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在线阅读 - 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第126章革命军二次东征 熊克武含冤被拘

    【史要】“熊克武事件”;广广州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

    却说,许崇智回到广州后,将其所部的“建国粤军”撤回,驻防汕头与东江等地的兵力显得十分空虚了。

    于是,“第一次东征”中被击溃而流窜于江西的陈炯明旧部乘虚而入;林虎又占据了兴宁、五华等地,洪兆麟也复回潮州、汕头。原“救粤军”第四军军长李易标、“救粤军”第五军军长熊略、“救粤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黄任寰及潮梅镇守使的刘志陆等人,也纷纷窜回东江割地而据了。

    而向许崇智投诚后的杨坤如,被委以“建国粤军”第五军军长后,已将背叛他的、时任惠州警备司令骆凤翔赶走,从而复将惠州占据。

    此时,杨坤如闻知许崇智被迫下台并驱逐去沪,觉得自己又没了靠山前途渺茫;于是,杨坤如再次反叛,摒弃了许崇智给他的衔头而复称“救粤军”第六军军长,并《通电》声讨蒋介石。

    而退踞琼崖的邓本殷,在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时却是偏安于一隅。

    此后几年,趁着广东政府忙于北伐与平定商团叛乱而无暇南顾之时,他却乘虚而入跨过琼州海峡将其势力向雷州半岛及广东纵深扩张了。

    邓本殷通过与尚盘踞于钦州、曾任粤军第二军军长申葆藩联手,驱逐了驻于廉州的黄明堂、驻于高州的吕春荣、驻于雷州的林树巍、驻于阳江的梁士锋等人后,将被称为“八属”之地的琼崖、钦州、廉州、高州、雷州全境及罗定、阳江的部分收于了囊中;并成立了所谓的“八属联军”;邓本殷自封为“八属联军”总指挥,申葆藩为副总指挥。

    于是,广东遂成了以孙中山为元首的广东政府、退守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及盘踞于“八属”之地的邓本殷等三足鼎立之势。

    孙中山逝世后,邓本殷更是放胆地欲与广东政府分庭抗礼了。

    一九二五年四月,邓本殷派人前往北京,希望北京的临时执政府能将广东南路“八属”地区辟为广南省。

    而段祺瑞见邓本殷势力渐盛,也正欲借其力抑制广东政府;只是,段祺瑞不敢明目张胆地与广东政府反目;所以,没有同意设置广南省。但是,却以临时执政府的名义宣布广东南路“八属”为特别区,并任命邓本殷为“八属”善后督办,申葆藩与“八属联军”参谋长黄志桓皆为会办。

    如此,邓本殷有了冠冕堂皇的头衔,更以为自己可以堂而皇之地与广东政府抗衡了,也就无所顾忌而为了。

    不久,发生了“五·卅惨案”与“沙基惨案”,随之爆发了“省港大罢工”。

    因为,“省港大罢工”受广东政府支持;故而,邓本殷反其道而行之,千方百计的破坏罢工;当广东政府与“省港罢工”委员会对香港实施封锁欲逼迫港英当局低头时,邓本殷却是接受了港英当局八十万元的贿金,甘为所用地向香港输送了大批粮食、物资,让港英当局渡过了难关。

    而此时,回粤的陈炯明旧部也在粤东各地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杀害了许多受广东政府支持的农会干部。

    一时间,陈炯明旧部在粤东,邓本殷在广东南路“八属”,遥相呼应兴风作浪了。

    为此,中*共*广东区委发起向广东政府请愿,要求“肃清内jian,统一广东”。

    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则发表了《肃清内jian》的文章,明确要求新成立的国民政府从速“肃清南路,收复东江,扫清一切破坏罢工之****”,并组织了一次有五万人参与的请愿游行。

    对此,苏联顾问鲍罗廷竭力支持,也要求国民政府采取强硬措施,对陈炯明旧部与邓本殷实施打击。

    而国民政府也觉到了陈炯明旧部的死灰复燃、邓本殷的不断扩张,都对其政权构成了威吓,到了非惩治不可的时候了。然因,接着发生的“廖仲恺遇刺案”,不得不使国民政府准备采取的措施放缓了。

    一个月后,“廖仲恺遇刺案”已有眉目;胡汉民与许崇智都被驱逐,春风得意了的汪精卫与蒋介石这才打算回过头来平定粤东与“八属”了。

    而因,考虑到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对于国民政府的威胁更大;所以,决定先东征平定粤东后,再南征邓本殷。

    于是,国民政府重新组建了“东征军”,由何应钦所率的****第一军、李济琛所率的****第四军及程潜所率的一支鄂、豫、赣、湘混合军组成;蒋介石亲自出任东征军总司令,周恩来仍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加伦将军等苏联军事顾问随同出征。

    并部署,****第二军副军长鲁涤平率部驻守韶关,广州卫戍司令王懋功率所部****第一军第二师驻守广州,而****第五军军长李福林所部驻守于被称为河南的珠江南岸海珠等地,协防广州。

    同时,又命****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驻兵罗定,****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梁鸿林驻兵恩平,以防范邓本殷,并监视驻扎在阳春、是年初投诚过来的邓本殷的部将苏廷有。而朱培德的****第三军为总预备队,驻于北江以策应各路。

    部署定后,蒋介石则亲率“东征军”,对回窜到粤东的陈炯明旧部实施“第二次东征”。

    然而,就在“第二次东征”即将实施之时;忽然,节外生枝地冒出了一件事。

    原来,此时有曾为平远县知事张识万从香港入穗,被怀疑为是陈炯明派来搞策反的jian细;于是,朱培德派人将张识万抓捕了,并搜获了陈炯明写给熊克武的一封信,信中有“希密派妥员赴港,面达机宜,同策进展”等语。

    汪精卫与蒋介石获知后,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因为,时任“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的熊克武,此时正驻于粤北的连县;汪精卫与蒋介石还欲邀其参与东征呢,若是熊克武与陈炯明有勾结,岂不是一大隐患?看来,当务之急还得先对付熊克武了;否则,东征、南征就有后顾之忧,切不可掉以轻心。

    熊克武,字锦帆,四川井研人;早年留学日本,与孙中山相识并加入了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参加过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受命返川历任了蜀军第一师师长、重庆镇守使、四川“靖国军”总司令等职,曾集四川的军、政要职于一身。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再举北伐时,以部分川、湘、桂军组成了一支“建国联军”,并委任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且因该联军以川军为主,故又称其为“建国川军”。

    于是,熊克武受命北上讨伐曹锟、吴佩孚。

    但是,熊克武率部出川入湘后不久,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已使曹锟与吴佩孚下台了;于是,熊克武的“建国川军”中止北伐而驻留于湘西,这令主张湖南自治的赵恒惕很不舒服。

    孙中山逝世后,湖南省长赵恒惕趁机授意湖南省议会通过了《驱逐川军出境案》;然后,赵恒惕率湘军向湘西迫进,一举攻占了桃源、常德等地,逼迫熊克武离开湘西。

    因为,赵恒惕此举是禀承湖南省议会通过的《驱逐川军出境案》而为,似是代表了湘人的意愿而名正言顺。熊克武若是硬要留在湘西,势必与赵恒惕有一场血拼;而“建国联军”川军入湘后毕竟是客军,熊克武也不想在湘人不欢迎的情况下死皮赖脸的不走;只是,此时的四川已被刘湘、杨森等人把持了,熊克武难以回蜀,也就进退两难了。

    而此时,广东政府因孙中山逝世显得群龙无首,国民党正忙着筹建新政府;身为国民党中执委员的熊克武也就觉得,何不去往广东参与组建新政府;于是,就决定离湘赴粤了。

    熊克武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时任“建国川军”第二军第一师师长贺龙的异议。

    贺龙,湖南桑植人,生性豪爽耿直勇武过人,且因家境贫寒而愤世嫉俗,并以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辛亥革命”后,曾于一九一四年参加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两年后的一九一六年,贺龙靠了两把菜刀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从而拉起了一支队伍更是声名大震了,遂有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佳话流传。

    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后,贺龙归于熊克武的辖下;其时,贺龙常思赴粤直接随于孙中山革命,但因熊克武少不了他这名悍将而没有放行。

    而今,熊克武欲赴粤了,贺龙却一反常态而不愿同往,倒是使熊克武纳闷了。

    不过,贺龙自有其理;在他觉得,现在孙中山不在了,广东政府已今非昔比;国民党的那班政要,只知争权夺利毫无革命可言;故此时赴粤,实是不宜,说不定会成为政要们争夺权利时的牺牲品。所以,不如设法留在湘西静观事态发展,待广东的新政府有了眉目后再作打算不迟。

    再说,贺龙的部下多是湘西人,也都不愿离开家乡远赴广东;所以,贺龙不愿随同熊克武赴粤。

    熊克武见贺龙主意已定而不可勉强,遂让贺龙率本部一万余人马留于湘西澧州;自己则率建国川军三万之众南下赴广东了。

    熊克武率部离去后,赵恒惕即率湘军迫近了澧州,情势甚是危急;此时,摆在贺龙面前是甚难抉择的或战、或撤、或降三步棋,贺龙都不愿为。

    正在两难之时,贺龙忽然心生一计,他发表了一份《留湘通电》,谓“川军已去,自己是湘人还湘,名正言顺”。

    这一下却是将了赵恒惕一军,因湖南省议会通过的是《驱逐川军出境案》;贺龙及其所部皆是湘人,该不在应驱逐之例。

    赵恒惕失了依据自感缺理,权衡利弊后只得打算容纳贺龙了。

    于是,赵恒惕以湖南省政府名义,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只是,赵恒惕对于贺龙毕竟不放心,遂另派了一名省议员熊贡卿长驻澧州镇守使署,以对贺龙实施监视。

    如此,贺龙就在澧州驻留了,且一时相安无事。

    且说,熊克武率“建国联军”川军南下,跋涉千里辗转数月后,终于一九二五年九月初进驻到了粤西北的连县、阳山一带。

    而此时,国民政府已经成立,汪精卫与蒋介石刚通过“廖仲恺遇刺案”扳倒了各自的政敌,并正准备“第二次东征”与“南征”。

    汪精卫与蒋介石见熊克武率“建国川军”抵粤,不知其来意;但毕竟是同一营垒的,不好怠慢。

    于是,派遣****第二军第五师师长谭道源,携现款三万及一批粮饷与军资,赴连县慰劳建国川军;同时,希望熊克武能出兵随同东征,熊克武欣然答应。

    而此时,汪精卫与蒋介石致《电》熊克武,邀其赴穗面商军政要事。

    于是,熊克武让“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汤子模留于连县统率驻军;自己则在其部将“建国川军”第一军军长余际唐、“建国川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喻培棣等人陪同下即刻启程南下。

    九月二十四日,熊克武带着随行人众抵达广州,先后拜会了汪精卫、蒋介石、鲍罗廷、谭延闿及其他党、政、军要员。

    熊克武在与汪精卫等人会商的同时,并在广州的广大路上设立了川军驻穗办事处;如此,熊克武以为可以在广东驻足了。

    却谁知,没出几天,厄运却降到了熊克武的头上。

    就在熊克武一行抵达广州后不久,汪精卫与蒋介石却因朱培德查获了陈炯明给熊克武的那封信而对他产生了怀疑,并打算下手以免后患;只是,熊克武自己还被蒙在鼓里毫无戒备。

    果然,十月三日,蒋介石在寓所设宴款待熊克武一行;熊克武不知有诈,带了随行众人欣然赴宴。

    结果,蒋介石席间翻脸,即把熊克武、余际唐、喻培棣及随行人员刘棱、熊晓岩、丁毂音、王子骞、吴庶咸等人均拘捕了。

    蒋介石诱捕熊克武后,又派人搜查了熊克武等人的居所,复又发现了曾任四川代理省长、后也被杨森、刘湘驱逐、时正闲居于上海的但懋辛于八月三十日致熊克武的信。

    因其时,但懋辛眼见熊克武走投无路,故而信中有言:“兹有刘君毅夫,曾充云南航空署长,其副官张君应鎏,弟于海上相晤,均为我军进止忧。刘君与魏丽堂及竞存、荫清诸军接头,而又不识交通若何及各军现驻地安在,故特派张君前来,交通一切。如我军欲与各军联络,请即派员随同张君前往干办一切。”

    因为,信中所言“魏丽堂”即魏邦平、竞存即陈炯明、荫清即林虎;如此,熊克武通逆更是坐实了。

    而此时,广东境内正一片要求“肃清内jian”之声,熊克武刚好撞到了枪口上,也该他倒霉。

    然而,熊克武自感清白。

    因为,但懋辛写此信时,熊克武已率部到了广东连县,并很快就接受国民政府之邀打算参与“东征”;所以,熊克武虽收阅了但懋辛的信,却绝没有想与陈炯明、魏邦平、林虎等人联络的打算;也就不把但懋辛所言当会事,因此连那封信函也没有销毁。

    至于张识万,熊克武连其为何许人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有任何接触。

    所以,熊克武被拘捕后,拒不承认自己有通逆行为。

    然而,汪精卫与蒋介石却不听他的申辩;第二天,即以国民政府名义发布《通令》,谓:“熊克武暗通叛逆,危害民国,人证俱获,罪不容赦;已由广州卫戍司令,将熊克武拘押候审。”

    同时,又以国民党中执委的名义,解除了熊克武的国民党中执委员职务,并开除其党籍。

    然后,熊克武及余际唐、喻培棣等人都被囚禁到了虎门炮台中,刚设立的川军驻穗办事处被查封。

    熊克武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地来到广东,却是飞蛾扑火般的自投罗网;谁能逆料,一夜之间竟会从座上宾沦为阶下囚,真是世事多变祸福难料。

    至此,熊克武这才觉到了汪精卫与蒋介石的阴毒,悔不该当初不听贺龙之言,故有今日之祸而追悔莫及;但事已至此,只能徒叹奈何。

    蒋介石拘捕熊克武后,即命令驻于韶关的鲁涤平就近发兵,袭击尚留驻于连县的“建国川军”。

    于是,鲁涤平命其部将****第二军第四师师长张辉瓒率部经乐昌、星子,****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率部经龙归、阳山,两路夹击直扑“建国川军”驻地连县。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命****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率部由英德沿连江进军,配合鲁涤平对“建国川军”实施围歼。

    “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汤子模猝不及防,他见势不妙赶紧率部溃退入赣;来不及撤退的川军,则被围困在连县,或被歼、或投降。

    汤子模率残部溃退入赣后,见无路可走了,遂打算经湘西回蜀。

    然而,途经广西全州时,却遭新桂系白崇禧阻截,被迫折入湘南。

    进入湘南后,又受到湘军第四师师长兼湘南善后督办唐生智的截杀,“建国川军”第一军大部被缴械收编;因此,唐生智更是实力大增翅膀硬了。

    汤子模所率的“建国川军”第二军侥幸走脱,但行至邵阳隆回时又忽遭变故,汤子模被其部将第三师师长罗谨光杀害。

    汤子模遇害后,罗谨光率残部欲赴鄂投奔已东山再起了的吴佩孚,途中却也被汤子模之侄汤祖檀击毙;所部溃散,遂被湖南的赵恒惕收编。

    从此,熊克武的“建国川军”不复存在了;贺龙闻知后,嗟叹不已。

    且说,“熊克武事件”后,汪精卫与蒋介石觉得去了后患,这才正式举兵“东征”了。

    “东征”开始,蒋介石将东征军分为三个纵队,何应钦任第一纵队长,李济琛任第二纵队长,程潜任第三纵队长;调度定当后,即向惠州进发。

    惠州是控制粤东和潮、汕地区的咽喉重镇,东征的必经之地;所以,“第二次东征”开始,第一个主攻目标就是惠州。

    十月八日,“东征军”已抵达惠州。

    此时,惠州城内有杨坤如率部驻守;而惠州的两翼,博罗有李易标率部驻守,平山有李云复率部驻守。

    鉴于此,蒋介石命令何应钦的第一纵队主攻惠州城,李济琛的第二纵队阻截来自博罗的援军,程潜的第三纵队阻截来自平山的援军。

    仨人遵命而行,攻打惠州的战斗随即打响了。

    惠州城易守难攻,而驻守惠州的杨坤如在“第一次东征”没有遭遇重创尚有还击之力;所以,“东征军”几次强攻均受挫。

    于是,何应钦率****第一军主力以惠州城北门为主攻方向,而命****第一军第三师师长谭曙鲫率部以惠州城西门为辅攻;同时,何应钦又命炮兵营营长陈诚集中炮火猛轰北门,欲破城而入。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天,时值傍晚,惠州北门城墙终于被轰开了一个缺口;于是,“东征军”从缺口处突入。

    但谁知,杨坤如已有准备,当东征军突入缺口后,忽然遭到了部署在内城墙两侧的机枪密集扫射;率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刘尧宸不幸阵亡,其所部四百余人伤亡,损失惨重突击受阻,何应钦只得下令停止进攻。

    第二天再攻时,“东征军”改变了战术;他们没有急于从缺口处攻入,而是组织了一支敢死队,由四团二营副营长陈明仁任敢死队长。

    攻城开始,陈明仁率敢死队冒着弹雨爬云梯硬是攻上了北门两侧的城楼;然后,从上往下俯射扫除了部署在内城两侧的火力点,“东征军”主力这才从缺口处突入。

    如此,“东征军”终于攻入惠州城,且避免了较大的伤亡。

    与此同时,作为辅攻的谭曙鲫所部****第一军第三师,也在第三师第七团党代表蒋先云所率敢死队的强攻下,一举突破了惠州城西门。

    于是,驻守惠州的杨坤如部受到了“东征军”的两面夹击,如何敌得?

    战至十月十四日下午五时,杨坤如部已溃不成军了;杨坤如本人也已中弹负伤,自知难再抵敌,只得抛下残部,带了几名亲随逃往香港。

    就这样,先后用了三十多小时;未待两翼博罗、平山的援军到来,这座自宋朝以来历时近千年未曾攻破过、夸口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即被东征军攻克了。

    这一仗,驻守惠州城的杨坤如部六千余众,或死、或伤、或俘,几乎全军覆灭;从此,杨坤如一蹶不振,后来客死于香港。

    惠州城被“东征军”攻克后,盘踞于博罗、平山及东江等地的李易标、李云复、熊略、黄任寰、刘志陆等人都被震慑了。

    虽说,这些人都挂着司令、军长、师长、旅长等头衔,但实际兵力都不多,无非是虚张声势,能有千儿八百的已算不错了;但又因在第一次东征时都受过重创,才半年时间元气尚未恢复,如何能与东征军抗衡?何况,又是各自为政群龙无首,没有统一的指挥与调度,也就不堪一击,很快被各个击破了。

    于是,继攻克惠州后,博罗、平山即被收复,李易标、李云复等人逃往香港;刘志陆逃往上海,后来干脆北上去投奔张宗昌了;其他的也各觅生路,一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

    如此,回粤的陈炯明旧部,就只有洪兆麟仍占据着汕头,林虎还盘踞于兴宁;且拥有一定兵力,尚能与“东征军”抗衡,别的都已不知所踪了。