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6) 宋高宗重开榷场, 岳统制联夏布局
因此,到底要不要对交易设限,表面是个政策细节,实质上关系大政方针。要在这上面辩论,可是没完没了的扯皮。 好在这事,岳方早有准备,当下提出限粮不限茶。毕竟民以食为天,大宋有余粮,也要限制出口。这样,久而久之,反会逼着夏甚至金,自谋出路。反正岳家军等加强边防,夏金一但缺吃就来抢粮,不会重演了。 “此一策,乃‘驱虎为羊’之计。纵观历史,人们从狩猎、游牧到农耕,莫不是求一个更稳定的生计。” 岳方娓娓雄谈,令言官们不得不服。众人心里说了,早知岳鹏举领兵如神,今日一见,方知其人的胸襟韬略。 不过,虽然岳方高瞻远瞩,有理有据,但一场辩论,终没有板上钉钉的结论。于是只好拿到高宗皇帝处听凭圣裁。 皇帝赵构其实是极聪明的人。早听过赵鼎王庶等执宰大臣的描述,他就准了岳飞的朝奏。并以保护榷场及商道为名,令岳飞统管此事。进一步,如何与夏人沟通,包括军事上的默契以防金人破坏,命岳飞‘便宜行事’。 高宗赵构又对心腹重臣秦桧道,岳鹏举’收复失地’、‘世为大同’及‘驱虎为羊’一番话,说明此人心志高远,久后必为危险人物。但眼下,还是要用。秦桧闻言,心领神会。 所以赵构准奏,在表面上一切顺理成章。因为榷场除交易功能,也是大宗货物集散地。为通商计,榷场必设在大道之上,结果易攻难守。宋夏交易,离金境太近,弄不好反让金人占尽便宜。所以必须有军队护商。贸易是双方的事,双方军事对峙久矣。既然岳飞自信能与西夏沟通,自然岳家军要挑起这个担子。 暗地里,赵皇帝此举一箭四雕。第一重开边贸示好,进一步如达到联夏抗金,那是利国利民,求之不得。第二赵构准了岳飞,显示圣宠,乃是拉拢这天下第一良将为自己卖命的好机会。第三这通商之地非岳家军防区。该地吴玠所管,彼有走私之嫌,但裁判是否有罪,权在皇帝手里。砸到底,也可以是用人失察,其罪可轻可重。但如此,便在二吴与岳家军间打入一个楔子,实便于皇上分而治之。这第四,他岳鹏举已经证明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赵鼎、张浚、韩世忠及薛徵言等重臣一致看好,使他年纪轻轻,擢升迅速。开放榷场,其间关节复杂,实非易事。通过岳飞的处事,可以观察他是否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岳飞领命,知皇上让他在开边贸,与夏方包括军事上的沟通,有两个‘便宜行事’。但他也明白,这两个‘便宜行事’其实是大有保留。那作得好了,是皇上的圣明。要出了岔子,则是他执行人水准不高,成了过失,甚至罪责。 另方面,言官处岳飞也并没有完全摆平。许多人绝不会三缄其口,也有言官在等着看他的笑话。这种大幅扭转多年政策的事,必须要如履薄冰,谨慎而行。于是他令张宪再度调查,到底边军是否参与走私。 结果发现,边军参与并非没有,但虞侯一级主管,却无甚嫌疑。特别是卢氏县,县太爷仲琦,虞侯吴石,加上师爷卞政,其实都是清官。他们对走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是为百姓生计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