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之铁血三国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儒者郦生

第二十九章儒者郦生

    韩信率两千汉军出发讨伐齐国后,将军营设在黄河北岸的刘邦,在开军事会议时问众将领:“我们应该渡河与项羽决战吗?”众将开始各抒己见。郎中郑忠站出来说:“就目前的情况讲,我军现在应该高筑垒,深挖堑,想办法扩充兵力才行。”"你是这样看的吗"刘邦有些严厉的问道。"就算豁出命,微臣也要劝阻主公要与楚军决战的决定。"郑忠绝然的说道。"这样啊!”刘邦态度缓和下来,语气温和地说:“那就照郑忠意见办吧!”刘邦虽然不决定越过黄河与项羽决战,但刘邦和他的谋士们也知道,如果汉军无所作为地只取守势也很危险,如果刘邦的汉军在北岸不能迅速让军队强大起来,而安定下来的楚军就会迅速膨胀,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因此,刘邦决定派出大批部队,到项羽军的后方进行sao扰。切断运粮道路,把项羽的注意力吸引到那边去。项羽把几乎把全部力量都摆到了第一线,后方很空虚。汉军长途奔袭楚军南方根据地的队伍,主将选用了两个并不十分出色的人,但都刘邦认为十分忠诚的人。刘邦任命自己童年时期的朋友卢绾和本家兄长刘贾做了这个任务的将领。针对齐国,刘邦在派韩信出兵的同时,还进行一项秘密工作,派老儒生郦生出使齐国。对于这位郦生,刘邦的营帐里的人众说纷纭。张良等人曾说:"那位老爷子是不是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大家称呼的郦生名叫郦食其,原本是高阳小城的一个看门人。假如郦生不遇上乱世,他肯定会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儒生在乡下养老送终的。在秦军还正处于鼎盛时期,刘邦不断地收拢各方面的残兵败将,转战各地,从髙阳小城经过时,刚好给郦生看到了。郦生内心断定:"沛公才是个真正宽宏大度的长者!"有此观点的郦生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便投到了刘邦的帐下。他曾经对刘邦说:"从高阳这座小城经过的将军很多,看来看去哪个也没有大出息。我认为只有您才具有容纳别人意见的度量,因此才投过来的。"郦生主要的任务是向刘邦提供意见、形势分析、政治策略以及情报等。郦生第一次向刘邦提供的是情报。他说:"再往前就是陈留,秦在那里储存了大批粮食,将军应该去攻打那座城池,把谷物都控制在自己手里。要进攻那座城,有个好办法……"刘邦照他所讲的办法攻下陈留,得到了粮食。得到了粮食的刘邦,投奔过来的士兵就越来越多,转眼间就成了一支大军。郦生让刘邦感到儒生中也有十分难得的人物。刘邦以前一直认为,儒生只是一帮缠着人讲些狗屁不通的理论的家伙。刘邦在恩赏方面是很慷慨大方的,马上就提拔郦生当了广野君。不过,一向以粗暴和讨厌儒生而闻名于世的刘邦,也并非始终如一地尊重郦生,有时就能听到他这样吆喝郦生:"喂,你来说说!"郦生总是不断地献上计策。但在一般人眼里,常常是三个里面就有两个是愚不可及的计策。不可思意的是,一般人以为可以轻易看明白是个愚蠢的计策,刘邦竟不止一次地上了这些愚蠢计策的当,每次都得由张良出面,费好大力气去做善后工作。"郦生其实真是个不好对付的人。"通过长时间对郦生的了解后,张良得出一个结论,他并不认为郦生的计策是愚蠢的计策。以老子、庄子的忠实信徒行走于世间的张良认为,郦生是企图借助刘邦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儒家理想。郦生的有些提案露骨地表明了这种用心,有些提案虽然很好,可是对于生活在乱世中的人们来说,是脱离现实情况的,许多美好的理想对于生活在生命都无法保障的人面前,就犹如空中楼阁。随着郦生越老,他这种用心似乎就越明显。张良对郦生出使齐国十分担心,认为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几乎不顾一切的做法,终会成为至于郦生死地的主要原因。出使齐国,去说服齐国降汉,是郦生主动提出的计策。郦生向刘邦提建议的时候说:"齐乃是一个强国。只用两千人就想取下整个齐国,就如同以卵击石,如有意外韩信说不定就会死在齐国战场上的。齐国本是田氏之国。被秦灭亡之后,田姓王族们都成了庶民。是趁着这次天下大乱的时机,有一个叫田儋的人用诡计杀死了狄县县令,声称:他有原来王族的血统。从今天起他就是齐王。他宣布自立后,侵占了周围的领地。这个人在一次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因打败仗而丟掉了性命。以后田氏内部的权力之争便愈演愈烈,一会儿你当王,一会儿他又当了宰相。现在是田儋的本家侄子田广在当齐王,一个叫田横的身经百战的武将当了宰相。齐国的实权全都掌握在田横手里。田横是个有威望的人。由于田橫善用贤者,爱惜士,在治理民众方面很有一套办法,因而在这样混乱的世道里,齐国也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田橫是个儒家信徒。我跟他打过一些交道,我去了他肯定会见我的。主公如果让我做使者,老臣将以不战的方式将其彻底说服。只要主公对承诺,如果齐国能站在汉王的一边,不用士兵流血,齐国就能保证安然无恙。其它的事情,就由老臣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他吧!""只靠我的承诺,就能把齐的七十多座城池说到汉这边来吗?"刘邦难以置信的问道。郦生没有直接回答刘邦,而是反问道:“主公应该知道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主张合纵的苏秦和主张连横的张仪吧?”“主张合纵的苏秦和主张连横的张仪,这二人均以各自的雄辩和妙计向各诸侯国王游说,使那些国王对自己言听计从。他们是用蒙骗的外交技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世人都称他们这类人为纵横家。你明明是个儒家信徒,难道也要学纵横家的那一套吗?"刘邦仿佛有些愤怒。"老臣可不会像纵横家那样,尽干些缺德少礼的事。老臣只是想以儒者的身份,试着对齐王和田橫做做说服工作。"郦生泰然自若的回答着。"齐是个不容小觑的大国,齐有七十多座城池,如果都死心塌地进行防卫作战,即使动用三十万大军去平定,恐怕也得用上一年多的时间吧。那就去试试吧!成功了当然是最好,就算不成功也是情有可原,不能怪你。”刘邦毅然同意。说完立即让人取来印玺,并给齐王写了一封亲笔书信。不知为何,对于这出使齐国的决定,刘邦并没有告诉正在行军途中的韩信。也许是在刘邦看来,韩信沿途要增加兵力,到他有能力攻打齐国,大约还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或者是刘邦想看韩信在自己不直接下命令时,会如何做吧,用此事来看清韩信的真面目。而郦生却不知道刘邦的做法,已经让他站在了生死线上。郦生虽已上了年岁,身体还是很好,从不以年纪大为理由推卸责任,做事时很积极热情。郦生只用了三天,就准备好了车马,选好要带的人,从修武出发了。他的这支出使队伍,加上卫兵和车夫随行人员等,超过了二百人。随员里面还包括了几名齐国通和与田横关系很熟的人。"我们的这次出使齐国,是到圣人和贤人之国去呀!"儒家信徒郦生出发时十分兴奋对随行的人员说道。齐国的领地中有孔子的诞生地和孟子的诞生地,郦生指的就是为此而高兴得难以形容。与郦生的评价相反的是,各地也盛传:"齐国那里的人最善于权变,沉迷于诡诈谋略。因为田氏王族间的争斗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对政敌的憎恨比对外敌还要甚,以血还血的残忍才是齐地人的特征。”郦生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郦生想用行动来证明世人的看法是错的,是谣言让世人误解了齐国人。齐国把黄河当做一条天然防线。岸边是一个拥有庞大城郭的城市,叫平原。对于齐国来说,平原城乃是第一线的要塞之地,城内外驻满了士兵。郦生一行人是通过韩信所平定的赵国的一个小城,渡过黄河到达齐国平原城的,而在郦生的使节团还未进入平原城之前,"汉王派的使者叫郦食其。"的事情齐国各地就都知道了,这件事是郦生派人在齐国做的工作,是郦生为谈判的事而提前做的准备。因为郦生的使节团在齐地的工作做的很好,齐王向守卫黄河的主将们下达了命令:"汉的广野君(郦生)是非常尊贵的使者,如果见到他的车马,一律放下干戈,闪路让他通过!"进入平原城的郦生,见齐国军队充满了临战气氛,似乎把所有兵力都部署到了黄河一线,军阵密度极大,每个士卒的面孔都很紧张时,有些疑惑的向齐国守城将领询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对方用充满埋怨的语气反问道:“大人是汉王的使者,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呢?大家都知道汉王的大将军韩信要来进攻我们齐国了,所以我们才会加强防卫的。”“原来是因为大将军韩信的缘故啊!”听了齐国将领的解释,郦生的表情开始变得轻松自然了,郦生对齐国将士大声说道:"我知道汉王下令让大将军韩信向齐国出兵的事,不过,在我的再三建议下,汉王已经将汉军与齐国的事全权交给我了,在我出使齐国的事还没有结果前,韩信将军暂时是不会向齐国用兵的。我此次出使的目的就是为齐国带来和平的。”然后郦生的使节团在齐国卫兵的护送下,向齐国的首都进发。使节团接下来通过的是历城,历城也可称之为第二线的要塞,是一座具有巨大城墙的城郭。这座城里也驻满了士兵,当郦生的车骑快速经过时,有小孩子向使节团扔石头。郦生对身边的人说道:“听过许多人说齐人爱对别国人使用阴谋诡计,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只是因为齐国人保家卫国的愿望过于强烈罢了。对这样的国家是不应该发动战争的。”齐国的国都临淄修筑在低矮丘陵上,城墙又高又长,是中原以东最大的一座都市。在临淄城外,郦生的汉王使节团受到齐王使节的热烈迎接,你谦我让得热热闹闹地进了临淄城。临淄城内十分繁华。在城外受到齐王使节的迎接,双方互相挥动旗帜,你谦我让热热闹闹地进了城门。临淄城在苏秦在世时就非常繁华。比郦生早一百年左右出生的苏秦,当时仅是一介游士,却说服六国,使他们结成了对付秦国的军事同盟。苏秦当年他曾访问过齐国的临淄,对这座都城的热闹场面作过描述,他这样写到:“临淄的户数有"七万户"。以五口之家来计算,这座城市的人口就有三十五万,当时就已经有许多人是游民了。临淄的百姓大多家境都甚为殷实富足。因为不用为生活劳累奔波,这里的百姓业余时间很多,好游玩,或吹笛,或鼓瑟,或击筑,或弹琴。此外还喜欢斗鸡、斗犬之类,还爱赌博。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往来车辆几乎要碰到一起,行人摩肩接踵。临淄由于经历了秦帝国的残酷统治,又经乱世豪强之间的血战争夺,郦生眼里的临淄,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显得有点衰退。但是尽管如此,临淄城还是有着其它城市无法相比的繁华。在齐王的宫殿前,郦生受到宰相田横热烈的迎接,仿佛如果不是要遵守儒生的礼仪,他们就会紧紧拥抱在一起。二人一同拜谒了齐王田广。齐王田广很年轻,个子细高,长得白白净净的,眉清目秀,没有摆什么王的威严,外表给人的感觉非常平易近人。"郦先生。"齐王田广眼里含着敬慕之情问候道,只是身为齐王的充满仰慕与关怀之情的问候,却让平时在众人面前表现刚强一面的郦生,差一点就感动的落下泪来。齐王田广对儒生的态度跟刘邦大不相同。汉王刘邦讨厌懦生是举世闻名的,对儒生以外的人也从来不讲客气,开口就是脏话,几乎没有一点文雅的风度。跟刘邦相比,齐王田广更像一个真正的王。"先生,请先到驿馆洗尘吧!"会见结束后田横亲自带路,把郦生安排到了驿馆。齐国所安排驿馆无论外部的建筑式样,还是内部的用品陈设,给人的感觉都如同王宫一般。晚上,齐国摆酒设宴。齐王虽未到场,但自田横以下,所有齐国掌实权的人物都出来接待了。对郦生带来的随员,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军校,以及从车驾的驭者,直到专千力气活的脚夫,一律都按等级高低,由齐派出相对的官员或属僚人等在各处设宴招待。迎接酒宴一连摆了三天。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是郦生的想法和见解,所有各级随行人员内心的想法,统统都被齐国方面了解得一清二楚。到第四天,当郦生拜谒齐王并开始陈述自己的意见时,关于汉想要和齐建立同盟的所有底牌,已几乎全被齐方掌握到手了。当郦生和齐王正式谈判开始后,郦生首先说道:"齐国必将会繁荣昌盛,万世不竭!",等齐国君臣都露出欣喜的神情后,对齐王田广说道:“”大王啊!您可知道天下间的民意吗?"不知道。"齐王田广表情认真地回答。“如果是这样,情况就危险了。处在大王的地位,只有知道天下最后的归属,齐国的安全才会有保证。否则,就算齐国有百万精锐之师,国家的安全也是不可靠的。""郦先生认为,天下将归向哪里呢”“当然是归汉嘛!"郦生断言说道。齐王显得有些吃惊的问道:"先生,为了齐国的利益,您能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们听听吗”“现在,在世人眼里,汉王弱小,项王强大。许多人认为天下归楚巳成定局,那只是愚人之见!我知道,项王也曾亲率楚军侵入齐国,对于项王所率领的楚军有多利害齐国有着切身的体会,有疑问不奇怪,都会认为如此强大的楚,最后怎么会败给汉王呢?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项王为何最终会败给汉王的原因。项王有着足以致命的缺点:首先项王为人心胸狭窄,不能举贤任能;再者性情残暴,杀人过多;为了夺取天下大权,更是杀死了毫无恶行的楚怀王,让世人完全认清了他是一个极其残暴毫无仁德的人。汉王注重仁义,对贤能之士有着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不喜杀人,从不滥杀无辜。虽然汉王以往与项王的战争总是败多胜少,可是每一次失败后,汉王都能迅速重新组织起军队,继续和项王抗争。这就证明百姓的心是向着汉王的,只要汉王活着,就会有无数天下百姓追随在汉王麾下。汉王虽然屡屡失败,但是只要天下百姓愿意追随汉王,汉军就会一天比一天强大,而楚军则会越来越弱小,最终汉王所率领的汉军一定会一举击败楚军,天下安定后汉王一定会用仁德来治理天下。楚军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粮食。在粮食方面,汉军有着绝对有利的地位。楚军在军粮补给方面却是举步维艰。楚军要从遥远的南方大米产地,靠老年人,把粮食运到前线去,因为大多数青壮都加入了楚军。大家都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无粮军心便会不稳,士兵就是作战再勇猛,吃不饱肚子,也不会一直保持战斗力,而项王对足以置楚军于死地的粮草补给问题却基本上漠不关心。所以楚军必败!”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暂回驿馆休息。在郦生不在场的时间里,齐王田广和田横等大臣们作出了站在汉王刘邦一边的决定,并于傍晚设宴招待郦生和他的全体随行人员。宴席上,郦生对众人说:"真痛快!没想到如今世上还有这般快活的事情!"然后喝得酩酊大醉。齐王田广和田横看上去也十分高兴,撤销了前线的守备军队,把大批士兵遣送还乡,而众将官也都回到了临淄。齐国宴请郦生的酒宴连续摆了好多天。其中也有齐国的儒生们设宴,甚至还有从前线返回来的将军们做东道主摆的宴席,而预定要举行的宴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排完。郦生在齐国可以说获得了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如果一切顺利发展下去,郦生将会是一个用儒家理念付诸于现实而成功的历史第一人!可是令郦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一个人的决定,让他不惜用一生来换的理想瞬间灰飞烟灭,变成了泡影,成为了一个他永远无法实现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