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军工强国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八章 新的开始

第四十八章 新的开始

    这老井有一个泉眼,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在附近二十几户人每天挑几担水的情况下,水位也能够常年保持在离井口三四米的样子。李建军怀着激动的心情,把小桶连着竹竿放进这口老井里,小桶很快就入水了,李建军迅速地抓住竹竿用力往上提,双手不停地交换,很快就提出了新年的第一桶水。

    在电筒的照射下,这桶水显得特别清澈!是好水!李建军还记得这口井应该是在七十年代初打的,不过很可惜的是到了九十年代末,由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院坝里打了井,用水泵直接抽到自家的水缸里,用不着再跑大老远的去担水,所以这口井后来就荒废了,甚是可惜!而且伴随着老井的荒废,人们都不再搞这个“担财”的活动了,年味也越来越淡。

    李建军双手并用,三下五除二就把两个大木桶给装满了,这个时候前来抢第一担财的村民们也陆续到了。最先到的还是李建军的大伯和堂兄,堂兄担着两个大桶。

    到了近前,李文化看了看李建军和欧阳芳就呵呵笑道:“哎呀,看来今年我们来迟了一步呢!这是天意呀!”

    李文明也呵呵笑道:“大哥,往年这头担财都是让你们给抢到了,不过今年我们的运气很不错,总算是头一回抢到!”

    担起这一担水,李建军三人便跟大家告辞,然后快步走回家,把这一担重有一百多斤的“财”倒进自家水缸里,这才算大功告成。

    欧阳芳也觉得新奇不已,没想到这农村的风俗还真是够特别的,比城里好玩多了。

    1981年就在这么有趣的民俗活动中过去了。

    李建军仔细回想,在这一年里他也算做了不少的事情,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把后来的歼7MF提前了十几年,并且让这个方案成为了国家立项的军机,自然好处是巨大的,不仅是对他个人来说,成为了高层关注的人物,而且通过这型战机的研制,也能够帮助中国航空工业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有了超级歼7飞机的立项,还怕新歼不能够早日出现么?

    晚上,李建军也是久久不能入睡,他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前世的时候米格-21最出色的改型便是他参与研制的歼-7MF,但那时候歼7MF却来得太晚了。这一机型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最终走完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的全过程,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幸的是,歼-7MF生不逢时,如果早出现20年甚至哪怕10年,中国航空面貌也将大不相同。不管怎样,歼-7在中国走过了4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中国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的主力战斗机,歼-7对中国国防功不可没;而作为中国引进仿制、消化吸收最彻底,改进改型最成功的一个战斗机系列,歼-7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也将留下浓重的一笔。的确,歼-7依然是中国航空发展道路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里程碑。

    而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歼7MF不再是生不逢时的战机,还是一款恰逢其时的战机!它的横空出世,将会改变中国航空工业的未来!李建军就是那一只引动中国军工发生巨变的小蝴蝶!

    李建军唏嘘不已,歼-7的设计特点就决定了,该机始终没有能解决最早设计作为昼间防空截击机所带来的局限,航程短、火力弱、电子设备差、缺乏超视距作战能力是歼-7和米格-21系列一直难以摆脱的梦魇。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良这四个致命缺点,歼-7和米格-21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米格-21自中期型开始即开始进行下,将进气口直径增大,扩大的激波锥为装备较大的火控雷达留出了空间,并配备与之配套的拦截-导航-攻击系统;增大垂尾面积以保证方向稳定性;换装大推力发动机,增大背脊以容纳更多的燃油,以适应气动外形修改带来的阻力增大和燃油消耗增加。这个改进途径是米格-21系列一路走下来的,直到90年代的两种米格-21现代化改进方案仍然是基于这个基础――主要是机头进气限制了雷达天线尺寸,使得这种改进方案只能适用于米格-21中、后期型。

    这种改进相对简单,但由此带来飞行性能下降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中国的歼-7走的却是另一条改进途径:初期是在当时国内航空工业水平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局部改良,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如进气道采用无级调节,提高飞机的续航能力,措施之一是自行设计720升超音速副油箱,而原型机副油箱为420升,改进可靠性;中期则通过引进国外电子设备、增加外挂点,初步解决了歼-7电子设备差和火力弱的缺点,但引进的多属通讯导航设备,而会对作战效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火控、电子对抗设备则少之又少,档次也低;后期才开始真正通过改进气动设计提高飞机飞行性能,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改用下颌/腹部进气道获得大型火控雷达所需的空间!

    应该说,到了歼-7FS-2阶段,理论上已经具备米格-21-93所具有的超视距作战能力,而机动性则远胜该机。而歼-7MF的出现,意味着歼-7和米格-21的4个致命弱点已经获得比较圆满的解决,该机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种改型,遗憾的是晚生了20年。

    当然,现在一切都将变得不同,歼7MF方案出现得正是时候。

    国内电子工业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歼-7初期和中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中国航空工业根本无力为歼-7配备火控雷达和更好的电子设备。所有这类设备全部来自国外。换句话说,如果这时能够向苏联那样为歼-7提供较好的雷达和电子设备,中国航空工业对歼7的改进途径肯定和米格-21中期型不无二致。但在这件事上,不能提升航电设备水平,使得中国将注意力重点转向提升飞机性能,时机成熟再转过头来,将续航能力、火力、航电、超视距4大梦魇一网打尽。

    即使是米高扬设计局“重cao旧业”改进的米格-21-93在歼-7FS-2前也自叹弗如,更不用提歼-7MF。仿制米格-21MF的歼-7III系列,证明了米格-21系列改进途径并非完美。

    幸好,李建军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结局!现在歼7III已被超级歼7取代,算是正式下马了,中国航空工业也因此而避免去走弯路,从而踏上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