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仙品风水师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二章,下山

第六十二章,下山

    小文摇头表示不懂。

    “每个朝代的墓xue都有那个时代的印记和特点,在秦汉时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唐代开山为陵,工程庞大,气势雄浑,这也和当时大唐盛世的国力有关,到了清明时期,封建集权制度正在走向衰落时期,统治阶级特别注意加强统治力量,这也体现在墓葬上,这个时期的墓xue设计合理,格外坚固,你们看这两个地阶就是说明。”

    而且陈旭通过“闻”发现这不是其他朝代的墓xue,因为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

    王兵用一个洛阳铲敲击着切墓口的侧面,发出了几声铿锵的声音。

    陈旭发现这就是古代先人为了防盗墓所设置下的断龙石,断龙石有千万斤中,嵌接十分严密,一般上盗墓贼会为断龙石所阻。

    刘成用强光手电筒照着这一块断龙石上的图案,陈旭看到断龙石上面有一块明清时期的玄阶徽章,没有想到这个墓地是五阶达到拓知致博的风水大学者所构筑的,这是陈旭寻墓中见过玄阶最高的一座坟墓。

    万娇娇脚踩着地面,发现脚下是一个箱子,推开了一些土堆,将箱子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些古代的文物。

    陈旭看到箱子之中有几本书籍,分别是《大学》《论语》《诗经》,两个土陶的鼻烟壶子,还有一个砸掉了边沿的砚台,两个大元宝,一条小梳子,但是更加吸引陈旭眼球的是,箱子中的银丝棉被中搁着一个香炉还有一个瓶。

    王兵和刘成看到了两个大元宝,双眼放光,捧在手里面,眉开眼笑:“太好了,还是两个金元宝,现在市面上的价格每可金子是三百二十块钱,这两个金元宝差不多有两斤,最起码卖出去就是大几十万,一栋漂亮的小洋房就盖起来了。”

    刘成大声笑出来,口中喃喃说道:“一斤就是500克,一克就是320块,一百克就是32000块钱,1000克就是……。”

    万娇娇拎起了刘成的耳朵生气地说道“我呸,你也不瞧瞧你的样子,这是我的旭弟先发现的,当然全是他的了。”

    王兵说道:“开玩笑的,我们都是靠着陈旭这一棵大树乘凉,什么事情当然是他做决定了。”

    “知道就好。”

    陈旭说道:“这箱子之中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这两个东西。”

    夏桑枝眨动这一双美丽的眸子说道:“陈旭哥,你是说这个香炉还有瓶子吗。”

    陈旭说道:“我是说这个香炉。”

    夏桑枝说道:“按照我的看法,这个香炉和瓶子应该是大明时期的东西,很符合明朝的风格和特征。”

    陈旭自信地说道:“说的没错,按照我的看法,这个香炉应该是明朝的宣德炉,你们看此件香炉样式来源于明宣德炉,以金铜制成,炉身金亮滑腻,大方端庄。直口十分妥帖口,两侧的狮首,栩栩如生,传神美妙,突感十分强烈,显示威赫的气势,包浆平缓稳健,色泽典雅,敦厚又不失雍容华贵的气质,这是一件宣德炉没有错。”

    陈旭说得十分合理,充分真是出独到的眼光,周围的人的点了点头,夏桑枝和万娇娇钦佩地眼神看着陈旭。

    “我的好旭弟,怎么这个明朝时代的东西你也懂得啊。”

    陈旭挠了挠头说道:“其实这个真的没有什么的,我的老家在普宁市洪阳镇,洪阳镇可是远近闻名的文物古董古镇,当年我读初中,常常到藻物轩那边去转悠,藻物轩的老头是七十多岁的老头,经常跟我们这些小辈说文物知识,我虽然没有答应成为他的传人,但也懂得一些。”

    刘成和王兵两个小子舔了舔香肠嘴,说道:“哎呦喂,我的妈呀,真的是明朝的文物,那这下子发财了,兴许一口吃饱,从此不饿了啊。”

    小文指着一个式样繁复,彩绘这各种图案的蒜头瓷瓶说道:“这个是什么啊,大哥哥。”

    陈旭拿在手中,认真地观察着,这个官窑玩物,七彩玲珑蒜头瓷瓶,

    “快来看,这一块断龙石上面写着什么东西。”万娇娇发现了这一块长约五丈,有十来吨重的断龙石上面雕刻这一些字形好像蝌蚪文一样。

    陈旭走过去,有所发现,说道:“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这一块墓址是当年一个名叫“玉满堂”的风水大师所写的,他的身份是五阶,达到了拓知致博的风水大师。”

    陈旭为了表示对墓主人的尊敬,和对这以为五阶风水大师执以弟子之礼,带头将比较隐秘的切墓口用沙土给填好来。

    陈旭准备要走,王兵和刘成说道:“你们难道就要这样走了吗。”

    万娇娇说道:“你们两个小样,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心思,小心进得去,出不来,盗墓贼都没有干成的事情,你们两个“人才”就能干得了吗。”

    夏桑枝看着两人抬着的箱子说道:“就这样将箱子抬到山下吗。”

    “那可不行,得抬到山林中隐匿起来。”

    万娇娇一双精光闪烁着的杏眼瞪着刘成王兵。

    “当然了,埋藏好之后,一切都挺娇娇姐和陈旭的安排。”

    陈旭满额完成了此次相坟的任务,心中感到很满足,带着小文她们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