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在线阅读 - 第七章宋武师行侠仗义山东汉帮牤成事

第七章宋武师行侠仗义山东汉帮牤成事

    话说这个无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每天在世面上,干些偷鸡摸狗,拔蒜苗儿的勾当混口饭吃,今日撞见这个从远处而来的山东外乡人,觉得财运来了,想大捞一把,走上前去撞了山东人一膀子,翻脸不饶人,倒说人家撞了他,跟人家要五十两银子,这个山东人没招谁没惹谁,好好的走着自己的道儿,平白无故从天上掉下个大麻烦,正和这个无赖理论,正好宋武师路过这里,山东老乡让宋武师给拉个直线评评理。

    本来是讹诈,怎拉直线细剥葱评这个理儿,无法评理就来和稀泥,上前拱手施礼道:“这位大哥,好生面熟,在下这厢有礼了,跟你讲话之人是我老乡,如有得罪之处,望看在你我兄弟份上放他一码,我这里有几个小钱,给大哥买碗酒喝。”这宋武师一边说着话,一边拉过那无赖胳膊腕子,把“一把”铜钱放在无赖手里,这无赖看到面前站着的,是本城有名的大户,赵家的宋武师,先惧了三分,虽心中畏惧,但嘴还强硬,依然想说“不行”,可此时宋武师那铁钳一样的手攥得他呲牙咧嘴,那“不行”的话刚要吐出嗓子眼,马上又咽了回去改成了:“有兄弟你在前面什么话都好说,如果不是兄弟你在前面我非把他送官不可!”说完,攥着铜钱,扭头跑进附近的一家饭馆,拿着那把铜钱剌馋去了。

    剩下这两个山东汉子,异地相逢,很是热乎,又遇到了刚才的插曲,那外地的山东汉子对于宋武师愈发亲切。

    外地山东汉子,把宋武师拉到一家大饭馆子,要了四样好菜,一壶酒。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问籍贯,两人老家相距一百多里,虽是两个县,但是两县相邻,更加亲热。

    山东汉子,问宋武师在此地干何营生,宋武师告诉说:“在此地给人家当武术教师。”而提及山东汉子,说是做药材生意的,在宣化和张家口开着两个药房。买卖红火,最近得知早年漂泊出去的一个叔伯哥哥在“四海”谋生,自己出来日长,思乡心切,又无闲暇时间返乡,本欲到四海看望叔伯哥哥以解思乡之情,今日路过此处,看到此处繁华,又听说此处药王庙,香火旺盛,自己本是靠买卖药材发家的,发家不能忘本,自己想去药王庙烧香,舍几个钱,谁想走到这里遇到了麻烦,也是咱哥俩有缘,老天爷安排咱哥俩在此相遇。哥俩越说越近乎,酒喝了一壶又一壶。

    酒喝多了,话说得就随便了起来,那外来山东汉子道:“你给人家当教师能挣几个大钱,不如辞掉教师跟我去干,管保比你现时挣的钱多。”宋武师道:“大哥,这可不可!跟我一块儿出来的还有个meimei,那可是我唯一的亲人哪,现在她已经嫁到这里了,我不能离她而去啊!”那山东汉子又道:“再不,这么着吧,你辞掉教师那份工作,在这里开个中药房,我看这里人气旺盛,开药房准能发财!”“您说得太轻巧了,我到哪里弄那么多本钱作这个买卖?”“你看你这个人,怎那么愣呢?有哥哥在,你还怕没本钱吗?哥哥给你出资金,你在当地找个铺面房,挣了钱算你的,赔了钱算我的!”

    哥俩你一言我一语说着那有影儿又没影儿的话,宋武师又道:“卖药这可是个人命关天的大事,闹不好可要出人命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个你不用犯愁,进货由我负责,站柜台抓药的从我那里给你调人。”

    任何事情,让外行看着比登天还难,但假如你入了道,就像人天天穿衣吃饭一样简单了。

    宋武师经那山东汉子的反复解说,打消了开药铺的各种疑虑,心活了,还真想干了。

    宋武师回到赵家,跟赵家说明自己意思,赵家当家的是通情达理之人,经过教师几年的辛苦,本来两个横竖不懂的孩子都已雕塑成材,本应该好好谢谢人家,就是养人家一辈子也不为过,可人各有志,人家有人家的大事要做,不能把人家的大好光阴耗费在你们一家子身上。

    赵家当家的问道:“宋武师,有什么需要我给帮忙的吗?”宋武师道:“需要几间门脸房。”

    开买卖,不是在什么地方开都赚钱,讲究地理位置,开买卖的地方必须是“冲要”的地方,经过几番比对,选择了玉皇阁东南角临街几间门脸房。

    这几间门脸原是卖油盐酱醋的杂货铺,掌柜老矣,膝下无儿,有一女也于年前出嫁,这么大个摊场,只凭自己一人之力无法支撑,想来想去,自己一个孤老头子能吃几个子儿?喝几个子儿早就有心思把铺子盘出去,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主儿。

    东城赵家当家的,早就知道这个底细,知道了宋武师要开买卖,前去跟开杂货铺的孤老头子搭勾。赵家家大业大,为了把此事促成,报答宋武师栽培自己孩子的恩德,这孤老头子要什么价儿就给了什么价儿,反正这笔钱赵家当家的决定给拿出来,钱多钱少不关宋武师什么事。

    由于价格合适,这孤老头子,把杂货铺就盘给了宋武师,室内的浮财说好价钱由赵家一把掂给了孤老头子。房租由宋武师一季度一付。

    宋武师要开药铺,开杂货铺的那些坛坛罐罐柜子什么的,也就没用了,三饽饽两枣儿也就处理掉了。

    那孤老头子看着真是心痛,当初那些东西可都是自己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啊!可惜这些东西,现在已经易姓更名不属于自己了,是摔是砸是烧火那是人家的事儿了。

    实际哪家,买卖开张和关张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开张的时候东西甭管多贵,只要用得着,都毫不吝惜的去买,可是到了关张的时候,甭管您当初花了多少银子,都会像垃圾一样被撇掉了。

    宋武师打发完了那些开杂货铺的零碎,请来了两个木匠,打造新柜台,做盛中药的柜子,屋里屋外又装修了一下,一方面去去开杂货铺的油、盐,酱、醋味,一方面新开张的买卖要有一片新气象。

    一月有余,一切准备停当,那位山东大哥不知从何处把各种药,大包小包驮了来,又从宣化老店调来了两个站柜台抓药的伙计,从当地请了一个先生负责药铺的收支账目,为了看病抓药都方便,在当地又找了一位有很大名气的先生坐堂门诊。

    宋武师的药铺就这样开了张,取名“和顺堂。”

    那位帮衬宋武师把买卖开起来的山东大哥,也算尽职尽责,为了消除大家对新开张买卖的疑虑,他在这里整整呆了有一个多月,他逢人便说这是他宣化买卖分号,永宁也是个五风杂地,哪儿的人都有,也有去过宣化的,认得这山东汉子,知道这位山东汉子说得不是“假话”。

    新开张的买卖,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来顾客,筹宾一个月价钱八折。

    和顺堂的药,都是那山东汉子,打着宣化和张家口的买卖进的货,主顾大,需求量大,价格就低得多,同等的药品比永宁另两家药铺进货价格要低两三成。

    新开张的买卖,都有几天新鲜劲,开始人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到这儿抓点药,试一试的结果,使人们感觉到了和顺堂的药,功力很大,可价格比永宁另两家药铺却要便宜两、三成,这一传十、十传百,和顺堂的字号和名声就这样传了出去。

    又由于和顺堂店面大、货物全;坐堂先生医术高、伙计热情;买卖地界“冲要”,买卖是越做越红火,没过三、五年就挣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银子。

    没钱的“将就”有钱的“讲究”。当初乍开张做买卖时,宋武师只盘了孤老头子的室内浮财,房子是按季度交房租,现而今有了钱,事情就得往“四地”里办了。宋武师去找那孤老头子,给了他一笔可观的银子,让他在别处买了一处宅院,从药铺后面搬了出去,颐养天年去了。

    这样一来,铺面房和后宅的产权都归了宋武师,宋武师按自己的想法该拆的拆了,该盖的盖了,没有多长时间,宅子焕然一新。

    宅子有了,就得添人进口,娶妻生子,一晃宋武师和他的后代们,在这里生活了一百多年。

    在这一百多年里,“和顺堂”钱没少挣,挣了钱干什么呢?先前这五六辈人,挣了钱就置地,地置了有十多顷。及至到了这第七辈人,也就是到了道光年间,鸦片像瘟疫一样传遍中国,也传到永宁,永宁有了烟馆,这宋氏第七代孙,早已把祖宗艰苦创业的精神忘得一干二净了,铺子里边哗哗的进着银子,土地年年岁岁给自己挣着租子,年年仓库里旧谷子还没处理干净,那新谷子又来了,这些钱干什么去呢?这天底下该吃的吃了,该喝的喝了,该玩的玩了,天底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那新鲜的时髦的,从外国传来的别人能够享受,为什么自己不能享受一下呢?可这一享受就一发不可收拾,药铺的买卖再也懒得去打理。

    张智勇就是在这个时候去了宋家药铺当了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