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节 到底宣不宣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短短数年之间,宣王多次派兵,包括东夷、南蛮和西戎在内的众多势力均得到有力的压制,诗祖尹吉甫之外,召公也作诗『江汉』为宣王点赞。 宣王内用贤臣,外抗蛮夷,衰落的周朝逐渐走向了一条复兴的道路,从宣王即位开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三十余年,史称『宣王中兴』。 在复兴的过程中,朝廷越来越有威信,宣王存在感越来越强,当老大的就得有当老大的样子,于是宣王作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对周朝后来的走向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那便是再一次的分封。 宣王的分封使得西『申国』、『樊国』、『杨国』以及『郑国』自此出现,其中西申国和樊国都是异姓诸侯,杨国和郑国国君则分别为宣王『子』长父和弟『友』。 这里面要说的是,郑国作为宣王二十二年时才建立的诸侯国,虽然起步晚了很多年,但在随后的几百年内却也成为了西周末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尤其是在不久后的春秋初年,『郑庄公』所带领的郑国异常活跃,郑庄公本人甚至被誉为『春秋小霸』。 继续我们的问题,这样的宣王,你宣还是不宣? 伟大的帝王通常都是值得我们称颂的,所以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的回答是:不宣…… 为什么我们会不按套路出牌? 其实还是因为宣王离伟大帝王的标准有着一段距离,作为天子,他的成绩单犹如双子座有着两面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向左是天堂,向右洗头房,哦不,是地狱…… 中兴期间,宣王做了件很不合适的事情,从这中间我们能够看出他与伟大帝王之间的差距体现在了哪里。 宣王十一年春,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戏』朝见宣王,这一本来十分正常的事情,结果平白无故就弄出了个大动静…… 朝见的过程中,宣王独独就注意到了公子戏,对公子戏这是喜爱有加,然后一喜爱就犯迷糊了。当然,不要想歪…… 宣王这会风头正劲,说话也自然有分量,他想要做的是让公子戏接鲁武公的班,成为下一任的鲁国国君,这下麻烦就大了。 鲁国乃周公后人的封地,后来春秋时期又出了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一直以来可以说鲁国偏偏是对宗法制以及礼乐制等坚持的最好的诸侯国家。鲁国自己这还没窝里斗,宣王却非要给鲁国找事……
更不巧的是鲁武公这还真敢跟宣王配合,回朝后当年夏天就撒手人寰,强行跑到天上看戏去了…… 宣王一看更来劲了,不顾一切的反对声,非要把公子戏推向鲁国国君的位置。 后来怎样了呢? 后来当然公子戏就继位了…… 我们从周公长子『伯禽』开始算的话,到鲁武公是第九任国君,公子戏也就成了鲁国第十任国君,后称『鲁懿公』。 这里我们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周公自周朝建立后一直在镐京处理朝中事务,直到鞠躬尽瘁,他自己并没有当过一天的鲁国国君。 二是宣王这毫无意义的举动狠狠的打的是他自己的脸,为我们不宣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是这个问题给鲁国接下来带来的是无止境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