,何来旨意?怎么觉得王振是在故意试探什么呢!朱祁铭微微一笑,神色淡然。坦诚固然可贵,但不适用于宫廷,在这个心机重重的地方,换谁都会乐做假面人!

    “那个商公公简直就是不可理喻!常德公主方准备开宴,商公公便闯了进去,催本王动身,说皇上有急召,连饭都不让人吃一口!本王责怪了他几句,他便犯倔,一路上都不搭理本王。”

    商怀英有倔名,但从未在朱祁铭面前使过性子,朱祁铭如此数落他,但愿是好心帮顺忙!

    皇上轻笑一声,合上奏本,“商怀英是有些执拗,但做事甚是勤勉,懂得分寸,也不像你说的那么不通人情。你呀,还是对他不够了解!”

    朱祁铭撇撇嘴,就想上前施礼,却被皇上挥手制止。

    “武隆,这些题本、奏本朕都看过了,你拿走吧。”

    武隆闻声入内,十分恭敬地走到御台前,几乎是九十度躬身,双手举国头顶,取了题本、奏本,后退数步,这才直起身来转身离去。

    朱祁铭见状不禁大肆腹诽起来:不愧为天子家奴的典型做派,在天子面前与在旁人面前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副面孔!

    “云南那边的战事不顺啦!”皇上叹口气,脸色愈来愈凝重,“越王,数十万大军征讨一个小小的思任发尚且如此艰难,日后若是出境征伐鞑贼岂非更加不堪!”

    征伐鞑贼?靠这些半吊子军队去征伐鞑贼?皇上您没说梦话吧!朱祁铭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应。“陛下,思贼非鞑贼,大明征伐鞑贼只需击溃其众即可,而麓川之

    役则是要擒住思任发,可茫茫缅甸,思任发东躲西藏,大明要生擒思任发,无异于是大海捞针!”

    皇上面色微缓,“此言有理。麓川之役持续两年之久,费银钜万,如今想来,此战似乎不值!”

    当然不值!有不费银子的良策摆在那里,那就是分而治之,册封新的地方头目,让思任发彻底沦为草寇,日久自会土崩瓦解!朱祁铭很想献上一策,但临张嘴时又犹豫了。他可以不惜站在朝中主流意见的对立面,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王振转身面朝皇上,“陛下,云南那边战事正酣,若取胜,则是一件足可昭告天下的大功,不可半途而废呀,望陛下三思!”

    皇上点点头,随即冲朱祁铭道:“越王,北境不宁,今日有边报传来,大量鞑贼在宣府以北往来调动,形迹可疑。”

    “陛下,臣以为瓦剌人方遭受重创,必心生疑惧,宣府以北的动静许是因鞑贼撤兵而闹出来的。”

    王振轻轻摇头,“嗯,此事恐怕还有另一番解读,那便是瓦剌人图谋报复。”

    只需听王振一句话,朱祁铭便已心明如镜,内外臣的权争不管谁胜谁负,其邦交策略都是一个样,重在走对瓦剌的妥协路线。对此,朱祁铭不用急着去分辩什么,因为朝局如何演变,尚待进一步观察。

    皇上似在迟疑,但开口时语气却甚是决然:“越王,而今北境不宁,北征归来的亲卫军、越府护卫军除去伤者,还有六百余人可用,他们须从速赶赴宣府。”

    朱祁铭心头一凉。皇上的话终于切入到了正题上,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用一个恰当的借口,将一帮虎贲之士与他这个亲王有效分开,这番釜底抽薪之计涉及国之大防,他又能说什么?

    “陛下,宣府以北的动静万一是虚惊一场呢?”

    皇上还在迟疑,王振插嘴道:“即便是虚惊一场也无妨,有备无患嘛。”

    皇上站起身来,连连轻笑,“越王,你别多想。坊间有些话说得十分刺耳,说什么如今京中只闻有越王,而不知有天子,完全是胡扯!朕是个怯懦多疑的昏君么?你越王大捷不就是朕的武功么?你不用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朱祁铭略一沉吟,“如此说来,那些亲卫军、越府护卫军已在路上?”

    王振见皇上半天不语,便再次开了口:“已着人前去宣旨,此刻恐怕已在路上了。”

    想一帮勇士血战归来,许多人恐怕还没来得及与家人团聚,就被匆匆调往北境,朱祁铭顿觉得自己有些愧对他们。

    这时,当值内侍躬身而入,“陛下,行在兵部尚书王骥大人求见。”

    “传!”

    在内侍的通传声中,王骥走了进来,“启禀陛下,又有快马传来边报,说宣府以北的瓦剌大军已全部撤走,不知去向。”

    皇上愣了许久,走下御台来到朱祁铭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朕再给你调去千名幼军。”含笑望了朱祁铭一眼,咬咬牙,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朕先赏你三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