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魏能臣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二章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六)

第一百八十二章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六)

    面对天灾人祸之时,有位大贪官说过一句名言:‘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这话听起来让人怒不可遏,可细想又有一定道理,是现实无奈的铁道理!

    就以大汉王朝为例,国家政权呈金字塔结构:皇帝--执政者--朝廷文武--封疆大吏--地方官吏--平民百姓!

    政令自上向下、层层传达,赋税自下向上、层层递交,只有政令通畅了,国家才能正常运转,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国家机器就会崩溃了!

    连战征战,国库空虚,朝廷一年多没发俸禄了,曹cao、萧逸这些顶级权贵们,有封地、有庄园、有藏宝库,就算一百年不发俸禄,对生活也没啥影响,可底层官吏就不行了。

    小官小吏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要吃喝穿戴,全靠微薄的俸禄过活,如今朝廷拖欠了俸禄,就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路。

    官吏们缺吃少喝、老婆孩子嗷嗷待哺,自然会怨恨上朝廷,对于下达的政令,或是消极怠工、或是阳奉阴违,国家机器也就无法运转了。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官吏们为了口中食、身上衣,为了养活父母妻儿,只能自己想办法了,而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压榨最底层的百姓,也就是贪污腐败!

    贪欲之河一旦决堤,就再也封堵不住了,朝廷拖欠官吏十石禄米,他们就会贪污一百石、一千石……百姓们受到的压迫,也就十倍、百倍的增加了,这才有苛政猛于虎、官吏狠如狼的说法!

    因此上,萧逸弄到钱粮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发放俸禄,让官吏们吃饱穿暖、堵住贪欲之河,让国家机器运转起来,才能救济最底层的百姓!

    当然了,人的贪欲是无尽的,就算给官员们发放俸禄,也难免他们贪污受贿、鱼rou百姓,可俸禄还是要先发的,因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忠则杀之有名矣!

    拖欠俸禄,饥寒交迫,致使官员贪污受贿,于国法难容、于情理可通,想杀贪官也举不起刀!

    相反的,俸禄全部发放了,官员仍然贪污受贿,那就抓一个、杀一个,杀的理直气壮,谁求情也没用了。

    商人们办事效率很快,晚上答应的事情,第二天就把钱粮送来了,车辆在太仓前排起了长龙,空虚一年多的国库,终于又有了点底气……

    至于商人们捐献的住宅、田地、牲畜,则移交给地方官府,用来救济百姓之用了,开发矿山需要大量人力,就要招募很多工匠、民夫,又解决很多人吃饭问题。

    “太仓发放俸禄了,大家快去领禄米呀!”

    “大司马神通广大,一夜之间就弄到了钱粮,果然是治世之能臣!”

    “萧郎是杀神转世,又不是财神转世,如何弄到许多钱粮,莫非其中有诈吗?”

    ………………

    有了钱粮好当家,萧逸安排好人手,给文武官员发放俸禄,而且从大官到小吏、从中央到地方,一次性补发干净,绝不拖欠任何人!

    消息传开之后,朝廷上下顿时轰动了,尤其是贫困的底层官吏,连忙带着家人、赶着牛车来领俸禄了。

    高级官员也来了不少,他们不至于揭不开锅,却不相信发俸禄的消息,认为又是萧逸的诈术,想以此来稳定人心,故而也坐着车马来了,看看是否真有钱粮?

    如果真有钱粮,就把俸禄全领出来,谁会跟钱粮过不去呀,何况他们领出来一分、国库就空虚一分,用来救济灾民的就少一分,曹cao、萧逸的麻烦就多一分!

    如果没有钱粮吗,他们就借机把事闹大,蛊惑官员们讨伐萧逸、曹cao,最好把二人闹下了台,就能趁机夺权了,孔融、祖弼就是代表人物!

    几次血腥镇压下来,忠汉势力元气大伤,也没了武力反抗的勇气,只好暗中四处拆台了,中原各地民变四起、闹得沸沸扬扬,这些人可是推波助澜呢……

    大臣们向君主效忠,君主给大臣们俸禄,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夏、商、周三代时期,俸禄以食邑为主体,既君主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大夫、士卿,土地上的收获就是俸禄了。

    到了战国后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赋税、俸禄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国家收回土地管理权,直接给官员们发放谷禄,也就是给粮食!

    按照汉家制度:三公每月俸禄350斛粟米,,一年就是4200石,另有部分丝绸、皮毛、药材之类赏赐!

    九卿一年俸禄2160石,州牧一年俸禄1800石,郡太守一年俸禄1400石……而后逐级递减,县令五百石,县丞、县尉四百石,最底层的小吏不足百石!

    许昌是大汉的都城,官员们级别较高,俸禄动辄千石以上,自然要带着仆从、赶着马车前来了,可到了太仓门前之后,官员们惊奇的发现,这次发的俸禄有些不同:

    “大司马神通广大,弄来了大量钱粮,请诸位大人排好队,按序领取各自俸禄,之前拖欠的全部发放!”

    “中大夫孔融,应领一年俸禄九百六十石,实发禄米一百九十二石、铜钱十万枚,请签字画押吧!”

    “符宝郎祖弼,应领一年俸禄五百四十石,实发禄米一百六十二石,铜钱四万枚,请签字画押吧!”

    ………………

    太仓大门前面,陈群、杨阜领着部下们,开始给官员发放俸禄了,不是以往的粟米,而是钱币、粟米混合下发,这正是萧逸的政策之一,用来开源节流的!

    要知道,大汉官民数量60:1,军民数量10:1,冗官、冗兵十分严重,俸禄数量极为巨大,而在发放禄米的过程中,还有更巨大的消耗!

    就以许昌城为例,有大小官吏八千余人、驻军十五万之众,,每年需要禄米四百万斛,而兖州每年的赋税,不过粮食一百五十万斛!

    粮食差口巨大,只能从徐、豫、司……乃至于河北调运了,而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提供大量船只、车马、民夫,而他们消耗的口粮,是运输量的好几倍呢!

    其他地方大同小异,都是村、县、郡、州……一级一级的运粮食,道路越差的地方,中途消耗就越大,曹营集团的家底再雄厚,也禁不住这么折腾呀!

    因此萧逸反复考虑,决定改变俸禄结构,把单纯的发放粮食,变成粮食、钱币相结合,高级官员二八开,中级官员三七开,底层官吏四六开,以粮食为辅、以钱币为主!

    与沉重的粮食相比,等价的钱币数量少、分量轻,运输起来极为方便,中途的消耗也大为降低,对国家有很大好处,对官员们也有好处!

    粮食虽是好东西,可是只能裹腹,却不能穿戴、不能居住、也不能当钱来用,因此官员们领了禄米,只留一小部分家人食用,大部分则卖成钱币,或者交换其他东西,以维持日常生活之用!

    尤其是小官吏们,前一天领了禄米,第二天换上粗布衣服、到集市上叫卖的不在少数,否则全家就要吃米、喝米、穿米、用米了,好在战乱年代中,粮食属于抢手货,卖起来还比较容易!

    问题是,士为四民之首,却要做四民之末的贱业,脸面上着实不好看,而且在贩卖过程中,往往会被真正的商人算计,无形中又吃了个大亏!

    如今俸禄变革了,到手的是金、银、铜钱硬通货,省去了卖粮食的烦恼,又能直接购买东西,官员们自然是高兴了,利国利官利民,可谓一举三得!

    “大司马功德无量,下官们感恩不尽!”

    “大司马执政治国,百姓们安居乐业!”

    ………………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诸位既食朝廷俸禄,自当公忠体国、爱护百姓,千万不做贪官污吏,否则休怪本大司马、手中宝剑无情矣!”

    金黄色的粟米,硬邦邦的货币到手,官员们兴高采烈,纷纷跪在地上致谢,看来曹、萧二人相比,还是后者技高一筹,起码人家能弄来钱粮!

    萧逸也站在大门前,发表了一通慷慨的讲说,鼓励大家尽心尽力,帮助朝廷平息民变,不过其言辞之中,却隐藏着nongnong杀意呢!

    一天一夜忙碌下来,萧逸也有点疲惫了,让部下继续发放俸禄,自己想到后面休息一下,那知刚进大堂大门,就被陈群一把拽住了……

    “大司马覆手之间,就弄来了大批钱粮,给文武官员发了俸禄,如此施政本领、下官五体投地!

    不过吗,今日以钱币代替禄米,府库中的金银、铜钱消耗过半,长此以往难以坚持,到时候恐怕引出乱子,还望大司马三思呀!”

    来到僻静无人处,陈群露出了担忧之色,俸禄从单纯的粮食,变成了钱币、粮食相结合,这个办法固然利国利民,可也有很大的弊端呀!

    朝廷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聪明人,以钱币代替禄米的办法,西汉时期就有人提倡过了,也知道其中的好处,却一直没能实施!

    原因也很简单,朝廷府库中没钱,而府库没钱的原因吗,是整个国家都没钱,具体说是缺金、银、铜这些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