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心之如莲在线阅读 - 第307章 善开示甚语诀心要(一)

第307章 善开示甚语诀心要(一)

    且说那小僧童又另搬了一张方凳来,骅幼慈便於陶仁清的身边挨着坐了。僧童又提壶为众人添了些热水。方听弘济法师道:“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古往今来,你方唱罢我登场。殊不知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不得善终。唯有解脱登地,成就无上大菩提,方能清净圆满,寂静涅槃!阿弥陀佛!说起藏传密法的佛教体系,这些年来一直是老衲参究的一个方向。作为出世间法,佛法讲究的是传承性,自释迦牟尼佛以来,两千多年,世尊的教法传承至今恐怕具有‘清净无伪’传承的法脉已经寥寥无几了。说实话,虽然老衲也是汉地显教传承人之一,可如今举目望去,汉地佛教界之中,真正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三主要道的修持方法能够‘无缪宣说’的法师,已是极少。连‘教’都没有了,这‘证’又从何谈起?每每思议至此,老衲的心真的是……悲痛难当啊……”

    众人皆默默的注视着弘济法师,倾听着他的每一句,此刻,却见他那双深邃而又慈悲的眼睛里,已渐渐的啜了泪。骅幼慈的心间亦涌动着阵阵悲凉,眼中却早已滚下泪来,却听弘济法师继续道:“自从佛教从印度转入中国,便落地生根,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来。并且与中国本土文化互相融合,又发展了多个不同的传承体系,令无量无边的众生受持佛法,解脱彼岸。中国这片土地能够托承世尊无上殊胜之教法,实乃吾辈之万世福德,喜哉幸哉!可眼看着这末法时代,魔法猖獗,教法坏失,众生無依無凭,辗转流离,佛教之颓势亦无可挽回,不得不令老衲哀哉痛哉!前些日子,仁清告诉我骅居士写了一本与藏传佛教相关的书,因是小说性质的故事文本,老衲虽没有亲阅,可仁清特意将书中涉及到的‘教法’的部分摘抄了出来,我俩便一起研究探讨了多日。虽不能涵摄‘嘎档巴’教法完整的道次第,但却犹如‘管中窥豹’,老衲和仁清从其中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老衲也不禁为骅居士写这部作品的发心而倍受感动。想来那洋洋洒洒的上百万字,却是呕心沥血、字字血泪啊!不过就是希望藉由这样一个故事令这个时代的众生,皆能够从那六道轮回的‘颠倒梦想’中真正清醒过来;亦是令如今的佛教界能够真正从‘清净无缪’的真实教义中得到警醒!老衲知道,你无意抨击历史、评说功过,也无意讽刺世人,鞭挞丑恶,更非蓄意为了某个教派某种信仰歌功颂德。你只是将你自己修持大悲心、菩提心的功德,念念融入你的文字里,呼唤每一个还在‘醉生梦死’的众生,希望他们速速从噩梦中醒来……因为,你自己就是这样醒过来的……”

    骅幼慈与弘济法师对望着,听着老法师的话,那仿佛是从她心底催出来的字字句句,令她再也无法自己,可是除了眼中不停滚出的热泪,却也无言以对……

    这时,却听冯立程道:“其实,当我们接触到依尊上师的教法的时候,真心为自己能够值遇这样的正法而欣喜赞叹,可是越是深入学习上师的教法,才越是明白如此的清净教法为何在这个时代会越是‘没落’!末法时代,众生罪业深重,善根福德浅薄,智慧力不足,科技的发展、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匮乏、道德的颓丧等等这些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不论你走到哪儿情况都是一样。以经济发展为名,现代化建设为掩护的西方霸权主义,这些年悄无声息的对世界各国实施着‘新型文化殖民主义’,等到大家都醒悟过来的时候,恐怕已经被渗透腐烂到了根部。我们都在想怎么挽救民族,怎样复兴曾经光耀了三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乃至挽救全人类?可是,历史的变迁、人心的不古、传统文化有限的承载力,真的不是仅仅凭着一腔热血、几位英雄好汉扯着嗓子喊两声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得有名副其实的‘法宝’啊……”

    说到这儿,冯立程不禁有些激动,他略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方才继续说道:“当我们三个人决意挑起上师的也是诸佛的行业,主动承担‘弘扬正法、利乐众生’的责任时,其实并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做,也不知道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自从骅师兄的书问世以来,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确实打开了一些局面。但是,想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令‘真正的佛教’实现伟大复兴,同时也借由这种复兴令‘中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将福泽普被整个地球乃至十方法界,我们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依尊上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讲授中教导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佛弟子,要有一颗‘犬心和船心’,意思是说对上师三宝要有像忠犬一般坚固忠诚、无怨无悔的心,亦要有荷担如来家业的承载之心。所以,不管这条路有多艰难,路上有多少障碍和磨难,我们都要往前走,一刻都不能放逸和懈怠……”

    冯立程的一番话,令众人皆不由得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弘济法师不禁深深的点头,却转过脸来向依尊上师颤巍巍的说道:“依尊仁波切,您的教育真的很成功啊……”骅幼慈不禁回头看了看身边的陶仁清,两人目光相撞。在她的感觉里,只那一眼对望,他们似乎已向对方完成了那个关于“此生使命”的许诺!

    这时,却听依尊上师那浑厚的法音徐徐响起:“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颂中讲解:闲暇此生超胜如意宝,如此这般获得唯今日,难得易失犹如空闪电,此理思已一切世间事,悉知如同风扬糠麸皮,故应昼夜诸时取精华,猷钆士吾如此勤修行,欲脱则汝亦复如是行。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完整的阐释了下士道人天之果、中士道声闻独觉解脱道、上士道从菩萨到成佛,总摄释迦牟尼佛教法之精华,汇合广行派和深见派两大车之道轨,将三时一切诸佛所宣之完美教法涵摄其中。并以‘道次第’的方式造释密意,令我们可以受用从凡夫到解脱道再到菩萨道最后成满佛道的完整教法。虽说浊末的众生修持佛法困难,但能够有此百千万亿劫亦难遭遇的完美教法却也是命好!所以,一切众生乃至听闻一声‘宗喀巴’大师的名号便已种下解脱的因,於未来时一定得度成佛。

    修持佛法意欲解脱乃至圆满地道功德而成佛,就必须得有正确的‘三身’的引导。所谓佛宝、法宝、僧宝,法身、报身、化身,身密、语密、意密,大悲、大智、大力,必须透过具量善知识口中‘教导与口诀’的讲解以及‘三身’修持的正确引导,真正‘出世间’的果才有可能获得。不论是在小乘、中乘,显教乃至密法悉皆如此。在小乘和中乘,要时时想佛,了解苦集灭道,十二因缘法,三十七菩提方、八正道等,悟无我悟二空都必须透过善知识的讲解才有可能真正的通达并获得‘续’加持,如此方有可能得到那个小乘無学道之出世间的道果,进入‘涅槃’解脱这个生死。如果没有这个‘续’不论是阿罗汉还是辟支佛,都是不可能成就那个果位的。

    在大乘显教,则是要念佛忆佛,想佛三身的功德,与佛的三身相应,真正通达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三主要道。奢摩他、比巴萨那,止观双运,定慧不二,六度四摄等广大的学处同样也必须透过善知识的教导与口诀以及‘续’的加持,才有可能。在大乘密法则更不待言。那就是‘视师如佛’,不但显教的教理要悉皆通达,更要了解四全净的修持方法,自观本尊身本尊语本尊意,直接融修佛的三身,与上师三宝精勤猷钆,依与依坛城,奢摩他与比巴萨那,乐空无别当中现化佛的三身,放光加持一切众生,这样的本尊猷钆,从生起次第到圆满次第,从比意光明到意光明,最后即身成佛。由此可知,从小乘到大乘,从显教到密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若没有具量善知识的引导,没有历代祖师口口相传的‘教导与口诀’,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弄错了,修错了,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差池,都不可能得到那个‘佛果’,因为‘佛’不可能有‘邪见’,若有‘邪见’也不可能证悟‘空性’,连小乘阿罗汉、大乘菩萨果位都不可能获得,更不用谈圆满佛道。

    我在全世界各地弘法这么多年,遇到的佛教界的各路高僧数不胜数,可如果大家不谈教法还好,只要一开口,几乎都要倒闭。可见如今这个时代佛教的悲哀!可他们也不好好面对,每次遇到我都没有办法,讲又讲不听,偏偏走哪儿都能遇上。举一个例子,就说这奢摩他、比巴萨那的修持方法。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佛教高僧都在说‘一念清净,念念清净,念念相续,都摄六根’,说‘来则来、去则去,任运自在’,认为诸法本来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诸法的面貌本来如此,只是因为凡夫有攀缘心、烦恼心,所以才安立了一个‘可爱’与‘不可爱’境的名相。那现在知道了净垢本无别啊,一切诸法皆缘起而生缘灭而空,所以见到‘无常’就以为见到‘空性’了。只要远离那个可爱不可爱境的分别心、贪著心,於无分别当中安住,他就在这样的持定中任运自在,来则来、去则去。那与中国道家的‘非想非非想’有什么区别?道家也承认这个因果啊,他也看到缘起,所谓‘道亦非道’,他也有修善、持戒,禅定啊,既然它都有了,那还要修佛做什么呢?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厘清这两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道家讲的‘道法自然’,因果任运,与佛教的‘比巴萨那’到底区别在哪里?智慧上哪里不同?那佛说的三摩地,定慧不二一定要道谛灭谛入啊!道家怎么会有‘道谛灭谛’呢?如果有道谛灭谛就一定是佛教了。那道谛灭谛是什么?道谛灭谛唯独就是出世间的法啊。

    一般佛教界说‘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可知完全不了解到底什么是道谛灭谛。灭谛是空性,也唯独是空性,而且是胜谛,是常法,是无为法。道谛呢?我们悟空性的智慧出世间现证的时候,这个‘智慧’就是道谛,所悟的那个‘空性’就是‘灭谛’。出世间的时候,那个大悲心、菩提心、乃至慈心、悲心等这些所有出世间的‘知明’统统都是道谛。所以,道谛是有为法、是无常法、是属于俗谛的法。成佛的时候,这个悟空性的智慧所成的佛便是光明法身佛,是属于道谛的佛,而所悟的那个‘空性’,也是灭谛所成的佛便是自性法身佛,此二法身如水融水,一切诸佛的法身也如水融水,但是要细分还是能分的。现在科学不也研究什么分子原子粒子量子,越分就越细,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啊!所以,出世间的时候,悟空性现量,所悟的那个‘空性’——就是灭谛,悟空性的智慧就是‘道谛’,这两者是同时得的呀!无有先后,由此可知,道谛是因,灭谛是果的说法是完全错缪的。道谛可以是因,也可以是果啊!那灭谛是空性,是常法啊,它不会念念相续,因为念念相续一定是无常的法,悟空性的智慧——那个‘知明’,它的所缘是‘空性’啊!不然怎么悟?所以,空性是常法是灭谛;悟这个‘空性’的‘知’是属于道谛,两者於出世间的时候同时得。

    当然,大乘显教见道位以上初地菩萨乃至到十地菩萨,他们所现证的那个‘空性’,不管是悟空性的智慧,还是所悟的那个空性,就不会是法身佛,因为还没有成佛故。因为还有所知障,所以并没有圆满,不会‘遍知’的。唯独只有‘成佛’的境界,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那个‘遍知慧、大乐慧’才会是光明法身佛,而那个成佛的本性、成佛的空性就是自性法身佛。唯独在成佛的境界才能与此二法身如水融水,否则的话,连十地菩萨都见不到法身佛,更不会有‘法身’,更何况凡夫?凡夫会有‘法身’吗?凡夫会有那个遍知一切的‘慧体’吗?可见现在佛教界某些谈什么‘众生的法身慧体’,连这样都能蒙混过关的,也实在可笑可悲啊!

    那好,我们再回过头来详细分析刚才说的那个‘来则来,去则去,因果自然,一念清净’的修持方法,他也承认因果啊!他认为因果是自然,是道,但是又‘非非想’,所以‘道亦非道’。因为明明就看到‘缘起’嘛,所以他不敢否定那个‘境’啊,他也知道不对来的!所以只能再加一个‘非非想’,因为又不能不想,但又不是‘想’,又不是‘不想’,反正讲来讲去就是在那边绕喽!也是也不是,不是也是,也是因果自然,自然也是空,空也是自然,没有也有,有也没有。所以现在大多数佛教所讲的,也全部是这一套,现在很多佛教,什么内观中心,禅修中心,打禅七,全部都是在玩这一套。一般人怎么可能弄得清楚这其中的差别呢?

    但是真正的佛教里面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他是不会有的,其它各个宗教都不会出现的。佛教的‘比巴萨那’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悟那个大悲心、菩提心等缘起性空无自性的智慧啊。就看以哪个宗义的立场来‘悟’,若以经部俱舍的立场不是‘悟无我’就是‘悟二空’,以唯识的立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以自续中观的立场就是悟诸法缘起性空有自性,以应成中观的立场才是悟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这个‘无自性’出世间的时候就是‘空性’的境。但是,若是未出世间就不是了。凡夫乃至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所悟的‘缘起性空无自性’都不会是‘空性’啊,因为未出世间故。

    所以,在大乘显教见道以上初地菩萨乃至十地菩萨才是悟空性现量,才叫做‘明心见性’,这个见性就是指现量证得空性,这是在胜者的自续中才会出现的啊。所以,别说凡夫,就连资粮道、加行道的成道者,因为悟空性比量都没有‘明心见性’,不能解脱生死,更遑论其他?什么‘一念放下’即开悟,‘一念清净’就是佛,可知错得有多离谱!那以善缘的境入住,一心不乱,这样的持定我们叫做‘住境’,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这些广大的学处全部都要观出来的啊,不然怎么累积福慧二资粮?不是说一入定就什么都不见了,全部空掉了,那就已经邪掉了,更不用谈‘智慧’的部分。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这样的持定,同时还要以智慧观察,就拿应成中观‘缘起性空无自性’来说好了,那这个时候就要同时观察,悟这一念大悲心、菩提心也是缘起性空无自性,这样的‘智慧’才是真正佛教的‘比巴萨那’。也是持定,我们现在改叫‘余见’。然后‘住境’跟‘余见’,一个方便一个智慧,两者双运,并且於‘空性’中恒常的入住,这才是真正佛教的‘三摩地’的持定境界。所以,一般佛教都用‘禅定’,实际是不可以用的。因为会与世间的初禅、二禅、三禅那样的四禅八定混淆。

    那世间的禅定是我们共同要修持的,是属于共同道。不共的则是出世间的‘静虑’,其性相是‘於善缘的境专注,一心不乱,各各观察慧’,这一定是出世间的胜者现量证悟空性时才会出现的境界。那一般凡夫没有见到‘空性’,未出世间之前,是不会有真正定慧不二的‘静虑’的,更不会有‘三摩地’,因为奢摩他和比巴萨那两者双运当中,於‘空性’中专注,这样甚深的定,才是真实的‘三摩地’。那凡夫都没有证悟‘空性’,怎么在‘空性’中专注啊?所以,就没有喽。那你说他怎么现悟‘空性’出世间?所以,才要透过这样清晰的讲解来了解‘空性’,了解出世间的法,然后观修的时候就不断的揣摩,入住里面就攀那个‘缘’啊,虽然遥远,可是你要一步一步的接近它,首先方向要正确,才会趣入那个出世间的道啊,才有可能得到那个‘道果’啊!一般宗教,道家也好,其他宗教也罢,他是不会有这个方法的,也没有‘空性’的正知见。不是断见就是常见。断见就是什么都没有,常见就是执实。所以,应成中观悟缘起性空无自性,就是要离四边的邪见,不是自生、不是他生、不是自他二生、不是无因生。而且,观修的方法还必须正确,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悟空性’,不然的话,一旦落入断见或者常见二边,就不可能会‘悟空性’了,解脱这个生死也就没有希望了。

    那刚才我们说的那种‘因果任运、来则来、去则去’的观修方法知道是错误的了。那好,现在你说要善缘的境入住,要累积福慧二资粮,那我就大悲心、菩提心、六度四摄全部观出来,也是来则来,去则去,任运嘛。还不够的话,那就加上密法,依与依坛城,五方佛放五色光,本尊身本尊语本尊意全部融,也放光加持一切众生,再不够,三藏十二部经全部观出来,同时照了,厉害吧?可以啊,如果他够厉害的话是可以做得到的,但就还是来则来,去则去,自然任运!错了吗?跟我们刚才讲的真正的奢摩他和比巴萨那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好像也差不多?我们也是说於善缘的境入住,各各观察慧嘛!他空性的正见也有啊,还可以是应成中观,悟缘起性空无自性中入住,就这样任运,可不可以?错了吗?错在哪里?是哪一个阶段修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