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征程的起点
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任命朱儁为南中郎将,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任命董卓为右中郎将;提拔李煜为讨逆将军,可自行扩军到三万规模。 这个任命让世家和军方有点不满,要知道东汉是以左为上,右为下;南北更不必说,更在左右之后,其中以北为上,南为下。如此看来,卢植和朱儁的排名,更在董卓和皇甫嵩之后,这叫世家如何能满意? 只是好在刘宏做出了补偿,朱儁部允许有三千马军,而卢植更是统御北军五校二万五千人。反而皇甫嵩麾下几乎都是步卒,董卓麾下有些私兵,但大多还是以步兵为主。 董卓如今尚未是凉州刺史,是故还没有更多的财力去豢养更多的骑兵。麾下目前五百骑兵,都在他的私军,已经快要耗光了他的储蓄。 至于李煜的讨逆将军,大家直接无视。将军的确难得,四镇四征姑且不说,左右前后四将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汉有规矩,非军功者不得为将,想要当将军哪有那么简单。 讨逆将军,其实就是个杂号将军,算是临时工一样的性质。能不能转正也不得而知,关键是也不被军方和官方认可,空有将军之名却没有将军的荣耀和地位,在大家眼中,若非李煜还是自治区主事,只怕宁可要这个南中郎将的职位,也不愿意当什么讨逆将军。 扩编三万人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如今国难当头,世家们也不好反对刘宏的决定。 对于李煜来说,兵权才是重要的,名义什么的根本不重要,大汉本来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到了群雄割据之后一大堆的杂号将军谁在乎过?手里有兵有钱有粮就好! 诏书迅速发往自治区,至于何进表示让吴越之地的守军北上的请求,自然是驳回了。一则这些地方人口就不多,士卒也不多,同时受限于南方人的身材,根本不适合北上作战。 为了确保无庾,刘宏甚至通过墨门的渠道,给李煜送去了诏书。 眼看国难当头,王越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派人把东西送出雒阳,直奔自治区而去。在三天之后,就送到了李煜手中。真正的诏书当然不可能送到那么快,不过墨门使用了驯养的信鸽,写:诏封李煜为讨逆将军,扩军至三万,即日北上讨贼。 自从有了廉价的新纸后,信鸽的联络也变得普遍了起来,也能传输更多的信息。信鸽在天上飞,是故能绕许多弯路,甚至能避免被黄巾军拦截。 如此原本十几天才能到达的诏书,在三天内就到了李煜手中。 此刻的李煜,也在等待黄巾起义的后续发展,甚至想要看看刘宏打算如何面对。得知这次黄巾起义的规模,居然远胜历史。关键是后续才会陆续起义的青州黄巾、白波黄巾、黑山黄巾、徐州黄巾和江夏黄巾,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跟着大部队一起起义,这的确是出于他的预料。 江夏黄巾在赵慈的调度下,更是直接攻入了庐江郡。好在陆康联合地方世家的力量,有效的守住了城池,只是地方却是彻底糜烂。除了城池之外,请乡里几乎被洗劫一空,地方豪强地主几乎被杀,要么就是被裹挟到了黄巾军部队之中。 赵慈的部队也从一开始的一万人,提升到了三万人,且越滚越大,有东进的倾向。 庐江的东边便是丹杨郡,而且距离陵阳很近,李煜也不得不担心这赵慈会不会被权欲迷失了本心。关键还是他麾下有不少江夏蛮的酋帅,他们和自治区有仇,赵慈是否会因此被他们反过来裹挟着攻打自治区,也不得而知。 有了朝廷的诏令之后,李煜直接招来程昱林铭等人诉说此事。袁涣第一时间查看自治区的财政情况,表示这两年财政已经开始结余,扣除今年和去年上缴朝廷的税赋之后,还有不少结余,别说组建三万大军,就算是组建五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只是考虑到后勤补给的问题,三万人的确是最好的结果。 南方多山,运输不便。好在这段时间通过和北方的贸易,多少也买了大量的骡马作为运输工具,虽然都是驽马或者骡子,好在运输能力没有下降,配合大量的板车进行运输,可以有效的减少基本军粮消耗。 若有必要,甚至可以征调车马行的马匹和车辆,只是如此一来,交通和财政方面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好在本来不需要那么节俭,才真是叫人松了口气。 “现在的问题,扩军主要招募怎么样的兵源?若是自治区的百姓,他们大都接受过扫盲,所以加入部队后能迅速形成战斗力,只是这样的存在少一个都是自治区的损失!”林铭就招兵的兵源问题提出质问。 “招募那些山民作为基础士卒,以自治区的百姓作为中低级军官如何?”李煜问道。 “可行,只是自治区内没有二万以上的青壮,往别的方向进行补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征召,而且外地的山民大多都有寄生虫病,体质也不是很好,作为兵源不可行!”林铭摇了摇头。 “其实主公忽略了个兵源,那就是南下的那些百姓!由于中原动乱,不少百姓进入吴越之地,也有不少希望能够在自治区里面定居。只是我们人口已经满员,无法招纳更多。不过若是给出名额,作为征兵的条件,这些百姓本身对黄巾贼又有仇,必然积极响应!”程昱却是提了个醒。 “最快可以什么时候招收完毕?”李煜看向黄忠,他是军方代表。 “自治区外就有不少的流民,他们陆续建立了不少的乡村,在自治区外就近居住。若是发动征兵,并许诺允许他们的家人进入自治区居住,则可在五天内招募完毕,并且可以简单就地进行cao练!只是属下想问的是,这次北上,我等需要带多少兵力,又该带哪个部队的兵力北上?”黄忠问道。 这番话也是各个校尉们共同的想法,他们加入李煜麾下已经超过三年。至今都是在cao练,最多也是军队演习,根本没有对外作战的机会。难得有个立军功的机会,当然希望能够选中自己。 李煜也不免要考虑一下,最后让黄忠、黄盖和典韦三支部队留守,带关羽、李文、祖茂和杨浪北上,合计五校人马。每校从两曲提升到六曲,也就是三千人每校,五支队伍合计一万五千人,留下一万五千人,在自治区镇守。 黄忠是县尉,总领自治区军事,自然不好北上;典韦学习未成也不好北上,黄盖这边稍微特殊一点,主要还是针对180年事件的后续处理。毕竟当时黄盖,已经在零陵那里战斗过一次,当时让他们过去主要是回乡探亲,不是外出远征。黄盖也知道这点,不好抗议。
这也看出了亲疏的不同,这不李文只因为是李煜的族弟,所以就算也加入零陵那次战斗,甚至还亲自战斗在最前线,却还是有几个随军出征,黄盖则只能留下来坐镇。 李文也不好意思,隐晦表示他也可以不用出战。只是李煜既然要北上,李文当然要跟着。且不说李煜只是一个文人,而且他也打算当一个纯粹的文人,如今不得不被迫出战,身边自然需要有一个真正信得过的人来保护,还兼职帮他监督好这支军队。 李文不管如何,都是他的族人,更是他的族弟,若他都信不过,那别人只怕也会觉得李煜是谁都不会相信了。再说任性点也好,有缺点的人才是最好的,李煜不好酒,不好色,兢兢业业,甚至拿出家产支援自治区的建设,如此十全十美的人只怕刘宏都要忌惮几分。 如今可好,徇私一下,结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陵阳李氏的崛起,说到底还是有私欲的,如此刘宏说不得也会放心许多。没有欲望的臣子,才是最可怕的臣子。 李煜这几年的工作也没有白费,随着军队举出征兵的旗帜,结果最先响应的却是自治区的百姓。正所谓知恩不忘报,李煜给了他们好生活,给了他们好日子,更帮助他们扫盲,成为文化人,大家不是瞎子或者木头,李煜有所需要,他们自然会效死。 更别说这是保家卫国,赵慈随时可能会东进,自治区很有可能会面临危险。作为自治区的一份子,他们自然是义无反顾。 相对而言,外面的那些百姓却是很迷茫,为什么自治区的百姓,会是如此积极。不过随着黄忠他们表示,加入军队者,其家人可以进入自治区居住,成为永久居民。顿时又有不少百姓愿意入伍,前后不足半天的功夫,招兵工作超额完成,最后精选了其中二万人。 这些人年纪都是二十岁上下,或许已经成亲,或许还是单身,有些也不过是刚刚成亲。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有家人,甚至有别的兄弟姐妹。若是牺牲他们,可以换取家人的安全,那么自然愿意加入军队。 他们可比那些没有家人的存在要积极,也更加拼命的参加选拔。别的不说,就看着这股气势,被录取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军队迅速编练起来,所有部队打散重编,不少原本的士卒,最低都能成为伍长。同时文化课同步进行,所有士卒晚上都要上两小时的夜课进行扫盲,墨门那边出动了三百多名外门弟子进行协助,虽然没有兵权,却也负责文化教育,还有士卒们的谈心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李煜有意为之,更是政委和士兵委员会的雏形。这些墨门直接对校尉负责,直接在屯级单位开展工作,每人负责250个士卒的文化和生活,处理他们的矛盾,聆听他们的请求。 对外,这些墨门都是自发帮忙,不占用军队编制,而且战斗之后就解散,对大汉的军制并未有任何影响,是故就算传出去也不会给李煜造成任何麻烦。 “出征!”士卒招募编练完毕,李煜知道北征刻不容缓,当后勤准备完毕,顿时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