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东厂督公在线阅读 - 第七百十章 吏治新政及其他

第七百十章 吏治新政及其他

    秦书淮提出的吏治新政,主要是三点。

    其一,高薪养廉。

    其二,政权、军权、司刑审判权分立。

    其三,引入考核标准。

    除了第三点,其余两点又让崇祯和孙承宗吃了一惊。

    不过有“免田赋”的吃惊打底,他们也不至于像刚才那样目瞪口呆。

    崇祯问道,“秦兄,你说的第一点,要高薪养廉,朕却是不以为然。你可知人性本贪,就算朕给他们再高的俸禄,也不可能消灭他们的贪腐之心。况且,你一开口就要给天下官员加两倍薪俸,这幅度未免太大了些吧?”

    “皇上,你可知为何大明官员人人皆贪?”秦书淮问道。

    崇祯道,“岂非官场风气糜烂所至?”

    孙承宗站在一旁,自顾苦笑而不语——他自然是知道真正原因的。

    秦书淮说道,“皇上,所谓风气糜烂不过是个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官员的俸禄太低了,低到他们不得不去贪腐,才能维持作为官员基本的生活,甚至是尊严。”

    崇祯皱眉道,“官员薪俸过低?”

    秦书淮看向孙承宗,说道,“这个问题要不然由孙阁老来解答吧?”

    孙承宗又是一声苦笑,道,“臣年老体弱,所食不多,蒙皇上隆恩得月俸87石,确是绰绰有余了。不过,皇上恕老臣直言,若是换了七品县令,月俸不过7.5石,而且其中四成还可能换成绢、棉或者些个不实用的小零碎,要养活一家子人,确实……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明末一石米大概1.2两银子左右,也就是说七品县令一月的俸禄是9两,说起来比一般杂役是高了些。

    不过,明末的官员俸禄,有四成会被折合成绢、棉等不实用的东西——那个时候绢、棉已经不是硬通货了,要想折现可没那么好折。

    这么一来,实际到手的钱大概只有五两多。

    如果折合地球上的RMB的话,大概是2000块不到。

    而且,这五两多银子不可能全部都被县令用作家用,因为他还有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无论是公务宴请、私下人情、差旅花费,都是从这五两多银子里出的。

    明朝可没有公费报销一说。

    所以可想而知,在明朝想当清官有多难。

    这还是县令,多少也是七品了,要是八品、九品的官,俸禄就更低了。

    明朝的官员大都是读书人,读书人都是讲体面的。寒窗苦读数十载,好不容易当上了官,结果连饭都吃不饱,体面何在?

    这才叫“成何体统”。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不贪?大家都贪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人来反腐?

    秦书淮把这些详详细细地和崇祯说了,孙承宗又做了些补充。

    崇祯也并非对官员俸禄一无所知,他本以为一个县令月俸9两,比起普通人来已经不少,但是经秦书淮和孙承宗这么一分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收入确实太少了。

    “但是,秦兄认为,提高他们的俸禄真的可以让他们廉洁奉公?”他又问。

    秦书淮说道,“虽然未必,但至少可以让真正想廉洁的官有廉洁的资本。事实上,臣相信大明有无数胸怀理想的读书人,想当个好官。”

    心道,相比于物欲横流、毫无信仰的后世,现在的读书人至少更纯粹些,真正有理想的人比后世可要多。

    想到这里,又说道,“不过,高薪是一方面,咱们还需用制度来制约官员,这便是臣说的,军权、政权、司刑审判权三权分立了。这三权如果分别掌握在三个互不从属的人身上,那么无论那人当到多大的官,都没办法一手遮天,想贪腐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秦书淮又把这三权如何互相分立,又如何互相制约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大抵就是他在燕无月跟前说的那套,无非是又做了些细化而已。

    崇祯和孙承宗的心里,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无疑,这又是亘古未有之变革!

    孙承宗马上说道,“国公爷此策又是石破天惊哪!你这是要削各地督抚,哦不,是天下官员的权啊!”

    秦书淮点头道,“没错。我们给他们涨了俸禄,够他们衣食无忧,现在要削他们权也是顺理成章。要不然呢?他们把着那么多的权想做什么?”

    崇祯沉默不语,陷入沉思。

    孙承宗又激动地说道,“平心而论,此策不仅石破天惊,而且绝妙至极。一方面它可以减少官员手中的权力,增大贪赃枉法的难度。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杜绝督抚拥兵自重的情况,于君权稳固大有增益。老夫自问从政数十载,却从未想过如此绝妙的分权之策!只是……国公爷有否考虑此政一出,天下官员会如何哗然?”

    秦书淮轻哼了一声,有些阴冷地说道,“我方才已经说了,朝廷已经给了他们衣食无忧,如果他们还想把着手里的权力不放,这样的官八成是想以权谋私的贪官了吧?所以,若有妄议此新政者,可以东林同党处置!”

    秦书淮根本不怕天下官员反弹。

    为什么?

    因为之前说了,现在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是新上来的,他们没那么大胆敢对抗朝廷政令,也没有太多所谓的既得利益被触犯。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新政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军方的利益,反而可以让各地的武将摆脱督抚的控制,所以军方必然会支持。

    那还怕什么?

    如果有人敢反对,秦书淮不介意让他惨烈地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这时,崇祯说道,“秦兄说的对,三权分立的新政势在必行,朕决意推之。此政乃是利于朝廷、利于百姓,利于我大明千秋万代基业的根本,若有任何人敢哗然,朕必行雷霆之击,让他永远都‘哗’不出来!”

    崇祯一言,就给此事定了调。

    秦书淮没想到,自己提的这些建议,竟然没有一条被崇祯反驳。

    不得不说,以崇祯的视角能做到这点,确实难能可贵。

    毕竟,他的眼界离秦书淮可差了足足五六百年!

    接下来,其他的新政事项就更顺利了。

    改革税务司,以增值税为模板,重新制定收税方式。

    开海禁,设立海关总署。

    兴办教育,朝廷每年贴银广造书院,降低寒门学子读书成本。

    ……

    三人在御书房足足聊了一整天,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孙承宗一把老骨头,出来的时候困得哈欠连天眼泪直流,却依然不住地大呼过瘾,非拉着秦书淮去柳是书院睡一觉,说他还有些问题想明天一早跟他讨教,那急切的样子有点像喝醉酒的状态。

    身为一代大才,他曾无比自负,但是自从遇上了秦书淮这个怪物后,他总觉得自己平生所学,离人家至少有二十年的差距。

    他觉得自己虚长了秦书淮几十岁,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能和秦书淮这等奇才共事皇前,实在是平生之幸,又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乐趣。

    快哉快哉!

    秦书淮可懒得再陪他啰嗦了,大冷天不回家去柳是书院?想都别想!

    出了东华门他就一溜烟跑了。

    气得孙承宗大半夜在冷风中吹胡子瞪眼。

    而御书房内,意犹未尽的崇祯则在灯下纸笔,奋笔疾书……

    年轻的脸庞上,满是兴奋之色。

    正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