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造书契仓颉功成 行教化伏羲悟道
第95章造书契仓颉功成行教化伏羲悟道 颉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道。 女娲娘娘见大礼已成,自己的这番使命也算是顺利完成了,乃向道言微一点头,驾祥云回娲皇宫了,道言又向伏羲嘱附一番,也自去了。伏羲成婚之后,乃“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以民始知父子之亲,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人族发展逐渐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时期。 话说仓颉自离山之后,先后在不少部落中传教,让他们学会使用文字,可惜却进甚慢,成效不大。大多数人只捡一此自己平时用到的来学,更有甚者,根本不就感兴趣。仓颉不仅有些茫然,难道自己所造的文字根本没有用处么? 仓颉游历洪荒,传教甚慢,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一路行来,他自己又创出了十几个文字,形神俱佳,也算不虚此行。不过思及自己的使命,仓颉总是感到非常惭愧。直到有一天,仓颉进入了伏羲的领地,事情才开始有了转机。 伏羲的部族越来越大,许多事情都需要记录下来,部落史官依照那时流行都绳记事之法,经常是纰漏百出,出了许多的事故,伏羲闻之,知是记事之法不妥,但也没有办法。偶然的一个机会,他听说有人在部族中传授文字,记述山河万物,大喜,急忙派人把仓颉请到了华胥山中。 仓颉此番行事,不想借助老师之威名,欲凭一已之力做成此事,故一直隐藏着自己的实力,也没有讲明自己的来历。来到伏羲跟前,仓颉此时修为远高于伏羲,故伏羲只是感到仓颉是神通之士,不是凡人,却看不透他的来历修为。 仓颉在伏羲手下做了一个普通的史官,按照分工,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这些事情,仓颉一看就一目了然,心中都有了数。任凭牲口、食物的储藏如何逐渐增加、变化,人口地域的增减如何频繁,随手一记,区区几笔,全部记录的清清楚楚,没有一事难倒他。伏羲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理。仓颉看起来整日里无所事事,却是没有一回出过差错。 伏羲知道后,对仓颉口中所言的“字”大加赞赏,命令各个部落都用这种方法记事,仓颉作为传授使者,负责去指点各部落中人。终于,渐渐地,这些符号“字”的用法,在伏羲领地全推广开来。就这么,文字逐渐在人族中开始了使用。等到所有的部族都掌握了文字的使用之法,仓颉飘然而去,又到别的地方传教去了,有了自上而下的经验之后,文字的流传更加快速。方法对头,行事自然是事半功倍。凭借着如此传教之功德,仓颉终于大功告成,证得大罗金仙。 有了文字作为基础,伏羲部落又有了大大的发展。他按照原告各自氏族的不同,制定了百十多个姓氏,用以区别族人的来历,自此《百家姓》开始了在人族中流传。作为前世的妖族,今世的人类,伏羲对星辰运转自有独到之处,他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了星辰运行的一些规则,先是用文字记录,后又凭此作成了《星历》,规定了二十四个节气,让人们开始有了时间的观念,为以后的发展辅平了道路。 伏羲部落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他的期望也越来越殷切,伏羲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于是想方设法改善人们的生活。“化蚕桑为帛”,他开始把蚕丝用于族人的生活中去,让人们有衣穿;“师蜘蛛而结网”教会了人们结网而鱼,让人们生活大幅改善;“制杵臼,万民以济”,从此加工食物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改善了狩猎之法,让族人获得了更多的猎物。制九针,医疗之学开始流传人世;另外,他还发明琴了瑟,创作了乐曲,以用于礼仪、宗教、占卜、巫术等活,逐渐地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生活范围有逐步扩大,需要的军事力量也要得到加强,伏羲乃立九部、设九佐,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军队也开始出现在了洪荒的舞台之上,这支军队,因为有了伏羲八卦的指引,在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方面是相当的出色。 人口多了,地方大了,势力广了,自不免会与其他势力起了冲突。此时的洪荒大陆,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剩下的也与人族融合在了一起,但妖族却仍有不少零星地生活在大陆之上,妖族本就是飞禽走兽修成灵识,与动物一般,出生之地是不可预测的,此时虽没有了大规模的聚集,但仍有一些盘据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着自己的领地。人族如爆炸式的发展自是不免触及到了他们的力量范围。此时,人族力量聚集在一起,实力强横,一些法力低微的妖物只好是迁移躲避,求个安生,但也有一些法力神通之辈却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伏着自己的神通,对往日蝼蚁一般的存在:人类,是不放在眼里的,于是不可避免地有了争斗。 华胥山东南七百里,有一座大山,名为青驼山,乃是远近闻名的一座恶山,山中有一狮怪已修得化形之境,有了地仙顶峰的修为,更兼有一件强力之法宝,在周围群妖中威名赫赫。伏羲部落的不断壮大,逼得不少妖族无处藏身,便都来寻这狮怪出头,这怪也正因周围成群结队出现的人族心烦不已,于是一怒之下,担当了这群妖之首,齐心合力,要找人族的麻烦。可怜无数人族,猝不及防之下,被这群妖怪打杀无数,不知有多少成为了他们的腹中之餐。 伏羲闻报之后大惊,立即领着族人乃向青驼山杀来,来得山中,众人都是不免胆寒,只见那: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狈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伏羲大怒,祭出崆峒印就是一砸,但见崇岭高峰“轰”得一声便被削去了一半,族人齐声欢呼,士气立振。那妖物正在洞中小憩,伏羲这一轰顿时让他来了个灰头土脸,狮怪大怒,狂吼一声,聚集群妖,寻着痕迹,便杀出了山中。 两族相遇,自是免不了龙争虎斗一番。伏羲地仙顶峰灵仙修为,手中有先天灵宝河图洛书,又有后天至宝崆峒印,那伙妖物如何能敌,不多时便被杀伤殆尽。众人要犁庭扫xue,又一路寻到了妖怪的洞中,果然是有所收获,竟发现了两只幼兽,正在洞中打闹。
话说自妖族在五庄观外大肆杀人以来,人族在久远地传承中都牢牢地记住了一点:与妖族之不共戴天。此时发现两只小妖自是要赶尽杀绝。而伏羲此时,心中却是起了变化,看着那两只小妖,触动了他心底莫名的感触,只想让他们好好地活着。伏羲之命,众人不敢违背,但与妖族的大仇乃是自道言开始的,许多人认为灭妖就是圣师之意,放过二妖,在他们心中也是转不过来的。天道之下,妖族灭、人族兴,乃是注定,伏羲做为以往的妖族准圣,今日的人族之首,有些事情是必须对面、必须要解决的,迈不过这个坎,要想证得大道终究是水月境花一场空罢了。就象今日之事,说偶然它是个偶然,说必然它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伏羲难以下得决定,乃祭告圣师塑像,请圣师指点迷津。人皇之事为人族此时的头等大事,道言也是关注的,伏羲祭告不久,道言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众人见到圣师到来,齐声欢呼,伏羲带头,跪下为圣师请安。道言扶起大家,开口说道:“今日之事,我已尽知。大家先请伏羲首领讲一讲他要放过这两只小妖的理由。” 伏羲见道言微笑地看着自己,鼓起勇气说道:“这几个小兽灵识虽生,但一看就是出生未久,并没有在人族中作恶,就此杀之,实是不仁,有伤天和。” 洪荒中人还是质朴,也不怕领导打击报复,有一人开口道:“但凡妖族,此时虽未作恶,但今后一定是凶残之徒,此时杀之,正可一了百了。” 道言见伏羲并不能说服大家,叹一口气,说道:“以我之意,环境不同,我们的做事方法也应有所改变。人族即将成为洪荒主角,还是应有一个宽阔的胸怀,要有我们自己的担当。如果是遇到伤害我们的妖怪,自是要坚决消灭,但有些妖族并未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只凭自己对它们的意测便出手打杀,实是不妥,这正说明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我们还没有自信,没有自信,人族如何可成为这洪荒主角。”道言看了看仍有些迷惘的众人,又说道:“况且人妖之分,并是只是看外表形状的,人性才是其中的关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