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海风云在线阅读 - 72 科举

72 科举

    只有等到洪朝新生代的学生们成长起来之后,洪朝作为执政体系的中坚力量,才会有更多不同层次的成员加入,这对于洪朝长远统治来说,才更有礼力。

    当然,其实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李天养清楚论及社会资源、教育方面的优势,底层普通百姓如何能够跟从出生就不用担心生活的富裕人家相比。

    不过,李天养相信,当洪朝在统一了华夏版图之后,再没有其他外敌的情况下,他们却是能够通过远洋贸易,赶上大航海时代的黄金时期,为华夏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洪朝中层阶级变成整个社会的主导阶层时,那么华夏文化还有李天养所担心的这么多问题,却将会变得迎刃而解,至少短期内不会出现巨大的矛盾来。

    李天养曾在后世时读过一些文章,说一个社会文明是否处于一个稳妥且繁盛的时期,只需要看他们社会当中处于中层的阶层数目有多少,增多则证明这个社会越发繁盛;减少则意味着这个社会在倒退。

    在洪朝正式立朝四载之后,洪朝的科举终于向大洪朝如今两千万数量的百姓们,张开了它的大门。

    虽然李天养曾经吩咐过,刚开始的科举不宜全盘照搬大元公考,可是真当张子懿将新适用的科举制度上报内阁手中后,最终定型都科举考试内容,依旧还是少不了大元岛公考的影子。

    无法,大元岛公考所招募的专业人才,这些年在基层所站撸出来的行动力、执行力,却完全不是大明科举选拔出来的儒家弟子所能比拟的。

    或许,这个时代少不了天才的存在,大明科举所选拔人才中也有那种办事能力强劲,又极富专业能力的存在。可是总体比例对照下,洪朝公考招募出来的专业人士,远远比吞并大明版图,招收的明朝降官们的能力强上太多。

    故而,即便李天养有过叮嘱,可是内阁十三位成员绝大部分依旧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对张子懿上书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内容,给予了肯定。

    无数早就翘首以待的民间人才,此时纷纷朝着洪朝如今更名为北京市的京城而来,让人口萧条到了不足曾经三分之一的北京城,终于重新焕发出一种勃勃生机。

    而且这次的科举,洪朝还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便是允许外国人参与其中,只需要这些外国人承诺,在科考成绩过关后,加入洪朝国籍,在洪朝生活定居。

    这对于西洋人,尤其是带着使命前来东方古国传播耶稣基督教义的洋人神甫们来说,更是一个喜出望外的消息。

    这个时代的洋人,虽然因为横跨大洋,发现了无数新版图而生出了几分对于白种人的骄傲和自满,但是这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完全高人一等的地步。

    东方在数百年前由马可波罗书写传阅在西洋人心目中的文化与财富,都让西洋人为之羡慕;而所向无敌的西洋人坚船利炮,在轰开了无数个人类地域文明之后,最后却在东方这片神秘土地上,感受到了挫败,更是让其不敢对华夏炎黄血脉有丝毫的轻视。

    汤若望来到华夏之地已有三十余载,历经大明、大清两个王朝统治,如今依旧留在北京城,为传播耶稣会教义而努力着。

    当年,他曾有机会,跟随崇祯帝一起南下应天府,在那里定居传教的,不过有着足够眼光与眼界的汤若望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北京城,接触强势崛起的大洪朝。

    相比大明朝看似开明,实则有着诸多限制的传教规矩,洪朝对于宗教对传播,却是看得很是开明。

    当年洪朝还只是在大元岛上开垦发展之时,便主动找上耶稣会,请其派出神甫到大元岛上传教。

    不过后来耶稣会终归是反应过来,当时的大元岛统治者,看中的从来不是他们的教会教义,而是他们耶稣会传播教义所附带的哪些西洋先进知识。

    同时,大元岛统治者看似对于教会传播教义不予限制,可实际上他们却通过付出华夏本土的妈祖、道教、佛教,手把手教导他们本土教派建立起教宗,有了完善的教派制度和规矩,却是給耶稣会人为制造出几个强大竞争对手来。

    作为一个外来教派,想要跟几个本土教派竞争,尤其这些本土教派背后,还有当权统治者支持,看似这些便耶稣会在洪朝版图无有限制,可实际上他们传播教义的行动,却一直不甚明朗。

    在传教神父金尼阁打道回到欧洲之后,华夏耶稣会的传教工作,便已经逐步被汤若望給接替下来了。

    之所以选择留在北京城,是因为汤若望更看好洪朝在政权争夺上的能力和后劲儿,同时也深深认为最后的胜利者,必定为洪朝而非本来这片土地都正统统治者大明。

    基于这样的判断,汤若望自然不会再跟着明朝官府迁都江南,而是留在北方,趁着洪朝这个统治者刚刚占领北方版图,或许会有他们西洋人更多的机会,接触洪朝高层。

    只是,汤若望的想法很美好,但是他想要接触到洪朝核心的统治阶层,却是十分的困难。

    在华夏生活三十余载,让汤若望完全变成了一个华夏通,那一口流利的汉家官话,甚至远比华夏绝大多数官员还要标准,加上他专研儒家学说,结合西洋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这让他在汉家文人当中已经有了几分名气。

    可在洪朝人眼里,他的名气却还不足以让他获得高层的注视。

    直到今日,在北京城各个城区设立的居委会门前,张贴出来的告示,让汤若望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至于洪朝政府对于西洋人参加科举之后,需要入籍洪朝以洪朝人自居的限制,对于汤若望这种以传播耶稣会教义,已是将整个身心奉献给耶稣会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条件。

    毕竟,西洋人一直以来对于家国天下这种概念,从来就没有东方华夏文化这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