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炊事兵的故事在线阅读 - 第四章 新兵连生活(2)

第四章 新兵连生活(2)

    对于文人墨客,高松松从小就接触了不少这样的作品。

    青春,这两个朝气蓬勃的字眼,像孔武有力的少年,气宇轩昂地傲立在生命的当口,焕发着天地的灵气,彰显着生命的活动,舞动着人的气息。青春,就是这么多滋,就是j这么多彩,就是这么澎湃,就是这么激情。

    人类以同一种方式推开生命的大门,却用不一样的方式拉开青春的帷幕,用各式的色彩去点缀,展示青春耀眼的光茫。在成长的流域里,青春就是那美丽的浪花,激发了河水的活力,装饰着河水的不凡。时间老人把“青春“二字粘贴在我们身上,于是我们的生命中就有了花的芬香,雨的朦胧,云的缭绕,我们以童谣般的旋律,激扬而向上的精神,迈以沉稳的步伐,在青春的圣殿里行行。

    青春如梦,在梦想的世界里寻找希望中的奇迹。我们在花的海洋里散发芬芳,在水的柔波中荡击沙石,在火的焚烧中诞生坚硬。青春就是奔腾,青春就是寻求,青春就是开创,青春就是美好,青春就是百折不挠,青春就是在拼搏中无怨无悔。我们在曲折蜿蜒的道路上不断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那不悔的追求,让我们向世界宣告,青春无悔!

    我们敏感,我们多情,我们奔放,那一花一木,一字一句,一人一事,一日一月,都能引起我们良久的思索,勾起我们青春季节里最无边的遐想,那么清纯,那么透明,而又那么大胆。在饱含沉思与哲理中酝酿了青春的热情与活力。我们哭过,我们痛过,甚至成长过程中全是烦恼和困难的阻挠,可我们没有把笔陷进往事的回忆中去,而是借助对梦想的渴望,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去奋斗,去争取。也许成长过程中充满烦恼的心程历途,都在痛苦和矛盾、争执与觉悟以后,被我们自己赋予了理想的,崇高的,积极向上的色彩。这大概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真正含义。当我真切领会到其中真谛时,思绪又返回到生命那最初的年岁。

    儿时,嘴里只会哼哈几句“丢啊丢手绢”,可眼里容不下一点寒酸的景气。每次被母亲的大手牵扯着漫步于热闹的繁街小巷,我明净的双眼不是被那精致花哨的玩具所吸引,而是落目于那面相沮丧、衣衫褴褛、碗缺手残、跪于城市最繁华地段的乞讨者。那时,在我幼小的心里仿佛只容得下“怜悯”二字,哭着闹着非得从母亲钱袋里掏出几个硬币,扔进那破烂的碗里才肯罢休。那会不明白母亲为何不愿主动施舍,现在看来,母亲是对的,而我屡次哭闹过后的支付却是一笔容入火海的灰烬,没有任何意义,更是一种奢侈的浪费,对金钱的沾污。他们这些乞讨者就是在埋怨命运时将青春萎缩了,青春这笔不耐花的财富在他们失去后,就企图从别人的财富中获得利益,这类人青春固然短暂。

    也许,有缺陷的乞讨者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而我不然。走过金秋,枯枝败叶,不失为景色;走过寒冬,冰雪地冻,都是自然命脉;走过人生,缺陷与不足,都是真实的美;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可怕的是自己拥有大好的青春却自甘堕落,泯灭毅力。要相信断臂的维纳斯是珍贵的,是残缺的美,而有缺陷的人依旧受到青春的爱护,用青春的火焰去奋斗拼搏。

    一日,路过市中心,见路边一年轻力壮者跪于街头,胸前一木牌上写有“父母双亡,无经济来源,为圆大学梦,请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帮帮我吧!“膝前一只铁碗,此刻,他一个七尺男儿也没人膝下。我对此不屑,他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凭借着自己强健的四肢去劳作,不至于沦陷在路边”求救“。我们因青春而健魄,因青春而奋进,而他却怀着一颗毫无上进的心利用青春求学做招牌在招徕他所谓的”生意“。对于不劳而获,未见风雨便想见彩虹的痴心妄想者,在青春这个圣殿里是容不下这样的人,所以青春期的我们,不要像丁香般结着幽怨,也不要像水仙般娇柔脆弱,更不要像牵牛花要借枝攀岩。我们要向太阳花,不惧土地贫瘠,还能遇折再生,不畏骄阳似火,更要朝阳而开,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青春。

    如今,部队这个饱含哲理又蓬勃向上的群体,不断激发着我们青春的活力与追求。同时,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里,我们将走过花季雨季,走过烦恼忧愁,走过梦幻意境,最终走向灿烂的明天!

    深刻相逢,淡然别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已不记得何时于一个秋意阑珊的午后,邂逅这首《送别》,此后,我便再也无法忘记。这首曲,散发着一股流年的暗香,岁月的味道,深沉而又清淡地诠释着尘世间种种离愁别绪,哀而不伤。又似一位面目沧桑,历经风霜的孤独老人,安然地站在足迹斑驳的青石小巷,将你我的过往唤醒。

    记得,曾经有一位好友问过我,“在这温暖而又薄凉的尘世里,你是喜聚不喜散,还是喜散不喜聚”?我答道,我们皆如空中聚散无常的烟云,带着各自的使命与追求,以匆忙或缓慢的姿态行走,用明媚或忧伤的心情感受。却不知,每一天的你我都在错过,也都在探索,蓦然回首,才发觉那些曾经许诺不离不弃的人,如今,都已守着自己的清宁天涯各自安好,那些曾经许下的山盟海誓,都早已幻化成烟云,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我曾不止一次,在无数个细雨飘飞的日子,独倚在窗前望着雨中寥落的来来往往的过客,欣赏着雨中陌生又朦胧的背影,莫名的伤感起来。明知道,聚散离合,花开花落,阴晴圆缺,缘起缘灭各有各的劫数与宿命,如同这擦身而过的你我,偶然的相遇必然的分离,各有各的驿站与归宿,而我又何必要追问天涯的你从哪来,海角的她又将往哪去?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

    始终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各的思想,理念,信仰。面对别离,自然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心中的情感。有的人喜静,面对离别依旧从容挥手,淡然微笑,无需言语,无需拥抱,只需眼神的交流便可心领神会。有的人喜聚,面对离别总是眉头深锁,眼泪泛滥,便忘却往昔的美好,明朝的憧憬。我不否认,面对离别难免会有消极的思想,低落的情绪,却又不得不忍痛割舍昨日的眷恋,故作坚强与今日的好友别离,也许,生活本该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昨日把酒言欢,今日长亭送别,明朝期待相聚,可身在纷杂尘世的你我,又有谁能真正地将生活过的不悲不喜,不惊不扰?

    每逢离别的场景,不管是陌生的,熟悉的,温暖的,薄凉的,我都会想起李叔同的这首《送别》,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词句写出别绪,仿佛看见在夕阳下,长亭外,古道旁,晚风轻佛,一对知心朋友折柳赠别,在这个送别之时,笛声也吹送而来,稀稀落落。遥看远方,青山重叠,芳草相连,不经回首,发觉旧时的知己与好友,如今都各自天涯,大半已无从寻觅,再见又得何时?唯有这浑浊的陈酒,来消解余下的欢乐。虽然朝代更改,物是人非,但李叔同的这首文辞幽美,意境深远,蕴含着禅意,韵味清幽的《送别》,依旧让我百听不厌,感动的不知所措。

    这位不仅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的弘一法师,而且还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为世人留下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那颗悲悯之心。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如此细微的举动,充满着不朽的善心,而今,又有谁能做到?

    素来都喜散不喜聚,习惯静立于红尘一隅与人淡淡别离,习惯与人隔着山水的距离默默祝福,并非我不食人间烟火,并非我冷漠无情,只因喜欢这种凉。如同我对清淡的兰草怜爱有加,对幽怨的宋词痴迷沉醉,对清心的绿茶钟爱专一,便形成自己独有的方式去面对悲欢愁喜,聚散离合。

    如果有一天,你我要别离,请允许我站在岁月渡口,折一枝庭前细柳,思一段似水年华,数一场烟雨往事,看一段沧海旧梦,从容地与你挥手,静静地把你想起,又将你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