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节 三国五鄙
一番除灾仪式,几次沐浴之后,管仲不仅是去掉了长期以来的晦气,这是连身上的陈年老泥都搓了个精光。 管仲换上一身干净衣裳后过了没太久,竟然等到了齐桓公的亲自接见,此时的管仲还停留在齐鲁交界的郊外。 大老远的来亲自迎接管仲,并且齐桓公为迎接管仲还亲自挑选了个吉利的日子,排场搞得也很大,这事既表现出了齐桓公对鲍叔牙的信任,也表现出了他对管仲的期待。更为重要的是,这对齐桓公不计前嫌、对人才重视的形象也起到了相当好的宣传效果…… 见到管仲后齐桓公放低姿态主动向管仲讨教治国的方法,管仲也变现得很谦虚,表示自己知道的也不多什么什么的,颇有不打算开口的意思。 当然了,不说也是可以的,不过齐桓公来迎接管仲还有亲自面试一番的意思,面试不合格也不是很要紧,托出去砍了就是了。 管仲:我说…… 所以齐桓公和管仲一番客套之后还是进入到了主题,这个主题与如何治国有关。 管仲随即提出『三国五鄙』这样的治国谋略,内容既复杂又深奥,大招那是一套接一套,听得齐桓公是一愣一愣,相当满意,当即拜管仲为相的事情也就敲定了下来。 虽然,这个『三国五鄙』的具体细节齐桓公其实还不是那么的明白…… 所谓三国五鄙,指的是一种政治法律上的主张。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好比维系一个国家的四大绳索,加入其中有绳索断了,国家必然就会倾斜、危险、****甚至灭亡。因此,只有整顿、推行礼义廉耻,君主的政令才会通行无阻。 提一点,后来无论是孔子,还是孔子他老人家为代表的儒家都非常强调礼义廉耻,但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提出礼义廉耻这个概念的实际上正是的管仲。 后来儒家也对管仲示好,把管仲列入儒家大神之一,不过即便如此,管仲更多的还是被认为是后来『法家』的领军人…… 具体来说,『三国五鄙』相当于对周朝时期『国鄙制』的升级和改良。 分封制的体系下为了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都城,也就是所谓的国实行『乡制』,在国都内及其近郊划分若干乡;在更远的鄙野『乡野之地』实行的则是『遂制』,简单点说,乡是国人居住的地方,遂则是野人居住的地方。 这样乡遂制度的确立一是划分了不同的行政区域,二是将人明确的划分为了国人和野人两个阶层,国人有权议政,也有纳军赋、服兵役的义务,野人纯粹是被奴役的农业生产者们。
在管仲的理念下,富国强兵成为治国的总方针,如何做到富国强兵,就得把军事制度贯穿于行政制度中,为此管仲提出『四民分居定业』,将齐人分成士、农、工、商四民,而四民分居的具体化便是三国五鄙。 在国鄙制的基础上,管仲把国分成二十多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也就是所谓的『三国』;五鄙则是指将鄙,也就是乡野分为五个行政区域,分别由五个大夫统管。 作为后来法家的代表,管仲提出的『三国五鄙』其实出发点很明确,那就是依靠行政权力和法律强制手段,使得民众畏惧权威,服从权威。等到富国强兵以后,称霸中原的梦想便可实现。 管仲的一席话听得齐桓公热血沸腾,所以斋戒十日,正式将拜管仲为相,至此,当年那个屡败屡战、落魄为囚的管仲也终于迎来改变自己、改变齐国乃至改变整个春秋时代格局的机会。 不过,也就过了三天的时间,齐桓公就又找到已经升级成齐国之相的管仲:我这一身毛病真不少,齐国真能称霸中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