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女权
这种每天口号的企业文化,一开始打工的时候,古凡是一点儿也不喜欢,甚至不好意思喊出声来。 不过时间一长,真的喊出来,古凡觉得自己变了,有信心多了,人也升华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学时宿舍集体活动,他也有信心参加了。 要知道在没有接受企业文化前,他是“自卑”的。看着宿舍的男同学,对着镜子搔首弄姿,可把他“恶心”坏了。 打过工之后,他才明白,原来是自己的价值观不对的。 真正的价值观应该是:“古凡!你是最棒的!” “古凡!你是最帅的!”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比尔已经是过去,未来是我们的。” 啊!伟大的企业文化。它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指引着我们走向“真善美”的明天。 “你是说你真的会做诗?”丫环看古凡信心十足的样子道。 “不!我不会做诗。”古凡信心十足道。 有着企业口号,他非常有信心。 然而,这么的有信心地说着自己不会做诗,真的好吗? 反正丫环是不信的。丫环看向小姐。 林朝英想了想说:“好!我给你!” “小姐!” 丫环急了,心说:小姐啊!你们这认识才几天,怎么就可以给他?再说,他还是个道士。 哎呀!羞死人了,我不好意思说出口。 丫环面红耳赤,羞怯地不敢看人,就好像是她要那啥一样。 “给我?什么?”古凡问道。 反倒是当事人,一问一答,很是平常。 “当然是你如果可以做诗,我就把我的武功秘笈给你看。”林朝英说。 哈? “什么?”古凡与丫环异口同声问道。 林朝英奇怪地看了自己丫环一眼,对古凡说:“当然,你不是一直想看我的武学秘笈吗?” “对什么对啊!”丫环整个人都凌乱了。 这也难怪,首先丫环不是林朝英,她不是那么爱武;其次大户人家的丫环,除了服伺小姐,还有陪嫁,教导小姐姑爷停车入港的工作。 也就是说,这丫环往往比小姐早熟,比小姐更早懂那事儿。 而林朝英丫环的表现,无疑是证明了这点。 不过这种事,除非是洞房花烛,否则丫环知道太多也没用。 “你是说真的?”古凡眼睛一亮,急问道。 “你们这是怎么了?还吟什么诗?”丫环再急,也不可能上前按倒他们,直接啪啪啪,这得二人愿意。 “当然是真的。”林朝英说着,眼珠一转,又说,“不过要比上一首好,还要讲同一件事。” “没问题,你听好了。爱情诗歌来了。”古凡高声宣告,朗诵,“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知不知?知,知,他是知我的。”林朝英醉了,满面欣喜,就欲取出武功秘笈。 本来这样很好,林朝英得了诗,古凡得了武功秘笈。你好,我好,大家好,圆满结局。如果没有丫环的话。 可是偏偏有丫环,丫环偏偏还知道这首诗,高声打断道:“小姐,这是唐诗,不是他做的。” “什么?”林朝英伸入怀中的手又拿了出来,空空如野。 看着她空空如野的手,古凡狠狠地瞪了丫环一眼。本来都要成功的说。 “小姐!” 丫环被古凡一瞪,竟然做出惊吓状,跑林朝英身后,求保护去了。 自己有这么吓人吗? 古凡决定了,以后林朝英与王重阳结婚,林朝英立下规矩,不许丫环上床,古凡绝对不帮忙。 嗯,就这么办。 林朝英可没这世界的三从四德,她是极小气的。就连她死,也要她身边的丫环发誓,绝对不去见王重阳。 这与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要求自己老公只看自己,绝对不许看其他女性,是一个道理。 “你不要吓唬云儿。你必须是自己做的,如果你再用古人的骗我。你就别想看秘笈。”林朝英威胁道。 “好,好!你等一等。” 面对秘笈,古凡被钓住了。他不看丫环,一心回忆好的爱情诗,宋朝之后的。
“有了,听好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性德的《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最重要的是这是清人做的有没有。所以除非那丫环也是穿越来的,否则就是古凡做的。 古凡死死盯住丫环。只见她似乎是痴了一样,“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断,不断地重复。 古凡松了一口气,心说:好在她不是穿越来的。 丫环没有阻止,这一把总行了吧? 古凡得意看向林朝英,开口说:“yin的一手子好湿不难,难的是yin的一被子的好湿。” 不是穿越者,他是赢定了。开开玩笑,她们也发现不了。反而会真心夸赞道:“公子太谦虚了!” 那娇滴滴的声音……噫--美的很!美滴很! 不想抬头不仅没有等到夸赞,林朝英也没有伸手入怀,反而是面布寒霜,就好像发现了自己相公偷情一样。 “孙云,不要发花痴了!”她一抖丫环的手,便率先离开。 “喂!这首诗……” 林朝英打断古凡道:“这首诗太美,本小姐消受不起。”说完果断离去。 前面说过,林朝英就是这时代的女权主义者,她是不许自己的另一半儿出“轨”的,哪怕是精神出“轨”,看了她的丫环也不行。 可刚才古凡偏偏一边吟诗,一边看着她的丫环。吟着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是看着她林朝英,而是看着她的丫环,丫环啊! 单只这一点儿,古凡在她心中的形象一下子全都倒塌干净。想看秘笈,下辈子吧! 从此以后,咱们是拒绝往来户。 林朝英说到做到,回了家,第二天,便听说林朝英北上,去临安行侠仗义去了。 反倒是那首《木兰辞》,一下子火了起来。 苏州、杭州……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