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节 祭仲出场
古语有训: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这充分告诉我们取个好名字的重要性,当然了,此话再古,也未必古得过我们春秋时期的古人。 另外的话,各个时期的『取名机构』大概会是这句话的最大宣传群体,目的自然非常明显…… 但是无论如何,春秋初年晋文侯名字的问题与晋国的内乱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以至于我们会对晋国第一印象便是『窝里斗』。 同时,郑庄公的名字也紧密的与他早年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让我们总会想到那个被武姜冷落的小寤生。 看来名字有些时候还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逝,郑庄公也得考虑老爹安葬的问题,这样一来郑庄公元年就到了公元前743年。 郑武公十年娶武姜,四年后有了『寤生』,郑武公在位共计二十七年,所以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初即位的郑庄公日子肯定不会很好过,因为这一年他才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子。 不再有父亲的坚定支持,有的却是母亲对弟弟的强烈偏爱,哪怕此时的小寤生已经正式成为一国之君。所以我们往往能够轻易的体会到别人台前的风光,却又很难察觉到其背后的哀伤。 当然了,郑庄公的背后也会有一些得力的助手,比如说『祭仲』。 祭仲姓祭,但此祭却不同于祭祀的祭…… 祭姓相对来说不是很多见,源于周朝初期周公的第五个儿子『祭伯』,因同寨。 『三监之乱』平息后周公对这里进行的重新的分封,祭仲被分封在了原蔡叔所在势力一带,这也宣告着『祭国』的成立。 祭伯原本为姬姓后人,有着周王室的血统,但其后人慢慢将姓演化为了祭,西周时期有过几位『祭公』,也就是祭国的国君活跃于朝廷。 比如幽王时期与虢国国君虢石父、诗祖尹吉甫儿子尹球同为三公的祭公。 祭仲本是当时祭氏一众的首领,不过此时他已经不能被成为祭公,原因很简单,郑武公时期忙着扩张顺带就把祭国也给灭了…… 这里我们就再次看到了早些年战争中比较厚道的一面,通常情况下,因为战争的需要哪怕是一个国家被灭,但战败国的王室成员一般还是不会被斩草除根。 比如武王灭商而封了武庚,武庚作乱那是没办法必须灭掉的事情,但随后微子又被分封建立宋国,作为前商朝势力的代表,这种传统叫做『灭国不绝祀』,也就是说国可以灭,但香火还是不要给人断了好。 于是祭国虽然不存在了,但『祭邑』作为郑国的一部分又以新的形式出现,祭公这样的称号虽然取消了,但祭仲也可以以郑国大臣的身份出现了另外的政治舞台。
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个时期大家还算是比较讲规矩,打架可以,但一招一式得按套路出牌…… 那么祭仲跟郑庄公之间打架么? 恩,不打,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已经是君臣关系,关系维持得还不错…… 那么郑庄公刚刚上任,祭仲要做些什么呢? 比较麻烦,祭仲这会眼睁睁的只能看着武姜欺负郑庄公…… 郑庄公这还位置没捂热,武姜就来找郑庄公了,表示这老大都已经是国君了,怎么也得照顾照顾小弟吧,怎么也得给块地皮以示对小弟的关爱吧。 武姜倒也敞亮,就差把都城和这国君的位置给要来了…… 郑庄公这是从小被武姜冷落打压,母亲的吩咐也不敢怠慢,于是表示这事听母亲大人的,反正老爹扩张后郑国也大了不少,母亲大人这随便挑。 武姜一看目的达到了,于是表示位置已经选好,那就就定在在『制地』,委屈下小弟吧。 感情武姜其实早就有了决定,只是来跟郑庄公打个招呼。 这事看来也就只能这么办了,于是郑庄公表态了: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