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银色战记:诸界之旅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一章未雨绸缪

第四十一章未雨绸缪

    游击队并非一宣布即完成,还要准备很多事情。

    接下来的几天里,其他选择留下的村民们,陆陆续续由当地军队安排去处。

    剩下的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地问题。

    ……

    经过游击队与骑兵连的讨论与勘查,根据地的位置最终选择离前线几公里的一处森林内,这里人迹罕至、隐蔽性好、有移动空间、处于战线的突出部,即使被敌军发现,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转移。

    地点找好了,接下来是后勤。

    后勤作为战争中最重要的方面,没有之一,后勤的供应与保障决定了队伍的上限,武器装备、士气等其他原因则排在其后。

    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交给胖子和他的第三小队,三队一般干的都是体力活,包括运输、做饭等等,队员是前两个小队挑剩的村民。

    胖子人老实,办起事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而且和蔼和亲、平易近人,能很好地起到队员间连接沟通的纽带,联想到以上这些,当时马尔切洛四人非常统一,几乎没有别的意见。

    终归不负众望,胖子干起活来很是卖力,平时没有战斗的时候,他一会儿帮着波普村长做菜做饭,一会儿帮着队员劈柴砍树,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

    正如银无斩所说:“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就能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看到胖子这么努力,同为小队长的瘦子也不甘示弱。

    瘦子带领的第二小队,负责日常侦查、警戒、送信、传递情报、与大部队交接等需要跑腿的任务,队员基本上都是视力良好的跑步健将。

    平时第一小队执行战斗任务时,瘦子会带着几个人跟在他们后面,以便随时向队长马尔切洛汇报前线情况。

    马尔切洛劝他:“不要离前线太近,热心肠并不是都能办好事,能保证自己的任务尽力做好就行了。”

    作为最具战斗力的第一小队,是由两村最精壮的村民组成,马尔切洛亲自挑选的队员。

    相比较二队与三队,一队不仅战斗力强,战斗素养也不在话下,无论是队长、副队长还是小队长组织战斗,组织什么样的战斗,应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调整。

    “游击队的精髓就在于适应性强、移动性强,能随机应变。”第一小队在缪可的带领下,完全符合谢尔盖说的这一点。

    二队和三队作为备用战斗小队,并非完全不上战场,当敌人数量过多一队应付不过来,或者其伤亡过大时,这两队必须发挥他们的全部作用。

    每个小队三十余人,需要人员变动时,优先从后面的小队向前面调整。

    缪可在这样的历练下,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可以独当一面。

    当初一队队员已经选出来,队长却迟迟定不下人选。

    几人犯了难,本来想让谢尔盖当,但是谢尔盖已经是军方人员,不太方便,马尔切洛和银无斩又是正副队长,波普年纪太大,瑞雅还是个孩子,胖子已经被选上三队队长,瘦子自告奋勇二队队长。

    直至大家同时想到缪可。

    作为银无斩最为信任的人,虽然没经历过正面战斗,众人却十分相信缪可的战斗力,相信她有这个实力和能力。

    缪可本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喜的是大家对自己的期待和信任。

    日常训练是游击队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

    刚开始一队队员们得知自己的队长是缪可时,全都不屑一顾,一来缪可是个小姑娘,二来没参加过战斗,三来似乎只会治疗魔法。

    但是接下来的一场战斗,让队员们对她刮目相看。

    格曼帝国在此后几天内发起了数次小规模袭击,前线守军进行多次战斗已经所剩无几。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根据地旁发生的战斗。

    当时格曼人发现游击队的踪迹,派出两支中队,势必要将游击队扼杀在摇篮里,幸亏被骑兵连及时发现,但不久陷入苦战。

    得知这个消息时,马尔切洛和银无斩正外出执行任务。

    徒步回去肯定是来不及,缪可想都没想三下五除二,果断解决这群偷袭的敌人。

    危机顺利解除,所幸发现的及时,无人阵亡。

    但是事后被银无斩批评:“不得擅自行动,哪怕是队长也不行。”

    不过,她战斗时的风采,深深烙在大家心里。

    游击队员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们能同甘苦、共患难,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队伍的运转逐渐变得有条不紊。

    ……

    正当情况刚刚稳定下来,一天中午,谢尔盖的骑兵连收到了来自部队的消息。

    那是一封加急的信,消息距送出时,已有三天。

    骑兵连的士兵们快速整齐地列好队,连长谢尔盖向他们宣读来自部队的命令。

    信的内容不多,但一语道破:

    “格曼军队即将抵达特斯柏要塞,请务必于三天内回防,如未按时到达,将按延误战机处置。”

    听说骑兵连将要赶往前线,游击队的大家放下手中忙活的事情,聚集在其旁。

    大家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戴帽的人摘下帽子,拿枪的人放下枪托,默默注视着他们。

    谢尔盖转过身,面朝父亲和波普村长,此时,再多大祝福话语也比不上一个拥抱。

    短暂的告别后,战士们骑上战马,郑重向游击队敬礼,随后,头也不回地向东奔去。

    他们是斯维特人,也是斯维特人的英雄,平均年龄二十几岁,是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大好年华,却要奔赴前线,为国而战。

    今一别八十余人,不知又有几人归。

    快马踏过,卷起层层尘土,有节奏的声音,回荡在森林内。

    望着背影的远去,声音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西到东,从南至北,第二次北陆战争带来的死亡之痕不断蔓延、扩散。

    时间与空间此时此刻交织在一起,死亡与伤痛、绝望与泪水、痛苦与哀嚎化作粒粒冰晶,凝聚在这时间里。

    生命与美好、希望与意念、坚强与呐喊化为细细丝线,盘结在这空间内。

    “同志,此去为何?”

    “保家乡,卫祖国。”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