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好莱坞之路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五十三章 媒体立场

第七百五十三章 媒体立场

    新闻布会结束后,记者们纷纷以最快的度离开电影宫,整理手头的素材,尽快传递到各自所在的报纸、网站或者电视台,在这个信息时代,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线,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来自的记者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几乎是一路跑着上了自己的汽车,上车后没有动汽车离开,反而尽量把座位往后调,从副驾驶上面的包里取出一个苹果笔记本,就这么放在腿上,开机准备自己的新闻稿。

    在意大利及其周边地区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不过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也创建了能第一时间表时事新闻的网络版本。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跑回来的路上,已经跟报社的总编通过电话,简单的描述过新闻布会的情况,总编让他马上准备一篇新闻稿,到报社的互联网客户端上面,并且会在第二天的实体报纸上面见报。

    电影宫附近的停车场,像是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这样的记者还有不少,刚刚墨菲-斯坦顿在新闻布会上面的话太过震撼人心,他们根本等不及回到酒店或者其他地方,就在汽车上面开始了忙碌。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丝毫不受外界的打搅,用双腿支柱笔记本,两只手飞快的在键盘上飞舞,之前已经有了腹稿的一篇文章,渐渐出现在电脑屏幕上面。

    “报道这样的故事,就是我们选择这一行业的原因!”

    单看标题也知道,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借助刚刚参加的这部新闻布会,来赞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这部电影。

    无论是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看到的电影的内容,还是墨菲-斯坦顿说出的那些话,这两方面丝毫都不冲突!

    “著名导演墨菲-斯坦顿的新片改编自真实事件,本世纪初的‘聚焦’专题报道组,用一整年时间连续表了7o篇报道,揭露了波士顿地区9o名牧师涉嫌对男童性侵。这组报道不仅荣获次年美国的普利策奖,更推动了社会对教会**的重视。事件本身具有相当的话题性,但电影讲故事的节奏风格却极其沉稳冷静,影片对记者工作的再现,犹如记者们当初对事件的报道过程一样,严谨、理性、克制,却充满了激情。”

    “严肃新闻的魅力在于不强行贩卖观点,避免情绪左右判断,严密取材、小心求证,最终是摧毁一个系统,而不是打垮一个敌人。与之相应的,剧作也工整得几乎无懈可击,比如片中调查取证的受害对象,一个外向弯、一个内敛直,采访层次不同,对话真实可信,尽管受伤害呈现的方式各异,对观众情绪引导效果却殊途同归。深处两个阵营律师的对比刻画也是简练生动,一句‘你们早干嘛去了’让影片不止于对教会的诘问,彰显了媒体该有的自省原则。”

    “除了墨菲-斯坦顿本人的剧作,的摄影、剪辑都有如教科书般经典,长镜头沉着稳健不抢内容,多线叙事却剪辑明快,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表演,本片大腕云集但无绝对男女主角,斯坦顿党徒各个出彩,群戏紧张激烈又无人突兀抢戏,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基础上的协作,正像一个出色的新闻报道小组所需要的那样。”

    “为了演好片中的记者,五位主要演员和聚焦报道组原型都有过密切接触,了解他们的工作习惯。当然了,我们已经太习惯把演员敬业体验生活当做宣传手段,但表演本身是不会说谎的。我喜欢乔纳-希尔扮演的迈克尔在采访受害人时一个细节:隔桌对坐,迈克尔没有把笔记本放在桌面上,而是问话同时两手悄悄在桌下记录,眼睛始终盯着受访人。这种细节恐怕只有当过记者才能会心领会,当面记录更像庭审,受访者容易被冒犯也容易分心。”

    “部是最平民化又最职业化的电影,墨菲-斯坦顿作为导演,最高明的处理,是在故事后半段呈现报道效果时,几乎对‘获普利策奖’只字未提,结尾收在读者打爆热线,忙碌的新闻人一如既往冷静回答:‘你好,这里是聚焦’。媒体记者是所有‘英雄’属性行业里,最需要自觉与光环保持距离的职业,这个简练的结尾隽永得体。”

    “尽管从内容到呈现都是最好的电影教科书范本的经典手法,个人却不看好它在威尼斯的得奖前景,导演墨菲-斯坦顿大概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影片对教会的抨击毫不留情,直指教会是全世界最藏污纳垢的组织,看完对宗教本身的敬畏也土崩瓦解。这种‘冒犯’显然会让有神论者不舒服。”

    “个人看来,故事其实是把在世俗世界拥有强大力量的教会当做了强权控制的设定,所呈现的还是普通人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努力。在不同社会,强权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报人在充分自省的前提下行使监督职责,这正是媒体‘第四权力’的核心价值。”

    “尽量用冷静的目光来观看这部电影,但听到‘报道这样的故事,就是我们选择这一行业的原因’的台词时,我还是被燃得不行,在‘纸媒寒冬’的年代,的出现带有某种悲壮色彩,它如实刻画的新闻cao守与执行典范,仿佛昨日还是热聊的理想,如今已经成为对黄金岁月的致敬。”

    “不是因为报纸和电视的出现,产生了有理想有担当的新闻从业人员,而是因为‘善意’本身导致了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投身传统媒体行业,做出了出色的新闻报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普通人所共有的善良和正义感,是永远值得书写的,而这大概就是珍视这样的电影、珍视报纸‘闪亮的日子’的意义。”

    写完之后,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又检查校对了一遍,然后登6报社网络客户端的后台,将自己的文章传了上去,短短两分钟的内部审核过后,这篇文章就出现在了客户端最为醒目的新闻头条上面。

    做完这些,靠在汽车座椅上面,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松了口气,却没有立即动汽车离开,反而掏出手机,登6了推特,随便翻找了一下,推特上面已经满是关于的消息了,很多以推特等社交平台为基础的自媒体,反应明显比他们这些传统的媒体记者要快上不少。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没有动汽车,而是盯着手机,翻看了起关于的一些评论。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他也是个天主教信徒,不过因为所从事的行业的关系,在信仰上帝的同时,也对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保持着两分警惕。

    妻子曾经为此指责过他不够虔诚,还会带坏孩子,但今天这部反应事实的电影证明,他的警惕并没有错,说不准还在某些方面让自己的孩子避免了可能存在的伤害。

    推特上面,那些刚刚看过映的自媒体人,也坚定的站在了和墨菲-斯坦顿的立场上。

    “属于那种慢热的电影,开头二十分钟都会让人觉得平淡无奇甚至有些无聊,但一旦观众跟随演员们进入了影片之中,就会被深深的吸引,开始感到抽丝剥茧的剧情里巨大的震撼力。”

    “本片讲述的这个故事,震撼就震撼在了真实上,导演墨菲-斯坦顿并没有进行煽情,也没有狠狠的鞭笞那些禽兽神父和知情不管的主教。但这种克制的手法反而给本片带来了更加强大的震撼力,我们知道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知道即使被揭穿那个主教依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但我们被这群记者感染了,我们开始思索整个宗教体系的问题了,我们开始对这个社会有所思考了,这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阿尔贝托-埃斯波西托点了点头,又翻开了一篇。

    “墨菲-斯坦顿对影片没有过度艺术化的处理,更好的掌控了各位演员间的平衡,剧情与对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拿捏,让这部影片随着线索的铺设,一步一步带领观众,不知疲累的走到了终点。”

    “回想全片,脑海充斥的,是大量的人物对话,眼神和忙碌的身影,一场无比真实的案件调查经过,不需要故弄玄虚的情节,只需要真相被一点一点的剥开,每一层外壳的瓦解,显露出的内核,都足已令观众更加神经紧绷,目不转睛的等待,见证真相公之于众的瞬间……”

    就像去年美国的主流媒体对天主教的抨击一样,随着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欧洲乃至西方所有国家的主流媒体,也站在了墨菲这一边。

    不过,作为影片的导演,墨菲却在映当晚,带着小罗伯特-唐尼等演员,离开了威尼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