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凯申物流穿越者援助服务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五十九章 火与剑(十四)

第一百五十九章 火与剑(十四)

    流民是苦命人,在哪个年代都一样。

    当然这只是对流民自己而言,对宋献策所在村子的村民来说,他们可是一群蝗虫般的恐怖存在。这些可怜人在摧毁他们的生活。

    浩浩荡荡上万人无家可归的流民,因为叛军的逼迫,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来收拾东西就走,少数好一点的年轻力壮的,有一辆手推车装一些粮食,三五成群,还带着武器能保护自己财产。而大多数人除了一身的破烂衣服,连吃的东西都只有一小包,有的还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人抢走,只能饿着肚子茫然跟着大部队,漫无目的的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他们所到之处,只要遇到有人家,会几十人一群一言不发的闯进去,把他们能看到的一切东西拿走。他们拿走吃的,穿的,用的,有时候甚至还有女人。

    被这些可怜流民抢掠的人,根本无法保护自己的家人和粮食财产,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如果没有勇气去死,也会默默的加入流民的队伍,成为这支逐渐壮大队伍里的一员。

    灾荒战乱里的人,命贱如草,可人总要活下去,无论用什么方法。

    宋献策还算幸运,这次近万人的流民里,有些人曾经是高迎祥的手下,参加过后来左冷禅的剿匪行动。如果不是宋献策在一开始就认出一个朋友,立刻喊话,那个朋友出言制止,恐怕他的家在被抢光所有食物后,连怀孕的老婆都要被抢走。

    “宋兄!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宋献策的朋友是一个二十出头的书生,身上佩戴一把宝剑,带着大约三十多人的武装,在这流民大军里维持秩序。

    这书生有一双大眼睛,虽然因为过度劳累,显得疲惫,但依然透着真诚,当他看见宋献策时候,眼神中那种没有杂质的喜悦,让这个在江湖中坑蒙拐骗十几年的家伙感动莫名。

    “李信!你还活着!我听说那些狗官到处追杀你,可把我担心死了!”

    宋献策看见故人,连忙上去握住那书生的手,他知道现在只有这个人才能保证他一家的安全。而宋献策的老婆刘氏,因为有些姿色差点被彪悍的流民强抢,早吓得面无人色,跟在丈夫后面,一刻也不肯离开宋献策半步。

    “嫂夫人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人伤害到你们。”那书生目不斜视的对宋献策的妻子行礼。

    “李二哥,这世道是怎么了?奴家和官人在此地辛苦大半年,好不容易有点好光景,怎么就乱起来了,左督师才走两个多个月啊。我们连安生日子都过不得了吗?”

    宋献策的妻子一边哭,一边说。刘氏一家是在荒年遭灾全家饿死到只剩她一人的,但到底有以前的家教,说话跟平常老百姓不一样,连对丈夫宋献策的称呼都是叫官人。

    书生苦笑着,无言以对,他看到宋献策的茅屋几乎没有剩下什么,连门板都被拆走。如果不是自己早一步来,恐怕宋献策一家就是一场夫妻分离的人间惨剧。

    “书呆子,这到底发生什么事?我这些日子到处打听,说什么的都有,听说在西安那里——”宋献策急切的问道。

    “我们边走边说吧,宋兄还有什么要带走的吗?”书生道

    “什么都没了,就剩我和浑家的两身衣服。”宋献策苦笑道。

    “李牟,嫂夫人有身孕,推一辆独轮车带着她。”

    书生刚说完,一个壮汉就推着一辆独轮车出来,让怀孕的刘氏坐上面,宋献策千恩万谢。

    他的朋友就是李信,也就是原本历史上崇祯时期闯王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宋献策叫他书呆子。

    有些史书上记载,其父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的李精白,这是属于穿凿附会。近年来发现了博爱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谱》,上面写明李信确有其人,不是杞县人,是河内人(今博爱),只是到杞县短暂居住过而已,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书李精白。而日后闯军里重要将领李牟是他的堂弟。

    如果李笑梅这个书呆子的名号是调侃,在宋献策这个行走江湖多年,节cao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的术士看来,那李信这个书呆子就真的是有些呆了,李信就其能力来说也算是个人物,但读圣贤书读傻了,太过天真善良,带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总有一天会吃亏。

    李信读书很用功,原本在天启丁卯年(1627年)中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大概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在历史上,他要到崇祯13年才参加李自成的起义军,但因为这个位面的灾荒造成的战乱提前,李信也早了好几年登上历史舞台。

    在北方五省的灾荒中,李信取出家中存粮三百余石去赈济灾民。可在那种蝗旱并发的灾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他还作了那首著名的《劝赈歌》,拿到各家富户去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炊烟绝,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征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狼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奉劝富家同赈济,太仓一粒恩无既。

    枯骨重教得再生,好生一念感天地。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唱的比说的好听,可这太过书生意气了。地主家在灾年也没余粮,更何况有些地主还指着灾年逼死多一些的灾民,好让自己的财产多增加一些。因此,“劝赈”丝毫没有效果。

    不过这个被宋献策一直嘲笑的行为,也不是没有什么收获,比如就有一个武艺高强叫红娘子的傻妞因此看上他,非要嫁给他。

    两人的狗血爱情故事就不叙述,总之后来二人成亲了,当然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否美满,也不是我们要关注的。

    在灾年的北方,可以算是当时少数忧国忧民的儒生李信,从灾荒一开始就四处奔走,希望能救下尽可能多的人。宋献策无法理解这样的人,宋献策从认识他一开始就不停的嘲笑这个书呆子,他做得事情完全是徒劳无功,但私底下宋献策也佩服这个书呆子,如果这世界能多一些这样的真君子就好了。

    几番徒劳无功的奔走,依然没有让这个书生失去希望。在散尽家财后,李信投身左冷禅的官军,积极的配合官军和“义民”进行“剿匪”。

    在五省剿匪行动后,左冷禅很赏识这个年轻人,要向朝廷推荐他。但李信却以朝廷科举取士,他想通过正当渠道上进拒绝了。李信说,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最后回到河南开封府杞县,继续读书,要考取功名。

    不过因为宋伯虎的到来,北方原本慢慢平静的大地又开始了血与火的战乱,李信被宋伯虎作为投靠泥腿子士子的典型,指名道姓的要他的命,幸亏有人通风报信,才先一步逃走。

    因为以前的仗义疏财,这个没有武功的李公子在江湖中人缘非常好,很快有些北方武林里真正的侠士来投奔他,形成一个小团体。

    而宋献策在和李信边走边谈后,也终于知道了他想知道的事情。

    尽管事件的过程多个版本有出入,但结果还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