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节 夷王对三王
命运跟姬燮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当他正要以第八顺位成为周朝天子的时候,叔父孝王以大欺小打破常规抢了他的位置。 不过好消息是,仅仅六年后,随着孝王去世,诸侯和大臣们没有忘记姬燮,共同拥立他登基,成为后来的『周夷王』。 失而复得,本应倍加珍惜。 可惜的是,夷王即位后并没有沿着孝王中兴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夷王衰弱,荒服不朝』成为真实的写照。 夷王之衰,我们举几个例子。 第一件事是『齐哀公』的惨死。 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因为跟齐哀公关系紧张,于是便找机会不断在夷王面前说齐哀公的坏话,有理无理各种黑。 夷王也没有深入展开调查,仅凭纪炀侯一面之词便大手一会,直接把齐哀公给了烹杀…… 杀了也就杀了,问题是夷王还要用烹杀这样的酷刑,把齐哀公扔锅里面煮,这样的暴行实在不该是一个明君干的事情。 齐哀公作为太公后人,齐国第五任国君,仅仅因为档次比他还要低一些的纪炀侯进献谗言就惨招烹杀,一是说明了此时的诸侯国之间的明争暗斗; 二则也说明了夷王的行事风格太过草率,不少诸侯不再朝见所造成的『荒服不朝』必然有其原因在里面。 至于我们提到的纪炀侯档次比齐哀公低,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便是同样作为诸侯国,一个称公,一个却称侯,我们就此简单介绍一下。 西周初期的分封,诸侯国数量众多,武王在分封时候根据关系的疏远以及重要程度对这些诸侯国有着不同方面的考虑,后来将诸侯国的国君分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等级主要是由分封地面积大小来定。 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级别上,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后周公再次分封时,对各个等级对应面积又做了调整,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所以在后面我们看到不同的诸侯国老大有的称为公,有的称为侯,还有伯、子、男等也就不会觉得太奇怪。 我们提到的第二件事便与这个诸侯国老大的称呼有关。 楚国此时的国君『熊渠』看到朝中衰败,又觉得什么公什么侯的一点都不过瘾,于是便打起了封王的主意了。 要命的是,熊渠自己还懒得当王,他要给自己的儿子封王,更要命的是,一次还要封三个…… 熊渠作为楚国第九任国君有着一个奇怪的特点,那边是他既不是什么公,也不是什么侯。要么就直呼为熊渠,要么就麻烦点称呼为楚熊渠。
当我们查阅整个楚国领导人的简历时你会发现,前期楚国其实一直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才有所变化,而变化却体现在中后期楚国的国君全部都称王,还是没有一个称公或者侯的…… 至于我们要说的熊渠,在他的治理下处于南蛮之地的楚国蒸蒸日上,周围不少部族纷纷归附,熊渠也趁着朝中衰弱,各诸侯内斗的功夫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将势力推进到『江汉平原』。 眼看着楚国越来越强大,熊渠的心气也是越来越足,反正与中原文化渐行渐远,熊渠干脆动了封王提升楚国档次的念头,于是熊渠对着三个儿子说:『你们三个一起上,我赶时间……』 随后,熊渠长子『熊康』被封为『句亶王』『今湖北荆州一带』,二儿子『熊红』为『鄂王』『今湖北鄂州一带』,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今湖北荆州鄂州之间』。 熊渠很高兴:周天子是王,我儿子也是王,而且是三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