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节 携王携王
盘点完平王东迁过程中几个积极参与拆迁安置的诸侯,我们仔细思考的话便会有一个疑问:镐京到洛邑,也就是三四百公里的事情,而且由西向东,一路并没有戎狄的威胁,平王为何要在安保工作上花费那么大的心思? 到这里的时候,不明不白被晋文侯灭掉的携王这次终于要以主角的身份出场了…… 有关虢国的介绍里面我们提到,支持携王即位的是以当时虢国为首的部分诸侯,此虢国指的是由西虢国东迁后演变而来的南北虢国。 东迁后的虢国位于今三门峡一带,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恰好是贯穿东西的一个关键位置,平王想要东迁这里是必经之路。 同时我们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比起后来逐渐强大的秦国、郑国以及晋国,这个时期虢国的底蕴会显得更加深厚。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平王是如此重视搬迁大部队的安全问题,才会看到由西向东秦、郑、晋的积极参与,才会看到东迁过后这些参与其中诸侯们的迅速扩张,携王的势力才是平王东迁真正需要顾忌的关键因素。 那么,从幽王战败到晋灭携王的这么些年了,携王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这是一个会让人觉得非常遗憾的问题,因为在后来的历史体系里面,我们几乎找不到携王的存在…… 『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这是我们通常对西周与东周交替之间的大致印象,其实道理很简单,历史通常都由那些胜利者来书写…… 所以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个动荡时期的事情,就会发现真相远没有后来我们看起来这么简单。 随着幽王的战败,平王弑父的罪责已经无法推卸,所以无论如何于礼而言部分诸侯国都会对平王加以谴责。 褒姒之子伯盘与幽王一同死去,在这个背景下,携王被虢国等一众诸侯推向了前台,成为新的周天子。 对于携王来说,最大的问题则在于其身份。 作为幽王的弟弟,携王乃庶子出身,于礼同样不符合即位的规则,于是平王一众也没有放弃,在寻求了其他诸侯支持的情况下同样称王,并且各自都没有把都城设在镐京。 再往后,携王似乎也认可了这样二王并立的情况,没有对平王表现出太强的攻击性,大家相安无事过了不少年。 不过从携王与平王各自的支持者我们也明显的看到,平王系的秦国、郑国与晋国都处于急速发展扩张时期。
在进入到这样一个完全不同于西周时期天子号令天下格局的情况下,他们共同表现出了更强的进取与攻击性。 随着政治上的需要,晋国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一举消灭了完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携王,二王并立的情况随之被终结,携王也彻底的消失于这个动荡时期的历史舞台。 从格局上来看的话,携王肯定不属于东周,携王的存在更多源于西周时期部分势力和理念的延续; 如果说携王属于西周的话,至少幽王泉下会很高兴,因为这至少说明他不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周天子,亡国的锅也就不用他来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于携王来说,这是无奈的历史,因为他的存在被后来居上的平王彻底抹去,似乎没有太多人能意识到他的存在以及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历史的无奈,出于各种需求,某些人、某些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会凭空蒸发,对于后人而言他们仿佛不曾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