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施政
田丰得到高珣准确的答复,立即叫来书吏,没有任何的耽搁,开始亲自书写了文书公告。毕竟每耽搁一日时间,以那甄选贪婪的个性,毋极县的田地,弄不好就会损失许多。同时,如果他们毋极县衙还没有什么动作,也会滋生其他的士族,豪强动心打田地的主意。 片刻时间后,田丰书写完成,立即呈给了高珣查看。 高珣出于对田丰的信任,只是初略的看了一下后,就立即拿出毋极县印鉴,盖上了大章。同时,并又叫好几位书吏,把田丰起草的文书,快速的抄出二十多份,下放到毋极县治下的各个乡亭。 解决了文书公告的事后,高珣又带着典韦、赵云等鹰扬卫亲卫,以及戏忠、田丰两人出了城门。他身为一县之令。不说对治下的县境内,全部熟记于心。但是,起最起码也要知道个大概。 毋极县城东二十里处。正是其中一处安置流民的所在地。此时这片荒地上,一座座还未有完工的崭新民房,平地而起。整齐有序的民房地基上,流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部都在热火朝天,又兴奋十足的干着。 一众流民百姓,在看到高珣领着人过来后,立即放下手中的忙活,全部一股脑的向高珣拥挤了过来。也不用人招呼,全部向高珣跪了下来。 “感谢高君侯收留之恩。” “君侯大恩,我等小民无以为报。只能在家中为君侯竖长生牌,望君侯长命百岁。” “君侯高义,今后但凡有什么差遣,还请君侯派人前来知会一声。虽然我等小民无什能力,但是,涨涨声势还是可以的。” 在这个注重礼节,只有在天地君亲师面前,才能行跪拜礼的时代。这些贫苦百姓,自打他们流浪到毋极县,被高珣收留。并还给他们粮食,还又妥善安置他们后。他们身无长物,只能对高珣行最尊敬的礼仪,来表达他们对高珣的感谢。 看着跪着黑压压一片的百姓,高珣此时也顾不上什么避嫌。一一把这些百姓个扶了起来。最后大声道:“诸位父老,既然看得起我高珣,选择留在毋极县安家。那我高珣身为毋极县令。就绝不会置你们不顾。” “只要我还咋毋极县一天,如果诸位父老有什么为难之事,大可来我县衙找我。只要我等解决的,珣就绝不会推辞。” 高珣也知道大汉官场的规矩,他在毋极县令这个位置上,也不知道还能呆不久。但是,只要他还能在毋极县一天,就会竭尽所能,为毋极县所有的百姓谋取一些福利。最起码,也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 虽然高珣这么做,很大部分带着很强的功利心。为的就是通过这些百姓,最大程度的建立起他的仁义。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即将要到来的乱世中占得先机。 “多谢君侯!” 一众百姓齐齐躬身行礼。如果不是顾忌朝廷,他们恨不得直呼高珣万岁。 高珣与这些百姓话了话家常。并还亲自去了他们还未完工的民房中看了看。问问有什么他帮的上忙的。甚至高珣还亲自动手,帮这些百姓,拿木板,递瓦片。 高珣这亲民形象,虽然脸上被弄的灰头土脸。但是,在百姓的心中,渐渐的清晰与高大起来。本来高珣还想把毋极县那些无主之地,分配出来的消息,告诉这些百姓的。不过,因为甄氏的事,还没有完全解决。他也不好随意乱说。 高珣在流民百姓的依依不舍中,离开了这座刚刚有了雏形的村庄。 在村外,一处小山丘上。高珣看着远处的新兴村庄,道:“元皓,这些村民的的户口可统计好了?” 现在是十月份。还有两个月就到年末了。按照大汉朝的惯例,每逢岁末,大汉各郡县都必须要派吏员去朝廷的大鸿胪府上计。禀报各郡县的人口户数,税收。 而今年因为皇甫嵩上任冀州牧,在离开长安时,特意向皇帝刘宏上书,减去了冀州一年的赋税。所以,高珣在今年岁末只需要派人禀报一下毋极县人口户数了。 现在毋极县新招收了上万的流民安家。这些流民的户口与人数,必须尽快的统计出来。 “已经统计好了。”田丰对于毋极县的百姓人数,这一个月来,早就了解的一清二楚。于是张口就道:“这些流民一共有户数四千二百七十五户,人口两万六千八百九十六人。现在他们已经被丰分成五十个自然村,分散在毋极县的各乡亭。” “其中这两万多流民中,只有青壮八千余人,其余的都是些老弱妇孺。同时,也因为战乱的缘故。原先毋极县的百姓人数,猝减人数上万人。户口减少两千余户。这一增一减,我毋极县人数想必战乱钱,还是增加了一万人。以现在大汉郡县的情况,可是不多见。” 也确实是不多见。战乱过后,一个地方的人口数量,一般都是猝减的。而这毋极县反而出现人口增加,这主要原因还是这些百姓信服高珣的名声。毕竟,像高珣这样,不仅给他们安置,也给他们粮食的官员,在此时的大汉,可是不多见。
“人数增加了固然可喜。但是,我等压力也突然增加了许多。虽然从现在这十月开始,到明年的十月份,我等不需要向朝廷上缴赋税。但是,也是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姓家中损失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连过冬的余粮都没有。这可是一个大麻烦事。”高珣微皱眉头道。 “在粮仓中不是还存储了几十万石粮食吗?”戏忠乐观的道:“有这些粮食,足够这些百姓过冬了。” “毋极县是个大县,人口有上十万之多。粮仓中即使有几十万石粮食,也经不起这全县百姓几个月吃的。何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田丰顿时摇头道。上十万的百姓,如果都要依赖官府来救济,即使是在富有的县,也经不起吃。 “元皓可有什么渔要教予毋极县百姓。”高珣初次掌政,对于民生上的事,远不如田丰这个在官场上历练了上十年的人。所以,在不懂的情况下,他只能问田丰。 “趁着冬季到来之机,在百姓此时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由县衙牵头,组织青壮,新修水利,以备来年之需。”田丰早就胸有成竹。这新修水利之事,也是他想要做的事中,重中之重。毕竟蛾贼的造反,并造成绝大部分的百姓跟从。很大程度的原因,就是今年冀州干旱过甚。百姓无粮果腹,只能走险。 “同时,在这毋极县城东,城南的荒地,县衙也多鼓励百姓开垦。县衙可以规定,但凡百姓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归他们所有。只有这政策一出,百姓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许多。” “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家中的田地多。”戏忠点头道:“不过,元皓兄可是想过没有,一户百姓,家中人数有多寡。有的是家中人多,但却没有青壮劳力。所以,这开出来的荒地,一定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那就按照人数的多少来。至于家中青壮力多,而多开垦出来的荒地,由县衙出钱买回,然后在分给那些家中青壮少而人口又多的家户。 “可以。这事就按照元皓你说的办。”高珣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同时,一事不烦二主,这些也有元皓你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