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逆天行事
当于恭的大军辗转经过安平郡、中山国到达常山国真定一带的时候,已经是浩浩荡荡的近百万之众,声势之大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黑山军。 但是他们的处境却并不美妙,因为严酷的冬天已经来临,而庞大数量带来的巨大消耗让好不容易劫掠来的粮食迅速的走向了枯竭。 在这样的绝境之下,于恭在真定召开了全体义军首领的大会,在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到明国去。 到明国去?一听到这话义军首领们一下就炸了锅。 开什么玩笑?就算不说明人那恐怖的战斗力,这么多人怎么去明国? 从太行山翻过去吗?绵延不绝的太行山真正能通行大队人马的地方就只有那么几条狭窄的通道。 数千明人凭借地势就可以打得自己等人满地找牙,就算这百万乌合之众死光了也踏不进并州半步。 从幽州绕道过去吗?对于明人麾下那纵横冀州大地的庞大骑兵群这些首领可是印象极其深刻,在塞外的荒野上这些骑兵要想干掉自己这些人那绝对是分分钟的事。 总而言之,去找明人的麻烦就和送死无异,虽然于恭的威望够高,但是想让大家去白白送死那还是不行的。 当场就与很多人表示绝对不会参与到和明人的战斗里去,要是于恭一意孤行那么对不起,他们就不奉陪了。 于恭泰然自若的坐在那里,等到所有人都平静了下来才说道:“谁说我是要去攻打明国了?我辛辛苦苦把大家带到这里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去送死的吗?” “我们是去求,求明人收留我们,求明人给大家一条活路。” 我靠,大家心里不禁更加愤怒了,大首领莫不是因为想不出办法而急疯了不成?这个想法听起来比直接攻打明国还不靠谱。 自古以来有谁听说过有人敢接纳百万流民的?要知道这些流民不是牲畜而是人啊!一旦饿到了极点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人啊! 百万之众的吃穿谁能一下解决?不能解决的后果会有多严重明人会不知道?这不是拱手把瘟神请进了自己家里吗,明人就算是傻子也绝不会答应的。 面对着众人的质疑,于恭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说道:“没试过又怎么就知道不行呢?如果谁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谁就可以来当这个大头领。” 顿时大家就都不支声了,因为很简单,谁都没有办法。 寒冷缺少食物的幽州自然是不能去了,而南下的路都是已经劫掠过的根本就找不到任何吃的了。 就算是勉强能走到魏郡那袁绍已经集结了数万大军等着大家呢,自己等人没有任何胜算。 看见大家都不做声了,于恭冷笑了一声道:“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了,那就依计行事吧,我们这就向并州进发。” 有首领不甘心的说道:“那要是明人闭门不纳怎么办?” 于恭淡淡的说道:“那我们就哭,哭到死为止,让天下人都看看所谓悲天悯人的明国朝廷的嘴脸究竟是怎么样的。” 当晚有数千还算身强力壮的人在一些不愿意送死的首领带领下脱离了于恭的队伍消失在了茫茫夜色里。 有些忠心的首领准备前去追击,却被于恭给制止了,他说道:“人各有志,任由他们去吧。” 说罢他义无反顾的率部踏上了西进的道路,而队伍里绝大多数人也都无怨无悔的追随在了他的身后。 他们不知道于恭的判断是否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却十分清楚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跟在队伍里向前走,直到倒下或者得救为止。 只是队伍里的人不知道,在他们身后,苏由、蒋奇、汪昭等袁军大将率领的精锐袁军和满腔怒火的残存地方武装已经将那些逃离了于恭大队的人一一斩杀,鲜血染红了大地。 当队伍来到扼守着来往冀州并州的要道井径时,守卫在那里的袁军早已经闻风而逃只留下了一座空城。 进行了短暂的修整后,义军的队伍终于进入了太行山区。 穿越太行山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即使是在这所谓的道路上也是如此,而皑皑的白雪更是让这种穿越的难度成倍增加。
不时有人倒毙在路上,有人掉下了山坡,有人死在了掉落的岩石之下,但剩下来的人只是沉默的看着这一切,带走死者身上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继续前进。 苦难使人麻木,只有当几只同样饥饿难耐的野狼试图拖走两具尸体的时候,暴怒的人群才瞬间显示了血性一拥而上将它们尽皆杀死。 不是用刀也不是用枪,就是那样一拥而上用脚踹、用手打、用牙咬,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把满腹的苦闷发泄出来,以至于有的人眼里已经满是泪水。 当队伍来到深处大山之中的上艾(阳泉市),他们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到达之前他们想过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却绝没有想过会是眼前的景象。 上艾城很小,以至于显得本来狭小的阳泉盆地也显得异常的空旷。 在那空旷的原野上,是两万全副武装的明人士兵。 那闪烁着寒光的利刃和厚厚的皮甲让流民们警惕的握住了手里简陋的兵器,虽然明知道这样并没有什么用。 在士兵背后,是一排排巨大的铁锅,锅里的水沸腾翻滚着带起了一阵阵的香味,令人疯狂的香气。 几十个士兵拿着奇形怪状的大圆筒对着这边不停地喊话:“停下脚步,擅自前进者死。依次过来领取食物,不守秩序者死。” 但是流民们并没有敢擅自行动,他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首领们的决断,虽然眼前的食物早已经把他们的魂都给勾走了。 于恭就在最前面的这一队伍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也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虽然确实是他一力鼓动大家来明国的,但是他可从没有想过明人会真的接纳这些流民,他只是想利用这种手段解了冀州的危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