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257章新四军黄桥大捷 国民党皖南事变

第257章新四军黄桥大捷 国民党皖南事变

    【史要】新四军半塔集战斗﹑郭村之战﹑黄桥大战;石友三勾结日军,被部下活埋;未果的曹甸战

    役,皖南事变……

    却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八路军总部的《指令》,冀鲁豫根据地的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率第一一五师的第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二旅及教导营干部共约一万二千人南下,分两个梯队先后来到安徽涡阳地区;与彭雪枫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了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

    此前,活跃于鲁西南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也根据****中央《指示》,已于一九三九年五月南下,至徐州以南、灵璧以北地区展开游击战。

    而后,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之一部,南下邳县、睢宁、铜山一带也展开游击。

    于是,一九四○年八月,新四军第六支队中的第四总队与南下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二纵队新二旅及第六八七团,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

    同时,中*共*中央《决定》:“由彭雪枫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担任向西防御任务,由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担任向东发展任务,准备东进苏北,配合陈毅、管文蔚、叶飞的新四军在苏北的工作。”

    中*共*中央还致《电》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中*共*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项英,指出:“整个江北新四军的任务,是从安庆、合肥、怀远、永城、夏邑之线起,广泛猛烈地向东发展,一直发展到海边上去,不到海边绝不应停止。”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刘*少*奇、项英分析了“华中敌、友、我各方的情况”后认为:“在华中敌后,新四军有大发展希望的地区有三个,一是鄂豫边区,二是豫东地区,三是江苏北部,而江苏北部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因此,这是新四军突击方向,应集中最大力量向江苏北部发展。”

    因为,向西发展受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的限制,容易引起国民党友军的疑惧、不利于发展。而向东发展、开辟苏北,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利。苏北地区现虽己成为敌后,但大多数县城却无敌据守,只有在交通沿线和部分城镇驻有日伪军;且苏北地区南临京沪、北控徐蚌,依长江、濒东海,回旋余地大,有利于新四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向南可与苏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扼制长江下游、直接威胁日本侵略军总部;向北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向西可连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便于沟通华中与华北的联系、有利于新四军同八路军协同作战。于是,确定把苏北作为新四军的战略突击方向。

    为此,刘*少*奇、项英建议中*共*中央《指示》:“江南新四军一部北上,华北八路军一部南下,合力开辟苏北根据地。”

    然而,时任江苏省政府代理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尚在苏北的淮阴、宝应、六合等地活动;一直来视苏北为他的地盘,容不得别人染指。八路军、新四军在华中的发展,早已引起了他的注意和警惕;现在,新四军自西、南两面,八路军自北面逼近苏北,更令韩德勤感到了莫大的威胁。

    于是,韩德勤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

    早在一年前,韩德勤就包围突袭了东海县境内的八路军独立第三团,杀伤该团团长以下数百人;同年夏,又围攻活动于高邮湖以北闵家桥地区的抗日游击队,惨杀该游击队长陶容等数百人。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也对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保持高度警惕;只是,尚不敢在抗战时期与中*共*发生大规模冲突而已。

    但是,一九四○年三月,国民党已制定了《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计划:“由李品仙、韩德勤部进入淮河南北,将****军队压迫到长江以南或伺机歼灭,以截断新四军与第十

    八集团军之南北联系。”

    于是,一九四○年三月底,韩德勤《命令》刘漫天的第一一七师在天长、六合、盱眙等地攻击皖东新四军第

    八支队领导机关驻地半塔集。

    当时,半塔集只有新四军一个团的兵力,坚守待援、十万火急;于是,驻扎在江都吴家桥的挺进纵队奉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之《命》,在副司令叶飞率领下日夜兼程、火速西进前往增援。

    最终,在叶飞率领的新四军援兵和半塔集守军的奋力反击下,国民党军的围攻被击溃;半塔集战斗取得胜利,粉碎了韩德勤、李品仙部企图“东、西夹击,聚歼新四军守军”的计划。

    五月四日,毛*泽*东就新四军发展和敌后游击战争做出《指示》,史称《五四指示》:“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

    第二天,毛*泽*东又以中*共***********名义给项英、陈毅发出《指示》:“速令叶飞在长江北岸扩大部队,建立政权,不要顾虑顾祝同、韩德勤、李明扬之反对。”

    五月八日,刘*少*奇致《电》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各部队,提出:“继续打击李品仙,孤立桂系;叶飞部应在江苏高邮、兴化、泰县一带积极活动,打击敌人,发展群众,建立政权;如韩德勤来攻,坚决消灭之。”

    于是,叶飞率西援挺进纵队向江都吴家桥进军,与前来吴家桥“扫荡”的千余名日、伪军遭遇;激战一昼夜后,新四军转移至江都通扬河以北、宜陵东北的郭村进行休整。

    郭村正好处于日伪、韩德勤和时任“国民政府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二股势力的结合部,属于李明扬的辖区。

    郭村西边十里外就是日军的高邮、邵伯据点,北边十里外是韩德勤辖下张星炳的保二旅;东边距泰州二十多里,南边即是宜陵、塘头,皆属李明扬的地盘。

    新四军进驻郭村引起了韩德勤和李明扬的不满,韩德勤《命》李明扬:“将新四军包围,一举歼灭。”

    于是,李明扬对叶飞的挺进纵队和新四军苏皖支队发起进攻。但结果,反被叶飞部击退;俘敌七百余人,李明扬部全线溃逃;叶飞的挺进纵队乘胜攻取塘头、直逼李明扬的老巢泰州城下。

    李明扬这才允许新四军借道东进,表示“以后不再与新四军产生摩擦”。

    七月二十五日,李明扬与叶飞开始议和,并让开一道路。于是,叶飞的挺进纵队和新四军苏皖支队东进黄桥;同时,将郭村交还李明扬。

    此时,陈毅、粟裕也率新四军挥师东进;新四军第一纵队插到黄桥以北营溪、老叶庄一线,新四军第二纵队插到黄桥以东,新四军第三纵队由西向东进至黄桥正面。

    韩德勤得知消息后,一面《电》责李明扬“为何不阻击新四军”?一面《命令》驻黄桥的江苏省保安第四旅何克谦部“自黄桥向北攻击”,陈泰的运税警部队“由曲塘南下”,欲行“南北夹击,歼灭新四军”。

    然而,何克谦的保安第四旅及陈泰的运税警部队等部又被新四军击溃。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一方面转兵向南,积极打击日伪、粉碎日伪两次报复性“扫荡”;一方面积极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建立了泰兴、泰县、靖江、如皋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和南通、泰兴临时行政委员会。一九四○年九月,还成立了中*共*苏北区委,由陈毅任书记。

    九月四日,韩德勤为挽回颓势,以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部和保安第三旅为右路军,集结于姜堰一线;以刘漫天的第一一七师、翁达的独立第六旅和保安第一旅为左路军,集结于曲塘、胡集、海安一线;欲先解决兵力较少、立足未稳的江北陈毅部,将新四军俱歼于江北。

    此时,陈毅《电函》韩德勤,呼吁他“停止‘反共’,一致抗日”;并邀请国民党元老胡显伯等人从中调解,还将刚攻取的姜堰等地交还韩德勤。

    然而,韩德勤得了姜堰后,还要黄桥;而且,已调集了精锐主力在内的二十六个团共三万余人,以李守维的

    第八十九军辖下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翁达的独立第六旅为中路,以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部为右翼,以五

    个保安旅为左翼,分三路从海安直攻黄桥。

    在此情势下,新四军被迫应战。

    此时,因新四军已将郭村、姜堰等地归还了,右路的李明扬已有“保持中立,不想再战”之心;而左路的保

    安旅又多系乌合之众,害怕被歼而畏缩不前;所以,韩德勤实际上只剩了中路、且大有孤军深入之势。

    鉴于此,粟裕仅以少部兵力驻守黄桥城内,而将大部主力在城外埋伏。

    十月四日,韩德勤的中路军主力李守维的第八十九军辖下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翁达的独立第六旅进入粟裕布下的伏击圈,立即被分割包围。

    翁达的独立第六旅遭到新四军第一纵队的截击,大部溃散、一部消灭,其第十七团向古溪方向逃窜。

    此时,李守维的第八十九军辖下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也遭遇了新四军第二纵队与第三纵队的围攻。十月四日午夜十二时,新四军第三纵队由分界向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新四军第二纵队没能在预定时间到达黄桥东郊,以致不能如期于五日凌晨以前解决黄桥东面之贾韫山部。

    韩德勤为扭转不利的局面,拼命猛攻黄桥、以猛烈的炮火掩护部队向东门进攻;李守维的第八十九军辖下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以三个团的兵力对黄桥发动总攻,其中一部在尘土硝烟中突进了东门。

    此时,黄桥城内新四军守军兵力十分有限,情况异常危急;关键时刻,粟裕把“前敌指挥部”中包括炊事员在内的全体人员组织起来编成“突击队”,由其亲自率领驰援东门。

    粟裕的沉着坚定、指挥若定、身先士卒,令指战员们深受鼓舞、士气大振;于是,战士们在纵队司令员陶勇和纵队参谋长张震东的率领下向敌人扑去,终于夺回了东门。

    此后,战局出现了对新四军极为有利的转折;新四军第一纵队已经黄桥东北的八字桥插到东面的分界,第二纵队也由八字桥与黄桥之间南下、与守卫黄桥之第三纵队完成了对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李守维部的合围;至此,新四军己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十月五日,韩德勤的增援部队约八个团进至黄桥东北不远的地方。

    于是,粟裕《令》第二纵队派兵一部向分界方向阻止韩德勤的增援部队,第三纵队主力则迅速向西攻击。

    在新四军的全面进攻之下,韩德勤军全线溃败;李守维的第八十九军辖下贾韫山的第三十三师一部向东北突围退至野屋基、何家塘,向刘漫天的第一一七师靠拢。

    十月六日拂晓,粟裕《命》新四军各部从八字桥、野屋基、黄桥分路向海安追击,乘势歼击李守维的第八十九军。

    国民党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仓皇逃窜、不慎失足落水溺毙,所部更是大乱。韩德勤眼看败局己定,绝望中率残部向兴化方向逃去,新四军随即进入江苏盐城。

    至此,“黄桥战役”以新四军大捷宣告结束。

    且说,留在鲁西游击的石友三也与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经常发生摩擦。

    一九四○年一月,石友三就先后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的两个连、青年纵队一个排包围缴械;并围攻了东进纵队第三团及清江、清河两个县大队,将清河县大队大部消灭。

    为了自卫,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趁朱怀冰的豫北自卫军南撤、高树勋的新编第八师尚在卫河以东之际,决定集中冀南,冀鲁豫、冀中军区部队,歼灭石友三部于卫河以西。

    结果,在清河西南中兴集一带,与石友三辖下的第一八一师激战终日。

    此时,日伪军由广平、斤县、曲周、永年、肥乡、威县出动三千余入进至广平、丘县间地区,向八路军进攻;石友三乘机从大名、临漳间渡过漳河,向清丰东南地区撤逃。

    此后,石友三便与日军联手攻击八路军。由于,受石友三节制的新编第八师师长高树勋不愿进攻八路军;石友三与高树勋矛盾激化,石友三便挑动日军袭击高树勋。

    石友三一生投机钻营、反复无常,脚踏多只船;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张学良,

    而又先后背叛倒戈,被时人称为“倒戈将军”。现在,石友三又与日军勾结一起、对付八路军,其投日叛国只是时

    间问题。

    于是,高树勋与石友三的第六十九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及总参议毕广垣策划,寻机杀掉石友三、以除大患。他们请出原西北军将领、时任鲁西行署主任兼游击主任的孙良诚,由他出面请石友三到高树勋部面谈、以“消除两人的隔阂”。

    石友三见是老长官出面邀请,便表示同意。

    一九四○年十二月一日,石友三率一连骑兵随孙良诚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

    结果,高树勋的卫兵从会议室将石友三架走;当夜,高树勋《命》部下将石友三活埋于黄河岸边。就这样,“倒戈将军”石友三结束了他的一生、落了个被“活埋”的下场。

    且说,中*共*的新四军击溃韩德勤的进攻、取得“黄桥大捷”以后,******闻报后大吃一惊;不久,又传来了“****的八路军开展‘百团大战’,不但拔除了日军的许多据点、歼敌无数,给了日军以沉重的打击”的消息,更是极大地震撼了国民党政府。

    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抗战以来自己接连损兵折将、丧权失地,竟如火中取栗般的一无所得;而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虎口余生后,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到如此程度,真是始料不及;若再不采取措施,则会养虎为患、遗害无穷,得对其加以抑制了。

    十月十二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等人,对新四军的行动方针作出《指示》,要求:“军部应乘此时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皖南战斗部队,亦应以一部北移,留一部坚持游击战争。”

    而此时,蒋*介*石已于一九四○年十月十九日《指示》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给中*共的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等人发《报》,斥责“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并《强令》:“将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

    同时,《密令》顾祝同从浙赣前线抽调兵力,部署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同时,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的三十万大军压向华中。

    中*共*中央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遂也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四人名义给予《回电》,答应:“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长江以北。”

    但是,国民党限时“新四军、八路军撤到黄河以北”《令》一出,已逃到兴化了的韩德勤就企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于是,韩德勤部与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领导的新四军又发生了摩擦;并且,在曹甸、平桥、安丰一线交锋、僵持不下。

    十一月一日,中*共*中央《指示》项英:“一、希夷及一部工作人员必须过江北指挥江北大部队。二、你及皖南部队或整个移苏南再渡江北,或整个留皖南准备于国民党进攻时向南突围;二者应择其一,这一点可以确定。三、如移皖南需得顾祝同许可,如顾不许可则只好留皖南;但须准备打内战,并蒙受政治上不利。”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叶挺即于十—月九日从军司令部所在地云岭启程赴上饶谒见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洽商有关“新四军北移”的问题。

    叶挺向顾祝同提出北移路线时,并要求“沿途国民党军队不得拦阻”;顾祝同要新四军“经泾县、茂林、宁国、宣城、郎溪至苏南敌后北渡”,并允许“于沿途保护”。

    此时,新四军北移有三条路可走。

    ,是经繁昌、铜陵地区渡江到无为的路线,这是沟通皖南新四军军部和江北部队之间联系的交通线;优点是,路程较短、群众基础较好,沿途所经地区为新四军第三支队和江北无为游击纵队的活动地区;缺点是,需要经过五十余华里的敌占水网地带,还得穿越长江敌伪封锁线,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

    第二条,是由云岭向东,经马头镇、杨柳铺、孙家埠、毕家桥、郎溪至苏南指挥部所在地竹箦桥、水西地区,

    再经苏南敌占区北渡长江;优点是,路程也较短,沿途设有许多兵站、群众基础较好,同时苏南新四军可以接应;缺点是,须经过国民党军第一○八师的防地,而国民党军只同意新四军非武装人员经此北移,却不同意新四军战斗部队通过。

    第三条,是由军部驻地云岭南下茂林、三溪入旌德、宁国后,转广德、郎溪到溧阳渡江,再到苏北的路线;这条路线群众工作基础薄弱、路程也比较远,又是向国民党的后方和重兵扼守的方向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新四军都极为不利。

    但是,国民党同意新四军北移的路线正是第三条;只有新四军行动迅速、坚决,在国民党军尚未完成“围歼”部署的情况下,才能由此路线胜利北移的可能。

    十一月二十七日,叶挺、项英致《电》毛*泽*东、朱德:“由苏南北移路线,途中困难多、危险性较大;反不如由三支地区兼程北移皖北较为有利,既时间经济又直接增援皖东。因此,我们决心将大批工作人员即刻化装过封锁与部分资材先经苏南至苏北;同时,以迷惑各方,再以突击方式,将部队由现地区突过长江至皖北。”

    在得到毛*泽*东、朱德复《电》“同意”后,叶挺、项英从十二月一日开始立即着手组织皖南部队非战斗人员约二千人以及大批器材在国民党军的严密监视下分两批经指定路线进入苏南。

    此时,韩德勤与新四军发生的摩擦,在曹甸一线还僵持着;国民党害怕皖南新四军从苏南过江与苏北新四军汇合后力量更加强大,对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构成更大的威胁。

    于是,十二月三日,蒋*介*石忽然《致电》叶挺:“新四军应在繁昌、铜陵渡过长江,在江苏无为附近集中;尔后,沿巢县、定远、怀远、涡河以东雎州之线北渡黄河,按规定路线北上。”

    十二月十日,蒋*介*石又《密令》顾祝同《强令》皖南新四军:“改道北移。”不准经苏南敌后北渡,只准从繁昌、铜陵渡江。

    同时,国民党重庆电台十分险恶地广播了“皖南新四军将要北移”的消息,企图假日军之手消灭新四军。日军闻讯立即增调岩松义雄的第十五师团于繁昌、铜陵地区,并增派舰艇梭巡于长江之上,准备截击新四军北移部

    队。

    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一万余人的大部队要跨越五十华里的河网敌占区和长江封锁线,势必要遭到敌人的夹

    击,腹背受敌、进退失据。

    十二月二十八日,项英主持召开了新四军军分会扩大会议;鉴于繁昌、铜陵地区的严重敌情,决定:“皖南新

    四军绕道茂林、三溪、宁国,再迂回天目山到溧阳;然后,待机北渡。”

    会后,项英将这一行动方案《电》告中央。

    与此同时,十二月三十日,毛*泽*东、朱德在尚未收到项英《电报》的时候致《电》叶挺、项英:“据恩*来称:‘江南部队分地渡江有危险;皖北让路,蒋虽口头答应,但让出巢、无、和、含四县恐不易;李品仙已在布置袭击我的阴谋,仍以分批走苏南为好’等语。我们同意恩来意见,分批走苏南为好。”

    接到中*共*中央的复电,项英、叶挺即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率军南下茂林。

    而此时,蒋*介*石早已于十二月九日秘密下达了“对新四军的反击”《令》。

    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制定了“‘肃清’皖南新四军”的作战《计划》。

    《计划》拟定:“由第二游击第八十八军、忠义救国军、第六十三师、独立第三十三旅及苏南地方武力担任原阵地守备,防止苏南新四军策应皖南新四军作战;第二十五军的第五十二师和第一○八师,各仅留少数的一部对日寇监视守备,抽出主力进驻南陵、径县,准备对新四军作战;第五十军的第一四四师、第一四五师以及新编第七师之第二旅各留一部仍归该军部指挥,对日寇监视守备,抽出主力由刘雨卿指挥,进驻茂林以西一线,准备对新四军作战;第七十九师开太平,第六十二师开宁国,第四十师进驻三溪。”

    如此,上官云相便在新四军军部云岭以南地区布下了口袋阵;只要新四军一开拔,就将处于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夜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准备分左、中、右三路纵

    队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

    一月五日,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时,顾祝同即以新四军“违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袭围攻****第四十师”为由,将新四军包围和袭击。

    一月六日,蒋*介*石《命令》顾祝同与上官云相率第三战区的第三十二集团军八万多人向新四军发起总攻,并《强令》:“彻底加以肃清。”

    一月七日,新四军即与方日英的第四十师在星潭发生激战。

    虽然,星潭是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落;但是,它却是王岭的出口咽啾,是通向三澳的必经之地。方日英的第四十师已控制了星潭周围的制高点,凭借工事顽强抵抗新四军的攻击,并用猛烈的火力封锁住隘口;新四军几度猛攻,均未得手。

    第二天,国民党第七十九师、第五十二师也投入了战斗、协助第四十师攻击东流,而新编第七师和第五十军的第一四四师、第一四五师也占领了茂林西北各要点。

    如此,新四军陷入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合围之中。

    一月八日,新四军决定放弃星潭、改向西南方向的高岭突围;然而,因向导带错路而误走镰岭、贻误了战机。当日,新四军与国民党第四十师、第五十二师又在牛栏岭、榜山等地展开攻守战。

    一月十日,新四军总部《电》告毛*泽*东:“我军支持四日夜之自卫战斗,今已濒绝境,干部全部均准备牺牲。”

    毛*泽*东接《电》后,立即要在重庆的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交涉,即日撤围”;于是,周*恩*来即向国民党提出了抗议、进行交涉。

    两党交涉期间,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已经陷于绝境。

    此时,新四军军部被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包围在茂林东南的石井坑;东北面是第一○八师、东面是第五十二师、西面是第一四四师、西北面是新七师、西南面是第七十九师、东南面是第四十师、正南面是第六十二师,新四军处于重围之中、孤立无援,只得固守石井坑。

    一月十四日,为保全部队,叶挺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的意见,致《书》上官云相,指责其“背信弃义”,并表示“愿往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交涉”。

    因为,叶挺与顾祝同、上官云相均是保定六期的同学;所以,叶挺只带了几名随同前往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进行交涉。

    然而,上官云相不顾同窗之谊,竟指使第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把叶挺扣押了。

    一月十五日,国民党第四十师攻占了石井坑的重要制高点东流山,其他的白山、东村岗等制高点亦被国民党军攻占。

    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等率军部十余人隐蔽在泾县附近山区的蜜蜂洞内,却被叛徒刘厚总杀害了;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突围时阵亡。

    新四军总部九千余人,除两千人在新一支队司令员傅秋涛的率领下突围外,大部被俘或阵亡。至此,新四军被国民党军围歼、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事发地在皖南泾县茂林,故史称“皖南事变”。

    蒋*介*石闻报江南的新四军被歼灭、欣喜若狂了,立即下《令》嘉奖各“有功”部队和人员。

    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奖励法币五万元,王敬久的第二十五军也奖励法币五万元;第四十师师长方日英因堵截新四军“有功”晋升为副军长,第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因“扣押叶挺”有功而晋升为军长;其他参战各部,及团长、旅长、师长均各有奖赏。

    而叶挺被扣押后,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蒋*介*石派其好友陈诚劝降,也遭拒绝。

    叶挺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著名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哪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

    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从此,叶挺先后被囚禁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直到抗战结束;此是后话,不赘笔。

    “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cao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揭露了“蒋日勾结,蓄谋灭共和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提出了“取消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国民党************、实行民主政治”等十二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办法。

    一月二十九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时局的决定》,明确宣布:“皖南事变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由革命到反革命的转折点或分水岭,蒋*介*石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已经日益反动、毫无希望了。”

    而蒋*介*石却以所谓的“整饬军纪”说轻描淡写地辩解道:“即就我们此次处置新四军事件来说,无论中外人士,大家都知道,这完全是我们整饬军纪的问题,性质很明白,问题很简单,事情也很普通。凡违令乱纪的军人,在所必惩,至于称兵作叛,袭击友军,侵占防地,妨害抗战的军队,更必然的须解散。这是抗战治军的天经地义,除非像无法无纪的敌国少壮军人,才会把这件事看做一种特殊而不寻常的事件,故意来作夸大的恶意宣传。”

    同时,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于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并利用一切公开场合和机会向社会各界和驻重庆的美、英、苏等国外交、军事人员与记者等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中国共产党的正义立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一九四一年年一月二十日,针对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决定,,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

    “皖南事变”是******的国民政府长期履行“反共”的结果,得益的只能是侵华的日军,这是中华民族极大的悲哀和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