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标铜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南来消息言是非(三)

第二十四章 南来消息言是非(三)

    这消息来得有些突然,但王星平觉得恐怕只是巧合。

    仔细想想,虽然没有真见过,但关于泰西舶来的水银镜的传闻他也早已听行商的说过。而对于玻璃镜子的制作,尚未经过这场变故之前他也在纳闽岛上见识过古法还原的玻璃银镜制造手段,毕竟穿越团队并不想过快展示自己的科技树,循序渐进的提升是早就定下的方针。

    当时对于这些技术极感兴趣的王星平碰巧都有所观摩,而且纳闽岛基地内网上的资料库中连视频都有不少,让他记忆深刻。当时因为并不知道可能穿越的年代,工业口总体的评估是玻璃制品虽然会有不错的销路,但任何时代都不会卖到天价,毕竟晶莹剔透的器皿虽然美观但实用性与一般杯碟相较并没有多大的功能提升,况且即便是汉唐,一样有可以替代的琉璃和水晶制品,法门寺地宫中的唐代琉璃盏虽然贵重,但也不算多么稀奇。

    然而镜子就不一样了,直到清代中叶,能够鉴人如在眼前的水银镜都是奢侈品中绝对的硬通货,而且有持续的需求和强劲的价格支撑,对于这一判断王星平当时便已经印象深刻。

    据说真正的水银镜的出现还是在十六世纪之初的1508年,就算距这一世的时间也有百多年了,盛产玻璃的意大利威尼斯出了一对名唤达卡罗的兄弟,都是当地出色的玻璃匠人,正是这两兄弟发明了制作玻璃银镜的方法。具体的制法是将锡箔贴于玻璃面上,然后倒上水银,液态的水银能够极好的溶解锡箔中的锡,在玻璃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锡与水银的合金——锡汞齐。这种合金能够紧密粘附于玻璃之上,使之能够反光鉴人。

    当然,以上的准确信息其实都是来自王星平上一世的记忆,此时玻璃银镜的制作配方尚属威尼斯玻璃行中的绝密,泄露之人甚至会被处以极刑。因为此物畅销于欧洲的贵族之中,是一等一的奢侈品,故而历来价格腾贵,1600年法王路易四世迎娶玛丽德美第西斯为王后时威尼斯国王作为贺礼送来的一面小小玻璃银镜便价值十五万法郎,在当时足够买下两千匹正值壮年的上好西班牙军马,组建一支精锐骑兵都是寻常,而若是换成差些的小黄矮马,装备五、六千人的有马步兵也不算难,这就是此时银镜的真实价值。

    只是这银镜不耐久用,镜子要想磨平打光也难,技术保密又严,故而真正商业化的生产尚无法满足。镜子能够批量廉价的生产那也是到了十九世纪发现了银镜反应之后的事情,也要自那以后才能做出更加好用耐久的镜子,而直到又过了许多年后发明了电真空技术,才用更加便宜的用铝等材料取代了昂贵的银和水银,自是玻璃镜子才算真的进入了寻常之家。

    但只说眼下,虽然距离水银镜发明已经百年,距离一面镜子能换一支军队的日子也过去了十余年。但因为技术封锁的缘故,威尼斯那边的发展应该不大才对,而且这种技术也要很久之后才被法国人打破了垄断,况这垄断的打破也还是靠着从威尼斯盗取的技术。故而王星平判断此时的欧洲,此种镜子依然是价值不菲,至少前来中国的传教士中有献自鸣钟与三棱镜及舆图的,尚没听说有献水银镜的,王星平想也许还是自己孤陋寡闻了些。

    言而总之,这能够拿出水银镜的渤泥国贡使当不是一般人才对,心中有着那么一丝期许,总觉得叶显莲的描述像极了那些曾经的同伴,但可惜他并不在广东,更不知如何才能查访到事情的真相,也许当真只是以讹传讹了?他心中问着自己,但又有些狐疑。

    倒是心中的这点想法全都化作了对叶大柜的渴盼,但愿他与汪革能够注意到这些事情并加以查探,不知道他们回到贵阳时能否为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自己当真是穿越了,这一年来他无比确信这样真实的感受,也早没有动过心思去想那些曾经短暂在一起的伙伴和他们关于未来的豪言壮语。但这样一个机会却阴差阳错的摆在了面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渤泥国横生在自己的视野之内,而只言片语的细碎描述把这个万里域外的朝贡使团和那个曾经身在相似地方的穿越集团联系在了一起,或者只能说是联想,但无论如何,王星平此刻的心中生出了希望,而这希望却又打乱了他脑中的思绪。

    所有计划,经商、科举、做官在方才听到叶显莲的话后的一瞬就如浆糊一般迅速的揉捏到了一起,这一夜再难清晰起来。

    当然,还有一个计划也被再次忆了起来,那就是制造玻璃透镜,也许透明的玻璃本身在大明已不算稀奇,但能够视远如近的望远镜——如今称作千里镜——的东西却是样好东西,即便按照欧洲的时间来算,现在距离最早的望远镜雏形面世也不过十年,而且尚不知道广东之行本也让叶宜伟要在澳门招募玻璃匠人,而且即便没人制作玻璃,透镜视远的成像原理也很简单,用水晶打磨镜片也不是不行,至于银镜反应,那更是中学课本便有的内容,多试几次王星平相信自己身边的这些巧匠还是有很大几率做出合用的镜子的,看来玻璃厂也并不是不能有啊,他心头这样想着。

    如何将叶显莲送走他已经记不分明,只知道第二日早上睡到极晚,倒算是好生补了一觉。

    今日依然是休息,王星平收拾心情,将叶显莲、王小六并丁氏叔侄一起带去了筑城的工地,城墙还在夯实地基,但围着城外的城壕已经挖了不少,并不是简简单单围着城墙的基址一圈,而是分成两三层的错落有致,两道壕渠之间只留有些微通道。王星平光看这地形便知,若是等壕渠全部修治完备再引入南明江水后,那只要在外城这里有一支驻军,光是这城壕不用城墙也能挡住不少贼人。

    自己和杨文骢虽然合作画得一手好图纸,但于这城池构建上的细节确还要学习许多,恐怕并不比研习经典容易。

    到陆广门时,却见马士英已经早早在那边等着了,身旁站着的那个不是杨文骢又是哪个。

    见到王星平来了,杨文骢先迎了上来,“小平今日倒是来晚了。”

    “昨日陪伙计们多喝了两杯。”王星平并不隐瞒,却反问道,“少日不见,学兄你倒是怎么得空了,不在家中温课?”

    “也要学得进去才行,这些日子快把为兄憋闷坏了,正好在这工地上敞快敞快。”

    马士英也在旁帮腔,“应龙的学问明年的乡试当是能中的,出来透透气也好,免得将脑子憋坏了。”

    王星平呵呵一笑,“学兄这倒真是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了。”

    马士英听到王星平的这句后独自品味了一番,道:“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自不可偏废,天成加的这‘莫如’二字却也颇有神韵。”

    王星平闻言一愣,难道此时还没有这话不成?

    却是杨文骢也在附和,“这话真是妙极。”

    “所以说学兄也觉得更愿行万里路咯?”王星平看着杨文骢问道。

    杨文骢性子豪爽,闻言眼中一亮,“小平莫不是又有什么好耍的事体要做?”

    “好耍倒是未必,不过确实有趣。”

    杨文骢听了果然入巷,“有趣便好,说来与为兄听听。”

    “听不如做。”

    “做……”杨文骢有些急了,“但总要听听是什么事情。”

    “千里镜。”

    “哦,小平你知道如何做?”

    杨文骢如今对王星平也算了解了,如果不是参透了原理,光是什么时新的好玩事物他绝不至于出来卖弄,显系又有什么打算。

    王星平也略为诧异,他说的居然不是‘那是什么?’

    毕竟按照过去课本上得来的记忆,最早的望远镜应是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的眼睛匠师汉斯利珀塞兹海所制。望远镜之不同于水银镜无法技术封锁,正是因其是从自十三世纪意大利人便发明出的眼镜演化而来,其制作原理大体已为世人所知,且凸透与凹透二镜形态直观,只要稍微精深一些的玻璃匠人看上一看也能自作,故而发明时间不长也传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而且以王星平当下所见,这最早的千里镜恐怕发明时间当会比荷兰人更早才对。

    但他还是惊讶于杨文骢的见识,“学兄知道此物?”

    “曾听父亲提起过,原本外夷献给过皇帝,父亲在福邸侍讲时见二殿下曾拿出来把玩。”

    朱常洵虽是万历第三子,但二皇子朱常溆早夭,故民间还是多称福王为二殿下。

    “觉得此物如何。”王星平知道杨文骢了解此物便问起了感受。

    杨文骢却道:“只是听父亲说过,我也没有真见过实物,不过听说倒是的确能够视远如近,但‘千里’二字却有些言过其实了。”

    杨文骢能随时用一种理智的态度面对所见的新鲜事物让王星平更觉喜欢,的确就算是此时最好的千里镜也不过三十倍的放大率,的确是不可能远观千里,而马士英也很快参与到了两人的讨论之中。

    其实有些想法不过是王星平今日早上醒来后偶然的一点灵感,四川和乌斯藏产水晶的地方不少,而云南和贵州又多有好的玉雕匠人,如果能让两者很好的融合,就算搞不出千里镜,能做成眼镜作坊也是不错,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虽然一说就通,但至少王星平尚知道在人工晶体全面取代眼镜之前的那数百年时间中,配一副眼镜所需要的一系列工作可并不容易,而恰恰他便知道,这也是一个莫大的优势。发明创造有时就是这样,能工巧匠并不缺乏技术,需要的至少一个正确的方向,而王星平觉得,他只要做好运筹帷幄的指挥就足够了。

    马、杨二人听他将这透镜成像的原理听王星平简单说过,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又深知王星平做事牢靠,如今便半是好奇半是认真的商量起合建一处眼镜工坊的事情了,王星平也没料到事情竟然会是这样,半天不到的一个想法眼看就要成了现实。

    但转念一想,这事情商量的虽然顺遂,但合股经营却连个章程也没有,终究只是先说说而已,具体也要等到叶、汪二位从广东回来,到那时保利行的规模也能够正经有个兵工厂的模样,外城的工程也能告一段落,这样他才好腾出精力来做其他事情。

    想着筑城,他又放眼向北望去,土司和豪族的状元越过商人的铺户后在陆广门外延绵着北去,而一道城壕已经隔开在两地之间,自己的一个小小建议经过了封疆大吏的允准,竟然这么快速的便开始成为现实,想象着六百丈城墙树立起来的那一天,他也南面感怀起来。

    “还是做官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